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游京郊千年古刹潭柘寺,在皇家第一寺院清凉避暑

 石榴书桌 2022-10-01 发布于北京

点击上方石榴书桌关注我哟~

照旧是回顾式游记。

本次出行为2019年6月15号,潭柘寺嘛,看过石榴往期游记的应该知道,就是去求姻缘么······哈哈哈,然并卵,事实证明佛祖菩萨业务繁忙,烧香拜佛救不了单身狗~~

是不是有人不知道潭柘寺到底怎么读?石榴贴心放出读音,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读错啦!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的潭柘山麓,为4A级景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寺院坐北朝南,依山势兴建中路、东路、西路建筑,高低参差,错落有致。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是典型的寺庙结构;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楞严坛、戒台和观音殿等。

先放一张百度地图中的潭柘寺主体地图,图中红字是石榴标的一些植物景点。

柘树与潭柘寺

我记得去潭柘寺倒了好几趟公交,没有地铁直达,爬上山到这个石碑的时候已经接近中午了。石碑后面的应该就是柘树,也是潭柘寺赖以成名的宝贵树木。

北京俗语有云: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可见潭柘寺历史之悠久。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初名“嘉福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最早修建的寺庙,比石榴前面去过的红螺寺还要早21年。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从红螺寺和潭柘寺的名字可以发现,别管官方定名如何,最后流传下来的都是平民百姓根据寺庙特点起的俗名,这就是庶民的胜利呀~

柘树小科普,见铭牌。柘树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生长于南方,北方罕见,潭柘寺也仅存几棵。

何为皇家第一寺院

去售票窗口现场买票,票价50元。门票上写有“皇家第一寺院”,这从何说起呢?查资料说,潭柘寺建寺以来几经沉浮,从华严宗改为禅宗,出过几位大师,金代金熙宗开创了皇帝赐名和由朝廷出资整修潭柘寺的先河,明清多次由朝廷或皇帝后妃拨款扩建、修整潭柘寺,对寺院赐名,任免钦命住持。

门票背面有潭柘寺景点地图和景区简介,适合游客扫盲。

敕建岫云禅寺

横向匾额上书“敕建岫云禅寺”,据说是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二游潭柘寺所亲赐寺名,并亲笔题写了寺额。不知道这个匾额是不是真迹呢?

进去之后,各处都拜了拜。寺庙的天王殿、大雄宝殿大同小异,石榴也不拍佛像,所以没有拍照。潭柘寺参差错落,需要上上下下登台阶或石子路,挺费腿力的,一定要穿双舒服的运动鞋。寺内绿树成荫,连片阴凉地,暑气消散,非常凉快。

造型奇特的楞严坛

下图这个是西路的楞严坛,底部是八棱形汉白玉须弥座,外沿用汉白玉栏杆围护,栏杆缚有信众的黄色祈祷物,台基之上是一座八面形的大殿,四面开门,殿顶为重檐亭式八面圆殿木结构。举目望去,端的是典雅庄严,一派皇家风范。

配王树、裟罗树、护国转经筒及帝王树

这是大雄宝殿北面的配王树,是为了跟东侧帝王树配对而栽种的,也因此得名。这两棵银杏树是潭柘寺最出名的树,可惜都是雄性,不结果的哦,雌雄配对才能结果。

配王树的粗壮和高大可见一斑,枝繁叶茂,遮阴蔽日,很是清凉。树外栏杆上,寄挂着祈福许愿条带。图片右下角的金柱是护国转经筒。

这是护国转经筒的介绍,北京最大,内置130亿句“嗡嘛尼叭咪吽”咒语,转一圈等于诵读百亿句,好家伙,超超超级加倍啊!

这是裟罗树,原产于印度,因佛祖释迦牟尼在该树下涅槃而成为佛门圣树,随佛教传入中国,只在少数大寺院有种植。古树难得,各种铁环固定、支架支撑加持下,裟罗树繁茂依旧。

下面这棵有1400岁高龄的银杏树,种植于唐代,高40多米,直径4米多,六七个人才能合抱住,是潭柘寺古树中的top顶流,被乾隆御封为“帝王树”。2016年帝王树入选中国林学会“十大最美古银杏”,2018年被北京市民票选为“ 北京十大树王”之一,真·帝王级·古树。树外栏杆上,同样寄挂着祈福许愿条带。

相传在清代,每有新皇登基,树根部就长出一条新枝干,以后逐渐与老枝干合为一体。清退帝溥仪曾游潭柘寺,把自己比作帝王树上一只不与老枝干相合的细枝,哈哈哈还是幽默哒。

流杯亭与金镶玉竹

流杯亭,听名字也能联想到古代三月三“曲水流觞”习俗。曲水流觞有两大作用,一是欢庆和娱乐,二是祈福免灾。据说乾隆来潭柘寺的时候,经常与王公大臣玩儿曲水流觞,还曾为流杯亭题诗。

亭内用汉白玉石铺地,刻有一条弯曲盘旋的石槽,宽、深各10厘米,所谓曲水是也。曲水图案远观十分奇特,从南向北看像龙头,而从北向南看却像虎头。我拍照时没分南北,小伙伴们可以找找,哪个角度像虎头、龙头?

