分享

越到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欧阳忆箫 2022-09-30 发布于广东

躺平文一出,好友找我叙话谈心。

她说,她曾抑郁,失眠,嗑褪黑素,甚至攒安眠药,想要一了百了。

我惊且后怕,怕失去挚友。自责后知后觉,可叹她伪装得很好,当时连我也蒙了过去。自责在那样的时刻,我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怀和陪伴。

另一好友,也反常,压力大,情绪不稳。时常暴怒,沉溺游戏,失眠,有轻生念头。

于是我开始看和抑郁相关的书籍,本想学习心理医生的话术引导逻辑,却发现自己也有执念。执念深得宛若有病,之后我就把自己思想里所表现出来的病态,一一梳理出来,直到理清楚思路才算破除了心理障碍。看完之后推荐给好友,她看了几章后跟我说,本来觉得自己没什么问题,越看越觉得自己有问题。我赶紧说,那还是别看了吧。

我想起了自己之前身体轻微地不舒服,然后就上网查找相关病症所对应的疾病以及治疗方案。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查完就觉得自己哪哪都是病。可事实上,就是轻微不舒服而已。看来真的如此,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现代人压力太大,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压力。压力这种东西,处理得好,就是动力。处理不好,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压力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外部压力,另一种是自我施压。外部压力通常来自父母长辈,老师和领导,优秀的同龄人,另一半和孩子。自我施压通常是因为自己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以及完美主义倾向。

比方说,压力来自亲人和配偶的施压,特别是当父母和配偶价值观不一样,而自己又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会让一个人分裂和崩溃,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又比方说,压力来自于父母和自己价值观不一致,父母强烈逼婚,孩子不婚主义,双方一边爱着,另一边互不理解,亲情的捆绑让人窒息。比方说,业绩不好时自我压力本来就大,这时老板再劈头盖脸一顿骂,尊严都被攒在手心里,或者是咬紧的牙关中。再比如说,老板对职工的差异化对待,不做事的不被骂,做的越多错的就越多,也就越容易被骂。

所有的压力,都是一种刺激。刺激与回应之间,隔着一段距离。而我们在这段距离的缓冲之中,最终所选择对待这种刺激的态度,决定了我们人生的质量。面对刺激时,我们的潜意识会不自觉地做出选择,而这种潜意识的形成来源于过往的经历。在无意识间,我们都被这种反射弧牵着鼻子走。要打破这个魔咒,不能盲目对抗。首先要觉察自己的小情绪,想清楚自己为什么有情绪,他人为何要挑起自己的情绪,随后再逐一思考对策化解情绪压力。

比方说,当父母逼婚时,你能否看得到他们对于你百年后无人陪伴的担忧。父母也是人,会不可避免地把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传递给后代,正如他们一定会把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一样。所以孩子们要学会的是,如何应对和防御因此而产生的后果。比如说,当老板骂你时,你是否看得到他对于场面失控的恐惧,以及想要通过自己的愤怒和刺激你的自尊心来控制你为KPI做贡献。又或者是你表现得很“软柿子”,亦或是很“刺儿头”,老板想要杀鸡儆猴。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所有的外部矛盾都是内心矛盾的集中体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个好态度,遇事多从自身找原因无疑是成长最快的方式,但是也不要一味地自我批判。一味地自我打压,容易产生自卑人格,更容易致郁。我们要学会放过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别人的不完美。复盘时除了从自己的角度,也别忘了分析他人与环境,甚至是具体场景。

偶尔也翻翻小时候的枕边书《世说新语》,最近看到一段——

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翻译:

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的人,长大了未必怎么样。”

孔融说:“想来您小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

《世说新语》
(这段真的太爽了,我在想我有时候不自觉的优雅的怼人,可能是跟他学的。)

由此想到还有一种情况叫做“学霸的忧伤”,有这么一类人,从小到大都是学霸,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就是父母的骄傲。进入社会后却没有混到理想状态,尤其是当看到当年不如自己的人当了老板,而自己还未有着落,心里难免会有巨大落差。这种落差处理得好其实也是动力,处理不好基本就是很严重的内耗。我为什么懂这种感觉呢?因为当年在理科班我已经体验过这种无力感,当时还学会了一个心理学名词,叫做“习得性无助”。我有时会庆幸自己在很小时候就经历过人心的得与失,以及骄傲被粉碎一地,所以面对偶然的失利也还比较看得开。其实我想对他说,一辈子还长着呢,从现在开始努力,不过是大器晚成。想太多没用,要知行合一。与其在内耗中纠结,不如干脆一点,干就完了。说好要减肥,那就跑起来;决定要早睡,那到点就关掉电脑,手机远离枕头。

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时,对于蛤蟆先生,我没有太强的代入感,反而是心理医生苍鹭,我比较容易代入进去。可能是因为我就算抑郁了,照样有胃口,毕竟吃饱了才有力气哭。吃货口诀:头可断,血可流,肚子不能饿。鸡腿,火锅和奶茶,都是我的快乐源泉。兄弟和小姐妹是羁绊,旅游玩耍是永远的神,给爸妈养老是责任,所以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选择轻生。失眠了我就看名人传记,就算牛掰如曾国藩,一生之中也曾经轻生过三次,遇到挫折有这个念头很正常。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念成鬼。为了不在情绪上头时一失足成千古恨,我给自己植入了“好好活着”的念头,并且不断强化成为信念。

我曾经特别激进和急于求成,心态崩过,自我修复了好久。后来发现万事开头难,你若一直开头,那就一直难。很多事情不是努力就可以,需要找准赛道,需要找对方法,需要沉得下心来,需要一套好的习惯,还需要那么点运气。

曾国藩的那一套适合拿去做事,而且不混官场的话,也没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步步惊心。但是要想得大自在,还是得跟着王阳明修心。“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的境界,心向往之。之前学废了,如今正在修炼中。讲真,越到艰难处,越是修心时。迈过了那个坎,一切就开始顺了。

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想起围墙定律,墙内羡慕墙外自由,墙外羡慕墙内安稳。就不能墙内安稳知足,墙外自由常乐么?人们总是会羡慕和仰望别人的幸福,一回头才发现,自己也被人仰望着。不必羡慕别人,自己亦是风景。

 

 (图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