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宁岫岩刁氏家族史》

 秋雨书轩 2022-10-01 发布于黑龙江

                 第八章  岫岩刁氏家族发祥地兴隆沟

一、岫岩县概况(资源、环境简介)

   岫岩位于辽东半岛中部,四季分明,旱涝保收,是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丘陵地带。虽说山多地少,地缘偏僻,但地域宽广,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可用矿产已达四十多种,其中金、钼、铅、镁等矿藏全国闻名。其中菱镁矿储量达11亿吨,占世界第一位,其中偏岭、大房身蕴藏丰富的优质菱镁矿,其产量占全国很大比例,在全国享有镁矿储量、产量大县盛名。

岫岩兴隆、苏子沟、大营子、黄花甸乡等一带的柞蚕养殖业相当发达,产销量居全国第一,被誉为“中国柞蚕第一县”;尤其是“岫岩玉”驰名中外,堪称国宝。鞍山市“玉石大佛”的产地就在这里,岫岩誉为中国“玉都”著称。全国最大的玉石商城坐落在岫岩城北。

岫岩玉石工艺业相当发达,规模化加工,企业化经营、现代化管理。玉石作坊遍及周围乡镇,约万余人就业。近十几年来,玉石加工工艺水平大幅度提高,成品造型新颖、工艺精湛,畅销国内外,成为岫岩县经济支柱产业。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贸易交际中心,“岫岩玉工艺品”摆在显著位置。

岫岩兴隆沟西山是蕴藏丰富、优质的花岗岩石材的基地,储量大、材质好,澄青色、致密、坚硬,岩体结构完整,地处交通方便。尚未得到开发。是一处具有丰硕的潜在经济价值石材工业基地。

岫岩县不仅物产丰富,而且地域优越,东靠丹东市,西隅鞍山市、海城市,南邻大连市,北望本溪市、沈阳市。可谓物流四通八达,海——岫铁路、岫——庄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正在兴起和完善,为岫岩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今岫岩城址四面环山,三面环水。环绕城北、城东、城南的大洋河水湍流奔放。 2006年大洋河水域经过改造,形成一片环城碧波荡漾的湖泊,风光旖旎,与古朴的绵延群山相辉映。城北、城东的两座洋河大桥横亘两边。传说中洋河古渡的神话,把人们带到风清月朗的幽雅境地;东山公园里早晚悠闲散步的人们欢声笑语,翩翩起舞男男女女传来阵阵歌声起伏,唱响大山的回应。

近几年来,岫岩城变成现代文明城市,城市区域环境装扮美丽壮观,蓝蓝天、湿绿地、洋河水域环绕、兴隆林海荫道、城东草原丛生,形成山清水秀、岩石如翠屏,景色美入画的风光优美、气候宜人,是一处难寻休闲度假的胜地。

二、岫岩县来历

据《岫岩县志》记载:岫岩县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在这里居住。岫岩建制已有一千余年。928年黑龙江省为穆州(契丹天显三年)契丹人将五佰余人迁居岫岩南部,称为穆州会农县。1115,辽(天庆五年)国设为大宁镇,寄意予安静之意。1193年,(金明昌四年)金国将大宁镇升格为秀岩县。名曰为:山陡峰峭,岩石状如翠屏,秀色美如画之美称。1375年,洪武八年又改为岫岩县,与地貌山势相辅相成,沿用至今。

1736年(乾隆元年)岫岩城开始筑垣,设东、西、南、北四个城门,门之间以木桩栅栏。于1772年,(乾隆37年)设为岫岩厅;1780年(乾隆45年),岫岩城内建筑砖石结构的城墙,高7.3米,宽3米,周长为1291米。设东门、南门两门;1876年(光绪2年),改岫岩厅为岫岩州;1913年(民国2年)岫岩州改为岫岩县;1985117,岫岩县更名为岫岩满族自治县。

三、兴隆沟地名来历

岫岩城北约十华里,两面大山中间沟堂,这就是岫岩刁氏家族发祥地——兴隆沟。兴隆沟来历有诸多说法。都是由民间流传,有的传说离奇。主要有三种传说:

(一)兴隆沟因地势而得名的传说

据当地民间传说:在很久以前,兴隆沟西面有一座大山,叫后城子山,那里的山形似龙的型态,有龙头、龙嘴、龙甲、龙身、龙尾,形象十分相似,顺山势翻腾,奔向洋河水。 从古至今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远古时代,这里整天云雾遮罩,一条巨龙时常从这里翻腾欲入大洋河戏水,给当地带来灾难。一次,从南方途经此地的一个“仙僧”,瞭望后城子山片刻,缓缓吟出:“后城山岳跨群山,一条巨龙云雾翻,不甘寂寞欲戏水,大洋河脉必泛滥”。于是,仙僧拔出袖珍神奇宝剑对巨龙射去,顿时,巨龙神态凝固于后城子山中。从此,民间传说这里是“龙”行动的山沟,故叫“行龙沟”。以后渐渐演变为今天的“兴隆沟”的说法。

