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遗忘的广东土客大械斗:伤亡百万、经济受损,使客家人流落异乡

 紫霞照我 2022-09-30 发布于陕西

1854年,中国广东地区发生大械斗。

当地的土著居民,与外来的客家宗族之间交战长达14年。

最终,客家人因为缺粮少弹,加之当时瘟疫横行,被清军镇压。

在放弃一切抵抗之后,客家人任由朝廷处置。

而清政府则以“大口八两,小口四两”的待遇,按人头向客家人发放盘缠。

再由官兵押解,将客家居民发往湖南、福建、海南等地遣散,使客家人流落异乡。

在这场大械斗中,清政府从最初的任其发展,到最后的武力镇压,处置方式上,很大程度上激化了土客之间的矛盾,加剧了客家人的悲惨局面。

致使土客两个宗族间百万人伤亡,当地经济受损严重!

那么,这场惨绝人寰的大械斗,起因为何,中间又有怎样的过程,而清政府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文章图片1

人口迁徙

接下来,让我们一一明说:

1.客家人与土家人的矛盾

所谓客家人,并非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而是一个汉族民系,是中原汉人南下迁徙的特殊产物,客,也意为异地寄留之人。

在明清战乱之际,外有清兵入关,内有农民起义军,再加上王朝末年,瘟疫流行、天灾横行,整个中国珠江下游流域人口锐减,地多荒芜,一直没有充足的人口在此地进行耕种生产。

到达康熙年间,台湾问题突出,为了防止郑氏内侵,清廷采取沿海禁令。

然而,迁海政策不利于民生,大量沿海居民生计受损,清政府就鼓励广东地区招民垦荒,缓解沿海禁令所带来的流民生存问题。

在清政府的鼓励之下,大量的沿海居民外迁到广东地区,他们被冠以“客家人”的称号。

在最初的迁徙过程中,客家人与当地土著间的相处还算和谐,虽然偶有摩擦,但一直没有发生什么大规模的冲突。

文章图片2

客家人形象

然而,最开始的和平氛围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随着时间的延伸,人口的增长,土客两个宗族之间的相处,再也没有了最开始时候的和气。

因为地方习俗,以及土地争端,两个宗族之间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嫌隙。

土家人与客家人之间矛盾的最为突显的地方,就在于语言不同,以至于后来双方之间发生的械斗,称之为“分声械斗。”

再者,双方习俗上的冲撞也尤为严重。

以丧葬习俗为例,客家人非常迷信风水,对祖先遗骨也较为尊奉。

在最开始迁居的时候,客家人都会将自家祖先的尸骸随身携带,等到了广东地区之后,进行二次埋葬,这也是习俗“背骨骸”和“二次葬”的由来。

文章图片3

客家建筑

因为坟地和风水的缘故,迁居而来的客家人经常会捣毁土家人原先的祖坟,占据风水学上的有利位置,将自家祖先埋进去,破坏了原先土家人的风水格局。

这一行为,无异于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土家人奋起反击,双方宗族之间的摩擦日益激烈。

其次就是文化上的对立,古时的社会风气,士农工商,读书和考功名是排在第一位的。

但是清廷对于全国各地区的“生源地”功名数额有着严格规定,土家人和客家人融入同一地区之后,功名的名额并未因为人数的增加而有所重大改变。

而客民因为来源于沿海地区,文化教养相较于当地土人,极为尚学,所以客家人与土人为了争夺生源学额,也起了冲突。

文章图片4

农业社会

再者就是对土地的争抢,农业社会,土地是安家立业的根本,耕种聚居,客家人的迁入势必会削减土家人原有的土地资源。

清末社会,本就严重的人口与土地分配问题,在客民与土人之间的各种积怨之下愈演愈烈,最终逐渐转变为零星的,村落与聚集地之间的民众斗殴。

打来打去,问题非但没有解决,还将暴力演变成解决争端的惯用方式,长此以往,双方的大小矛盾,此起彼伏,动不动就是百人械斗,使得土人与客民的积怨越来越不可调节。

在重重矛盾的包裹之下,客家人和土家人的关系,就像是一只火药桶,随时都会转变成大规模的宗族械斗。

而随后发生在清朝晚期的洪兵之乱,就成为了引燃火药桶的火星,土客大械斗因此爆发。

文章图片5

洪兵之乱

洪兵起义与大械斗的关系

洪兵即红巾军,属于天地会武装。

在鸦片战争时期,为了抵抗洋人,广东当局组织民间的社会力量,招募兵勇,筹措军饷,协助清政府共同抵抗英国的侵略。

在清廷战败之后,这股势力清政府便无力驾驭,加之赋税严重,流民四起,地方士绅权力逐渐膨胀,这些拥有武器的昔日“报国好汉”,逐渐转变为“绿林匪徒”。

而在洪兵起义中,土人和客家也是纷纷响应,投身其中,反抗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拒绝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

因此,洪兵队伍携带有一丝宗族武装的色彩。

就在这时,其中发生了一个插曲,激化了土客两家的矛盾。

当时,广东鹤山的洪兵武装,是以土家人占据多数,他们的首领冯滚,也是土人。

冯滚率众围攻了鹤山县城,又攻破了苍城。

大胜之后的洪兵众人,十分得意,于是向各乡镇广泛征粮,勒索钱财,以此壮大自己的势力。

文章图片6

当冯滚的手下去云乡征要钱粮的时候,被当地的客家士绅拒绝,最终演变为冲突,这位客家士绅将冯滚的手下尽数灭口。

这一下,正打了胜仗,得高意满的洪兵队伍怎会忍气吞声?

