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短篇小说)鬼山佛光

 山高水长水又长 2022-10-01 发布于山东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千载名言,也有被颠覆的一天。

华中南部丘陵地带,深藏着一座小小的村庄,名叫鬼山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不为外界所知。从这里走出去的人,怕人嫌弃自家村庄名称晦气,只提故土所在县乡,很少介绍村庄。据说乡里曾有人提议更名,一番讨论,还是认为应该尊重历史,毕竟鬼山村已经存在无数年,而且,这怪异的村名也算一种乡土特色吧。

鬼山村,因村中央的一座石山而得名。从县志乡史中,都查不到有关它形成的记载,却成了嵌入本村人祖祖辈辈生命中最鲜明的影像记忆。每个人呱呱坠地,第一时间睁开打量世界的双眼,最先看到的就是鬼山。

鬼山有不为人知的身世。状貌与附近丘陵的不同之处,只是略显高些,山顶距离地面约有百十多米,底部直径约有四百多米。如果称之山峰,显然大而不当,充其量只能算是山包而已。那么,把这山包称作鬼山,它究竟“鬼”在何处呢?

至少有三点。整座山不见一棵树木,土层只有几厘米,往下都是黑色顽石,树木难以扎根。有人不死心,栽上树苗,只存活一半天便枯萎死掉,再撒下谷种试试,出苗率倒也不低,但过不了三五天,就停止了生长。此乃其一。其二,漫山密匝匝只长一种野草,齐刷刷地一拃高,如人工播种修剪一般,春夏翠绿盈盈,秋冬衰而不黄。更有奇者,每逢雨天,山顶霁光大放异彩,久久不散,当夜山体缠绕紫色雾气,游离跳跃,状如鬼火。有了这三点迥异之处,老辈人便把这山包命名为“鬼山”。

有人谈鬼色变,村里人却偏爱这鬼山。不然的话,也不会以此为村名。久卧病榻之人熬了过来,不用扶助,自己挣扎着起身,望一眼窗外,无限感慨地叹息着:嘿嘿,我又看到鬼山了!我还活着。回乡的村民,远远看到鬼山,像看到了自家的亲人,赶紧三步并作一步直奔家门。小孩子们打赌,爱说“鬼山作证”。看谁的脚力好,就摽着劲儿地爬鬼山。有人梦见鬼山,第二天会有开心的事。每逢有鬼火,村里人都视为佛光再现,男女老少数千人争相走出家门,驻足观看直到夜深。回到家里,也不用点灯,外面投射进来的紫色祥光把屋里照得又温馨又亮堂。

村民们都深爱这鬼山,舍不得上山放牧,也舍不得割草,只想留住满眼绿意。

流经鬼山村的小河,绕着鬼山转了大半圈之后,明显变得水流放缓,低温清澈。小饿小困,不必去买香飘飘,小病小痛,也不用打针吃药,弯下身来,喝几抔河水,如饮甘露,立马精神焕发,体力倍增。人们都说,这鬼山特有灵性,冲刷下来的雨水霜露,变成圣水流进小河,河水才有如此神奇的功效。这小河也有名,叫曲水河。

随着村里人口增加,相继围绕着鬼山建起一幢幢民居。人口最多时,有四千多人,户数已达上千。

年年岁岁,鬼山村风调雨顺。可是,受困于交通不便,农产品运不出去,外面的东西也很难运进来。加之耕地有限,收入不多,渐渐的,渴望外部世界新生活的年轻人,纷纷走出鬼山村,去追寻更理想的天地。有的撇下妻儿父母只身离开,有的索性人走家搬一去不返。往日人气兴旺的村庄,仿佛一下子冷清许多,留下的户数不足一半,家中大多是病老妇孺相守。

成片的土地撂荒,村里的人心散了,连观看鬼山佛光的人也稀稀拉拉。可是,屹立的鬼山依旧岿然不动。

有一天,一辆轿车开进村里,从车上下来一行人径直走进村委会,与村主任很快达成买卖鬼山的协议。

又过几天,买方用大车小辆拉来一群人,几辆铲车和装载车同时开进来。他们要炸掉鬼山,采石运出卖钱。

村民们闻讯纷纷聚拢过来,想要阻止炸山。可是,老的老小的小,他们的祈求太卑微,他们的呼声太羸弱,难以形成震慑性气势,无论村主任还是买方,都不予理会。

满山的炮眼已经打好,雷管炸药也已装满,只等驱散村民,遥控起爆。

几个腿脚还算利索的老年村民,赶紧跑去搬救兵。

92岁高龄的吴老伯,已经卧床一年多,被老年综合症折磨得骨瘦如柴。他的意识还清醒,让家人把枕头高高垫起,为的是能时时看到窗外的鬼山。老人家当过三十多年村长,退下来以后,村长的位置换了十多届。可是,全村人只认他这个过气的老村长。他清楚自己来日无多,不想麻烦任何人,整天无诉无求,不声不响,默默地等待着与十几年前过世的老伴儿重聚那一天。他明白,那一天越来越近了。他不再多想,看一会鬼山,眼皮沉了,又昏然睡去。

几位村民风风火火的闯入,把吴老伯从昏睡中惊醒。听说有人要炸山,吴老伯气得呛咳不止,喘息片刻,干裂的嘴唇吐出四个字:“我去看看。”

尽管他瘦得没有多少分量,几位老年村民还是没有力气背着抱着,也是怕伤着他,只好把他抬到院子里废弃的马车上,大家一起推着来到鬼山脚下。

就在爆破指挥者挥动旗子,正要下令起爆的一瞬间,吴老伯赶到了。

村民们有了主心骨,不再畏惧,一拥而上围住那个爆破指挥者,夺下他的令旗和喊话筒,七嘴八舌地怒斥他们破坏大自然的风水,伤天害理。

吴老伯在马车上慢慢坐起身,咳嗽一声,突然变得精神抖擞。他质问村主任:“你凭什么偷偷卖掉鬼山?你有这个权力吗?你这不是作孽吗?”

