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高考语文复习:七种古诗类别,常见古代诗词题材知识清单

 新用户37829311 2022-10-01 发布于陕西

Image
一、整 体 感 知

Image


二、具 体 把 握

(一)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之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之先河,发展到唐代,有了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1.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庙、五柳、明月、渔歌等。

2.常用手法: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白描、反衬(乐景哀情)、景与情的关系(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色彩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夸张、对比等)

3.内容感情: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闲适自得,向往田园,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③ 歌颂劳动生活以及与农民的深情厚谊;④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⑤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二)边塞军旅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晋升容易得多。

加之盛唐那种积极人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寄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戍”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烽火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楼台、龟兹、夜郎、安西、胡羌等)。

3. 常用手法:修辞手法(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描写手法(正面、侧面描写,铺垫、烘托,细节描写,虚实结合等)

4. 内容情感:①建立功业、保家卫国的的壮志豪情;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④山河沦丧的痛苦;⑤久居边关的乡愁;⑥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⑦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⑧对统治者穷兵黩武和将军贪功启衅的不满;⑨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

(三)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人物和事迹的诗歌。  它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字样。

2.表达方式:怀古咏史(手段),抒怀讽今(目的),借景抒怀,对比,用典,衬托。

3.结构特点: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4.内容情感:①缅怀前贤,表达惋惜或敬仰之情,想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②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类比古人,借古伤己,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四)咏物言志诗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所选之“物”一定有思想内涵或精神品质等方面的象征意义,所以特别注意诗歌意象中有这方面特殊含义的意象)。

2. 标志:①直接以物象名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③“某物吟”。

3. 常用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托物言志。

4.内容特点:①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抱负或寓高尚的节操、品质,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运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②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

5.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象征意义;②寄托作者的什么志向。

(五)送别怀人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字眼。

2. 常见意象:柳、酒、月、水、长亭、短亭、劳劳亭、灞桥、阳关、舟。

3.常用手法: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想象(以己度人)、虚实相生(结合)、衬托、烘托。

4.内容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⑤抒发某种人生的感慨。或者:①依依不舍的留恋;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④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六)羁旅思乡诗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而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慨、漂泊愁苦。

1.形式标志:题目中常有“客”“望”“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冬至等节日名;

2.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子规、布谷)、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落叶、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3.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哀情,侧面落笔(想象),因梦寄情、虚实结合,即事写景等。

4.内容情感:①羁旅孤凄之愁;②恋家怀人之思;③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怨;④年华易逝之悲;⑤厌战思亲之情。

(七)爱情闺怨诗

主要抒发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诗生活,或主要站在女子一方抒发离别之苦。

1.形式标志:题目中常有“怨”“怀”“思”“别”“忆”或直接以“无题”等字眼。

2.常见意象:眉锁、翠楼、碧紗、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雁声月明、红妆对镜、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

3.常用手法:比兴、衬托、抑扬结合。

4.内容情感:①夫妻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③思妇空闺渴望团聚的哀怨之情;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情。

特别注意:有的诗歌表面上看像闺怨诗,实际上是借怨妇之口委婉诉说自己不被君王恩宠重用的怨怼之情。所以还要注意写给谁和诗歌后面可能有的注释里对背景的介绍。

常见古代诗词题材知识清单

题材

题材特征

判断标志

主要情感

常用技法

山水田园

描写山水田园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

山水诗描写山水风景,田园诗主要写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

常见意象:溪、泉、松、野径、鸾鹤、古寺、暮钟、樵夫、林叟、幽人、寺僧、道人、浣女、渔歌、山石、柴门、竹篱、桑麻、南亩、炊烟、鸡犬、蚕。

如王维《山居秋暝》、欧阳修《琅琊溪》、孟浩然《过故人庄》、陶渊明《归园田居》。

①寄情山水、热爱自然。关注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工作室

②恬淡静雅、悠然自得的隐逸之乐。

③对自由的向往及对官场的厌倦。

④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

②写景的表现手法:白描、工笔细描、渲染、远近结合(观察角度)、视听结合(多种感官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点面结合、正侧结合等。

③抒情方法: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以乐景写哀请。

即景抒怀   

即事抒怀

就某事(如登高、遇友、被贬、遇赦、国事等)或眼中所见之景而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诗歌中或叙事或写景,重点在“抒怀”。

标题多含“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弥逊《春日即事》、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①寄情山水,表达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表现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④表达对现实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惆怅。

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②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白描、工笔细描、渲染、远近结合(观察角度)、视听结合(多种感官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点面结合、正侧结合等。抒情的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用典等。

