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寒荨麻疹的中成药

 图书 馆员 2022-10-01 发布于内蒙古

治疗遇寒荨麻疹的中成药

寒邪藏在体表,平日里风平浪静,但是一不小心吹了冷风,或者着了冷水,外邪引动内邪,它们就开始作乱,表现出来就是皮肤起疹块,西医叫荨麻疹,中医叫风疹或者风团。有一种荨麻疹,遇寒发作或者加重,说明什么呢,说明体质本身就是虚寒的。只有把寒邪制伏,这荨麻疹呀才能销声匿迹。这一次,应声而战的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荆防颗粒。
这个药很常见,因为感冒很常见,荆防颗粒就是用来治感冒的,它有发汗解表,祛风除湿的作用,对风寒湿引起的感冒,效果比较好。
荨麻疹不也是因为受了风,受了寒,才突然爆发的么?所以说自始至终它面对的其实都是同一拨敌人。简单来讲,感冒和荨麻疹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病名,但病因是一样的,当然也就能异病同治。
荆防颗粒出身将门,它的祖上可以追溯到宋代,宋代的《和剂局方》里有一个人参败毒散,二者在组方上颇为相似。从古到今,身经百战,想来总结了不少经验,这场战役,它胜券在握。来看看药物组成,有荆芥、防风、独活、羌活、前胡、柴胡、枳壳、桔梗、茯苓、甘草、川芎。
寒邪在表,最直接的出路是毛孔。荆芥防风解表,吃了以后往往能发汗,汗一发出来,毛孔就打开了,寒邪就有了出路。我们说这个药经常用来治感冒,感冒的话,无非寒或者热,当风邪寒邪一起来了,荆防二药可以散寒,可以祛风。
荆芥防风是老搭档了,经常一起出任务。不过,它们两个太过温柔,假如敌人很强势,怎么办?
又派了羌活独活,羌独彪悍,比荆芥防风厉害得多,骨节里的风寒湿,都能揪出来。
往下,柴胡。大家都知道柴胡疏肝理气,其实它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妙用,比如柴胡也是一味常用的解表药。
柴胡在这里也有一个不错的搭档,就是前胡,只差了一个字,药性迥然不同。柴胡升,前胡降,升降的意义就是让气机流转起来,帮助把寒邪赶出去。
气机运行的规律就是升降出入,要恢复气机流转,就要遵循这一规律。这不,桔梗、枳壳也赶来帮忙,桔梗升,枳壳降。
川芎上下奔走,既入气分,又分血分,让气血活跃起来。
茯苓、甘草健脾胃,也是在恢复正气,让正气去对抗邪气。
古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对中成药的了解,很多时候是通过药品说明书,说明书上写着治感冒,那我们通常就会把它当作感冒药来用,实际上是把它的作用范围缩小了,比如荆防颗粒,不光治感冒,也能调理各种皮肤问题,像湿疹啦,荨麻疹啦,都可以。

