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嘉杰|我们都活在自己的发展时区里

 二哥闲话 2022-09-30 发布于浙江
编者按:2021级已步入大二,新阶段新生活新目标,过去一年值得总结和回顾,以帮助后来者。过去一年,2021级陆续涌现出一些极具个人特点的代表人物,如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上突出的蒋恩晶,在学生工作、为人处世和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比较突出的许嘉杰,在新闻写作、摄影等方面比较突出的潘志锐、包雨鑫、谢适远等,在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比较突出的杨安驰、丁岂含等,在主动参与各类竞赛后有所收获的张雨杨、吴禹默、何为之等,在国旗班代表学校形象、具有良好精神面貌的赵佳博、孙靖杰、陈天杰等,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敢于争先、乐于付出的孙骏远、张帅、倪骏飞等同学。当然,还有很多我未一一列出的同学,他们都在各自不同的大学轨道上稳步前行。
一年来,还有很多同学发生了改变。可能以往不太愿意去表达、去争取的,现在愿意通过不断地经历,敢于踏出第一步,去表达、去争取;也有一些同学过去没有目标,在大一一学年的学习和思考中逐渐寻找到目标并在新的学年为之努力;还有一些同学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如何强大内心,如何不被一些人生中的小挫折所打倒,如何和自己相处,等等。每个人都在跟着时代的发展发生着属于自己的变化。有的清晰可见,十分明显;有的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有的悄无声息,变化多端。但不管怎样,它们都属于大学阶段独有的印记。一定要好好享受和珍惜大学生活。
后续刊发的部分稿件为2021-2022-2学期征集,从10月始陆续刊出。新学年做新的征集,主题不限,内容可以为个人所思所想所感所得。唯一一个要求是个人在浙江工业大学或机械工程学院亲身经历后的。
欢迎投稿一起探讨交流,邮箱1032498449@qq.com

我们都活在自己的发展时区里

(图:许嘉杰)