村主任喜山,平日还想着哪天帮这个老神仙办个风风光光的后事呢,没想到他居然还能出面挡事。当然,他不敢在老人家面前耍村霸威风,故作颔首低眉的样子解释说,他也是为全体村民着想。村里越来越不景气,老弱病残干不动地里的活,手里又都挺紧巴。卖山的钱,村委会只提留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按家逐户分下去,每户能分得三四千元呢。让大家过上几天好日子,也是他这当村主任的责任。这鬼山不能种田也不能栽树,名字又不吉利,留着它还有什么用?能换来钱才是正道,“大伙儿说说,谁家不需要钱啊?”

“你口口声声离不开一个钱字。大家只图过几天好日子吗?祖祖辈辈能过上好日子才中。鬼山是多少金钱都比不上的财富,它是老天爷赏赐给全村人的吉祥和福分,要让它世世代代陪伴着我们的子孙,难不成要毁在你手里吗?你不怕犯众怒?你不怕老天爷降罪?你不怕成为千古罪人?亏你名字还叫喜山,我看你是恨山毁山。”奇怪的很,这一大段话,病重体虚的吴老伯竟然说的很连贯,不咳不喘,一气呵成。

喜山主任一时无言以对,无可奈何的看着买方老板。

买方老板胸有成竹,对村主任说,“我们双方签订的合同合法有效。你如果单方毁约,可要按合同价款加倍赔偿我的经济损失,几百万啊,你现在给钱,我立马撤回去。你究竟是愿意赔款,还是劝回村民让我炸山?这两条任选其一。你说咋办吧?”

“我哪敢毁约呀。可是,你这也看到了,我也是没辙啊!”喜山乍撒着俩只胳膊无计可施,“哎呦”着转直磨磨。

“你不是没辙吗?我有办法。”那老板离开人群,对着手机说了几句,随后靠着铲车悠闲的吸起烟来。

村民们不知道这老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又纳闷又焦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大家聚拢在吴老伯身边,希望老人家能拿出有效的抵制办法。

估摸着一顿饭的功夫,远远听到了警车鸣笛的声音。大家这才明白,是那老板报警了。警察来了也好,请他们帮着评评理,相信警方会一碗水端平。

车上下来三个人,一位着警服,看样子是带队的,另两位着便装,三人年龄都不大。不等他们开口,买方老板快步迎上去,把事情说个大概,又掏出合同给警察看。

“警服”看过合同,略作思索,又问过村主任,沉吟着表了态。大致意思是,这属于合同纠纷,当事双方应该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应该向法院起诉。派出所只负责管理社会治安,不能评判各方在合同纠纷方面的是非。

老板和村主任异口同声说,我们双方没有任何合同纠纷,是村民无理阻拦,故意刁难。派出所应该支持和保护正常经营啊。

村民们呼声又起,绝不同意炸山,请求警察主持公道。

派出所的人回应,村民有不同意见可以向乡政府反映,这样聚众闹事阻拦开工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是保护自己的家园,怎么成了聚众闹事?”村民们不理解更不接受这个说法,只能用摇头叹气表达他们的不满情绪。

派出所的人正为刚刚的出言不慎后悔不迭,此时不再说什么。

买方老板在一瞬间醒悟过来:“嗨嗨,我们根本不存在合同纠纷啊,按合同约定赶紧开工吧,还等什么?”同时向爆破指挥者招手,“马上开始!”

爆破指挥者答应着,举起右臂,高声喊道:“大家注意,准备爆破。非施工人员撤出一百米开外,马上撤出!否则后果自负!”

带队的年轻警察显然缺少现场处置经验,打不定主意该如何作为,只能动员村民,“快撤吧!大家一起往后撤。生命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在场的村民失望了,他们的合理诉求不被重视,不满和反抗无能为力,看来大势已去。但却不死心,都把目光投向他们的主心骨吴老伯。

闭目养神的吴老伯,面部表情十分平静。他睁开眼,让人扶他起来,蹒跚着走向一部铲车,回头说了一句话,声音嘶哑而坚定,掷地有声:

“保卫家园,有时候,需要鲜血,需要生命。”话音刚落,一头撞向铲车。

吴老伯的头部栽进曲水河里,顿时染红了河水。村民们扑向他,悲怆地呼叫嚎啕。大家七手八脚把吴老伯抱上来,赶来的年轻村医检查过后,扑通跪下,泪如泉涌。她哀哀地说了句:吴老伯他,他走了。

村民们纷纷跪下,痛哭不止。他们的泪水飞到了天上,又化作磅砣大雨倾泻下来。

伴着瘆人的雷鸣电闪,鬼山突然大放佛光。以往,这种现象都是在雨后的当夜。而在大白天,这还是第一次。人们完全被惊呆了。

跪着的人群中站起来一位老妈妈,宣誓般举起握紧的拳头,“老村长是第一个,我就是第二个,你们想炸就炸吧!”

人们愣怔一霎,又有人相继站起来,“我是第二个!” “我是第三个!”