冯滚当即率领手下攻打云乡,誓要让客家人“血债血偿”!

然而,当地的客家人因为是外来户的原因,十分重视抱团取暖,而且当地的武装力量为了应对时局,也时常操练,所以对冯滚的队伍毫不畏惧。

双方一经交战,冯滚的“常胜军”竟然被当地客家武装打得连连败退。

冯滚眼看强攻不成,又忍不下这口气,就暗暗派人潜入云乡,将当地客家领袖的幼子杀害,以解自己的心头之恨。

这一行为,立即激怒了当地的客家武装,开始对周边的土家人展开无差别攻击。

至此,土人和客家人之间的矛盾从擦枪走火,演变成了不死不休,两方誓要拼个鱼死网破。

文章图片7

械斗

这次勒索事件,可以视为土客大械斗的导火索。

但这仅是个别事件,深究其中原因,就会发现客家人和土家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引起大规模土客械斗的局面,还是由于当时清廷官员的懈怠态度和不当处理所导致的。

比如,清政府当时为了镇压洪兵武装,自身也在其中斡旋,寻找自己的相关利益。

当发现洪兵之中有大量的土家人参与时,就命令当地的客家武举人马从龙操练军队,收复失地。

马从龙是客籍人,他所招纳练勇的自然也都是客家人,组建起来的军队就成为了纯客家武装。

这些人借官府之名,实行的却是宗族械斗的报复事实,在土家人居住地放火烧屋,伤害妇女,一时间死伤无数。

双方自此打得你来我往,而广东的其他地区,原本置身事外的土家人就坐不住了,因为双方在习俗、生源、土地等事上本就积怨已深。

文章图片8

械斗

各地客家人与土家人各自抱团御敌,拉队练武,虽然这场械斗起于鹤山,却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向周围县镇蔓延扩大。

一时间,土客两家居民,只要看见对方的队伍,就会上前械斗在一起,原本保持中立的人,在战火之中被迫流离失所。为了生存,只能融入各自宗族参加械斗的好战分子之内,这就使得局势逐渐无法控制。

3.土客械斗,久不聊生

从咸丰四年至同治六年,土客械斗久不能平。

在此期间,无论是传统土著,又或是客民,都遭受了巨大经济受损,一时间双方平民流离失所,伤亡惨重。

在初期械斗之中,土人客民各自携带武器打群架,毁坏村舍,抢掠钱财,不胜枚举。

而在部分地区,双方的械斗更为激烈,双方使用地雷火器,更是引得无数伤亡。

文章图片9

清末的民间武装

逐渐的,这些零散的“游击队伍”,开始汇集成上则千人的武装力量,互相毁坏对方的村庄和居民聚集点,互相间的报复手段,也是应有尽有。

在此期间,双方展开的是拉锯战,打得“你来我往,”整体局势上没有任何偏颇,力量持平。

足以称之为转折点的,是松柏山之战。

当时开平界内的客家武装大肆聚集,意图焚烧抢劫土家人乡镇。

当地二十九个乡镇的大小土人,力图死守,与客家人血战一场。

战斗持续了五个昼夜,土人的村落被冲击得七零八落, 土人司徒运森向外求援,无奈因道路阻塞作罢,最后节节败退全军覆没。

经此一战,土人损失惨重,余下的所有人只能仓皇逃难,成为流民。

逃离途中,牛羊牲畜带不走,经济蒙难,父母妻子难顾及,家庭破碎,双方的仇怨再度升级,以至不死不休的地步。

文章图片10

而在这场大战之中获胜的客民自然喜不自胜,他们顺势挺近,扩大势力范围。

队伍不断扩大的客家人,整日操兵练马,势如破竹,战火蔓延至土村十余起,抢掠杀害土人无数。

一直到这里,清政府都保持中立态度,虽然地方官员也进行了调停,但奈何两方矛盾和仇怨太深,即便当下议和,转天又会被推翻,械斗再起。

如果说,土客大械斗前期是客家人占据优势,使土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那么,之后的迳口一役,则是将局势有所扭转,土家团勇开始崛起。