记住了,一定是寒性荨麻疹,特点是遇寒发作或者加重,疹块淡红或者淡白,才可以用。

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 方剂来源 明。《摄生众妙方》。 组成与用法 荆芥3克 防风3克 羌活3克 独活3克 柴胡 3克 前胡3克 枳壳3克 桔梗3克 茯苓3克 川芎3克 甘草 3克 原方用散剂,每服15-30克,加生姜3片、薄荷3克,水煎服。亦可改用饮片水煎服,剂量按常规量。 功效与主治 功能发汗解表,散风祛湿。主治外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头痛,肢体痉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数。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感冒,产后高热,疟疾,痢疾,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等病症。例如: (1)感冒 治疗流行性感冒。对恶寒无汗、肢体疼痛而属风寒型者最宜。如鼻塞甚者,可加苍耳子(《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产后高热 本方加味改汤剂,治疗10例。其中败血症2例,产褥感染8例。属瘀血发热,加益母草、桃仁、红花、丹参;暑湿发热,加生石膏、知母、厚朴、半夏、黄芩,热甚持续不退,加黄芩。结果:痊愈9 例;无效1例,因败血症死于中毒性脑病(《中医杂志》1986年第6期)。 (3)疟疾 本方改汤剂,加党参、荷叶治疗。结果;服药1剂后,午后虽仍有寒热,但已减轻;继进5剂,神情爽和,病愈(《吉林中医药》 1986年第2期)。 (4)痢疾 本方改汤剂,加白芍、木香治疗。结果:服药2剂,汗出壮热解,身痛减,下利减轻;前方去羌活、独活、荆芥,加秦皮、槟榔, 2剂后利止,前方加党参,调理3日告愈(《吉林中医药》1986年第2 期)。 (5)接触性皮炎 本方水煎服,并用苍耳草、苦参、蛇床子煎汤熏 洗局部,治疗因接触“六六六”粉而致病者。结果:服药17剂,痊愈(《吉林中医药》1986年第2期)。 (6)荨麻疹 本方改汤剂,加党参,治疗顽固性荨麻疹5年者。结果:连服3剂,微汗出,疹消退;前方去羌活、独活,加蝉衣、牛膝、白术,党参增至20克,3剂后,尻部残存疹块亦消,未见复发(《吉林中医药净1986年第2期)。本方改汤剂,去枳壳、茯苓,加升麻、当归尾、红花、苏木、天花粉,治疗18例。结果:痊愈11例,好转3例,无效4例。对荨麻疹伴有便秘者,疗效更佳(<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年第儿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感受风寒湿邪三者俱重之感冒。方用荆芥、防风发散风寒,羌活、独活散风祛湿,柴胡、薄荷透表泄热,着重于解除风湿在表之患;且荆芥、防风与柴胡寒热并用,羌活、独活上下风湿之痛同治,柴胡、桔梗升浮与前胡、枳壳沉降相配,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剧烈、肢体酸痛、邪笃正盛,为其辨证要点。. 改作汤剂,临床如见痢疾初起,加木香、黄连;疮疡初起,加银翘、蒲公英;皮肤病,加苦参、蝉衣、薄荷、牛蒡子等。 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又名人参败毒散,即本方去荆芥、防风,加人参、生姜、薄荷组成,功能益气解表,散风祛湿;主治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邪,憎寒壮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痠痛,胸膈痞满,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苔白腻,脉浮且无力。银翘败毒散(《医方集解》),即本方去荆芥、防风,加银花、连翘组成;功能败毒疏表,清热解毒,主治痈疮红肿疼痛,属热毒为患者。连翘败毒散(《伤寒全生集》),即本方去荆芥、独活、前胡、枳壳、茯苓、甘草,加薄荷、连翘、山栀、玄参、升麻、当归、黄芩、芍药、牛蒡、红花组成;功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主治发颐及痈疽初起。仓廪散(《普济方》),即本方去荆芥、防风,加人参、陈仓米组成,人生姜、薄荷煎,功能益气解表,败毒止呕,主治噤口痢,毒气冲心,有热呕吐。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杂病源流犀烛》荆防败毒散,由羌活、独活、柴胡、前胡、人参、桔梗、枳壳、茯苓、川芎、荆芥、薄荷、人中黄、牛蒡子、防风组成;主治捻头瘟(又名虾蟆瘟),喉痹失音,项大腹胀。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以及方中的防风、羌活、独活、川芎、前胡,对流感病毒原甲型及亚洲甲型,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小儿常用中成药——荆防颗粒(OTC)阴阳解析
荆防颗粒(OTC)阴阳解析

药物成份:
荆芥75、防风75、羌活75、独活75、柴胡75、前胡75、川芎75、枳壳75、茯苓75、桔梗75、甘草25。

功能主治: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成人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每袋装15克。一次1袋,一日3次。
阳性药: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
平性药:茯苓、甘草、桔梗
阴性药:柴胡、前胡、枳壳。
君药:荆芥
解析: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祛风解表,透疹,止血。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肝、肾经。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独活:辛、苦,温。归肝、肾、膀胱经。祛风湿,止痛,发表。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桔梗:苦、辛,平。归肺经。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胆、三焦经。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前胡:苦、辛,微寒。归肺经。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枳壳: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理气宽中、消滞除胀。
阳性药物多,阴性药物少,针对寒多热少;君药药效以祛风解表为主,针对气滞实证;太阳少阳并病。气滞水饮。
方剂中,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祛风解表、分经论治;柴胡、前胡,疏散退热;甘草、桔梗,清利咽喉;茯苓,利水渗湿;枳壳,消滞除胀。

整个方剂以祛风解表为主,疏散退热为辅,兼顾清利咽喉、消滞除胀、利水渗湿。适用于外感风寒,头身痛、咽痛者。

荆防颗粒
【处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
【药方分析】本方由11味药组成,即《摄生众妙方》中的荆防败毒散。方中荆芥、防风辛温解表,祛风散寒为主药。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止痛,且助荆芥、防风解表之力;川芎祛血中之风而宣痹止痛,共为辅药。柴胡辛凉透表,可疏散肌表郁热,并与前胡、桔梗、枳壳共用有升有降,共起宣肺化痰、开胸利气之功效;茯苓甘淡而平,可健脾渗湿,此4味共为佐药。甘草为使,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祛风散寒除湿之功。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感冒风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流涕,咳嗽。
【制备方法】以上十一味,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川芎和枳壳分别提取挥发油,川芎、枳壳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川芎、枳壳的药渣与茯苓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上述水溶液配成25%乙醇溶液作溶剂,进行渗漉;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和前胡的药渣与其余柴胡、桔梗、甘草等三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合并漉液和稠膏,混匀,静置,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80~85℃)的清膏,取清膏1份,加蔗糖6份,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加入上述荆芥等挥发油,混匀,即得。
【剂型规格】颗粒剂,每袋重15克。为棕色的颗粒,气香,味甜、微苦。
【用法用量】口服。开水冲服,一次15克,一日3次。
【使用禁忌】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者慎用。
【临床应用】荆防颗粒为发汗解表,散风祛湿之剂。适用于风寒感冒挟湿者。临床症见: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流涕,咳嗽,形寒肢冷,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浮紧。但也可以用于痢疾、疮疡初起而有风寒湿表证者。
1.痢疾夹风寒湿表证:痢疾初起,恶寒发热,大便次数多,呈稀薄黏液状,腹痛下坠,略有口渴,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象浮紧。
2.疮疡夹风寒湿表证:疮疡初起,局部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身困,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象浮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