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位主动退位的将军,毛主席和聂荣臻怎么劝都不改心意,他是谁?

 棋逢对手918 2022-09-30 发布于辽宁

1958年,朱良才旧病复发,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体情况不适合这么高强度的工作。

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决定提出请辞,把工作岗位让给更有才华的年轻同志。

毛主席得知后,特意让多年搭档聂荣臻调查情况,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萌生请辞的想法?

了解具体情况后,聂荣臻劝他以休养身体为重,工作先放一放,没有必要辞职。

就连毛主席都再三挽留,可朱良才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朱良才是谁?为什么毛主席和聂荣臻怎么劝都不改心意?

平淡生活

1900年,朱良才出生在湖南省汝城县的书香门户,受到父母的熏陶,毕业后选择教书育人的职业。

拥有稳定的工作,家庭条件也不错,他的青年时代过得安逸又平淡,没有一丝一毫的波澜。

他专注做自己的工作,对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并不关心,也不知道什么叫革命。

在教书的过程中,他大量阅读进步书籍,萌生了爱国救民的革命思想。

1925年,革命运动传到汝城县后,他奋不顾身投入湖南农民运动队伍中。

由于表现出色,他当选为农民协会组织委员,于1926年加入国民党。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共产党和许多革命人士遭到杀害,作为农会的骨干成员,朱良才也被国民党逮捕入狱。

在监狱里,无论敌人如何严刑拷打,他始终咬紧牙关,不出卖革命和同志。

同年10月,朱良才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加入共产党。

战斗履历

1928年1月初,经过县委介绍,朱良才前往湖南加入暴动,在这里他找到朱德和陈毅。

这年5月,攻下永新县城后,深谋远虑的朱德让他留下来,到烟阁区当区委书记,组建农民赤卫队。

没过多久,朱良才就组建起一支1000多人的队伍,训练他们的作战能力。

在第三次红军攻打永新县城的战斗中,敌我双方陷入胶着状态,是朱良才带着这1000多名赤卫队员,挥动大刀,和红32团队员一起向敌人发动攻击。

在他们的配合下,取得了龙源口大捷,三占永新县城,取得井冈山根据地创建以来最大的胜利。

1928年8月,国民党湘军和赣军一共5个团,准备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会剿”。

朱良才带着部队参加了保卫井冈山的黄洋界战斗,黄洋界地势险峻,不太好走。

这次和敌人作战,红军以一个连对敌人一个师,实力悬殊,情况危急。

8月30日清晨,敌人发起疯狂进攻,一营两个连根据险峻的地势防守。

朱良才和连长王良带着其余战士连续击退敌人数次猛烈进攻,几轮进攻下,他们尸横遍野。

敌人看着遍地的尸体,军心发生动摇,当夜逃回了县城。

黄洋界保卫战取得胜利后,朱良才带着部队跟随红四军又参加了许多战斗。

因为他坚定执行毛主席提出的建军原则和战术方针,又在作战时表现勇猛,多次取得胜利。

平时训练又特别注意用革命道理教育红军战士,所以红一连的全连官兵都士气旺盛。

就连毛主席都知道朱良才带领的红军,经常在他们连开座谈会,搞调查研究,提出一些连队工作的指导意见。

1930年12月,第一次反“围剿”开始,红军在毛主席和朱德的带领下,诱敌深入。

5天内,红军接连打下两场大胜仗,歼灭敌人一个半师,取得反“围剿”的胜利。

在这次战斗中,红军的九师和八师奉命在龙冈附近阻击激进的国民党张辉瓒师。

张辉瓒的先头部队正在江西龙冈正面进攻,和红三军的战士激战。

朱良才观察敌情后,指挥九师绕到敌人后面,对他们发起猛攻。

这一场战斗相当艰难,由于我军装备落后,一直从早上打到午后,敌我双方不分高低。在战场上出现了胶着状态,两军伤亡都不小,却又都不占优势。

朱良才看着精疲力尽的红军,冷静指挥战斗,一次又一次击退敌人的进攻。

九师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从一侧包抄,给了敌人致命性的打击,最终一举歼灭敌人的指挥所,全歼张辉瓒部。

1931年秋,在第三次反“围剿”中,朱良才指挥部队作战,因为太过勇猛,被敌人列为首要攻击目标。

在密集的子弹射击中,他被击断右臂,鲜血直流,战士把他从阵地上抢救下来,送到医院治疗。

当时红军医院医疗设施落后,医生也没有到国外留学的经验,很多都是按照原始的方法治疗。

当看到浑身是血的朱良才后,医生只能用土方法为他接上断臂,这种方法不仅需要的时间长,效果也不好。

整整在医院接受了3个月的治疗,他的病情才有所好转,但是断臂还没完全恢复。

原本医生是想让他在医院多治疗一段时间,等到胳膊痊愈后再出院。

但是红军作战任务频繁,根本没有多余时间给他调养身体,朱良才一直惦记部队的作战任务和训练工作,即便躺在医院也不能安心。

他多次向医生提出想要出院回到部队,碍于他的执拗,医生只能叮嘱他些注意事项。

在红军总部,周总理见到朱良才后,忙问:“你的伤口好些了吗?”

