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等你老了,会住进养老院/养老社区吗?

 遇见三山 2022-10-01 发布于浙江


做个小调查,你未来打算怎么养老?
居家养老?亲友抱团养老?社区养老?养老院养老?寺庙养老?
......
其实,这话题有点沉重,可是又无法回避,毕竟,谁能不老呢?
当然,也要怀抱感恩之心,毕竟有些人,都没有机会老。既然不能避免,那就不如及早规划,从哪里开始规划呢?
最近跟身边小伙伴和国外的老友都聊到这个话题,其实很多时候养老首先还不是关于钱,而是观念和生活方式,尤其是我们的祖辈和父辈那一代,进养老院要花钱太浪费,而且会被认为家里子女不孝顺,不管老人,这个舆论压力他们也不能接受,他们能接受的还是居家养老,而这主要由已经退休的子女来承担,如果父母高寿活到九十多,很多子女也都六七十岁,如果不是身体健康,本身自己各项身体机能也在衰退,也是需要照顾的人群了,但他们是照顾祖辈的主力军,因为年轻的孙辈们都是成家立业的爬坡阶段,自顾不暇,根本不可能抽身回来照顾老人,我们一个小伙伴聊到自己老父亲就正在照顾九十多的爷爷:

我们父母和祖辈上一代是多子女家庭,撇开少数极端经济和人品都不好的个别情况,赡养老人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还能有兄弟姐妹轮流分担,可是,这样的老年生活就一定幸福吗?

人老了,除了经济富足,除了子女相伴,就一定安享晚年吗?

人活着,除了吃饭穿衣,除了天伦之乐,还是要有自己的心灵和精神追求的,尤其是退休了,老了,退出历史舞台了,没人需要你了,旅游走不动了,广场舞跳不动了,钓鱼坐不住了,下棋看不清了,老伴可能也先走了,儿女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可能也身体不好,或者经济不好还要来啃老,外面的世界已经跟他们关系不大了,这个时候只能回到内心,要面临这一生的总结,要独自面临大限将至,如何安排身后事?

如何降低对于死亡的恐惧?

如何了解生死的真相和本质?

这些问题,都需要从现在开始就思考和规划了,而不是等老了再想,那时候就来不及了。年轻的普希金写过《我的墓志铭》,我们也要经常想想我们的一生打算如何度过?希望将来人们如何评价自己?

这样以终为始,才能规划好现在每一天该如何度过?

如果自己不规划,将来就只能被规划,而被规划可能并不是你想要的,可是那时候你已经失控了,你无法决定自己的晚年和临终生活,这是你想要的吗?

其实去不去养老院,有些时候可能并不是你自己的意志,你还需要考虑家人的感受,毕竟,当你老了,你是弱势群体,你需要身边人的照顾和理解,你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比如居家养老,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做到的,尤其是80后这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即便子女孝顺,有多少人有精力和财力再去照顾老人?

请保姆和护工?

好的保姆和护工真的不便宜,生活能自理的,住家的一般至少五六千起吧,不能自理的就更贵了。

而且很难遇上,不是有钱就能请到合适的,随着出生率下降,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愿意做保姆和护工的人群本身也在老龄化,未来请一个保姆的人工成本可能很多家庭都负担不起,老人自己有养老金的还好一点,如果不够,子女贴补一点,如果没有养老金的,子女混得也不好,那怎么办呢?

国内如此,国外呢?

大家都羡慕的高福利的北欧,情况如何?

正好昨天也跟朋友闲聊,我才知道朋友原来也关注这个问题很久了:

即便是解决了经济的问题,养老依然是一个让人轻松不起来的话题啊,我们还在讨论国内很多家庭要面临未富先老,高福利社会呢?

朋友谈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未死先痴呆,原来最大的难过不是死别,而是生离,不是死亡是遗忘,不是消失是陌生,比如奚美娟吴彦姝主演,最近热播的电影《妈妈》,六十多的女儿先痴呆了,八十多的妈妈自己病着还要撑着来照顾不认识自己的女儿,该是一种怎样的心酸无奈呢?

