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泠印社的自大与自卑

 昵称61560146 2022-10-01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图片

未知读者诸君得见这几件书画篆刻作品,会生出一种怎样的观感?这些庸俗透顶的作品,竟然全出自所谓“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社员的手笔,这是否震毁了各位看官的“三~观”?

据寿勤泽(林泽)的简历介绍,他是浙江大学艺术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还担任着浙江古籍出版社社长的要职,来头既大,论及其水平,当然需要按照一种严格的尺度评判。寿勤泽的书画创作水平就不须多说了,以一个“俗”字足以概括。关键问题是,一位艺术学博士出身的“专家”,其文化素养好像并不是很高。

比如,以寿勤泽题画的标题“衔觞赋诗”四字,对应其画作的内容,两者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嘛!读后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甚至还让人们怀疑,寿先生也许根本就不解“衔觞赋诗”一词的准确含义是什么,否则他何以用现代的“茶壶茶杯”,代替了上古时代的“酒觞”?此外,隶书“遥”字的写法,右上方均从“月”而非从“爪”,尽管寿先生自称对隶书下过一番“苦功夫”,但其对隶书常用字的写法应属非常陌生。

在当代书法篆刻界的一般口碑中,大家向来认为西泠印社在各个方面,要远远高于中国书协,相对于中国书协,西泠印社是一个以“精英”组成的艺术社团。然而,当代西泠印社社员作品的具体呈现,却又是让我们这般大跌眼镜,我们除了在一声叹息之余说道说道,的确也无能为力。

图片

图片

西泠印社社员夏法起的印章作品是“县级”水平?还是“西泠”水平?在读者诸君眼中,自能明断,而这种水平的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西泠印社社员资格的?西泠印社在“显规则”之外,是否还存在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潜规则”呢?

西泠印社的自大与自卑

作 者:长安居

在讨论本文正题之前,我想先叙述一个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即:如论当代各权威的艺术学术机构也好,现、当代各有影响力的书画篆刻家也罢,在总体大势的发展趋向上,无不呈现出“一代不如一代,一蟹不如一蟹”的衰飒之象。

以上存在的客观实相,在近20年以来,于文化艺术界日益凸显,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至今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和忧虑,如此继续下去的结果将意味着什么?显然不难预见。因而,《杞人忧天》的寓言从表面观照似乎是一个笑话,可是有关当代文化发展趋向的这一“杞忧”,则决非是一个笑话了。

图片

西泠印社社员需要加强“文化课”学习了,包括社员中的大学教授。“西泠印社中人”范斌教授的这副篆书对联,其文化硬伤有三,1,此联不是袁枚的“自题联”,而是其友人李鹤峰集《兰亭集序》和《左传》中的成句,赠予袁枚者;2,上联“丛山峻岭”应作“崇山峻岭”;3,范斌所书联语正文以外的“边语”,从“据传”至“吹嘘而已”,逻辑混乱,语病百出,笑煞人也。

号为“天下第一名社”的西泠印社,同中国书协等专业学术社团的命运仿佛,她在当下显露出的日益衰飒之象,人所共见。然而,举凡“西泠印社中人”对此好像并没有表现出多少“痛感”,这恐怕是西泠印社最大的一份悲哀。“西泠印社中人”爱社之心的真诚度,的确值得商榷和怀疑啊!

让我评价,今天的西泠印社是一个“自大情节”和“自卑心态”完美结合的“矛盾体”。篆刻艺术之于当代,也许是比京剧还要小众的一门艺术,但西泠印社的主事者们偏偏要将之“做强做大”,这使人感到异常匪夷所思。平心而论,欲把小众的西泠印社“做强做大”,等同于在印社发展战略上选择了一条错误的路径,今天的西泠印社日渐走向式微,很大程度上是由“做强做大”治社思路的误导乃蔚成之也。比如,某“西泠印社中人”在某次“社庆”大会上曾满怀“豪情”地宣示,“(西泠印社)一直向着’名家之社’、’天下之社’、’博雅之社’的三大目标和’国际印学研究中心’(简称’三社一中心’)不断迈进……西泠印社也在走向社会,走进大众,走向国际……”。读过上述“高见”,我只想说,牛皮这么乱吹,已然笑掉了旁观者的大牙。

