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真,这部纪录片可以消灭99%的隐形贫困人口

 欧阳忆箫 2022-09-30 发布于广东
财经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观后感


打开腾讯视频,点击纪录片,点击财经,然后按照豆瓣高分排序,先把不需要会员的《无节制消费的元凶》打开(评分9.0),第一集就被惊艳到了。

一、企业:推行无节制消费的源头

企业绞尽脑汁地让我们不停购买,这是无节制消费的源头。只有我们不停购买,他们才有钱赚。

1,计划报废

企业故意设计容易损坏的产品,以让消费者购买更多。这就是计划报废,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工业策略。

比如: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利弗莫尔市第6消防站中的一只白炽灯泡,今年迎来了它发光发热的第119个年头。因为灯泡质量太好,客户用不坏,生产产家接不到新订单,已经倒闭95年了。

②大家众所周知的良心企业诺基亚,也因为质量太好而倒闭了。一款可以拿去砸核桃的硬核手机,七八年都用不坏,接不到新订单,就开倒闭啦!

电灯泡寿命缩短的阴谋

如何既让灯泡到了一定时机坏掉,且坏的不那么明显,又让消费者感到灯泡质量很好,以此来达到促进销售多赚利润,一直都是商家考虑的事。

于是,计划报废诞生了。1924年的圣诞节,一群生产灯泡的巨头聚集在一起,制定了“太阳神计划”,将约定灯泡使用寿命从当时的2500小时缩减为1000小时,任何违约的公司都会受到全球性的处罚。从此,消费者不得不购买更多的电灯泡。不只是电灯泡,生活中的很多工业产品都应用了计划报废。

常见的计划报废有两种,系统性计划报废和预先设计的计划报废。

系统性计划报废是故意更改系统设计,让产品难以继续使用。最明显的是手机,每年都推出不同系列的手机新机型,旧手机就越来越慢,越来越耗电。还有一点,以前的手机都是可以自己拆卸和更换电池板的,现在的智能手机大多是一体机。

预先设计的计划报废是指,厂商会刻意设置将产品设置成在一定使用时间后失效,并同时伴随着通知讯息,要求消费者再从该厂购买替代品。比如说极易损坏的某品牌手机数据线、洗衣机中易损坏的加热元件、学生党们会接触到的无法更换替芯的中性笔,等等。

2,潮流报废

将产品与流行联系起来,这个产品就将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因为潮流的生命周期是短暂的,只要追赶潮流,就能源源不断地推出新品。

每年的流行色,每年的米兰国际时装周,每年限量款的包包。新出的口红、新出的游戏皮肤、新出的香水、季节限定的奶茶、联名款的衣服鞋子日用品游戏机……大部分人都为这些流行产品买单。排队买喜茶,排队抢手机,排队打卡网红景点,大体上都是一样的。

3,助攻——消费贷

现有的消费水平填不饱企业,为了让人们消费更多,消费贷/信用卡,作为消费主义的配套机制,出现了。

支付宝的花呗借呗,京东等平台的白条,就是消费贷。在利益的驱使下,连打车、外卖软件也坐不住,开始发短信给用户,通知该软件也开始放贷了,很魔幻,这月吃,下月还。去哪儿网的拿去花和信用住,甚至连拼多多都开始先用后付了,微信也开始玩微信支付分了。(所以说,金融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

