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箴言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木子a 2022-10-01 发布于河南


大道知行

2022-09-24 08:40

箴言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语出《礼记·学记》,是“相观而善之谓摩”的反面,其意为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教育才能成功,反之,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孤陋寡闻,导致教育的失败。从表面上看,“独学而无友”与“孤陋寡闻”都是学生的事,但从《学记》将“相观而善之谓摩”作为“教之所由兴”的重要原则,而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作为“教之所由废”的重要方面,表明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实际上也是教师的职责。

强调朋友之间的切磋琢磨,也是中国传统儒学教育理论的一大特点。与道家“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不同,儒家思想强调入世进取,以人际关系为人伦基础与社会准则。而在教育中,孔子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切切偲偲”,充分肯定朋友之间相互学习的作用。《周易·兑卦》云:“君子以朋友讲习。”朋友互相讲所不明之理,习所不熟之理,可使双方互相受益。从现代教育论来说,也开始强调非智力因素的意义,教学过程不仅指教师与学生的授受关系,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朋友之间的互学互助亦是增长知识、修养德行的重要因素。

理解“独学而无友”,还必须注意择友的原则。朋友有善和不善之分,此处“友”显然有别于下文的“燕朋”,“燕朋”即孔子所谓的“损友”,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朱熹解释道:“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近朱者赤,多同正直的人、诚信的人、博闻识广的人相处,则有益处,反之则有害。《弟子规》中也有“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之语。因此,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接近益友,之所以出现“孤陋而寡闻”以及“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的现象,正是不教之所致。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还可引申为文化传承的意义。儒学从本质上说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具有较强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不仅体现在儒者之间的互相学习,也体现在对其他文化思想的借鉴与学习上。汉代董仲舒的经学就吸收了先秦阴阳家的大量理论,宋明理学更是援佛、道入儒的产物,把佛道禁欲主义和儒家的伦理纲常结合起来。任何一种学术思想,一旦故步自封,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必将僵化直至消亡。

本文原载于,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