图片

图片

西泠印社社员郑朝阳匠气十足的生肖印。他刻的不是“印”,而属于工艺“雕花”。郑朝阳能以工艺“雕花”的手艺入社,西泠印社似也应改称“西泠雕花社”也。

图片

“西泠印社中人”张呈君(雪泥)拙劣粗鄙的字迹。他的这件作品带有很强的指标意义———西泠印社社员资格的审批,若还不加以规范管理,西泠印社渐入“江湖化”的魔道,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即能实现也。

说“名家之社”,“名”有实名、虚名之分,西泠印社现有正式社员500人以上,不带半点儿情绪评说,在此500人中,起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社员(160人以上),艺术创作格调庸俗不堪,西泠印社“名家”的艺术标准,如厘定于庸俗化的层面上,“名家之社”又从何谈起呢?舍略这三分之一艺术创作格调庸俗不堪的社员,另有三分之一数量以上的社员,属艺术创作水平极度平庸者,而真正能当“名家”之“实名”的社员,不到社员总体人数的五分之一,最多百人而已。假如西泠印社痛定思痛,把不符合艺术水准的社员永远驱离于社外,仅仅把社员的数量保留在百人左右,庶几可称“名家之社”。

图片

西泠印社理事何奇耶徒的“病书”,“皇天厚土”应为“皇天后土”。

再说“天下之社”和“博雅之社”,“天下之社”一说根本无从讨论,从事小众篆刻艺术的印人,因共同的艺术理想结~为~专业社团,其影响力最多产生于专业领域内部。一个由五百多人组成的印学团体,与经~济~民~生的福~利无关,与产生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理念无关,却敢于自称“天下之社”,这除了无知还是无知,此真不值一驳、不值一哂也。另外,西泠印社也担不起“博雅之社”的名号,理由同前,社内三分之一以上的社员艺术创作格调庸俗,还能“博雅”起来吗?而西泠印社社员书法篆刻作品错字的问题也极其严重,谓之泛滥成灾,毫不过分,西泠印社社员的文化素养总体低下,焉能自命“博雅”?!这与事实明显不符。

最后,要将西泠印社打造为“国际印学研究中心”云云,则更加可笑了,西泠印社现有社员按500人计,其中从事印学研究者,最多100人左右;而国外从事印学研究者主要集中在日韩两国,日韩两国的印学研究者,合计能达到100人否?故而,从参与、从事印学研究的国别和人数上计算,印学研究的基础“底盘”小到可怜的地步,明明是一门没有任何“国际”影响力的小众学问,又怎么可能衍生出“国际印学研究中心”?学问之道贵在实事求是,口号喊得震天响,甚而过头了,不可避免会产生学术“大~越~晋”的副作用,惟愿西泠印社的印学研究,不要重蹈昔年非理性“冒~进”后的“悲剧”覆辙。至于要使西泠印社走进大众、走向国际……,全系一厢情愿的空谈,无一能落到实处。

图片

图片

西泠印社理事黄镇中的“病书”,“里”应作“裏”,“唯”应作“只”;此外,黄理事又把草书的“高”误为“马”,“敬”误为“我”。

西人阿德勒说:“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自大与自卑,确实是一体两面。一个自大的人必定自卑,一个自卑的人必定自大。生活常识又告诉我们,如果真正拥有自信,就不会自大,凡有人喜欢不着边际地自大、浮夸,这种病态无不建立在强烈的自卑意识之上。当下西泠印社自我吹嘘的“名家之社”、“天下之社”、“博雅之社”,以及“国际印学研究中心”等,悉为盲目自大和浮夸,这一自大、浮夸的渊薮,何尝不是源自西泠印社骨子里的极度自卑呢?

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沙孟海老先生,在其印学著述及某些公开谈话中,曾有一个中心主旨,即:印学研究不必附着于“金石学”,印学研究存在与传统“金石学”相互交叉、重叠的部分,但其发展到今天又是一门独立的学问,故当代的印学研究要有独立意识(大意)。沙老的这一见解在他的代表性著作《印学史》中有详细论述,读者诸君不妨参看之。可以这么说,沙老如上见解的高明,首在不卑不亢,印学虽小,但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从理论研究到艺术创作,均自成体系。从事印学研究、创作,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积累,但没必要依附于传统金石学这门曾经的“显学”,以“拉大旗做虎皮”———借助传统“金石学”曾为“显学”的地位,来“抬高”印学的地位。在沙老的眼中,印学研究、创作的前途,需要印人秉持自尊、自立、自强的态度从事之,若此者,始能把印学一道发扬光大。一代学术艺术大师的远见卓识,实在让我辈折服啊!