二、媒体:拿钱办事的鼓吹者

这里说的媒体,既包括传统媒体,也包括新兴媒体。个人,公关广告自媒体等。

1,媒体的经济利益

媒体是需要盈利的,它的盈利方式,就是用受众的注意力,和广告主交换广告费,一手拿钱一手交货。媒体的商品,就是它的受众,媒体贩卖的是人们的注意力。

媒体要想从广告主手中获得收益,就得拿钱办事,把受众的注意力引导到商品上来。

有时候,广告和节目、作品,是难以严格区分的。变形金刚这个大IP的诞生,其实一开始只是游戏厂商设计出了一套玩具,为了卖出这套玩具,厂商决定拍摄动画片。

2,媒体的鼓吹手段

(1)制造群体压力

人们总是希望与周围的人群保持一致,决不能落后于他人。这里所说的群体,既包括身边人,也包括网络上。

当新款Iphone面市,用着旧款Iphone的人就会开始感到一定的压力。有压力就有动力,有动力就开始攀比和内卷。

教育培训机构就是利用了人们“努力、上进和鸡娃”的心态,才开得下去。在平台上,看到同辈群体年薪百万刚下飞机,会为自己的财富不自由而感到惭愧、焦虑,从而更容易付费购买lc课程、书籍,加入付费群聊,再配合上机构的限时折扣等手段,这一购买流程会被引导得更加顺畅。很有意思的是,一些传授理财知识的个人或机构,是靠卖课才最终实现财富自由的。

(2)诉诸恐惧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物之一卡尔·霍夫兰认为——诉诸恐惧是提高传播效果的有效手段。

简单来说,就是让人恐惧,再给人药。

职业教育市场中也是如此。比如互联网行业广为流传的男人35岁中年危机。然后各种培训课层出不穷开始割韭菜。事实上中年危机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只能提早布局。

在微商发的朋友圈里,我们也常常遇到这种文案,比如说你的情敌都在维持美貌,你怎么能落于人后等等,这就是典型的让你恐惧,再给你药。如果你代入并陷进这种情绪里了,就很容易立刻找她下单,而忘记了思考这个面膜的品牌,以及它的竞品的价格。

(3)新瓶装旧酒

用新的噱头,宣传新的卖点,换上新的包装,就可以说是研发了新产品了。

普通香皂同样能洗掉99%的细菌,但是在抗菌、抑菌成为洗护主要宣传点的今天,这个事实已经不再重要。

还有一种文字游戏,常见于减肥市场中,如大部分宣扬0脂肪的饮品,不会告诉你实际上该产品通过大量添加糖来调配口味,从而热量相差并不大,甚至它的热量比一些没宣传这个点的其他饮料更高。

一些知名饼干会在包装上的显眼区域告诉你一份的热量是多少,让消费者认为使用新配方的饼干热量很低,可以接受。但实际上它标注的是一份的热量,而不是100g的热量,换算成100g的热量后你会发现,它的低卡卖点,实际上也没有那么能站得住脚,它的热量跟旁边的老实饼干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三:消费者:停止思考的提线木偶

1,盲从于媒体

你真的需要这个产品吗?还是媒体让你认为你需要?你所接触的社会现实,是由媒体间接地提供给你的,媒体是你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中介。

你所认为重要的事情,真的是你自己思考后认为重要的吗?大部分是由媒体告诉你这件事重要,是媒体议程设置的结果。

更进一步的是,在现在的大数据与算法技术之下,你的一次次点击,也在为自己构筑着信息茧房,让媒体更了解你的偏好,也更能以提供信息的方式,来塑造你的观点。所以我把抖音卸载了,决定静下心来看看书。

那些美妆博主不停地试色口红,让你以为女性没有十几只适用不同场合的口红就不正常。事实上,别人才不会关注你的口红色号呢,大家关注的更多的是你给人整体的感受以及你的社会价值。而且不管什么色号,相差其实不大。所谓的“斩男色”,真正斩的是消费者的判断力。不信你试试看,人群中100个男的,能拉出1个知道口红色号的就不错了。

2,盲从于情绪

喜怒哀乐贪嗔痴慢疑……当被这些情绪左右的时候,无论是欲望被放大,想要自我彰显,还是阴暗面被发掘,想要自我保护,我们都更容易停止思考,冲动消费。比如没什么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两顿烧烤过后,说好要减肥的,燃烧我的卡路里,又去报了个健身房的年卡……然后我今天健身好辛苦,奖励自己一顿好吃的,嗷呜~(从此就踏上了往返烧烤摊和健身房的不归路,纯属调侃,哈哈哈)

就比如疫情就让我变成了囤积癖,家里时刻囤了足够一周的餐和水。疫情还迫使我买了一堆保险,不过它们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些情绪。总觉得线上比线下方便和实惠,最近两周发现线下更实惠也更新鲜。惊觉当初网购的初衷,居然是为了省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