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伯藩:悬壶济世 苍生大医

 身心乐图书馆 2022-10-01 发布于湖南
老中医李伯藩在为患者诊断。叶利民摄
老中医李伯藩在为患者诊断。叶利民摄

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大会表彰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中医医院名誉院长、副主任医师李伯藩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的一条街上,一间诊室外等候看病的人总是排成长长的队伍,一直到街口。

诊室里,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清瘦的老中医正在为患者把脉。这位老人就是“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81岁的全国基层名老中医李伯藩。

李伯藩已坚持义诊12年,患者遍及国内外,他治愈了很多疑难杂症,被患者称为“再世华佗”。

李伯藩在为患者诊断。叶利民摄

一场疫情,让宾川人民心里“装”下了李伯藩

1940年10月,李伯藩出生在宾川县的一个中医世家,从爷爷李东美开始,李家人代代行医。

李伯藩1958年参加工作,23岁时,他服从组织安排,奔赴宾川县最偏僻的特困山区拉乌彝族乡,成了乡里第一位医生。初到拉乌乡,李伯藩内心受到了不小的震动。他走村串寨行医救人,还和乡亲们一起建起了拉乌卫生院。

他把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大山深处的群众。

198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不明原因疫情(后经证实为柯萨奇病毒感染引发)在宾川暴发。离县城20多公里的一个半山区,一天之内有20人被传染,当天便死亡4人,剩下的16人被送到县人民医院时已生命垂危。

如将患者转州医院,由于路途遥远,患者可能坚持不到。重压之下,时任宾川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李伯藩根据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祖辈的临床经验,给患者开出一方,冒险一试。

不承想,这一服中药神奇地使患者起死回生,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16位病人一天比一天好转,最终全部康复出院。

从此,宾川人民心里“装”下了李伯藩,他的名字家喻户晓。

这件事也给了李伯藩一个启发,他提出创办宾川县中医医院。这一年,国家“全面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春风也吹到了宾川,李伯藩创办县中医医院的构想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同意。

经组织批准,李伯藩出任县中医医院院长。同年11月宾川县中医医院挂牌时,仅有18名职工,和十多间简易小平房。但每天,小平房里都挤满了来自十里八乡的患者。

李伯藩带领全院中医人,始终牢记“发展宾川中医药事业、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的宗旨,不断推动宾川县中医药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县中医医院“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成为全县集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于一体的技术指导中心,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李伯藩在为患者诊断。叶利民摄

一生钻研,独特药方解众多大病患者之痛

自从踏上了从医之路,李老就不断钻研医术,通过不断总结用药经验、不断分析研究,他不但在中医诊治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还摸索出一套治疗各类癌症以及疑难杂症的独特药方。

特别是在近年来对癌症病人的诊治中,收到了良好疗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求医者络绎不绝。他也常应邀到各级医院会诊。

王建美(化名)不幸得了子宫癌,她跑了不少医院,花了十多万元,病情也不见起色。回到宾川后,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李老。李老诊断过后,给王建美开了一副处方。

几个疗程过后,王建美的病情有了好转,以前不能下地走路的她,不仅能为家里分担日常家务,竟然还可以下地干农活,她直言“李老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一位来自广州的患者,刚过完50岁生日,不幸被医院检查出肺癌,同样是花费了巨额治疗费用,不见好转,他找到了李老。李老看完他之前的检查报告,又询问了病人目前的病情,写下一副药方递给他,让他谨遵医嘱,按时服药。

患者拿着药方回到广州,根据药方吃了一段时间中药后,身体真的好了很多,感觉元气慢慢恢复。而像他这样的病人,李老还救治了很多。

为病患解除病痛折磨,让他们重新过上健康的生活,这是李伯藩毕生的志向与追求。

李老声名远播,却从来不肯缩减工作时间,他说,看病救人是他一生的理想。

一心为民,退休后每天义诊8小时以上

2000年,李伯藩到了退休年龄,省城的各大医院都来高薪聘请,他都拒绝了。县中医院也提出了高薪返聘,李老可以选择退休,再返聘拿双份工资。

然而,他却选择了延期退休,在县中医院,作为一名普通医生继续坐诊,继续为广大患者服务。这让许多同行感慨不已。

2006年,年满65周岁的李伯藩光荣退休。这次前来请他“出山”的医院更多了,都开出了极其丰厚的报酬,有的还要为其投资开设医院。一家公立三级医院甚至提出,薪酬由他定,还能解决儿子、儿媳的工作,孙子也能进当地最好的学校上学。