金镶玉竹,是龙须竹的一种,原产于四川成都,由康熙御赐而种植于潭柘寺,管中窥豹,潭柘寺皇家第一寺院的名头名副其实。细看竹子,金黄色的竹干上,有一道翠绿的细长条纵沟,每节之间交错而生,因此又称作“黄金间碧玉竹”、“黄金挂玉”。

实话说,看到黄乎乎一片,石榴还以为竹子快死了,看到介绍,哦,这是竹子的特色,名字尤其富有诗意,实在佩服古人遣词造句方面的造诣,使得普通之物格调提升。

这可能是中路和东路、西路的间隔小路,或者是去往后山的路。两侧树木高大,遮阴效果好,间有凉风吹过,避暑力max。

二乔玉兰与百事如意树

二乔玉兰,也叫朱砂玉兰,是玉兰和木兰的杂交品种,花朵硕大,紫中带白,兼有双色,所以用三国时期的两大美女大乔和小乔相喻,称为二乔玉兰。

不知道为啥,打字时,我一直打的是二乔木兰,感觉二乔木兰更顺口吧。

潭柘寺这两棵二乔玉兰栽种于明代,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可惜我们游玩时已是6月,要是4月份来还能赶上二乔玉兰开花呢。潭柘寺门票上的,就是二乔玉兰花开富贵。

百事如意树,是一棵柏树和一棵柿子树相伴相生,像一对情侣紧紧贴在一起。柏柿,谐音“百事”,所以叫百事如意树。据说摸了树,一年之内百事如意,尤其是新婚夫妇,可以百年好合。

怪不得上面挤满了许愿锁和许愿条带,合着只管一年啊!不只佛殿、水池可以许愿,树也可以许愿,就问你想不想的到?

潭柘寺四宝之石鱼

这是潭柘寺的四宝之一,龙王殿的石鱼。牌子上写着石鱼消灾赐福,背景布满了许愿条带,这大抵是潭柘寺的特色,啥都可以祈福,石头也可以。

这是用含铜的石料雕刻而成的石鱼,声如金石,悦耳动听,而且敲击不同部位发出的声响也不同。

接下来是传说故事环节。传说这是 南海 龙王献给玉皇大帝的一条神鱼。人间大旱,疾病横行时,被赐给潭柘寺救民于水火。石鱼神力无边,天下13省,敲一下代表哪个省的部位,哪个省就能下雨;伤病之人摸一下鱼身上的相应部位,即可痊愈。好家伙,我直呼好家伙!

潭柘寺四宝,网上查到的资料,一是开山祖师华严禅师的画像;二是原三圣殿西供奉的药师佛像;三是大雄宝殿里的两根“自由柱”;四是龙王殿檐下挂着的石鱼。可惜人们可以看到的就只有石鱼了。

潭柘寺的“宝锅”也很有名,但因为是复制品,石榴没有拍。就是一口超级大铜锅,熬一锅粥要16个小时,供应成百上千的和尚。锅底有“容砂器”,重力作用下,砂石会沉入锅底的凹陷处,因此有“泼砂不漏米”之说。侧面反映潭柘寺规模之大,当时铸造工艺的精湛。

圆通殿与舍利塔

呃,只拍了展板,没拍圆通殿的建筑。这里供奉着观音菩萨的本身像,及两侧的32种应身像,合称“观音三十三身”。之所以叫“圆通”,是佛教徒对观音菩萨的尊称,意为“思维敏捷,无障碍”。三十三观音像在北京寺庙不多见,所以价值很高。

这是被百姓俗称为“舍利塔”的金刚延寿塔,其实它不是舍利塔,而是明越靖王朱瞻墉为皇太后祈福所建,塔中所藏的是皇太后的生辰八字和佛经。历经几百年风吹雨打,塔基风化侵蚀较为严重,满满的历史感。

潭柘寺整体逛下来,古建筑肃穆雅致,植物资源丰富,地形地势多样,知识介绍服务比较到位,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自然价值都很高。当然,营销氛围也比较浓厚,看个人喜好抉择吧。

夏天去的话,树荫遍地,很是清凉避暑。当然,春赏二乔玉兰花,秋观帝王银杏黄叶,冬藏皑皑白雪,四季皆风景,等待游客珍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