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谈怎样提高阅读效率

 韦海生 2022-11-05 发布于广东

- 第 49 篇原创文章 -



前段时间,我写过一篇叫《如何提高阅读效率?》的文章,说的是如何找出一本书的核心内容,并快速读懂它。

可是有一部分书是没法快速读懂的,尤其是那些有一定难度又非常实用的书,囫囵吞枣读过一遍的话,虽然读完了,效率却很低,读了跟没读一样,没过多久就忘了。

在读这类书时,就不能求速度,毕竟速度和效率并不永远成正比。读得慢一些,用笨方法、下笨功夫,把一本书一口一口地吃下去,虽然速度比较慢,但是效果却很好。

当然了,读书效率的高低没有统一的标准,毕竟没有具体的参照物,只能说因人而异。

比如你之前一个小时可以读完100页,可现在只能读完50页,可能不是你的读书效率低了,而是你在读的那本书难度加大了

对一本书的理解程度也是如此。当你读完一本书了却没有记住具体内容,好像读与不读都是一样,说明两种情况:

一种是你读懂了,书本的知识已变为内隐知识,只是你没有察觉罢了;另一种是你没有读懂,只是读完而已,读不懂才是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读不懂?

原因不外乎是只求读完,读过了就放在一边,或者书毕竟难读,不好理解。

要读懂一本书,提升读书效率,并不只是按照《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方法依葫芦画瓢,而是多动笔,把这一招用到极致,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其实说白了就是多写,这也是我一直在用的方法,只是过程相当痛苦,但是可以解决读过就忘的问题。

至于怎么写,可以写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也可以写书评,读完一本书最好写上百张读书卡片,几篇读书笔记和一篇书评

写读书卡片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

在读书时,把不熟悉却重要的人名标记下来,在读完一章书之后就去查阅资料或者参考维基百科词条,把他的主要思想、著作和简单生平写下来,写成一张人名卡。

遇到陌生的术语,也用同样的方法查找权威解释,写在卡片上,放在术语卡分类里。当读到优美的句子时,就摘录到卡片上,标记为金句卡……

这样做的好处是把书本中不熟悉的知识整理出来,在写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印象,也便于平时翻阅、复习,积少成多。

当你读完一本书时,已经把书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挑拣出来,不懂的地方自然就懂了,对于理解整本书无疑是最有效的。

写读书笔记则必不可少。

我的做法是每读完一章就写一篇类似拆书稿的文章,字数在2000字左右,把该章节提到的知识点集中消化,并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解释各种现象。

当然,之前读过的书里有类似或者相反观点的,也可以放在一起比较,加深理解。

在写读书笔记时,为了寻找可靠的依据,而不是随口说一说,就必须去查阅资料,用权威恰当的例子或者理论来支撑自己的看法。

如此一来就发现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说我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是不准确的,也不够全面,幸好找到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才纠正了自己的阅读理解,否则就一直错下去。

这便是写读书笔记的好处,而一本书读完至少写10篇左右,几乎一个章节一篇。

在写笔记时,要充分利用写过的读书卡片,或者把一部分自己的碎片记录拼接起来整理成一篇文章。

就是说在多张卡片的基础上扩展开来,把零散的卡片转化为更高一级的文件,即文章。实现这个步骤的好方法便是写读书笔记了。

书读完了,最好写一篇书评

这类书评你可以不按照严格的书评格式,而是自主发挥,就像豆瓣网友写的书评一样,随意却有话可说。

实际上有了前期的读书卡片和读书笔记做铺垫,写书评就容易得多了,至少你已经读懂了这本书,剩下的便是写了。

当写完了书评,你一定发现读过不忘,读书的效率自然更高。

当你用这种方法读完100本书,写了100篇书评,就发现自己真的蜕变了,在读其他书时就容易融会贯通,理解起来自然更轻松,读书的效率就是这么一点点提高起来了。

只是这个过程相当辛苦,也是最笨的读书方法,不过人与人的差距还没有到拼天赋的程度时,勤奋和肯下苦功夫是最厉害的武器。

我的作品

课程 | 普通人逆袭的30堂思维训练课

课程 | 新手写作二十五讲

社群 | 加入知识星球,一起共读好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