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云间】毛国伦:画戏曲人物随想

 王大根 2022-10-01 发布于上海

图片


· 丹青引 ·

  我从小就喜欢看戏,可能是因为我小时候生活在上海老城厢小西门的关系,那里邻近热闹的蓬莱市场,儿时常去观看各种杂耍,诸如说唱、摔跤、魔术之类。离家不远还有老西门的中华大戏院、小东门的福安大戏院;位于文庙路的文庙,那里有时晚间还有类似“大世界”那样的各种戏曲表演,有沪剧、越剧、淮剧等,只需花一毛钱,可以随兴观看。小时候只要有戏可看,锣鼓一响就兴高采烈,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当然也有比较正规的剧团演出,我记得在中华大戏院看过张二鹏主演的猴戏《三打白骨精》,高亢、激越,令人如醉如痴。在福安大戏院看过京剧《董小宛》,虽然感到咿咿呀呀唱得缓慢、冗长,但还是舍不得离去。还记得有一次,我父亲开设的沙发店里一位叫阿明师傅的,饶有兴致地带我去中国大戏院看京剧,剧情是讲曹操擒获了吕布以后,意欲将掠得的貂蝉许配给关羽,后来貂蝉自刎的故事。当时因为要省钱,买的是三楼的票,离舞台太远,只朦胧看见舞台上的影像,看不清楚,心里直痒痒。

图片

毛国伦《断桥》

   十六岁上,我有幸被选入上海中国画院学艺,师从樊少云、程十发二位先生。在最初几年的教学上,画院为我们制定了“五写”,即临写、写生、速写、默写、写字的教学课程。樊少云先生和程十发老师也都喜欢昆曲,樊先生除了擅长绘画外,还喜欢弹奏琵琶、唱昆曲、作昆曲传奇故事人物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曾经出版过精印的《樊少云昆曲画册》,但樊先生画的是昆曲故事不是舞台形象。程十发老师也自小喜欢京、昆剧,还演唱过净角花脸包公戏,我曾经听过老师的清唱,老师背对观众,声如洪钟、震惊四座。我进画院后的1961年,程十发老师根据梅兰芳所演的剧目画过一套题为《梅花喜神谱》的戏曲人物画,尺幅不大,异常精彩,学员们都争相临摹。还记得有一次,程十发老师给画院五位学员安排了一次人物默写课,我当时就画了白蛇传《断桥》一折,可见我年少时就喜欢画戏曲人物。

图片

毛国伦《猴王戏罗汉》

    1964年农历甲辰春节,我曾经去家乡奉化县万竹乡过年,恰逢万竹乡徐马站村请了一个民间的草台班在村里的大礼堂演戏,我的一个表弟王林章把原先占到的一个沿戏台边的最佳位置让给了我,我就可以近距离地画速写了。那时的戏班,因陋就简,披挂的服装很不正规,那些跑龙套脚上穿的是胶鞋,还不时地走神看我画速写,一位演孙悟空的演员还从后台伸出头来,操着浓重的宁波话向我喊着:“先生,给我也画一张。”那次画的舞台速写,回上海后也曾经给程十发老师看过,老师从中选了一张执扇端坐的老生,说这张画得不错,至今还有记忆。

   后来我又持续地画过不少戏曲人物画,1980年画了一幅《断桥》,曾被用作李炳淑演唱的白蛇传戏曲盒带的封面。

图片

毛国伦《打渔杀家》

   此后,在1996年,我画过十余幅戏曲人物画,大都以舞台演出时的场景形态呈现,其中清风亭、昭君出塞、扈家庄、宇宙锋都画了几遍才完成。总的感觉受舞台的约束较多,画面显得空白太多,画幅还欠饱满。我在2002年至2004年又画了多幅戏曲人物画,我把画面改成了50×50厘米的正方形。人物大都是撑足了画面,有的顶天立地,有的还画满了背景,力求改变一下戏曲人物画大都背景多空白的现象,使画面显得充实饱满些,如冥判、宇宙锋、妙常、齐天大圣……在2010年至2014年我又陆续画了一些戏曲人物画,其中有大幅的梅兰芳、周信芳同台演出的《打渔杀家》以及《美猴王》等,意欲在原来的基础上更注重笔情墨趣的发挥。在2012年,上海文化艺术档案馆收藏了我的12张戏曲人物画,这也是令人欣慰的事。