这场雨,下了一整夜。清晨,村民们第一眼又看到了鬼山。如果不是闹出人命,恐怕鬼山已不复存在。

因为交通不便,村里人去世送县城火化可谓困难重重。因地制宜、不影响农耕、只限坡坡坎坎的墓葬乡规民约,已实行多年。

吴老伯的墓地,选在了鬼山东面一座小山上,让老人家不用费力坐起身,就能看到青葱幽翠的鬼山。

鬼山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为了这平静,吴老伯选择了别样的方式。村民们痛彻心扉,伤悲难已,殷殷嘱咐在外打工的子女乡亲,想着给老村长烧几张纸。

吴老伯的儿孙及乡亲们,闻讯纷纷从四面八方专程回村祭拜。

自作主张惹下大祸的村主任喜山,知错悔罪,每有人给吴老伯上坟,他总要主动引路,跪下来陪着磕头烧纸。

回村的人,陆陆续续又离开了。他们不满足土地有限的收成,想在外面多赚些钱,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何况,落后的乡村一蹶不振,让人看不到前景。

有一对青年男女留了下来,男的叫魁山,女的叫曲水。这对山水情侣,双双在吴老伯坟前久跪之后,牵着手爬上了鬼山。打算在山顶挖一个墓穴,给这女的备用。

魁山降生在鬼山的半山腰。当时他妈妈正在山腰采野草,为了煮水喝治腰腿痛。小魁山不期而至,比预产期提前半个多月。

虽属早产儿,魁山的身体发育正常。从咿呀学语开始,他就用胖乎乎的小手指着鬼山,嘴里喊着“山,山。”当乡村教师的父亲灵机一动,给他起名魁山。是顺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意思,让这男孩有斗鬼的勇气。鬼字旁边加个斗,不就是“魁”嘛。

很小的时候,魁山就知道同村女孩曲水名字的来历。真是无独有偶,曲水是妈妈在弯弯的曲水河边农田里干活时生下的,取名曲水,也算贴切。

不知有没有“名如其人”的说法,恰在魁山和曲水的身上应验了。小魁山自小常爬鬼山玩耍,无灾无病,身体比同龄男孩结实得多,到十七八岁,已长成身材魁梧壮如山的一条汉子。父亲白天教课,晚上批改作业,农田里的活都归放学后或农忙假的魁山。干完自家的活,觉得浑身力气没处使,又跑去近邻曲水家找活干。

曲水呢,越长越灵秀,婀娜多姿,柔情似水,这一切,正合她的芳名。

魁山比曲水只大一岁,两个人读村小同班,上乡中同路。离家太远需要住校,每月回村一两次也是结伴同行。往返携带的东西,当然全由身强力大的魁山背着提着,娇弱的曲水,空着双手也累得气喘吁吁。也是路太远,仅一个单程就十几公里。乡村土路不通客运,多数人往返只能靠两条腿。

每年两个假期,魁山干完自家的活,依旧去帮曲水家。空余的时间,相约一起爬鬼山,温习功课,畅谈理想,日程渐渐转入谈情说爱。两颗年轻的心,早已脉动于同一频率。夏凉冬暖的鬼山,是他们爱情的见证,默默地用盎然的绿意映衬着他们绯红的脸庞。

高中毕业,两个人考入同一所民办专科学校。这样的选择,不是因为成绩差,是考虑学费能比公办校低一些。不料收费名目繁多,根本省不下。靠家里东求西借,坚持到毕业,拿到手的大专文凭,不被用人单位看好,求职屡屡碰壁。

看到报纸广告有家南方皮具企业招工,不限文凭,薪资优厚,两个人决定去那里打工。进厂才知道,工资高的原因,是皮具可能散发有害气体。厂人事部门有言在先,自愿选择,绝不勉强。

为了早日偿还上学的欠债,他们只好愿者上钩,犹豫着进了这家工厂。魁山当机械修理工,曲水在皮张剪裁流水线上操作切割机。

两年下来,主动加班,省吃俭用,终于分别凑够了还债的钱。可是,都不同程度染病上身。魁山常坐水泥地上干活,一坐就是半天,患了痔疮。由于常年呼吸车间混浊的空气,曲水得了哮喘。两个人私下玩笑,一个病在“出口”,一个疾发“入口”, 可谓异口同“生”,楚楚相怜。

魁山的症状重些,流脓淌血,剧痛难忍,不敢坐,不能走。住院花不起钱,只能趴在男舍床铺上,撅起屁股,每天三次由曲水清洗敷药。开始两个人都很不好意思,虽是情侣,可从来没有零距离过,又是直奔私处,脸红心跳在所难免。好在舍友们都理解,没人起哄,没人嫌弃,纷纷躲出去把空间留给他俩。有时半夜魁山痛得厉害,睡得正酣的邻床小伙伴,赶紧披上外衣跑去女舍喊来曲水。

曲水闻到痔疮药膏的气味,就咳嗽不止。她怕魁山有误解,从来不带口罩。她不想旷工,又得照顾魁山吃喝拉撒,自己吃不好睡不好,半个多月下来,原本傲人的少女窈窕曲线,几乎被拉直,她的哮喘,也更重了。可她全不当回事,依然心无旁骛的细心照料着魁山。

魁山的痔疮终于封口了。一年后,因为他在工作中一贯表现勤奋睿智,被提升为总经理助理。提职的当晚,他邀曲水吃过风味小炒去逛街。不料半路曲水突发急病,哮喘不止,呼吸困难,魁山片刻不敢耽误,当即把她送到医院。医生悄悄告诉魁山,哮喘只是她的表面症状,她肺部的三分之一,已被癌细胞侵蚀。肺癌发展很快。可惜这么年轻的小姑娘,存活期也许只剩半年了。究其病因,可能与吸入毒害气体有关。

魁山叫来曲水的女伴帮助照顾一天,他赶回公司提议邀请环保部门全面复检环境指标,重点对曲水所在车间员工健康状况逐一排查。

北京上海的大医院都去过了,结果都一样。残酷的医嘱,令白衣天使们犹犹豫豫不忍心在病历上落笔。

魁山把曲水驮在背上,几乎感觉不到她的体重。人到了这个时候,还能怎么样?魁山买来曲水平日喜欢吃的东西,掰成小块送到她的嘴边,她一口也吃不下。

曲水躺在魁山的怀里,气若游丝般发出心底的请求:“我想回家。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你就把我埋在鬼山南坡…咱俩常去的地方。”

魁山抱紧了曲水,涟涟泪水湿透了两个人的衣襟。他抽泣的说不出话来,只有频频点头。

村里鬼山的南坡,那片曾经无数次被他们踏平的茵茵绿草,又无数次挺直纤细的腰肢,迎接一对情侣的到来,兴致盎然的窃听着他们的绵绵情话。这一次,那女孩儿要留在这里不走了。是否意味着,动人的情话可以天天听到?