③抒情方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赠友送别

描写送别亲友的场景(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标题多含“”、“”、“”、“”等词。

常见意象:柳、酒、月、水、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①依依不舍之情。

②对友人的称颂、安慰、勉励、警示、祝愿、担忧等。

③吐心中积愤,对人生的感慨、对自己遭遇的悲慨。

④明心志抱负,借送别表明自己志趣品格和追求。

①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②想象或虚实结合,通过想象有人离去后的情景,表达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羁旅思乡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漂泊异地(谋求仕途、被贬赴任、游历山河、探亲访友,躲避战乱),对所见所闻有所感,表达羁旅之苦、宦游之艰、被贬之悲,离乱之痛,思乡之切。

标题多含“客”“登高”“望月”“忆”“寄”“思”“行”等词以及元宵、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节日。

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寒山、日暮、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西楼、危楼、高楼、危栏等。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张籍《秋思》。

①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②宦游之艰或被贬之痛,表现不得重用、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悲愤之情,或感慨年华易逝的苦闷。

③离乱之痛,抒发厌恶战争,思念亲人之感。

④思乡之切,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

②因事缘情,借行为动作抒情。

③对写(主客移位),从对方落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④虚实结合,因梦寄情,或想象重聚来宽慰自己。

咏物言志

借吟咏某一具体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

通过刻画其特征、功能,吟咏其内涵、精神。或单纯咏物、或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借物喻理、或托物讽世。

标题多含“题”“吟”“咏”等词或所吟咏事物的名称

如贺知章《咏柳》、曾巩《咏柳》、于谦《石灰吟》、王冕《墨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①表达对某物的喜爱之情。

②寄寓理想抱负或高尚节操,高洁的品格和志趣追求。

③表达怀才不遇或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④托物讽世,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

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等。

②描写的表现手法: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侧面烘托、正侧结合。

③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理、托物讽世。

政治讽喻

反映国事民生,歌颂或讽刺政治。

人物常有“官与民”“贵与贱”之分,内容多与田地收成、苛捐杂税相关。

如杜甫“三吏”“三别”、李绅《悯农》、杜荀鹤《山中寡妇》、张俞《蚕妇》、聂夷中《伤田家》、李约《观乞雨》。

①揭露统治阶级剥削残害人民的本性,表现对统治阶级的愤恨。

②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③反对穷兵黩武,表现战争或徭役造成的亲人分离,百姓流离。

①比喻、比拟、夸张等。

②对比,把统治阶级的不劳而获或骄奢淫逸与农民的辛勤劳作做对比。

边塞征战

写戍边将士的生活和边塞奇异风光。

    标题多含“行”“军” “塞”“戍”“征人”等词。

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大漠、孤城、雨雪、长云)。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轮台、凉州)。战事器具类(铁马、弓箭、金鼓、旌旗、烽烟)。乐器乐曲类(羌笛、胡琴、琵琶、《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人物称呼类(胡人、单于、匈奴、戍卒、将帅等)。

如王昌龄《出塞》、王翰《凉州词》、高适《燕歌行》。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民族和睦友好往来的向往。

①修辞手法:夸张、对比、互文等。

②写人的表现手法:侧面烘托、细节描写。

③写景的表现手法:白描、工笔细描、渲染、远近结合(观察角度)、视听结合(多种感官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点面结合、正侧结合等。

④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典、想象。

爱情闺怨

写男女爱慕之情、妇女的忧伤之情、离别相思之苦。

以男子角度创作的诗歌,表达对妻子的真挚情感,包括赠内诗和悼亡诗。以女子角度创作的诗歌,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

    标题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等词。

常见意象:愁眉、白发、红妆、信笺、翠楼、碧纱、残梦、双燕、秋风、夜雨。

如李商隐《夜雨寄北》、苏轼《江城子》、王昌龄《闺怨》、元稹《行宫》、杜牧《秋夕》。

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②表现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主要在宫怨诗中)。

③思妇空归、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惆怅。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①修辞手法:比喻、双关等。

②表现手法:比兴、象征、衬托、烘托、虚写(想象、回忆等)抑扬结合等。

怀古咏史

凭吊古迹、历史人物,遥想历史事件,托古讽今、抒发兴衰之感。

怀古指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的诗歌,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的诗歌,长于议论。

    标题多含“咏史”“怀古”“登”“有怀”“古迹”、古人名等词。

常见意象:前朝、金陵、长安、姑苏、洛阳、赤壁、马嵬、乌衣巷、乌江亭、朱雀桥、六朝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