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到底有多牛?美国军界:抵得过十个集团军

 科普观 2022-10-01 发布于山东

共和国勋章是我国的最高荣誉勋章。

截止到目前为止,仅有9人获得了这枚勋章。

其中就包括袁隆平、钟南山等,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代表人物。

共和国勋章

当然,还有一些科学家虽然现在很少有人提到他们的姓名。

但他们对国家所做的贡献,却也不容小觑,甚至一度影响至今。

于敏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于敏

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虽然于敏是几乎唯一一个没有出国留学的。

但他在氢弹研究过程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却是其他大部分科学家都无可比拟的。

凭借着重大研究成果,于敏在国内科学界享有巨大的声誉,甚至还被冠以了“中国氢弹之父”的称号。

中国第一枚氢弹爆炸

而美国军界同样也对他评价极高,说他一人就可以抵得过十个集团军!

那么,“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到底有多牛呢?

一切从白纸开始

时间回到1926年,于敏出生在河北省宁河县(后来的天津市宁河区)的一个普通家庭。

童年时期于敏(图源央视科教频道节目截图)

1931年,抗日战争爆发。

此时年仅5岁的于敏,还并不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

但随着战争的打响,无数人惨死在侵略者的枪炮之下,新闻报纸上每天都充斥着阴霾……

抗日战争

7岁那年他开始上学,从小天资聪慧的他,在学习上根本不需要父母过多的督促,而他的成绩也一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

他的记忆力非常好,很多晦涩难懂的课文,别的同学可能要花上几天时间才能熟背,但他几乎是看上几遍就能做到熟背。

过目不忘这个成语,用在他身上也再合适不过。

于敏

这也为他后来在氢弹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提供了先决条件。

当然,这也都是后话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于敏开始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因此,他跟身边很多同学一样,发誓长大后一定要报效祖国,打跑侵略者。

1944年,18岁的于敏凭借着优异的学习成绩,考上了北大工学院。

北大

在北大学习期间,他的学习能力同样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据了解,有一次代数考试的题目非常难,很多题目甚至都已经超纲,在这次考试中整个北大数学系的平均成绩才不到20分。

但于敏却拿到了满分的成绩,这样的数学天赋着实惊艳了所有人。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他进入北大学习的次年,也就是1945年,美国将两枚原子弹分别投向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这两枚原子弹的爆炸,其威力之大,直接震惊了全世界,而这也顺势锁定了日本在二战中的败局。

遭受原子弹爆炸袭击的日本广岛

看到新闻后,于敏终于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那就是对核武器的研究。

于是,于敏毅然选择从工学院,转到了理学院从“0”开始学习物理,并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为了量子场论的理论物理。

可以这么说,于敏对高等物理的学习,几乎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而后来,他对核能方面的研究,也更是从白纸开始的……

地道的“国产科学家”

1950年,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钱三强带头成立了“近代物理研究所”。

根本目的是研究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弹、氢弹。

钱三强

于敏第一个加入了研究团队,但是由于他所学的专业是量子场论的理论物理,这跟核物理学的学术方向完全不同。

为此,于敏不得不从“0”开始学习核物理学。

凭借着强大的学习能力,经过几年的深耕后,于敏再次成为了核物理学专业的佼佼者。

而随着多篇相关专业论文的发表,他在核物理学方面的建树,甚至一度震惊了全世界。

于敏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绝大部分的核物理学专家,都是通过在国外留学学到的“本事”,但于敏却是纯粹的“国产的本事”。

在一次学术交流过程中,他曾被问到是从国外哪所大学毕业的,对此,他笑着答道:

“在我这里,除了ABCD,基本都是国产的。”

于敏的成就

1960年年底,在钱三强的带领下,一批青年科研人才开始了对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其中就包括于敏在内。

于敏

他们的这项研究项目,在当时是绝对保密的,所有人为此甚至都必须隐姓埋名。

当然这还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对氢弹技术的研发。

当时全中国只有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而其95%的时间都分配给了原子弹的计算,留给氢弹的计算时间,只有5%。

电子管计算机

为此,于敏团队不得已只能凭借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

而此时,于敏天生超强的记忆力恰好派上了用场,每个数字他都牢牢刻在脑海,这对整个计算工作来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仅用了4年时间,于敏等人就发表了69篇相关研究报告,对氢弹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

于敏

后来,于敏更是凭借中国独有的“于敏构型”的提出,在氢弹研究领域震惊了世界。

“于敏构型”的提出,不仅直接将中国氢弹的研发彻底提上了日程,更是将氢弹储存的消耗降到了最低。

截止到今天为止,“于敏构型”都是最前沿的科学理论之一。

于敏手稿

1967年6月17日,伴随着罗布泊上巨大蘑菇云的升起,中国第一枚氢弹试爆成功。

这枚氢弹的研发,最离不开的大功臣绝对是于敏。

中国第一枚氢弹试爆成功

当然,氢弹研发成功后,于敏也并未因此沾沾自喜。

而是转身继续投入到了更深入的研究项目当中,包括对惯性约束聚变的研究等等……

写在最后

隐姓埋名28年后,于敏的身份终于公开。

在这28年的岁月里,他真正填补了中国原子弹理论的空白,是实至名归的中国氢弹之父。

于敏

但是在这段时间里,他也有很多遗憾。

最大的遗憾就是愧对自己的妻子孙玉芹,就连妻子的生产他都因为工作原因错过。

于敏与妻子孙玉芹合影

于敏与妻子孙玉芹合影

2012年,孙玉芹因病去世,于敏自责地流下眼泪,说:

“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妻子孙玉芹。”

2019年,妻子去世7年后,于敏也紧跟着去了那边与她“团聚”。

享年93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