姑娘病成这样,双方父母深感无能为力,万般无奈,也只好由着他们。

曲水希望魁山把墓地尽快造好,她要试试自己躺进去是什么感觉,舒不舒服。魁山不能拒绝,他永远忘不了曲水天天跪在他光溜溜的臭屁股后面为他清洗敷药,悉心照料的一幕幕。那是怎样的大恩大德,那是何等的人间真情!

不想让村里人知道。魁山趁乡亲们还没下地干活的功夫,背着曲水悄悄爬上鬼山南坡,铺好带来的棉毯,抱曲水躺在上面,自己开始挖山。

准确的说,不是用铁锹挖,根本挖不动,而是用镐头刨,这样能用上力。好在薄薄土层下面的黑石,大力士般的魁山感觉并不十分坚硬,不到半天的功夫,已经刨到一米多深,一个长方形的墓穴初步形成。

魁山发现,越往下刨,山石的质地变化越明显,及至大约一米五深处时,露出的是闪亮的墨色,再往下,刨出的石块几乎是透明的。这意外令他有几分吃惊,他意识到了什么,明白不该张扬出去,他想到了吴老伯的慷慨赴死。否则卖山的闹剧还将再次上演。

他把这发现告诉了曲水,曲水当时就要躺进去。他只能顺从她,铺下棉毯,抱着她躺进里面,曲水很快睡着了。他以为她就这样走了,不由得悲痛欲绝。他饮泣含恨,轻轻摇动她,试图把她叫醒。可她会醒来吗?

慢慢的她竟然醒了。他高兴的不知所以,紧紧抱住她,任自己泪水涌流,同时倾听着她的心音。奄奄一息的她,是舍不得离开他,才如此牵恋流连?

他屡屡求吻,屡遭拒绝。“别,我的亲哥哥,我会传染给你的。别这样。”

“我不怕传染,情愿和你同生共死。”魁山又凑近曲水。

她轻轻推开,“如果你真的这么想,我会把你看成第一大傻瓜,是我当初看错了你。殉情虽然可以成为千古绝唱,可我半点都不欣赏。除了制造悲剧,毫无任何意义。”

他无言以对。她想起什么,问他还记得那位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战士到学校讲演的事吗?

他当然记得。当时全校师生都深受感动,尤其是未谙世事的年轻学子们,从宿舍、操场到饭堂,陷入一片沉思,大家一个多月才从千丝万缕的情结中慢慢走出来。

“给你留下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

“哦,这我得仔细想想。你呢?”

“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他创造性总结概括的人生三大意义。”

“嗯,想起来了。他说的是感知、奉献、享受。没错吧?”

“是的。他说他自己的理解是,感受亲情认知世界,奉献真情奉献爱心,享受生活享受赞誉。他把这三大意义解读的凝练而精彩,别具新意,令人信服。你说不是吗?”

“是的。这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人生应有的追求。”

“我是说,这三大意义,我都切身体会到了。所以,我走了也不会有任何遗憾。”

“可是,亲爱的小妹妹,我不想让你走。”

不知是这番对话给了曲水生命的活力,还是病魔受到不知来自何方的强烈阻遏,总之,奇迹在悄然发生。

第二天,第三天,一连几天,魁山背着曲水,带点吃的喝的,进到墓穴里,不谈疾病,不说死亡,专注于重温他们相恋以来每个难忘的细节。每个话题都由魁山提起,曲水偎在他怀里,用一两句话补充纠正,有时没说完,便不由自主昏睡过去。她每次睡着,魁山都万分担忧。

曲水醒过来话题继续,她说话时,有些吐字不清,原来她嘴里含了小块刨下来的石头。她说闻着有股清香味,含在嘴里能生津止渴,嗓子不像先前那样涩痛,一度沙哑的嗓音也变过来了。她已经含了好几天。他们每天聊到日落才回家,多半是回魁山的家,便于魁山形影不离地及时照顾。带回的碎石,魁山塞进曲水枕头里一些,按压抚平,上面铺两条厚枕巾,怕硌着曲水。

魁山注意到,曲水先前了无生机疲惫恹恹的眼神,近两天开始有了活泛的光彩。他没有看走眼,变化是真实可见的。难道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奇迹?

奇迹真的发生了。曲水不满足每天的小半杯牛奶或清水,想吃魁山妈妈包的大馅儿馄钝,想吃肉包,想吃北方风味儿的葱油饼。

魁山妈妈一边满腹辛酸的做着曲水想吃的饭食,一边喃喃自语:“这孩子,莫不是回光返照?”

魁山确认不是。你看她气色好了,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口气也不难闻了,饭量一天比一天增多。没换新药,也没用啥偏方,是什么使她转危为安的呢?