“恢复得差不多了,没多大问题。”

周总理看他神情确实不像有假,便让他担任十五军政委,因为军长李云清是学生出身,没什么作战经验。

接连几次战斗,十五军都没有发挥出该有的作战水平,战士士气低落,急需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带领他们。

朱良才刚刚上任,就带领十五军参加赣州战役,在激战中,红十五军被敌人火力压制。

朱良才看战况对我方不利,亲自带领战士抵抗,在最关键的时候,他带着大刀队和敌人兵刃相见。

若不是他和大刀队奋力抵抗,敌人的援兵早已到达红三军团身边,那么赣州便拿不下来。

红十五军在他的带领下,逐渐成为一支战斗能力强悍的队伍,因此在1933年召开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朱良才被中央授予二等红星奖章。

乞讨也要找部队

1936年10月下旬,中央决定组成西路军,朱良才担任教导团团长兼政治委员,西渡黄河。

西路军遇到实力强悍的马家军,他们最擅长马术和近距离作战,各个身材魁梧,战斗力也比较强悍。

西路军原本想要打通和苏联的联系,没想到遭到马家军的反扑,孤立无援,遭到致命性的打击,所剩无几。

1937年1月1日,红5军历经千辛万苦攻占高台县城,可还没喘口气,敌人重兵便围了过来。

红5军将士奋战七昼夜,还是因为寡不敌众,没能守住高台,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指战员牺牲。

红5军失利后,西路军的形势变得十分困难,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告诉朱良才:“现在形势危急,组织想要让你去红5军当政治部主任。”

红5军和马家军战斗后,只剩下几百人,可他还是坚定服从上级命令。

因为人数太少,所以红5军编制很快被取消,朱良才也被调入红30军担任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

接二连三的作战,导致红30军损兵折将,陷入极度危险的局面,总指挥部决定将剩下的2000多人分成两部分。

朱良才被分到右路军和王树声一起负责部队的指挥工作,可是右路军刚出发没多久,又被敌人打散。

他身边只剩下十几名战士,被迫撤到祁连山和敌人周旋,可是在大山里就算没有被敌人抓住,也会面临缺少粮食的情况。

与其躲在大山里,提心吊胆生活,还不如下山和敌人战斗,寻找出路。

敌人为了搜寻剩余的9路军,加紧对山林的搜寻,朱良才他们刚出山,便被敌人发现。

幸亏旁边的山上传来一阵枪声,敌人闻声而去,他们几人才逃过一劫。

虽然勉强逃过一劫,但因为慌不择路,朱良才和方强他们几个领导人也跑散。

失去组织、队友的他,只能一路上边乞讨,边打听组织下落,还要躲避敌人的追捕。

为了减少被敌人发现的风险,他只能晚上赶夜路,白天躺在草丛里和石缝中,饿了就吃野草,渴了就喝雪水。

有一次他经过大户人家,饥寒交迫的他想要上前乞讨一些食物,但又担心被识破身份,只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地主一看他的装扮,直接询问:“你该不会是红军吧?”

朱良才心里一惊,但是转眼一想,反正也被认出来,干脆承认。

谁知那个地主竟然愤愤不满说:“老天真是不开眼,你们这么好的队伍竟然被马家军打得这么惨。”

他是一位开明的地主,很怜悯红军的遭遇,不仅帮他隐瞒身份,还给他准备了丰盛的食物。

在前往陕北的路上,他曾两次遇到马匪。第一次为了躲避马匪,将羊皮披在身上,藏在羊群里。

经过一个多月的流浪,他终于走到甘肃的一个县城,他欣喜若狂,赶紧打听哪里有八路军办事处。

当得知这里设置了红军救助所,专门营救西路军失散的官兵后,他拄着木棍一瘸一拐赶去。

当这位面容黑瘦、胡子拉碴、衣不蔽体的乞丐来到八路军驻地时,接待人员都没想到他竟然是正在寻找的朱良才。

朱良才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组织,这中间经历的种种艰辛,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