电影中两位扮演的母女都是大学老师,她们相对经济独立,精神独立,妈妈八十多还热爱阅读,女儿六十多,像大多数身体还很好的退休老人一样,她远远没觉得自己需要住进专业养老机构寻求专业护理,可她比妈妈老得更快,这其实也是我们这代人要面临的问题,虽然我们的营养和物质各方面比父母那一辈要好太多,但不得不承认,其实我们的身体素质远远不及父母和祖辈,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哪怕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有多少人干过重体力活?们经受过什么大的时代挫折?我们在升学就业择偶上经受过什么父母政治背景的影响?

看看身边多少中年猝死过劳死的新闻?看看我们每年的体检报告有多少需要警惕的指标?我们有多少人能像祖辈父辈那样健康活到八十多岁?

电影中这一对经济和精神都相对富足,不需要考虑老公孩子婆媳一地鸡毛的高知精英母女,依然面临护理困境:八十多的妈妈哪一天走了,女儿怎么办?谁来接力继续照顾她?

养老事关人生规划,人生终点,我曾写过养老需要三件宝:老本、老友和老伴,老友和老伴要看缘分,老本是自己可以掌控和规划的:

尤其是丁克和单身人群,一个人将度过漫长岁月,老本更是重要,我们群里一位朋友就是丁克家庭,聊起养老话题,人家提前就做好规划了:

有了老本,再谈在哪里养老?跟谁一起养老?如何养老?

以前经常带学员去养老院参观,那里从身体健康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都有,可见要不要住养老院?什么时候住养老院?这些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每个人具体情况量身定做,记得当时问过一些老人为什么来养老院而不是居家养老?他们有的说是不高兴自己做饭,子女大了,自己在家觉得孤单,有的是身体需要照顾,请保姆虽然可以解决照顾的问题,但依然觉得孤单,来养老院人多热闹一点,最近好奇去苏州参观了一个高端养老社区,据说入住的老人最年轻57岁,最大的95岁,可见也是不能一概而论:

苏杭养老自然是很不错的一个选择,如果医养结合,也能解决自己和子女家人的担心,如果能接受这种理念,那就是准备好钞票的问题了,也就是老本的问题,其实大多数一二线城市里中国的老人,卖掉一套自有住房200万应该是只会多不会少的,足以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除了这些,如果您有宗教信仰,还有一种比较小众的寺庙养老。

7月我去杭州一位师父住持的寺里小住几日,是个村里的小庙,好几个八十多的老人多年来常住寺庙,每天诵经,寺庙每天下午5点多大门就关了,老人作息都很规律,每天用餐的出家人、常驻义工和信众大概有30多人,也比在家吃饭热闹,听师父说这些老人也都是本村人,杭州附近的村相对富裕,所以村里其实也有养老院,但老人们不愿意去养老院,因为养老院虽然解决了孤单,但无法帮助老人降低对死亡的恐惧,而这些老人愿意信佛,在寺庙里可以每天看到师父,听师父开解,自己也可以诵经,而且寺庙里比较清净,没有人谈论世俗那些一地鸡毛的事情,当然,这也是住持师父比较慈悲,我提醒师父收留这么多八旬老人也是有风险的,师父说是的,但是出家人慈悲为怀,我们不能拒绝信徒,只要他们愿意来,我们当然要收,这些老人都是几十年的信徒了,这是我拍的视频:

除了养老,还有临终关怀,在寺庙的时候,听一位师兄说起她父亲临终前一个月就在寺庙,而且葬礼是在宁波一家寺庙办的,他们的临终关怀做得很好,家属什么都不需要准备,寺庙都会帮你准备好,包括寿衣,毕竟那时其实家属也是很慌乱的,尤其是那些第一次为老人筹备后事的子女们,于是上月出差结束,我就请学员陪我一起去了解,这是当时拜访拍的视频:

老之将至,智者谋之,养老是无法回避的话题,我想大家都在探索和尝试,但无论如何,这一天都在越来越近,你的养老规划是什么?国庆假期,可以好好想想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