“是这墓穴。”曲水说得很肯定。

她自己感觉,从躺进去那一刻起,一股清凉吸进嘴里,直达肺部,再入心扉,转而通脉,周身经络逐渐畅快轻松起来,很容易入眠,醒来感到很解乏。

她这样的感受,越来越明显。无从言说的一种微妙的力道,由外而内,由下而上,一天比一天加强。像按摩,像通电,又都不是。对了,恰似一股清流,在体内轻轻的缓缓的润抚冲刷,宛若清凉的曲水河从头到脚清洗她身躯的每个部分。

魁山对曲水的描述深信不疑,他也正为自己奇妙的体会而心生疑窦。一直没好利索的痔疮部位,不再胀痛发痒,多日的身心疲惫也一扫而光,背着曲水上山下山,自觉身轻如燕。而羞于启齿的,是他青年男性的原始冲动日渐勃发难耐,又不得放纵。不要说曲水在病中,即便往日在意动神驰的缠绵厮磨中,他也不敢有耕耘播种的超越之想。他不懂同为乡下人的她,固守的贞洁理念是否还在,但他不敢冒失试探,更不敢轻易破坏。床笫之欢美好而神圣,他愿意等待。

他俩商量,有必要去大医院复查一次。临行,魁山不忘带上一小块墨色山石,打算找专业机构做个鉴定。

不似拖病回乡的时候,无奈的曲水只能趴在魁山的背上,连咳喘都有气无力。这次进城,曲水自己轻轻松松走路,时而跳起身摘一片树叶,跑进野地采一束小花,像个欢快的小女孩,没有半点大病初愈的样子。魁山看了开心极了。

还是那家给曲水诊断存活期只有半年的医院。医生仔细对比前后结果迥异的检验报告,无论如何不敢相信患者是同一位姑娘。他们感到特别奇怪,一再追问曲水的病是在哪里治好的,采取了什么措施?服的什么药?

听了魁山和曲水的简单讲述,医生们依然收不住疑惑讶异的目光。他们建议,找地质研究部门,把那奇石化验一下。

一所名牌大学的地矿院破例免收检验费用,半个月以后,把检验结果用微信传给魁山。结论让两个年轻人震惊而兴奋,他们牵着手发疯般爬上鬼山,相拥着反复浏览手机微信。

那家地矿院又发来一条微信,说近日有野外科考项目组来鬼山村实地勘探科考。

项目组由相关学科的十几位研究人员组成,带来各式便携仪器,请魁山做向导,先围着鬼山兜一大圈。

村里很少有外人来。听说这次来的都是专门探寻宝藏的大科学家,留守的老人孩子都很兴奋。他们像当年迎接土改工作队一样,送上糊米茶和煮鸡蛋,还有本村产的各种蔬果。

上山测量拍照,铲土钻石,取样封存,回到山下驻地研磨烘焙,化验分析。然后把数据和照片上传总部,总部深度研判,再将信息回传。几天功夫,研究结论基本形成。

专家组本该打道回府。他们感念村民的热情与支持,为满足魁山和村民们的要求,行前在村委会院子开个通报会。

令大家兴奋不已的,是专家在介绍情况时掩饰不住喜悦的一段话:初步判断,这是一座玉石山,蕴藏着储量大、品级高的宝贵墨玉。整个鬼山,除表皮有大约一百五十厘米不等的天然保护层,以下都是纯正的墨玉,直达山底深处。我们惊喜于宝藏的发现,更祝贺你们的拥有。欢呼和掌声把他后面的话淹没了。

待安静下来,另位专家又讲解了大家感兴趣的相关知识。

是产玉大国,辽阔的祖国大地,东西南北中都有不同分布。俗话说,千种玛瑙万种玉,那是指品种颜色。而从质地上区分,有软玉和硬玉两类。我们眼前这座鬼山的藏玉,就属于软玉中较为珍贵的墨玉。某些玉石有白天吸光,晚上放光的奇妙物理特性大家看到的雨夜佛光,可能是墨玉在特定天气条件下辐射辉映的奇观。这里为什么要用一个模棱两可的词汇“可能”呢?因为我们只是普通地矿工作者,还不是玉石专家,对玉石的专门知识掌握有限。至于这里的放射光为什么是紫色或者说玫瑰色的,只有玉石专家才会给出准确的解释。

在这里,就我们所知,粗浅谈一点玉石的治疗与保健功能。玉是一种天然矿产,是中药中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我国对它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医学经典《神农本草》《本草纲目》对的药用功能有这样的记载安魂魄,疏血脉,润心肺,明耳目,柔筋强”等等。现代科学测定发现,玉材本身含有改善人体循环的多种元素。玉曾是我们祖先防治疾病的武器,也曾长期作为养生防老和炼丹术的主要原料。现在用于肿瘤治疗更显示出异乎寻常的作用。玉在山而草木润,玉在河则河水清。鬼山的青草到了冬天依旧衰而不黄,山下小河的流水清澈见底,都印证了这样的说法,由此可见玉石养生名不虚传,益处很多佩戴玉石的保健作用,有不同的说法,但都是持肯定态度。而把玉石含在口中,借助唾液与溶菌酶的协同作用,能滋心肺,去恶疾产生特殊聚焦蓄能,形成相当于电子计算机中的电磁场,与人体发生谐振,从而使各项生理机能更加协调地运转,也符合玉石治病强体的机理

“说到这里,大家就会明白,村里的曲水姑娘能够在重病之中转而焕发青春,没有别的秘密,应该是鬼山墨玉在起作用。”

那么,我们就有必要说说墨玉的治疗保健作用了。主要有三点:第一个是通经活络,墨玉可通过人体皮下细胞和部分穴位进行按摩而浸润人体,从而进入人体免疫功能,使微循环系统各机能平衡,达到疏通经络、气血流畅、脏腑安和之功效。第二个作用是调节阴阳,明目润肺,促进血液循环。第三个就是它的消炎除弊作用,它的辐射可以杀死人体内的有害细胞,清除体内垃圾,助长有益因子。

村民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有对发现自家村庄蕴藏巨大财富的欢呼,更有对科考项目组辛勤劳动的感谢。

科考组要撤离了,没有提这次科考费用的事。村主任喜山心里不托底,他私下对魁山说,人家十来号高等人才,在这里上山爬岭辛苦这么多天,帮我们查出来这么好的结果,能白忙活吗?现在还有不要钱的事?他让魁山去问清楚,“嘿嘿,人是你请来的,只能由你去和他们说了。”