在这其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谭三才。

谭三才的祖籍在开平,因为从香港经商而获利,身家颇为丰厚,他为人也轻财重义,广交善缘。无论是清廷官员还是洋人买办,都对其信赖有加,有着极高的社会号召力。

文章图片11

作为自幼生活在开平的土家人,谭三才看到家乡族人被客家这么一个“外来户”打的抱头鼠窜,心里很不是滋味。

于是他花费大量钱财向熟识的外国人购买洋枪洋炮,然后招募土家宗族青壮,训练乡勇。

而且花费自己的巨额家产资助各县乡民,为土人宗族解决了经济基础这一后顾之忧。

由于谭三才的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土人武装逐渐挽回劣势,开始愈战愈勇。

不仅如此,谭三才还亲自带领土人进攻客家武装,这更加鼓舞了广东土家人的信心。

谭三才的加入,使得原本客家人占优势的局面有所改变,被聚拢起来的土家残兵开始迅速夺回失地,并且趁胜追击,攻破了客家人的大本营。

至此,流亡的土人重新回归家园,土客两族力量再度持平,重新陷入胶着状态。

到了械斗中期,此起彼伏的土客两家局势逐渐明朗,客家因为扎根不深,底蕴相比土家人,渐显衰势。

文章图片12

为了扭转局势,在咸丰十一年,客家人收留了被清军击败的洪军残余武装力量,还推举了洪军将领戴紫贵为客军领袖,以此对抗土家宗族。

不仅如此,戴紫贵在率领客勇作战时,还一路收编其他残余洪军,一时间客家武装力量不断壮大。

要知道,洪兵可是喊着反对清朝统治口号,四处与朝廷作对的!

这样一来,清政府再也不能旁观,清廷的统治者认为客家已经和洪军沆瀣一气,成为了反对清廷统治的起义军。

自此,清政府一改往日的中立态度,直接派兵攻打戴紫贵一行人,土客矛盾从这里开始,演变成了客家人与清廷之间的矛盾。

是时,以汤恩长为首的一支客家精壮队伍,在经过广海卫(清政府的海防营地)时,掳杀官民,沿路抢劫,血流成河,更是让清政府视客家人为眼中刺肉中钉。

文章图片13

清兵形象

最终,清政府历时五月,杀死客勇千余人,击垮了客家武装主力。

更令人唏嘘的时,一经战败,客民内部一改往日团结,各方势力之间因为争土抢田问题,争端四起,人心不和,宛如一盘散沙,毫无凝聚力。

土人见此,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于是大肆召集人马,向客家居民的村落杀去。

在谭三才等土家领袖带领下,土勇一路上攻如破竹,步步逼近,吓得客民不敢出战,不是死守就是弃阵,客家败势渐成。

土勇所经之处,多以火攻之法,烧杀抢掠客民,烧房屋,毁土地,手段凶残。

而清军的铁蹄之下,更是没有任何的人道可言,惨绝人寰的战事,就发生在鹤山的五坑地区。

当时在土勇和清兵的围追堵截下,以戴紫贵为首的客家武装,被迫仓皇逃入五坑山区。五坑,本是客家人的族群地,重峦叠嶂,易守难攻。

文章图片14

清兵形象

然而,五坑被清军团团包围,围困一年,里面没有食物可以吃,外面的粮食也进不来。

饥饿难忍的客家人失去了理智,就开始自相残杀,食人肉,饮人血。

五坑之战,以戴紫贵被杀告终,这成为土客械斗的最后一战,自此也开始了客家人风雨飘零的悲惨命运。

客人惨败后,清廷开始了善后工作,他们将客家居民安置到各乡各县,恢复生产生活。

而在大械斗中获胜的土人,怎么会愿意把来之不易的财产拿出来给“败军”分享?

这样下来,客民复业艰难,没有生计,自然也不乐意了。

再加上本就血海深仇,待到清兵大军走后,土客之间的械斗又起。

这一次客民的反抗,无疑是直接反抗清廷政令。

文章图片15

同时,由于没有生活来源,客民只得抢劫粮食,再一次兴兵县城,将矛头指向清政府的统治政权。

清廷立刻集结兵马,水陆并行,夹击客营。

客家人缺粮少弹,又没有援兵,加之当时瘟疫横行,一时间死伤无数。

客家人的二次反抗,再次被清军镇压,只能放弃一切“幻想”,任由朝廷安排。

清政府按人头向客家人发放盘缠,大口八两,小口四两。再由官兵将客民押往湖南、福建、海南等地遣散。

直到同治六年,轰轰烈烈的广东土客大械斗才算结束,勉强获胜的土人受此打击,元气大伤。而惨淡败北的客家人经此重创,也是身不由己,流落他乡。

在这其中,清政府从最初的任其发展,到最后的武力镇压,处置方式无异于激化了土客之间的矛盾,更加剧了客家人的悲惨局面。

文章图片16

客家建筑

结语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因从未停息的迁徙造就了千姿百态的文明,而客家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人口迁移的灿烂成果之一。

诚然,每一种璀璨文明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对立、冲突、抗争、融合、发展,这背后都藏着无数先人鲜活的生命。

广东的土著和外来的客旅,因为文明的碰撞,利益的争夺,以及清朝鸦片战争之后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矛盾,爆发了这一场长达十四年的土客大械斗,致使百万人伤亡,这其中辛酸与痛楚,值得深思。

而回顾历史,客家人的千年迁徙,万里长行,也无不体现着族群的坚韧品质,他们并未被这场无妄之灾所殒灭,在华夏各地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独特文化。

如今,我们以史为鉴,天下人民一家亲,共建中华复兴之征程。

编辑:木枝

责编:林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