(二)唐朝李世民东征时曾路过此地而得名

据《岫岩县志》2003年记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这里是唐朝皇帝李世民在东征时,追赶高丽王盖苏文,曾路过此地并随兵马驻扎在这里过一夜,第二天北去直奔凤凰山。古人把皇上比作真龙天子,故把唐王李世民经过的地方也称为行龙沟。后来人们习惯于也叫兴隆沟

(三)十世刁世信把黄旗南沟更改为兴隆沟的纪实

据《岫岩刁氏家族史》记载:当年,大金国努尔哈赤派兵征岫岩县城,岫岩地域成为后金的属地。1636年,皇太极定国号为朝帝国。在政策上,对地方实行旗佐制。以满人八旗部落居住的地方,命地名:如红旗营、蓝旗营、黄旗沟、白旗沟……等。现在兴隆沟位于在黄旗沟的南面,一岭之隔,故称为黄旗南沟。前面曾说到,175561日,十世刁世秀结婚时,刁应财的两个侄子刁世信、刁世礼从山东黄县赶来岫岩贺喜。刁世信在山东登州府做官,两人来到岫岩刁家新居住地,感到非常兴奋,这里不仅是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大片原始森林,山林资源丰富,养蚕纩丝,土地肥沃,旱涝保收,是居家过日子的好地方。更令刁世信感兴趣的是,这里还有着美丽的传说。有着经历四千余年风雨的古迹“姑嫂石棚”的传说,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他们感到黄旗“南”沟地名似乎不太吉利,特别是“南”字同“难”字同音,叫起来有压抑的感受,他们主张把黄旗南沟更名为兴隆、旺盛的沟名,欲为刁氏家族新居住地取一个吉祥的地名。当时清朝统辖天下,更改地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欲改以满旗部落命名的地名,难上加难。由于刁世信也是身为官仕,便亲自到岫岩县府说明改地名的来意,岫岩县官听后亦有同感,便在1776610日决定把黄旗南沟更名为兴隆沟,以黄岭子岭为界,朝南向为兴隆沟。

从此,兴隆沟与刁氏家族联系在一起,“兴隆”地名给刁家带来盛世兴隆、吉祥如意的福音。1826年,刁家后人十一世刁立宽(长支刁世林三子)、刁立禄(二支刁世位长子)等人为纪念此事,第二年春季,在黄岭(原叫黄旗沟南岭)上,路西面向朝南的山坡上修一座关老爷庙,祈祷永世保佑刁氏家族世代兴隆、昌盛、吉星高照。以后刁家后人每逢年节都来此朝拜,祈祷刁家人财两旺,万事如意。每当遭遇天灾人祸时,刁家后人也都到这里来拜求关老爷显神保佑。记得1947年,岫岩地区遭遇特大旱灾,兴隆刁家人眼看农作物枯萎干死,心急如焚。这时刁家后人及兴隆沟村民,自发地来到关老爷庙前跪拜求雨。顿时,兴隆沟上空乌云飞度遮满天,闪电雷声隆隆,瓢泼大雨从天降下。刁家后人高呼:人心诚,神保佑,则关老爷显灵了。刁家从此在兴隆名声大震,以后每逢遇旱灾、水灾,都要来这里求助关老爷保佑。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座具有历史见证意义的民间文化古迹关老爷庙,也没能躲过1966文革的浩劫,可惜被拆除毁掉。

真可谓关老爷庙祈祷“神通广大,人杰地灵”。如今兴隆关老爷庙神态幽灵自若,仍在祈祷显灵验。为岫岩刁氏家族寄语:人丁兴旺、事业发达、万事如意、吉祥福多

四、兴隆沟地名变迁

岫岩刁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兴隆沟,位于岫岩城北,南至大洋河,北至黄岭子,一条长十华里的自然沟带,作为行政区域单位,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民国五年,把大榆树、唐家隈子以南分别划为城东和老鹤岭;1956年成立兴隆大队(农村合作社),后于1977年将上德堂村、坎上村以北成立黄岭子大队;刁氏家

族集中居住的地方,老堡子、上、下粉房和白家堡子等为兴隆大队,

1978年改兴隆村;2006年黄岭子村、兴隆村又合为兴隆村;

1958年成立岫岩兴隆人民公社;1978年成立岫岩兴隆乡。

19951226将岫岩兴隆乡改为岫岩兴隆镇。

2002年改名为岫岩镇兴隆办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