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城南街曾经住过“北京市长”

 古稀老人赵 2022-10-01 发布于北京

新城南街虽然名字中带有“新城”字,但却是通州的一条老街,位于通州古城的西南部,距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新城南街历来居住着达官贵人与显赫人物,如:民国政要王芝祥、钱铺张家、税科王家、集头徐家、当铺高家等。著名爱国人士、“佩剑将军”张克侠打小也随父母定居于此。其中,王芝祥还曾经在1924年担任过“京兆尹”,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长。

五个城门的老通州

新城南街在清《通州志·城池图》(1883年)标示为“南街”,可是为什么前面要加个“新城”两字?说起来还与通州古城变迁史有关。

通州自西汉路县以来,直至明清都有城池存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燕山侯孙兴祖率军重修通州城,在原有基础上向西、向南扩建,以石为基,砖砌其外,中实以土,城周5.2千米,城高10.7米,设四门,上建有城楼,东名“通运”,南名“迎薰”,西名“朝天”,北名“凝翠”,几乎是规规矩矩的四方形,这就是通州的老城。

文章图片1

清通州城池图

明永乐七年(1409年),为充实北京卫戍部队与北陲边防将士粮饷,于通州旧城西门外修建一座大型军仓,称大运西仓,俗呼大仓。后又在其西南不远处修建了一个稍小的南仓,人称后南仓。

明正统14年(1449年),蒙古瓦刺部强盛,经常入关侵及北京。为保护通州城外的粮仓,总督粮储太监李德与镇守通州的指挥使陈信,联名奏请后,抢筑新城,将本在老城外边的西仓和南仓围在城中,在旧城西南扩建,新城周长4000米左右,高3米,该工程于景泰年间(1450~1457年)完工。成化十二年(1476)、嘉靖六年(1527)曾两次重修加高加固。

新城和旧城如同两个四方形的错位相叠,相交处本来还有旧城的城墙和西门,后来拆除。这样,新旧城就融合在了一起,有点儿像一艘帆船的模样,又紧靠运河边,因此老百姓就一直称通州城为船城。

通州新城东连旧城,西南两个方向设有二门,西门题额“五尺瞻天”,后改名为“神京左辅”,南门题额“望帆云表”,后改为“灌输”,不过一般当地人都叫新城南门。这样一来,通州古城就有五个城门。

新城南街的来历

新城建好后,于西仓南北侧各形成一条东西向大街,居北者叫做新城北街(中山大街),居南者称新城南街。由此形成的新城南街紧贴西仓南墙,东西长约二百一十丈。东口与新城南门内大街(今佟麟阁街)交叉,称为十字街。西口同西仓西墙外石道(今新仓路)相接。因石道南端有一座牌楼,故称南街西口为“牌楼口”。民国初年,路北的房子,从东向西数,门牌一号至四十号。路南的房子,从西向东数,门牌四十一号至大约九十号。除极少数门户外,都是四合院。因为是紧贴西仓建房,纵深有限,一般只有一进院落,有钱人家有左右两所宅院。为了与老城的南大街(老通州人习惯叫南街)区别,因此慢慢就叫成新城南街。

文章图片2

世纪之交时的新城南街街景。 摄影 左岸

文章图片3

世纪之交时的新城南街街景。 摄影 左岸

文章图片4

世纪之交时的新城南街街景。 摄影 左岸

新城的功能以漕储为主,因此这里最早的住户都是漕丁、运丁及护仓人员和漕署仓衙,南街多数人家过去都与仓廒事业有关。自从漕运衰落以来,男人相继从商。尤其是清代后期,这里临近通州基都教会人员聚集的“南地”,有许多教职人员居住于此,因此开化比较早,再加上空地比较多,因此逐渐形成了通州的一块“高档居住区”。

文章图片5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新城南街。(资料图)

全国政协七届委员、夭津师范大学教授唐宝心曾经在回忆录中写道:南街是“巨商”比较集中的地方,记得有什么“钱铺张家”“当铺高家”“烟土X家”“冰窖李家”“棚铺陈家”等等。这些商人工作在北京或天津或通县,并不经常住在家中。除商人外,有几家是政府内中下层官吏,如“税科王家”“集头徐家”等。还有不少基督教徒,他们有从事教会工作的,但多在“南地”工作,如潞河中学、富育女中、潞河小学的教师、牧师,外国牧师家的厨师、保姆等。再有就是一些“自由职业者”,如私塾老师、医生等。

曾经住过“北京市长”

王芝祥 (1858-1930),字铁珊,通州新城南街人,清末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他自幼跟着姐姐长大,并随着姐夫刘人熙读书。刘人熙是维新派人物,王芝祥对他非常崇敬,受其影响较深。王芝祥聪敏好学,学问优长,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科举人。后得光绪皇帝老师翁同和的保举,做了河南光州知州,清未曾任广西按察使、广西布政使等。1911年11月广西独立后任副都督。中华民国成立后,原委任直隶都督,后遭袁世凯反对,改任南方军宣慰使。后曾任国民党理事、京兆尹(民国十三年十一月、侨务局总裁、中华红十字会总会会长等职。1930年7月21日因病在通州家中逝世,年73岁。