科考组的负责人回答魁山,科研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探索发现,至于赚钱,不是我们要考虑的。这次的勘探活动,是当做年度科研课题来做的。所有的支出,都由单位承担,根本不需要村里付任何费用。

全村人感动的不知说啥好。大家把家里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露天摆下宴席欢送科考组。

魁山和曲水顺便搭科考组的车返城。几位老年人叹息,乡村再好,也留不住年轻人啊。

鬼山村发现珍贵矿藏的消息不胫而走。各路买家纷至沓来,都想抢占先机,开采墨玉,搬走“金山”。 半个多月来,客商盈门,应接不暇。村主任喜山从忙碌中渐悟玄机,傲然稳坐,待价以沽。

来买山的客户,出资最高已达五千万。有了上次的教训,喜山不敢自作主张,召集村民开会,一起拿主意定砣。

喜山说,“咱们只靠土里刨食,全村能下地干活儿的五六百号劳力,怕是十年也挣不来五千万。这可是个共同致富的好机会啊。要是大伙儿都同意卖的话,这回村委会提留款一分不要,都分给每家每户。眼下户籍还留在村里的,有六百一十八户,这是个吉祥数。要是平均分配的话,我算了一下,每户能得八万多块。八万多呀,村里那么多人出去打工,谁一年能拿回八万块钱呐?我还真没听说过。咱们大伙定吧,究竟是卖还是不卖?咱们来一回名副其实的民主决策。”

人们左顾右盼,先是窃窃私语,继而议论纷纷。一些人明确亮出观点,认为这次与上次有两点不同,一个是宝贵矿藏迟早要开发利用,不论本村开发还是卖给别人,再一个是这次给价超高,不能错过时机,还有,村里人越来越少,说不定这宝藏将来落到谁手里呢。议论来研究去,最后形成两种意见,同意卖的占大多数,不同意的人当中,有的态度也不是很坚定。

同意的纷纷劝导不同意的:现在赚钱有多难啊。不操心不出力就能拿到八万多块钱,上哪儿去找这样的好事儿,这不纯粹是天上掉馅儿饼吗?谁不同意分钱可以不要,可不能耽误我们拿钱。也不想想,八万块钱不光能解决一家一户的燃眉之急,再凑一点儿,甚至可以供一个大学生或者娶个儿媳妇。卖山的钱家家有份,我们分钱也是合情合理,光明正大,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白拿。村主任好不容易给一回民主,机不可失啊。

村主任看出了火候,让大家举手表决。群体靡然,不约而同的手臂林立,巴掌戳天。先前表示不同意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的犹豫着抬起胳膊,举棋不定。

喜山不失时机,一锤定音:“好了,就这样。同意的带上户口本儿到村委会登记签字,等着拿钱,不同意的再给一天考虑机会,过时不候。哪位还有话说吗?没有的话,咱们就散会。”有人心满意足,有人欲言又止,有人彷徨移步。各怀心事,开始退场。

“等等,大家先别走,我有话说。”风尘仆仆的魁山挽着曲水,挤进人群。

人们原以为他们一去不返,没想到回来这么快,而且赶在这么个关键的档口。

随着村主任的视线,大家一起把目光投过来,想听听这个年轻人有怎样的说法,他和曲水毕竟是宝藏的第一发现者。

面对父老乡亲的期待,魁山说出这样一番意味深长的话:“村主任把账算过了,说每户能得八万多元,这是这么多年来从没有过的大好事。不过,刚才我也算过了,八万元拿到手,只够每户补贴两三年的家用,要是家里有人得一场大病,恐怕连住院费都不够。这笔钱花完以后呢?还会有吗?可是,无情而残酷的事实是,我们祖祖辈辈守着的鬼山没有了,无论我们如何努力,永远也找不回来了。你们想想,当我们在外地打工的亲人回村的时候,远远的见不到鬼山,会不会心里发慌,知道了真相,他们会不会遗憾埋怨?还有—”他把手指向埋葬吴老伯的地方:“全村人都敬重的老人家是怎么死的?难道大家这么快就忘了吗?他如果英灵有知,能同意再次卖山吗?哪位能回答我的问题?我很想知道答案。谁来说说吧。”

连村主任在内,都面面相觑。魁山的问题不算太高深,此刻却无人能答。

“都不想说吗?好吧,那我就谈谈我的想法。”魁山征询地看了曲水一眼。

愈后变得更加漂亮的曲水,明白魁山要说什么,她扬起红润的脸庞,用闪亮而坚定的目光迎视鼓励着自己的伴侣。

“首先,我要告诉各位,这些天我和曲水去了哪里?都做了些什么?”

他的话,吊起了大家的好奇心,都在用心倾听,急于想知道下文。

魁山说:“我们先后去县里市里的政府旅游主管部门,介绍了地矿局科考项目组的勘察结果,请他们帮助做个评估,看我们村里适不适合搞养生旅游。没想到他们特别热情,联系先前来我们村的地矿局项目组,一起研讨论证,之后又带我们去省里咨询。上面非常重视,已经决定组成省市县三级考察规划组来我们村帮助谋划。听他们的说法,如果利用我们村里的独特资源、建起创新型吃住游疗一条龙旅游养生基地,会吸引国内外大批游客光顾,而且会源源不断。稳定经营下去,鬼山就成了我们的致富源泉,世代取之不尽的宝库。这样一来,让年轻人在家门口就看到了奋斗的希望,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一家人就能长久团聚了。你们说,这鬼山是卖还是不卖?”