图片

西泠印社社员董扬的“病书”,其书已称板滞到了极点,其不学无术则更加令人瞠目结舌。

图片

西泠印社社员夏一鹏的“病书”,“斟”字谬误,“似”应作“叹”,“口”下落“谁”,“乐”下落“尽”,“做”应为“作”,“背”应为“对”。

今天的西泠印社凌乱、荒唐至此,其症结的根源在于,西泠印社在沙老之后,已不能用自尊、自立、自强的眼光来平视印学和篆刻。西泠印社一方面捧着西泠先贤创下的这块金字招牌,无比自大,进而虚妄浮夸,把印学和篆刻凭空想像成一门备有“国际”影响力的学问、艺术,恨不能让全体国~人及世~界“人~民”都来膜拜西泠印社;一方面在内心的深处又非常自卑,其自轻自贱的婢子丫鬟心态,让观察者一眼洞见。是故,当下集自大、自卑于一体的西泠印社就悄然形成了。

西泠印社的婢子丫鬟心态,其导源处可追溯到近30年前,即: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沙孟海老先生仙逝后,于新任社长的推举一事。从推举赵朴初老先生担任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起,西泠印社就开启了以延请非印学界人物担任社长的风气,赵朴老之后的第六任社长启功老先生、第七任社长饶宗颐老先生尽皆延续前例。根据西泠印社对外的解释,延请赵朴老、启老、饶老等出任西泠印社社长,意在借助他们在文化界巨大的声望,以提升西泠印社的社会影响力云云……。(注:西泠印社对此的“官宣”,在文辞表述上或有所不同,但主旨大意大略如此,特此说明)西泠印社的婢子丫鬟心态,由此一览无遗矣。

图片

王臻曾是西泠印社的海选篆刻“状元”,而今又是负责西泠印社日常社务工作的中层领导,几可目为西泠印社的专家了。但是,他连“几案”和“幾个”都搞不明白,此非一时疏忽的笔误,而是文化不逮的硬伤。

我先郑重申明一点,我不是说赵朴老、启老、饶老等没有资格担任西泠印社的社长,此三老德高望重,当然具备担任西泠印社社长的资格。我所批评的是西泠印社的婢子丫鬟心态———自卑至极的心态。当代西泠印社既然向以“天下第一名社”自居,为什么还要借助赵朴老等前辈的文化声望,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换句话说,已位列“第一”的专业“社~团”,却仍须借助非专业的“外力”作用扩大个体的影响,这俨然就是难以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了,究其本质,这其实更是自卑心态支配下产生的矛盾心理,亦即西泠印社方自卑于印学一道是雕虫小技,因而十分不自信,因而要延请文化界声望卓著的巨擘人物来担任社长,以对外彰显“声势”。西泠印社自此始,实质上也开启了一段“拉大旗做虎皮”的不经岁月……。

在我看来,一个专业的学术社团,其领军人物,也是其灵魂人物,无此灵魂人物,那么这一学术社团的魂魄必不复存在。赵朴老、启老、饶老等,他们的社会声望巨大,在文化界的地位至高,都是明摆着的事实,但就实而论,他们又都是印学、篆刻一道的“行外人”,从本体上研判,“行外人”无从带给西泠印社实际意义的学术灵魂。我这么说,或有人诘难,朴老、启老、饶老等可从“宏观”的角度给予西泠印社的印学研究和篆刻创作以重要启示……。这种诘难全是无理抬杠,“宏观”之说果欲无所不能,那么,哲学是对世界基本普遍问题进行研究思考的学问,哲学研究的范围大到宇宙的性质,小到个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世之哲学家岂非可以胜任所有领域的所有工作?