1924年,冯玉祥将军推荐66岁高龄的王芝祥为“京兆尹”,“京兆尹”是北京地区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长。民国初年仍沿清制,将北京辖区缩小为宛平县等20余县。1914年10月,改称京兆,其行政长官称京兆尹,颁布了《京兆尹官制》,设立京兆尹公署,京兆的地位与省同,1928年废《京兆尹官制》。

文章图片6

2000年前后的王芝祥故居。 摄影 左岸

王芝祥故居位于新城南街9号,建于清代末期,据《通州文物志》中记载,王芝祥故居大约在广西任职时重新修建过,占地1100余平米。故居院子南向一排临街,东西约60米。这间院子曾售与提督米振标为家宅,解放后曾在此设通县铁路小学校,“文革”后改为教育局老干部活动站。

笔者在上小学时,曾经在这里的“铁小”上过二年级,后来才知道这里是王芝祥旧居。

王芝祥故居系南向二进院落,前厅五间、后厅五间及东西配房各三间。上世纪90年代拆除后厅及其配房和前厅及抄手廊,只有台基尚且完整保留。保护性修缮前仅余大门及其两侧倒座房五间,后在这两年重新修复。建筑为硬山筒瓦箍头脊,前后廊,明间为通道,彻上明造,四架梁。对扇木门,门簪四,对门枕石,前砌石阶三级,阶侧对置方形上马石。次、稍间通,与门道有坎墙木窗相隔。前院东西配房各三间,硬山合瓦元宝顶,前出廊,步步锦棂上下合窗是后来改装的,明间前出石阶三级。该院落在2001年9月被公布为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

任职期间,王芝祥心系百姓,为百姓谋福祉,为京城治理永定河水患,数次带领工程勘察人员勘察流域河道,为永定河治理工程奠定了基础。在王芝祥署理京兆尹时,还批准成立了“通县农村简易师范学校”,为通县农村教育打下了基础。同时,为了给新城失学的孩子办义塾,王芝祥不仅捐资,还捐出了位于李老公庄坟茔旁50亩地作为校产,又劝募新城南街富户果、王、李三家集资。他还亲自督工,在新城南街中断路南灶君庙后院,兴建东西厢房各3间作为校舍,前后共招收五六十名儿童入学。除了自己兴办学堂,王芝祥还帮助其他在通州办学堂的人。师范讲习所办学者王振东就因为王芝祥的帮助,取得了北城靳家胡同路南药王庙作为校舍。

王芝祥去世以后,其家族后人为避祸移居天津。其子就是被鲁迅誉为“老实人”的民国著名古籍收藏大家王孝慈,名立承,广西法政学堂毕业,曾任大总统府秘书、国务院秘书厅佥事等职。其孙为天津南开大学著名教授王达津。

据考证,直隶通县王家,是从浙江的山阴县迁来,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市。思绥草堂藏《太原王氏支谱》载,王氏一世祖王云登,字路公,世居浙江山阴县丽江岸,康熙初年北上至于直隶保定府,游于通州,佣书自给,以布衣终。康熙六十一年壬寅覃恩以子者臣贵貤赠修职郎。配薛氏,浙江山阴县籍薛琮子旗公之女。

绍兴出师爷,一点都不假。清代绍兴一府八县前前后后走上幕友佐治之途的至少要有个十几万人。通州作为大运河的最北端的漕运码头,移居了相当数量的绍兴人,著名红学家、通州人李希凡的祖先也是绍兴师爷。

新城南街曾是运粮道

通州古城内曾经水道林立,这是许多今人无法想象的。在过去,通州的护城河不仅有城防的功能,也承担驳船转运粮食的功能。据《通县水利志》记载,当时入通州诸仓的漕粮,需循上述水道至通州城东的土坝,然后沿护城河或至旧城南门储入通州中仓,或到新城南街储入通州西仓。

文章图片7

街道改造后的古树。 摄影 左岸

文章图片8

改造后位于新城南街东口附近的文艺街区。 摄影 左岸

新城南门外的护城河叫做玉带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玉带河盖板改造成了玉带河大街。在历史上,元代的通惠河弃而不通航,“萎缩”成玉带河,亦为明代的护城河。玉带河引通惠河水,自新城西门外南流,经新城西门、南门、旧城南门,与东水关流出的通惠河汇合南流,流经南浦闸,至张家湾与凉水河汇合后入北运河。

现如今的新城南街与玉带河大街平行,其西口仍为当年位置,东口则因为规划的原因向北侧偏移了100多米,王芝祥故居因为接近南街东口,所以改道后的街道从故居的北墙经过,从街道上很难看出这是幢历经上百年的老宅,目前街道两侧平房除旧居外均拆除,仅在中段保留下四棵200年以上树龄的老槐树,故居周边的老厂房均被统一改造成了文化艺术街区,成了吸引文艺青年的网红打卡地。

作者 左岸

编辑 柒玖陆十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