“有那么好的前景,说啥也不能卖,给多少黄金都不卖。”全场人异常兴奋。

“大家知道,我们去城里背一趟农药化肥很不容易,所以这里的农产品都是天然绿色的,这是城里人崇尚的现代健康生活。”看人们听的专注,他继续说下去:“我和曲水在这些天咨询中,受到很多启示,逐步形成了这样的想法,就是全村成立一个农、商、创一体化发展的合作社,经营上分为三大块,以农为主,开发旅游,创新项目。每位村民都是公司的一员,适合干啥就干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南街村、华西村、大寨村这些坚持集体化道路共同致富的样板,大家都听说过吧?这种创新型的农村生产组织形式,是国家所提倡的。他们能够走得通,我们差啥不试试!大家说,咱能有这个勇气吗?

“呵呵,这个可以有。”

“都是一样的农民,他们能成功,我们差啥呀?”

“只要有人领头,团结一心,大家就能勇气百倍。我们希望这不是梦。”大家七嘴八舌,上了年纪的人热情也很高。

卖掉鬼山的动议,又一次被集体否决。共同致富的想往,呼唤沉寂的村庄重新复活。激情的热度萦绕在村里,几天都不肯散去

一个中午,村主任来找魁山,说乡里来人要见他。魁山不免心生疑虑,乡里怎么会知道我?我越过乡里直接跑县奔市,是不是违规了?不会是村主任告了我的状,找人来调查我的吧?我走的端行的正,管他何方神圣?魁山没有丝毫担心畏惧。

乡政府的两位干部盯着他看了一会,让他坐下慢慢聊。说来找他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认识一下,再一个想听听他的想法。魁山仍然不明白他们的意图。

原来是村主任找到乡里,主动要求辞职让贤,推荐魁山当村主任。看出魁山的疑惑,他们说,相信村主任的真诚,“他的想法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同时也体现了村民的意愿,我们已经走访了一部分村民。”

魁山感到很突然,自己从来没想过要当村干部,在城里照样有提升机会。“我只是想,应该改变我们这个偏僻山村一成不变的产业结构,让大家看到农村新的希望,把外出打工的人吸引回来。他们抛家舍业,背井离乡,也是迫不得已。几辈子都窝在农村,看不到自己和下一代未来的出路,是农村青年共同的苦恼。如果回村也能有很好的发展,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回来。这样也可以减轻城里的压力。我不是说自己有多大的社会责任感,而是认为这一代年轻人还是有理想的,即便谈不上崇高,至少都想为社会进步做点事。不然的话,国家怎么会不断发展繁荣呢?”

连躲在外面窗下的喜山都认为魁山的话不是唱高调。他回到屋里说:“其实我五十岁刚出头,照理说还能扑腾一阵子。我了解自己,要讲出力跑腿学舌,我不比别人差。可是要出一些新点子,甚至说为村里拿出改天换地的好主意,我真的是没有那个能耐。你们年轻人有文化有知识,有理想有魄力,能带领全村人奔小康,我从中也跟着受益,那我何乐而不为呢!我个人认为, 我这个想法, 既符合实际又顺应民意,真心希望把你的思路尽快变成现实。你当上村长,才能带领咱们鬼山村共同富裕。”

魁山明白了乡干部的来意,也感受到了喜山的坦诚。但他需要认真考虑。

“你有什么要求或者条件,都可以提出来,我们不能解答的,会如实汇报给乡领导。你说说看嘛。”乡干部很看好魁山。

“只要村民选我,我责无旁贷。” 魁山不再犹豫。

乡人大主席团把鬼山村的情况汇报给县人大。县人大开启创新思维,同意乡里的变通意见,即由鬼山村村委会向村民推荐补选魁山为村委委员,然后经村委会选举他代理村长,到换届时按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程序选举确认。

事情进行的很顺利,魁山全票当选。他本人表示愿意在村委会和全体村民的监督下,临时主持村委会工作。

他上任第一件事,是征得村民同意,发邀请函希望省市县三级考察规划组早日光临。邀请函的套封,是巧手的曲水精心制作的,两面都用彩笔画上了标志性的鬼山图形。

三级考察规划组如约而至。他们被这一方天然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深深吸引,在规划方面,与魁山的构想有许多相合之处。

总体思路是,在一百多米高的鬼山上,打造多层级像大寨梯田那样节节高的绕山环形玉石辐射治疗平台。剔除表层黑石,使平台接近墨玉,提高对人体的疗效。在具体设计上,或整层的躺位,或整层的坐位,需备下竹席草席和棉垫供游人选用。按成年人足够的间距计算,同时接纳五千余人仍很宽松。铲凿下来的表层黑石,可以用来制作精美的旅游纪念品。

再进一步细化,还可设置便于收放的遮阳遮雨简易蓬罩,寒冷天气可接入电热毯。好在这里冬无严寒。当然,在建设过程中,还会有更多充分人性化细节的考虑。

食宿的接待安排分两步走。初期以家庭旅馆为主,食宿全包,统一限价。本村的无公害农产品不必出村外销,可用于游客餐食料理。第二步,考虑确保游客利益,便于管理长期发展,还是要建几处功能齐全乡村特色的宾馆。

修建通城公路是一大难点。后赶到的县长带来七八个政府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对修路已有方案,资金多方筹措,政府财政兜底。计划在鬼山景点开业前建成通车。

按照规划逐一立项后,筹备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各个岗位都需要人手,开业后需要更多。村委会决定,全面召回外出人员,原则是来去自由。

没有人不恋眷生养自己的土地,何况这片土地即将长出能够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打工的回来了,人走家搬的回来了,户籍已经迁出的也回来了。

人社、旅游主管部门共同组织的旅游培训教师适时进村,将按高标准培训出一批新农村旅游从业人才。鬼山脚下,多处露天大课堂灯光亮到深夜。学员有回乡青年,也有年过半百的农民。一双双渴求新知的眼神毫无倦意,理想在训练规范动作的举手投足中腾飞。别的村子也有人来旁听,说宁愿拿不到培训证,也不能错过难得的学本领机会。