图片

毛国伦《昭君出塞》

   近年来,我又尝试将中国的书法与戏曲人物相结合的表现方式,画了多幅“翰墨戏韵”作品。我先用大笔书写一个戏字,然后根据画面的构图把戏曲人物融入文字之中,这样把中国书法的豪放和相对工整的人物揉合起来,意欲求得画面的变化,有一个别样的新感觉。

图片

毛国伦《艳阳楼之高登》

   我感到中国的京、昆剧和中国的民族传统绘画一样都是我们的国粹,而要把舞台人物移植到纸面是要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作者一是要了解京剧的特点,了解戏曲故事情节,理解并熟悉人物的特征;二是要把握中国画的笔墨,有一个再造意境的过程。

   有一段时间,我曾经在京剧团演员杨渊的陪同下,去昆剧团小剧场观看昆剧彩排,既观剧,又拍照,颇有收获。后来去剧场看戏,往往我先预订好前面中间第三排左边或右边的座位,这样可以看得到演员的全身尤其是双脚的动作。我特别喜欢看名角儿的表演,他们的手眼身法步更能把握剧中人物的精气神,开张有度,动作到位,全身心地进入角色,令人观后不忘。我还感觉到观剧至少要看二遍,第一遍了解剧情和人物表现的神态动作,知道哪一场、哪些人物造形、哪些亮相动作更能够入画,第二遍就可以用速写或相机及时捕捉特定的瞬间,往往画家自己拍摄的照片更易入画,因为在拍摄的一刹那已经在脑海里有了构图,这本身就是创作构思的一部分。

   二是要通过中国画笔墨作一个再造意境的过程,那就要用中国画的艺术创作手段,别具匠心地在表现上运用概括、简约、取舍、疏密、虚实、轻重等方式处理画面。

图片

毛国伦《秋江》

   禅语中有“不即不离,若即若离”一说,用在作画上也是同一理。所谓不即,就是不能如实地,一概不漏地,连同细微末节地照搬舞台,这样反而谨毛失貌;所谓不离也就是不能完全脱离戏曲的特点、特征和有关程式。若即若离也是这个意思,说的是既是画戏,又不能完全被舞台束缚住,妙在若即若离之间。使画者和观者都有一个迁想妙得,发挥想象的空间。

   程十发先生尝说,形千变万化,不能凝而不化,笔墨也不能凝而不化,笔墨不化,形岂能尔哉!形不能化,安能称笔墨哉!也就是说作者在造形上要作怎样的艺术处理,笔墨也必须随着造形的千变万化作相应的变化,笔随形变,笔随意变,随意生发,随机应变,而达到艺术上的出神入化。这样既表现了中国戏曲的神韵,又凸显了中国画笔墨的魅力。

   戏曲人物画的绘画样式和创作方法与步骤,可以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精细起稿,工笔勾描,作为底稿,然后拷贝上正稿,以工笔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来表现这是一种方法。以白描勾稿,衬在正稿的纸绢之下,再以工整或写意之法抒写也是一种方法。那种对于戏曲人物烂熟于心,笔墨功底深厚的画家,临场作画,脱去依傍,信手拈来,自然浑成,这当然是一种大手笔。

图片

毛国伦戏曲人物画速写

图片

毛国伦戏曲人物画速写

图片

毛国伦戏曲人物画速写

   我画戏曲人物往往是根据照片或写生先勾一张小稿,安排好构图位置,或放大成正稿大小,衬在宣纸底下再着意挥毫,有时也直接照着小稿在宣纸上挥洒,由于打小稿时精神放松,用笔随意,往往会有意外的生动状况出现,尽可能地在画正稿时把它保留下来。重要的是作画时不要被底稿束缚住,还是要从心所欲,不失随心着意的灵动感和自由度。

   记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不少画家画革命样板戏人物,往往是先认真精细地照着图片打好素描稿,然后拷贝在宣纸上加以描摹,这种方法往往会忽略了中国画的用笔而失去精气神。程十发老师看到后说,可以尝试不要先打素描稿,直接用毛笔在宣纸上抒写,效果会更好!在旁的谢之光先生听了后也拍手表示赞同,说这才是内行说的话,道出了前辈艺术家对写意人物画创作的真情体会。