因为淋过雨,历经过苦难,所以想要为其他失散的西路军提供一点帮助,他主动提出帮助营救其他失散的西路军。

由于他亲身经历过,对失散的红军认得比较准,因此在他的帮助下,很快找回那些失联的红军。

一直到1938年春,他才到中央学习。

协助聂荣臻领导政治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良才奉命到华北抗日前线工作,他协助聂荣臻领导晋察冀军区的政治工作,及时发现和宣传优秀的战士。

除了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外,他还重视宣传、文化工作、充分发挥文化的能力,组织创办报刊、话剧、海报,进行抗日教育宣传。

通过这种形式,他们揭露日伪军的罪行,坚定部队和人民群众抗战必胜的信念,鼓舞士气。

在他的组织下,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演出许多有教育意义的节目,培养大批优秀的文艺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发出军队生产建设方面的指示,朱良才敏锐发现这一指示对加强部队政治工作的意义非同凡响。

于是他雷厉风行落实上级指示,还在军区召开会议,研究如何贯彻落实毛主席的倡议。

《人民日报》对他的行为进行细致报道,当毛主席得知消息后,不停在聂荣臻面前夸赞朱良才。

他说朱良才是闻风而动类人才,值得全军学习。

新中国成立前,朱良才被调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他又担任军区副政委。

他对党的政策,尤其是在人的处理上特别慎重,在运动中,他格外注意做到防止“左倾”和“右倾”。

北平和平解放后,军区来了不少国民党投诚来的将军和军医,很多人觉得半路来的,不值得信赖。

但是对于他们,朱良才却有不一样的看法,他觉得这些人是靠技术吃饭的,只要诚恳帮助他们,给他们机会,就能为大家服务。

他经常找技术人员谈心,希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身心愉快为新中国建设出谋划策。

当然除了这些外,朱良才还做了一件事,让大家对他敬佩不已,那就是主动提出退让。

主动退出

他是一位秉持实事求是、大公无私的开国上将,战争期间,曾多次受伤,其中两次伤势没有痊愈就出院奔赴战场。

再加上长期奋不顾身工作,为了赢得胜利,殚精竭虑,最终积劳成疾,身体虚弱。

在担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期间,经常会无缘无故头疼,难以忍受的时候,他会吃上几片止痛药。

那个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许多事都需要他们去做,军队建设任务重,工作繁忙,根本不能请假。

但是他发起病来,不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为此他很苦恼,一边是工作,一边是身体。

在他看来,作为正职,应该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工作,他却因身体原因不能投身工作,这对军区影响很大。

思来想去,他决定向中央提出请辞,让年轻力壮、头脑聪颖的年轻人接替他的岗位。

朱良才决定一心一意治病,等什么时候病情好转,他再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奉献。

当时,只有58岁的他从全局出发考虑,长江后浪推前浪,他坚信会有人比他做得更好。

当他向中央军委提出这一申请时,毛主席让长期和他搭档的聂荣臻来打听原因。

得知原因后,聂荣臻劝他不要退,先带病休假,什么时候身体养好,什么时候再回来。

但是朱良才拒绝了他的挽留,早在50年代,毛主席就已经考虑培养接班人和领导班子年轻化的事。

职位一共这么多,若是老同志不退,年轻人如何有机会施展抱负?毛主席曾在不同场合提出这个问题。

他号召年老体弱的同志做好表率作用,主动让位给年富力强的年轻人,但是没什么效果。

这些老同志都经历过残酷战争、刀枪剑雨,毛主席也不好直接劝退。

作为坚决响应毛主席号召的跟随者,朱良才这才选择主动退位,并且无论谁来做思想工作,都坚定不动摇。

很多好心的领导、战友都劝朱良才放弃这一打算,甚至思想工作都做到他妻子那里。

朱良才的妻子李开芬也是经历过战争时期的老红军,她也不理解为什么丈夫如此坚持。

面对妻子的疑惑,他是这样解释的:“开芬,我们都是经历过战争的幸存者,是踩着无数战士的尸体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我们作为共产党的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不是我们私有的物品,我们年纪大了,不能继续发光发热,就要把位置让给有需要的人。”

1958年,朱良才正式向国家提交离职申请,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主动要求退出岗位的将军。

尽管他很早就远离官场,做一个赋闲在家的老人,三十多年无权无官衔,但是在1989年2月他去世的追悼会上,却出现了令人感动的一幕。

尽管没有广发通知,但追悼会那天,来到八宝山送行的人,有很多是国家军队的领导人,还有许多退休的老八路、老干部,和一些根本就不认识的老百姓。

朱良才虽然走了,但是他的精神还在,他永远活在大家心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他最好的诠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