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艺名家 | 一生情系大矿山——访国家一级作家赵颖

 凯歌csto4h5aaq 2022-09-30 发布于辽宁

  提起赵颖,人们就会想到她的长篇小说《大矿山》。赵颖说,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是大矿山向她张开了臂膀。大矿山里藏着她的青葱岁月,藏着她的人生轨迹。不论她走到哪里,心里永远放不下的是那份浓浓的矿山情。在她成为专职作家之后,大矿山题材成为她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虽然现在已经退休,但她依然在为《大矿山》下部寻找素材。她说,在她有生之年,她会尽自己所能为《大矿山》写出一个完美的结局。

图片

图片

一生感恩大矿山

  从小,赵颖的心中就有一个作家梦。
  1984年的时候,她获得了去辽宁文学院学习的资格,这对她而言,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于是她放弃了当时的工作,选择去省城读书。“那时的生活挺艰难的,没有工作就代表没有收入,我当时全部的生活来源只有微薄的稿酬。虽然身在省城学习,心却如浮萍一般,没有归属感。”赵颖说。
  就在她的生活困难重重时,广纳人才的海州露天矿向她敞开了怀抱,接纳了她,让她有力量读完辽宁文学院的学业。
  赵颖告诉记者,1986年,她从辽宁文学院毕业后,省广播电台文艺部想让她去做编辑,但赵颖直接拒绝了。因为她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海州露天矿去。她曾暗暗发誓:要用最纯洁的女儿之情,为海州露天矿献出青春和才华。

图片

  在海州露天矿,赵颖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名矿山记者。每天她都会下大坑,去厂段,跑现场,爬矸石山......写她看到的一切。她被矿工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矿山劳动模范动人的事迹感动得一次次落泪。于是,赵颖的笔为他们讴歌,从来不敢停歇。
  这其中最令她难忘的是原海州露天矿总工程师邓锦荣。
  这位1949年在广州中山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当年已被香港一家建筑公司聘为技术指导。可是新中国诞生的隆隆礼炮,震撼着邓锦荣的心。邓锦荣谢绝香港老板晋职加薪的挽留,泪别香港年迈的父母和富裕的家庭,来到阜新海州露天矿,先后担任助理工程师、生产科长、总工程师等职务,将一生的智慧和汗水倾注在祖国的矿山。
  赵颖至今记得,邓老曾对她说:“作家屠格涅夫说过,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我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我的祖国,无憾无悔。”海州露天矿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辉煌,正是因为拥有一大批像邓锦荣一样忠诚祖国的知识分子,在科技岗位上忘我工作,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如果说我在去海州露天矿工作之初还是个小女人的话,那么长期跟矿工打成一片,让我的性格也变得大气豪爽。我在大矿山里迅速成长,1989年秋,我成为《海州露天》第一任总编辑。”赵颖说,在海州露天矿工作的八年中,她采写了50多位矿山劳模,撰写了20多部反映海州矿辉煌成就的影视专题片并获得各级奖励。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00余篇,多次荣获省市大奖及煤炭部乌金杯文学奖。
图片

挥泪告别大矿山

  1994年3月,因为工作关系,赵颖被调入市文联工作。在挥泪告别大矿山的时候,无法割舍的眷恋之情令她柔肠百转,无声的泪水挥之不去,她终于明白,她的心永远属于给予她激情与热血的矿山。
  于是,在市文联2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赵颖的笔下仍然是光着脊梁流着汗水,为祖国的煤炭事业奉献光和热的矿工形象。
  她先后写出弘扬家乡矿山文化的长篇小说《大矿山》《特殊窑工》和长篇报告文学《惊蛰》《红金子黑金子》等著作。
  反映煤矿破产转制,煤矿工人自强不息精神的长篇报告文学《惊蛰》,荣获煤炭部第五届乌金杯文学大赛金奖。

图片

  反映阜新百年煤矿历史的长篇小说《大矿山》,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矿山烽火》,先后在辽宁电视台、大连电视台等播出。
  赵颖说,这一切都源于大矿山给予她的厚爱,源于黑土地的滋养,源于崇高的矿山精神,源于嵌入她灵魂的矿山情结。曾经雄冠亚洲的海州露天煤矿是一部满载百年矿山遗迹与矿山风云的大书,更是传承矿山历史与文化、激励后人不忘初心奋勇前行的动力和精神家园。
  “我爱家乡这片热土,并以女性之婉约,以须眉之豪放,以地域文化之独特魅力,表现家乡大地古老而醇厚的民风民俗及强大的震撼力。”这是赵颖写作生涯的座右铭。
图片

深爱家乡这片热土

  在赵颖的文学创作中,她一直是一个弘扬地域文化,坚守地域文化写作的作家。在她眼中,沈从文的不朽之作《边城》、老舍的《茶馆》、萧红的《呼兰河传》、莫言的《红高粱》等,无不弥漫着浓浓的乡土情结与地域文化特色。赵颖在这些名家身上也得到很多启示。
  从赵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晨染梧桐》,到反映阜新创建篮球城的长篇儿童小说《乔丹的神秘来信》;从反映阜新煤矿破产,煤矿工人自强不息精神的长篇报告文学《惊蛰》,到写作阜新百年煤矿发展史的电视连续剧《矿山烽火》;从地域文化的系列小说《赵家烧锅》到《大辽诗后》......她的作品中弥漫着浓浓的乡土情结和地域文化特色。地域文化是她写作的根基。

图片

  反映地域文化的长篇小说《大辽诗后》,讲述的是一位出生在阜新这片沃土的契丹族女诗人,作品以大辽皇后萧观音的爱恨情仇的一生,剥离出一个王朝兴衰沉沦的黑色咏叹。
  这部作品入选2017年中国作协少数民族重点作品工程,2020年入选全国喜马拉雅有声评书和有声小说书库,辽宁懒人听书书系。
  这部作品赵颖创作达7年之久。7年间,她家书房里的三台电脑总是同时开着,方便查找资料,写作期间有时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因为写长篇小说用眼过度,她的双眼做过白内障手术。家人觉得她这样很不值得,但是她自己却觉得是使命使然。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文学创作是她的价值所在。

人物简介



  赵颖,女,满族,笔名兆影,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阜新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在浩瀚的文学创作中,赵颖始终是一个弘扬地域文化、坚守地域文化写作的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大矿山》《大辽诗后》《晨染梧桐》《乔丹的神秘来信》《特殊窑工》及长篇报告文学《搏击》《惊蛰》等。

图片

来源 :阜新日报   阜新微报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