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动 - 李宗恩中医师谈养儿育女必知21个儿科中医知识

 专精一门触类旁 2022-10-01 发布于湖南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注:语音由机器人阅读,体验不好,要求高的可以不听,在此见谅.

Image

本文转载自倪海厦老师的传承弟子李宗恩医师的中文博客:

 http:///wp/。转载请注明出处。

Image

很多爸爸妈妈对小孩子过于好动感到头痛,出去外面用餐时,小孩子喜欢吃一吃就要起来走走,上课时不能安静听课,害得老师得不断提醒爸爸妈妈,晚上上床后还不肯好好睡觉,非得东玩玩西玩玩拖了一个小时才能入睡…..。在讨论中医对过动的看法前,我们先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一看。

有一天,我在外面用午餐,附近坐了一桌亚洲人的面孔,看起来是两家人带小孩一起聚餐,大人穿着得体,看来是公司主管级的商业人士。其中一个小孩,大约八九岁,一直不肯好好坐着吃饭,每几分钟就要起来跑一跑,而且一面跑一面大叫,妈妈跟在后面追,拿小孩子没有办法,看起来很尴尬。后来,这位妈妈拿出了iPhone,让小孩子在iPhone上看卡通,这样小孩子好不容易愿意坐下了。然而,另一个问题来了,这位妈妈把卡通的声音开得很大,坐在附近的几桌客人都面有难色,这位妈妈却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毫不在乎的和同桌的朋友们吃饭聊天。

我为什么提这个例子?很多读者会想到,如果爸爸妈妈自己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举止,那教养小孩子当然会出问题。这固然不错,在这个例子里,我想再往下深入一些。许多爸爸妈妈管教小孩子的方式是「条例式」,他们一一列举小孩子不应该做的事情,譬如上课不能乱说话、逛街时不能自己跑掉、吃饭时不能把食物吐到桌子上等等,洋洋洒洒像法律全书一样。当「条文」过多时,小孩子会觉得自己的自由太过压缩,动物的本能就会被启动,会想要有所「突破」,不断在各方面测试大人容忍的极限,在大人的眼里,很多时候就变成了过动的行为。

教养小孩不是在「约法三章」,而是要让小孩子了解到其中的意义。回头看刚才提的例子,爸爸妈妈应该让小孩子充分了解到为什么要尊重其他人,如果小孩子能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那就根本不需要一条一条列出他在外面不能做什么,小孩子自己就应该知道哪些行为是不适宜的。当原则只有重要的几项,剩下的让小孩子自己判断,大人在旁适时指导,那小孩子就不觉得是被约束、被限制自由,过动的现象也就会减少。爸爸妈妈是「教练」,而不是「典狱长」。

我们再从上面的例子延伸出去,美国医学会小儿科期刊最近登了一篇文章,认为孩童发生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现象不断上升,和近年来不断增加作业及太早开始学习各项课外技能有关。如果我们仔细想想,这和上面的例子是同一个道理,当小孩子有太多作业,或者太早开始学习各项课外技能,对小孩子而言是各式各样的约束,压缩久了,自然得突破,行为举止上也就出现不符合大人制约想法的现象。

回头来谈中医对过动的看法。其实,上面两个例子已经和中医的理论连结在一起了。小孩子的过动,在中医看来,大部分都是肝血不足、心血不足而造成的虚火上升的现象。一方面可能是像以前讨论脾胃及睡眠时解释的,当脾胃吸收不良、饮食习惯很差、或者睡眠不良时,肝血是第一个受到影响的。另一方面,压力及约束,对肝的负面影响很大,当小孩子潜意识感觉到压力,行为上开始偏差,爸爸妈妈又更加以错误的方法来管教,小孩子的压力就更加增加,如此恶性循环下,肝脏会受到损伤,导致肝血不足,而肝血不足就无法养心血,心血也变得不足。那么小孩子变得过动,甚至被西医诊断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临床上,我帮助过不少ADHD的小孩子,绝大多数都是从脾、肝、心来下手治疗,细节部分在前面讨论睡眠时,已经解释过了,我们不重复,请读者自己回去看以前的文章内容。在这里我倒是想再花点时间来讨论过动症在性别上的差异。

根据美国统计,与同年龄的小女孩相比,两到三倍的小男孩被诊断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更惊人的是,约有九倍的小男孩被西医诊断为「需要治疗」。西医对这样的差异没有很好的解释,一般比较常拿出来的想法是,小女孩不一定比较少有过动症,而是她们的行为表现和小男孩不同,很多时候不会被认为是过动,反而被认为是小女孩撒撒娇,因此被爸爸妈妈带来看诊的过动症小女孩就少很多。

这样的解释很牵强,根据我临床上的观察,倒是和最新的儿童教育学发现的有些相似。最新的儿童教育学认为妈妈的「个性稳定度」对小男孩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对小女孩的影响却小很多。许多妈妈在照顾小孩子时非常紧张,要小孩子照着大人指令一二三来做事,功课要这样写、玩具要这样玩;当小孩子有什么奇怪想法时,妈妈往往很严肃的告诉小孩子应该要这样做、那样做;小孩子爬高一点,妈妈就紧张的大叫危险、快下来….最新的儿童教育学认为这样的「不稳定」对小男孩有很大的影响,妈妈越强势,小男孩就越有行为偏差及过动的可能。反而如果妈妈能放轻松,听小孩子说明自己的想法,放下强势,学着说「这个我也不了解,你觉得怎么样」、「你觉得你能爬那个高而不掉下来,你就去玩吧」….小男孩成长会更顺利、更稳定,肝血也就比较不会不足。

反过来说,或许爸爸的「个性稳定度」对小女孩的成长有比较大的影响,但是,因为现在的社会结构,依然还是妈妈照顾小孩为主,爸爸陪女儿的时间多半是休闲时的愉快相处,而非督促小孩子行为举止或做功课,因而在小女孩的眼里,爸爸总是「稳定的」,自然也就较少「压力伤肝」,较少过动症。

这篇结束前,我想藉这个机会,转个话题。无论是小男孩还是小女孩,成长的过程就是在探索这个世界,因此,「冒险犯难」是很重要的,而当他们自己还没有能力及判断力来独自行动时,爸爸妈妈带着他们一起「冒险犯难」是非常好的教育过程,譬如从比较一般的登山、去陌生国家自由旅行(非跟旅行团),到比较刺激一点的攀岩、泛舟、zipline、caving、冲浪、潜水,甚至比较有挑战性的空手搏击、防身武器的使用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在培养小孩子的责任心、自信心、自我控制、尊重自然及所有的生命等等,这对小孩子人格及能力的养成是非常有帮助的。然而,在华人家庭里,绝大多数的妈妈自己可能都不喜欢、也不愿意去从事这些「冒险犯难」,因此,这个责任就落在爸爸身上。换句话说,小孩子平时的上学、课外活动、食衣住行可能多半是妈妈在处理,那么爸爸就应该担当起这样「冒险犯难」的教育过程,让爸爸妈妈两个人都充分参与小孩子的成长过程,如此,不但小孩子未来会更加美好,对爸爸妈妈也会是一段非常有意义的人生!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