图片

《草诀歌》云:“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草书看似随意,草法实则规定严格。西泠印社理事郭超英一不小心把“水”写为“各”了,此正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也。

以此可证,“宏观”的理念再高大,也要立足于具体而微,设若我们把上世纪80年代西泠印社印行的《西泠艺报》、《西泠艺丛》等社刊翻检一遍,即知其时的沙孟海老先生对西泠印社工作的指导,有宏观的一面,也有微观的一面,沙老甚至就西泠印社专业图书的出版选题,都有十分详尽的提示。沙老是以印学、篆刻“行内人”的身份身体力行,把个人自觉纳入到西泠印社日常社务工作的运行轨道中去,故沙老的治社理念,自然也润物无声地灌注到西泠印社日常社务管理工作的各个层面,确切地讲,彼时沙老的学术灵魂每时每刻都在引领着西泠印社行进的方向。与沙老相比,朴老、启老、饶老等固然名为西泠印社社长,但他们毕竟没有深入到西泠印社社务工作日常运行的内核层面,因之,西泠印社延请朴老等相继为社长,最多只在“象征”意义,于对外宣传、广告的时候,满足了西泠印社的虚荣和面子,朴老等人的学术灵魂和治社理念从未渗入至西泠印社的血脉之中,说得再直白一些,西泠印社此举始于极度的自卑,是只重“面子”,失却“里子”的“形~象工~程”。西泠印社对过往延请非印学、篆刻“行内”之文化名人为社长的工作策略,不啻已到需要深度反思和总结的时刻了。

图片

西泠印社社员胡朝霞的“病印”,“往”是一个刺目的大错字。

图片

西泠印社社员官明的“病书”,“清”应作“轻”。

20多年前,我曾亲耳听过多位印坛前辈讲过这样一则艺林逸闻,上世纪1980年代西泠印社社庆期间,朱复戡老先生在西湖孤山遇见启功老先生。朱复老少年成名,又是缶老的嫡传弟子、得意门生,在当代艺林的资历上,要深过启老多多。故朱复老敢对启老突然发难:“阁下刻印否?”启老答:“不刻。”朱复老遂怼之曰,“阁下既不刻印,来此做甚”。启老受此一怼,从此不复有孤山西泠印社之行也。

拙见以为,朱复老之怼并非全无道理,西泠印社既以“印社”为名号,以“研究印学,保存金石”为立社宗旨,其社长、理事等人选,理所当然应延请印学家、篆刻家来担当,惟其如此,才能合于“印社”之名,面对公众也更有说服力。西泠印社用延请文化界“外行”名人的“策略”,来挂名西泠印社社长以为自彰,是自视印学、篆刻为“小儿科”的自卑自轻自贱心态的直接反映,乃不智之举,实不足取。若按照这一自卑、虚荣的思路延伸下去,是不是凡有巨大社会声望的文化名人,均可充任西泠印社社长?那莫言、贾平凹、余秋雨、刘晓庆、六小龄童等的社会影响力,一点儿不比已故的西泠印社社长启老、饶老等为小,延请这些文化、文艺名家来担任西泠印社社长,岂不是更能使西泠印社在一夜之间“红”透天下,名声大噪?若此者,西泠印社就真的沦为一个天大笑话了。

图片

西泠印社社员敖普安的篆书,全无笔法可言,是为“美术字”风格的篆书也。而此中的“秀”、“馨”二字,明显可归于错字之列,而“厨”和“树”,均为依据楷书的结构,乱造的篆书。

我们打开赵朴初老先生“百度”个人词条的简历介绍,会惊奇发现词条中没有提及其曾任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的一个字;启功老先生的“百度”个人词条简历,有关其担任西泠印社社长一项,也是排在最后的位置。赵朴初老先生和启功老先生两者在担任西泠印社社长后,于多大程度上提升了西泠印社的社会影响力?这很难考证,没有详细的数据统计、比较,自不敢妄下结论。但从我个人的观感而言,我觉得西泠印社的文化品格和社会影响力是葆有永恒价值的,不需要任何人提升,任何人也无法提升,西泠印社理应具备这种基本的自信。

相对于朴老和启老,如果有人说,饶宗颐老先生长西泠印社后,提升了当代西泠印社的社会影响力,我绝对就不敢苟同了。我意恰恰相反,即:不是饶老提升了西泠印社的社会影响力,反而是“百年老店”西泠印社的金字招牌,成就了饶老在大陆民间,尤其是在大陆艺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客观说,饶老在长西泠印社之前,饶老之名只限于大陆专业的学术领域,而大陆艺林中人鲜有知其工书能画之名者。所以,饶老正是借助西泠印社的金字招牌,扩大了他在大陆艺林和民间的知名度。从世俗化的视角考量,西泠印社社长的名号,是上天赐予饶老的一件贵重礼物,暮年的饶老得以名震大陆艺林,全赖此西泠印社社长名号的加持与造就也。