鬼山村更名,不仅是多方建议,也是全村人的共识。名字改的堪称巧妙,鬼字前面加个王,成为玫瑰的“瑰”,虽是“小打小闹”,却是意蕴无穷,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字面意义,随你怎么去理解。当然,鬼山也随之改为瑰山。

村里换届选举后,魁山正式出任瑰山村委会主任一职,同时兼任瑰山村新型村民合作社主任。合作社已按公司法登记注册,也将创造出打破常规的经营管理模式。

“瑰山度假石疗乡村游”网上推介已经上线。瑰山村创意工作室,曲水正把整理好的瑰山新貌图片贴到网上,还时不时与人微信对话。

魁山走进来:“谁呀?聊的这么热乎。”

曲水:“多了。有咱们一块儿打工的工友,有同学,还有不知怎么加进来的人。”

“都聊些什么呀?”

“都要加盟我们瑰山村,参加瑰山挖宝行动。”

“你怎么回复?”

曲水把手机递给魁山:“你自己听吧。”

手机里传出曲水清丽的声音:“我支持你们的想法,回归乡村才是实质意义上的回归自然。我虽然不能代表瑰山村,但我相信老乡们都会欢迎你们,这里确实需要更多有文化有理想的年轻人。不过我觉得,也许你自己原本的乡村老家更有利你实现梦想。建议你不妨和你的小伙伴回去挖挖看,只要足够努力,坚持不懈,一定会挖出属于你们的宝藏。广阔天地,你是小鸟就翱翔天空,你是鱼儿就畅游大海。”

魁山还回手机:“呵呵,额滴神,你太了不起了!你的理性远远胜过我。这个村长应该由你来当。”

“只是一顶小乌沙,夫妻何必让来让去呢?要把这顶官帽戴得端端正正,实属不易呀。你没感觉到吗?”

魁山频频点头,靠近曲水坐下。

一年后的村民大会上,魁山做过述职报告,有村民单刀直入问年终能分多少钱?魁山回答,正在作决算,“据财务部透露,平均每人月薪接近五千元。对了,从下年度开始,根据大家的要求实行月薪制。合作社天天进钱,就不必压到年底再开支了。”

让贤的原村主任喜山,现职是合作社运营总监。他兴致勃勃告诉大家,“村里全年海内外游客接待量已经突破七十万,其中有百分之二十五是回头客。吃住游加养生治疗,人均五天消费一千元,都直呼便宜。我们这里没有旅游淡季,天天是热热闹闹的大集。大家算算收入吧,我和你说,保你梦里都能笑醒。这还不算农田和其他收入呢。”

不用梦里,当场已欢笑成一波波浪潮。

有人提出,我们一直没收门票,现在这么火,是不是要考虑收门票?

魁山说:“各地客人慕名而来,看好公平无欺收费合理也是重要因素。人家该付的钱一分不少,使我们收入丰厚。再让人家掏钱买门票,我认为有宰客之嫌,甚至相当于黑社会勒索买路钱。我们刚刚火起来,就要趁火打劫,还可能继续火下去吗?再说,上天的馈赠是对我们的偏爱,可我们不能把这种偏爱当做贪婪索取无底线的人为路障。如果走到那一步,我们瑰山村的美名就会变成恶名。八方游客还会千里迢迢万里迢迢给我们送钱来吗?”

人群静寂片刻,随即掌声响起。魁山鼓励大家有什么想法和体会都可以说说。

“运营总监”喜山因心情舒畅而余兴未尽:“我最大的体会是,人民公社好!哈哈哈。”自己随即纠正:“不好意思,我这一高兴,就说秃噜嘴了。我是说,还是合作社好,还是集体力量大。有了科学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就不会再有大帮哄。靠个人单打独斗,我们村能有今天吗?你们说是不是?”

众人争相补充,还有“创新”,“诚信”,“年轻人”,“互联网”,“…”。

趁现场短暂的安静,曲水举手发言。她说自己最近忙里偷闲,用手机看了国版电影花木兰。“那女将军立下赫赫战功,本可以加官进爵,却选择回乡。有木兰辞为证: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我相信,现代人绝不缺少古人那般深挚的乡情。因此,我想说回归。我很欣赏一句不算名言而理当是名言的话—梦乡永远是故乡。大家想想,谁的梦里没有故乡呢?谁的梦里最多的不是故乡呢?在故乡实现你的梦想,才是最亲近最实在最温馨的青春梦,也最有归属感。”

魁山接过话茬:“我媳妇说得真好。我还想说,雪里送炭的惠民政策,政府帮扶,八方支援都是我们圆梦的温床。”

一位随子女离乡多年、近日一起重返的老者迫不及待地插话:“曲水姑娘的话我有感受,在城里生活这么多年,梦里一天也没离开过咱们村。故乡是根啊,百年后的魂灵也要留在村里,叶落归根嘛。”老者无限感慨地唏嘘着。

老者的话拨动了喜山另一根神经,他悔愧地低下头说:“还有,老村长吴老伯用生命的守护…。”人们想不到他会这么说。

现场顷刻变得肃穆。大家纷纷转过身,面朝吴老伯墓地的方向,虔诚地恭身致敬。

是夜,瑰山佛光再现。村民,游客,上万人把瑰山团团围住,欢歌笑语,人声鼎沸,宛如盛大节日。小小的瑰山村,从无如此欢腾景象。旺盛的人气深深感动着瑰山人。

年轻人的回归,使小小鬼山化作名闻遐迩的瑰山。倘若刘禹锡修订他的《陋室铭》,会不会把那句名言改作:“山不在高,有人则灵”呢?

(全文完·字数:1.5万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