一、大学学习方法
“大学大学,大不了自学”或许是很多人口中的一句调侃,许多尚未踏入大学的同学们听到后或许会忍不住嘲笑。但是确实是许多大学生的真实写照。大学的课程绝大多数专业课程是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去弄明白的。高中时期,我是一个很爱记活页本的人,总共6门学科,我的活页本有8,每一本都是密密麻麻的知识总结,密密麻麻的题型拓展。字写地工工整整,晚上做梦或许都会梦到里面的几页内容。高中时期我需要花费这么大精力去弄明白的知识。在大学里这些知识的难度相比高中完全不会减少一点点,所以对于学习,同学们对于它的难度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当然,在大学这么美好的时光里,我不提倡大家像我高中时期一样,去每天抱着这一本活页本,把课本上的知识倒腾来倒腾去。对于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复盘总结
总结绝对是你掌握知识最重要的环节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提醒我们,知识很难会在记忆里停留很久,所以我建议类似于理科知识,尽量当日对于整个知识体系做一个梳理和总结,去内化知识。一周一次大的总结,结合习题去记忆这个知识点,理论绝对不能缺少实战,或许是一个周末的下午,给自己一个总结梳理的时间。花费不了很多时间,但是能让你对整个知识的架构了解的非常清楚。曾经我和一位长期工作于互联网私营公司HR孙老师有一个沟通,他告诉我,在简短的面试里,你很难去判断这个学生大学四年的知识学习情况。不如去问问他是否了解某一门专业课的目录。一个善于总结的人,会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架构。在系统化的学习过程中,也绝不会让这些知识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在大脑里清空。
2.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我想各位一定不陌生吧?用输出逼迫记忆输入,这是我在高考百日誓师前后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十分疲乏的时候,我会闭上眼睛。理清架构,然后默写式地把课本上的习题自己写出来。或许是一道经典习题,或许是一道难题。在记住步骤之后,合上书,用你内化的记忆写出来。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机械工程学院的党委书记潘柏松书记曾经在他的创新设计课程上点拨我们:大学的学习方法。其中就有这一条,费曼学习法。
3.不局限于课本
大一大二时期,我们接触到的专业课是很少的,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要错过在一些打基础的课程上的宝贵的打好基础的机会。大一上时我的工程图学老师:李俊源副教授,是一位非常严格的老工程师,他对于我们制图时候的要求非常严格,当时我记得期中考试的时候,弹簧和轴承的画法是不用考察的。但是他告诉我们,不要局限于课本,要带着你的好奇心去看这些知识,未来一定用的到的。李俊源老师本身也是一位非常肯于跳出舒适圈的优秀老师,他多次说过,很多知识,课本上很难教到,提醒我们千万不要局限于书上的知识,不要局限于分数与绩点。印象里他总会笑容可掬的坐在前排看着我们这些刚入“机械”的小年轻们,问问我们学了什么专业课?告诉我们要自我去探索。大一下,工程导论的授课老师戴勇老师鼓励我自主的去学习机电一体化当中电的部分,他告诉我,许多知识,需要自己跳出课本去探索。不止这些老师,还有我零件测绘的陈智君老师,他是机电所的一位年轻老师,在他们的引导和点拨中,我打开了学习的新的大门。
3.大学学习生活
大学的学习生活是“放纵”,是“自由”,是“无拘无束”,是“做你自己”。不知道各位看到这四个词时有什么感受,可见大学里,没有人会督促你的学习,但是会有人警告你,无论是教务处的学业预警还是挂科的补考通知,都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所以,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非常重要,学习依旧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我是一名工科生,我明白基础学科对于我的重要性,倘若没有大物,高数,图学,机械原理,力学等等给我打基础,未来很难潜入这个行业与领域。
总而言之,2017级的优秀毕业生,我的直系学长甘雨露曾经就和我说过,学生首先要做好学习,再去做好别的事情。
4.学习课堂
对于课堂的学习,我觉得尤其是我们浙江工业大学,老师的水平大多都非常的优异,用心的去融入进他的课堂,把手机收起来。对于老师的问题散发的去想,对于老师的点名无所惧怕的去回答,去表达你的观点。很多大学老师的阅历非常的丰富,和他们交流都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情。进入老师的节奏,跟随他的故事去旅行一场。大概如此。但是我非常不赞成一种课堂学习方式,曾经听闻一位同学的课堂上课方式,为了赚取平时分,刻意的去在课堂上展现。回答的问题也不是非常具有价值,大有一种趋炎附势之感,长期处于这样的心境之中,你很难静下心来学到什么,每一刻你都会担心自己的GPA不会因为少发言了一句而受到影响,那样的生活非常累。
5.时间管理
大一时的我,担任年级的团总支副书记,负责竞赛和党团两大方向的任务,平时的工作常常是铺天盖地的压过来,或许会完全占据我的私人生活。我觉得首先你要明确自己的能力和工作辖区。曾经我有一个朋友,非常希望成为一名学生干部,我顿时来了兴趣,因为我担任过太多的学生干部,也从事过非常多的学生工作。当问及原因时,居然是因为看到别人当了,自己也很想当,同时为了一些加分。当问及到当上之后有没有什么想去做的,他摇摇头。“到时候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就好了”。我一时说不出话,也不好打击他。当然他上任不久之后,就开始抱怨事情为什么这么多,班级里的许多活动也没有搞好。自己的学习也落下了,受到了影响。我一直认为大学里的学生干部是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大一上的时候参加过一个自愿式的红歌合唱比赛,当时作为学生负责人,听闻我们的指导老师说过,“大学,你很难再通过非功利的方式去团结一大群人”。所以,对于学生干部提出的要求更高,很多人都会看到大学里的班长和团支书总是没人去竞选,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工作是轻松的。要匹配好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永葆自己工作的初心。
即便我从来不玩游戏,走路带风,整个大一时光我还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开不完的会,开展不完的活动,当然还得顾着自己的学习,还有与朋友小有的聚餐。但是这种生活是我自己选择的,也是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真实写照。我觉得在这种不确定的生活中要时刻复盘,每晚给自己一个记日记的时间,一句话也好,一段长文也罢。总结得失,及时止损,及时调整。我的辅导员的公众号里有过这样一句话:永远不要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觉得大学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你完全可以在这里成为你要成为的人。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和学习合理共处,去做自己。
还有一点就是减少你浪费在碎片化时间上的事情,短视频、等等。你完全可以整合去养成一个爱好,去健健身,去和同龄朋友走走谈谈,去和更优秀的人交流,开阔自己的视野。
香港大学的孙教授讲过这样一段话:“大学,就应该早期吃点早餐,跑跑步,专业课认真听;公共课看看自己喜欢的杂志,中午睡一会儿;下午参加个社团活动或打打篮球;晚上陪着喜欢的人散散步;或去自习室安安静静地看会儿书......社会不缺少学霸,也不一定认学生会主席,更不希望看到学生放弃学业去创业。你只要能平稳完整地读完大学,寻找自己所爱的人和兴趣,多去没有目的的看些丰富自己思想的书,认识几个好得不成样子的朋友,锻炼或是塑造自己的身体,学精自己想要从事事业的专业知识......做到这些,平淡的读过大学这几年你已经足够优秀了。
这一点我是极为赞同的,我们这个快节奏的年代,所有人都很难静下心来去好好生活。于是乎学生开“卷”,毕业的年轻人“体面的工作,高昂的薪水”,“加班时996007”,再长些岁数“嫁娶,房车”。所有人的目标都好像是一样的,在这样的世界里我看不见每个人所应该具有的独特的绚烂的色彩。
附上一张很喜欢的图,来告诉我们焦虑的年轻人

我们都活在自己的时区里。
*许嘉杰,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2101学生,2021级团总支副书记,2021-2022学年平均学分绩点、综合测评均为专业第一。本文写于2022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