图片

西泠印社社员钱伟强的“病书”,“碧血甘心”应作“碧血丹心”。

图片

西泠印社海选“状元”姚伟荣的“病书”,“网”字谬误。

饶宗颐老先生于2018年2月,以103岁的高龄乘鹤西去,步入天国了,西泠印社社长的大位,迄于今日,又悬置四年之久。西泠印社对新任社长人选的推举,是依循旧例,再延请一位如朴老、启老、饶老同等量级的文化巨擘为挂名的社长,“供养”在台面上,光鲜“门面”,以掩饰西泠印社惯有的自卑心态(注:与朴老等同等量级的文化巨擘,似已无从寻觅,这是否是“一代不如一代,一蟹不如一蟹”文化现象的清晰折射?);还是不卑不亢,实事求是,从西泠印社日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剔除虚荣的“面子”,维护切实的“里子”,公推一位深孚众望的当代印学界大家为社长,请其赋予“失魂落魄”已久的西泠印社以新的精神光芒?在一个以“拜~物~教”价值~观念为主导的印坛氛围中,西泠印社新任社长的大位,用《水~浒传》里赤~发鬼刘唐的话说,这好比是“一套富贵”,关于西泠印社新任社长人选的推出,但愿不会像“智取生辰纲”一般的“跌宕起伏”,一个学术艺术社团的社长之位假如需要“智取”,当下的西泠印社真的就是“江湖绿林气”满满了。让我说,一,西泠新任社长务必是印学界德高望重、成就卓著的“行内”人物;二,西泠印社新任社长的人选,要代表大多数社员的普遍愿望;三,西泠印社新任社长最好能以公开、透明的形式,通过公平“竞~选”的方式产生。

行文至此,再说一句题外话,近20年间,西泠印社在自大、自卑情节的相互纠葛、缠绕下,已使得她失去了对印学研究、创作的那份平常心、平静心、庄敬心。比如,西泠印社对外一直沾沾自喜、津津乐道的社员“海选”模式,一眼望去即知是径自抄袭湖南卫视的“超女”选拔模式,这是西泠印社自我降格、自甘堕落的一个明证———把渊深高雅的文人篆刻,衍为近乎娱乐化的刻制技术“表演”。

图片

西泠印社社员吴新如的“病书”,“澹”和“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不能通用,此处应写为“淡”;“廊而”应作“廓尔”;“華”、“花”二字篆隶书可通用,行草书则不能混用。

西泠印社用“海选”模式选拔社员,不但没有为印社注入新的活力,而且在“海选”过程中,每每会出现以非艺术规则代替艺术规则的丑闻。西泠印社的社员“海选”可谓有显规则、有潜规则,还有半显半潜的规则,更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规则或只可言传不可意会的规则……。总之,在各种不可描述之“规则”的全面统摄下,以“海选”途径获得西泠印社社员资格者,又有几人经得起正常的专业推敲与质疑?不客气地说,当下西泠印社自封的“名家之社”、“天下之社”、“博雅之社”,无一能当得起,而以“关系之社”、“人脉之社”命名之,则颇能实至而名归,如若不然,数量众多的极~端低质社员,在近20年间,又是通过什么“管道”混入社内,沐猴而冠,摇身一变成为“西泠印社中人”者?可叹的是,就这些惊悚的丑闻,西泠印社“官方”的“权威”们,绝对不会有一人为此来承担必要责任的。奈何!

图片

查阅西泠印社社员倪旭前的简历,他也是博士、教授、博导,但是他却连“发”和“髮”都无法区分。我再重复一遍,这种错误不是疏忽,而是硬伤。

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一节说得好,“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时~代如何?我无力评论。但聚焦于集自大、自卑于一体的西泠印社,似可验证狄更斯上述所言,果然是不虚辞也。西泠印社第八任社长的“难产”,或许还要延续几年,甚至长年空缺,也并非没有可能。他或她,将是哪一位呢?这无疑会成为全体“西泠印社中人”,包括整个当代印坛、书坛静静等候中期待落下的另一只靴子。就让我们耐心等待吧!

最后,我衷心祈愿西泠印社未来的社长是一位敢于直面惨~淡,能挽狂澜于既~倒的文化强者,祈愿他或她,能带领“西泠印社中人”早日走出自大与自卑相交叠的错乱“怪圈儿”,早日恢复西泠印社往昔的高华和高雅。更以“进德修业”作为治社第一要义,不汲汲于浮名浮利,以令未来的西泠印社成为真正的名家之社、博雅之社。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