无论这些人如何劝说,李伯藩老人都不为所动:“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政府给的退休金已足够用了,我哪儿也不去。”

李伯藩放不下热爱的中医事业,也放不下广大患者。退休后的他,在自家不足10平方米的小院里建起了简易诊所,为患者义诊。李伯藩看病只开处方,不设药房、不卖药,患者拿着他开的方子可以去自己认可的任何地方开药。

“伯藩,要记住,当医生要以治病救人为主,不能为了钱。对穷人要多关心一点,对他们态度要更好一些。”父亲李子宽临终前的这句话,一直是李伯藩的人生信条。

他义诊的病人中,有不少康复后找到他,硬要给他塞些辛苦费表示感谢,可他从没收过一分钱。李伯藩说:“你们的身体康复了,就等于是送给我金山银山。”

他常说:“如果想发财,就不要当医生;当医生,就要有奉献精神,对待病人要一视同仁,不能有贵贱之分、贫富之别。”

他曾有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机会,但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总是说自己的退休金够用了。

如今,在当地政府的关心下,李伯藩有了条件更好的义诊室,面积扩大到200平方米,但依旧每天人满为患。通过邮箱预约的号都排到了明年11月。有些患者为了能看上李老的门诊,甚至在当地租房子住,病情好转了才肯离开。

每天都有病人千里迢迢去找他看病。李伯藩每天早上8点就坐在诊室里,直到晚上9点才回家,每天接待患者上百人,经常忙得连吃饭时间都没有。回家之后还不能休息,还要通过电话和邮件,给一些没办法赶过来的外省,乃至身在国外的患者问诊,常常是忙到夜里十一二点。

有人建议李伯藩压缩一下看病时间,最好晚上不要再看,毕竟如今已经年过八旬,要注意身体。可李伯藩却十分反对:“那怎么行,一个医生躲开病人就是犯罪啊。”

老人身体确实不好,因为长年久坐不动,他长了血管瘤,常常会磨破出血,可他依旧坚持看诊。忙碌的看诊让李伯藩饮食很不规律,吃饭时有病人来了,他立马放下碗筷就去看诊,等病人走了,饭菜也凉了。

长此以往,李伯藩还患上了胃病,经常让他疼痛难忍。李伯藩只好采用预约挂号,由志愿者和义工来安排,每天限号150个。

据不完全统计,退休这12年来,他分文不取,已义诊患者上万人。

李伯藩老人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荣登“中国好人榜”,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被云南省卫生厅表彰为模范工作者、最美医生……各种荣誉,数不胜数。

李老却说,自己只是做了一名普通医生该做的事。

一个愿望,把自家几代人的诊治经验著书传承给更多人

年过八旬的李伯藩老人越发觉得时光的珍贵,他珍惜每天的工作时间,他想在有限的生命里治疗更多的病人。

李伯藩说:“祖辈传下的医德、责任和使命,就是支撑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力量。生命至上,关注健康、关爱生命、救死扶伤就是我自始至终坚持义诊的信仰。”如今,李伯藩把这些家规也传递给了自己的儿子李少华。在当地医院工作的李少华,也把业余时间用在了老父亲的义诊室。

李伯藩希望把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继承好、发扬好,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中医。2015年宾川县李伯藩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成立,2019年顺利通过验收。

李老说,要将中医传承工作持续开展下去。他传承徒弟100多名,全部培养成了中医业务骨干。

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未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中医药学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李伯藩说,古代医学不发达,只能用望闻问切,如今科技发展迅速,将科技引进中医发展,相信很多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可以慢慢得到解决。

“晚年,我还有一个愿望,要把自家几代人的临床经验写成书留给后人,也算是百年之后,为人民做了一点有益的工作。”

他一生甘守清贫,医疗技术精湛;他把中医文化刻进了骨髓里,沉淀了流芳岁月;他用数十载无言的行动,展现了“苍生大医”的深厚内涵,更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崇高情怀!(叶利民)

(责编:徐前、朱红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