   从舞台戏曲人物,再创作成戏曲人物画的过程中,每个画家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各自的追求,导演出五彩纷呈、千变万化的活剧来。

   记得宋人、元人在他们画的团扇、尺页中就有过多幅表现杂剧的人物画小品,采用的是比较写实的,以线描淡彩表现的方法,功夫扎实,生动有趣。

   明代陈洪绶画的西厢记版画插图,也类似戏曲人物画,工整严谨,颇具装饰性,雅俗共赏,不愧为一代大家。

图片

沈蓉圃《同光十三绝》

   清代晚期的沈蓉圃,他画过《群英会》《虹霓关》,尤其是《同光十三绝》,描绘了当时著名的老生、武生、小生、青衣、花旦、老旦、丑角的舞台形象,要求写实唯肖,服饰绣品图案,都精心描绘,可以说是晚清戏曲人物画中的精品。

图片

林风眠《芦花荡》

   再来看现当代海上画坛关良、林风眠、程十发几位大师,都以他们各自的学养和匠心,写出了令人赞叹的戏曲人物画。

图片

关良《霸王别姬》

   关良的京剧水墨人物画,开拓了中国戏曲人物画的新流派和样式,他的画造形简约独特,变幻神奇,用笔拙朴含蓄,水墨与色彩相融,达到了活色传神的境地。关良的作品在造形上拉开了与舞台形象的距离,又不失京剧人物的神采与韵味。

   林风眠的戏曲人物画,造形上常用几何形体,吸收中国民间皮影戏的形式,概括、简练。用笔挺秀、隽爽,参以中国古陶器物上的绘画用笔,并吸取明清瓷画上的笔触加以表现,作品清新自然,磊落大气,饶有生趣。

图片

程十发《太白醉写》

   程十发的戏曲人物画既真且妙,着意重趣,既蕴戏曲舞台艺术之真,又富传统笔墨之妙。人物善于用简练、夸张、变形的手法写形取神,笔墨上善于运用多变的线形和破墨法,将线与面,水墨和色彩交融,时而委婉含蓄,时而痛快淋漓,随心所欲地呈现出感人、动人和出神入化的意趣。

   这几位大师在戏曲人物画创作上的探索与贡献,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艺术的高度和难度,为我们作出了攀登艺术高峰的榜样。启发我们各有灵苗各自探,在传承、出新、守正创新的进程中,用我们自己的不懈追求去创造戏曲人物画的新天地。

 

本文作者简介

图片

毛国伦

浙江奉化人,1944年11月生于上海。

1960年自上海市大同中学选入上海中国画院,师从程十发、樊少云。

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程十发艺术馆馆长、艺术委员会委员。

程馆简介

程十发艺术馆于2009年4月开馆,为上海市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下属的公益性全民文化事业单位。是以书画艺术的典藏、展示、研究、教育与传播为主体的小型书画艺术馆。

工作宗旨与学术定位:

以程十发书画艺术为中心,具体分为三个圈层:1.以程十发书画展示研究为中心,完善馆主艺术人生各节点的文献挖掘,着力馆主研究及展览;2.挖掘整理与松江历史文脉相关的文化艺术名家的研究及展示,策划与馆主相关的同时代画家联合研究及展览,策划馆主后裔及弟子的研究及展览;3.策划与程十发艺术思想相一致的中华优秀书画家艺术展示和研讨,邀请上海及全国知名书画家的个展、联展与交流展,同时开设名家讲座、研讨、出版文献册等。并以此为基础上,搭建艺术人文平台,拓展以传统文化传承与书画艺术传播为主的各类公共教育项目。

获国家级奖项及入选馆藏精品展出季展项:

1、“明·朱舜水书信展暨中日当代(松江·柳川)书法作品展”获得国家文化部2012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

2、“散锋简笔 海派菁华——程十发笔墨艺术文献展(1940-2007)”入选国家文化部2014年度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项目。

3、“中国现代工艺美术教育家、设计家雷圭元作品展”获得国家文化部2016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提名项目。并列入文旅部的《全国美术馆优秀策展案例选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