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承霖修复两尊国宝

 昵称散步收藏 2022-10-01 发布于上海
潘承霖修复两尊国宝

铸客大鼎

潘承霖修复两尊国宝

后母戊鼎

安徽出土的铸客大鼎和河南出土的后母戊鼎,体型硕大,前者重达400余公斤,后者重达800余公斤。出土在战争年代的两只大鼎在运输中经历了种种坎坷,打开木箱后已残缺不全。在潍县修鼎高手潘承霖的手中,这两只大鼎被修复得完好如初。

“李三孤堆”挖出铸客大鼎

1954年,安徽文博部门的专家们前来潍坊,寻访一个叫潘承霖的人。

1933年,安徽省寿县发生大灾荒,连续几年大旱,土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朱家集村外面有接连不断的高大墓冢,最大的高出地面一丈多,荒草纷披地绵延了半里路,村人称其“李三孤堆”。朱鸿初从古老的地方志书上读到,“李三孤堆”是战国时期楚国王侯的坟墓。他召集乡人说,“李三孤堆”能帮助大伙度过饥荒。乡人恍然大悟:这是要盗墓,哪是三两个人可以完成的?何况是这样的大墓冢。朱鸿初专门从河南安阳请来相墓的“墓师”。在“墓师”指点和带领下,乡人扛起锨镢,蜂拥而去。

挖到六七丈深时,“咔嚓”一声,锨镢碰到了硕大的墓椁上。惊呼声中,大量古铜器出现在阳光下,锈迹斑驳。上海大古董商闻讯纷至沓来,车轮把乡间小路碾成了沟。

寿县遂派警察局的人荷枪实弹赶到,封堵被挖开的墓口,严令追回被卖的铜器。“铸客大鼎”就出现在这批被追回的铜器中,重400余公斤。考古专家断定:它来自公元前228年楚国幽王熊悍的墓葬。经古文字专家考证,铭文有两字可辨认:“铸客”。

大鼎在安庆市的文物仓库里暂时安放了3个年头,北京卢沟桥响起了冲天炮声,日寇入侵,风声鹤唳。

手无寸铁的文物专家们惶急装箱启运,要将大鼎沿水路运往抗战大后方重庆。大炮在地上追赶,飞机在天上跟踪,运至安徽江西交界处时,船被一道水上大坝的封锁线挡住了,只得改道陆路。人手有限,哪抬得动?人们喊着号子,大汗淋漓,撬动木箱使其翻滚着前进,终于将其装上汽车。

来到重庆,大鼎存放在瑞典人安特生家中。抗战胜利后,大鼎辗转被送去南京。国民党政府本打算把它运往台湾,未来得及,解放军的冲锋号声已在南京响起。

大鼎回到安徽省的文博部门。打开木箱,在场的人目瞪口呆,大鼎伤痕累累,两只鼎足和一只器耳断裂了下来。

辗转找到修鼎高手潘承霖

修鼎之人何在?专家们一时束手无策。有人突发奇想:何不从古文字领域另辟蹊径?

古文字大家商承祚的力作《古代彝器伪字研究》被摊上案头。文中记载了清代下半叶至民国初年16位古铜器铭文作伪的高手,其中10人在潍县。然而,当时不少高手已作古。根据辈分和年龄推算,专家们盯住了“潘承霖”这个名字。

不远千里,驱车北上,一行人来到潍坊市。各行各业叫“潘承霖”的人不下几十个,竟都不是大家要找的。

就在专家们买好南去的火车票时,济南同行的电话却打来了:山东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有一位叫“潘翰生”的技工,愿意接下修复大鼎的工程。专家们茅塞顿开:科举时代有着翰林折桂的佳话,“潘翰生”不就是“潘承霖(林)”嘛。商承祚是饱学之士,他将“翰生”写成“承霖”这样更文雅的名字是有可能的。旧时的潍县仿古铜艺人,制造赝品,多会几个名字同时并用。在商承祚的记载中,甚至有问不出姓名的仿古铜艺人。

专家又奔赴济南。果然是那位潘承霖,为名噪一时的潍县仿古铜艺人胡延贞的门徒。1951年,潘承霖受聘进入位于济南的山东省文物部门。

潘承霖来到安徽,审视这尊铸客大鼎:通高113厘米,口径93厘米,重约400公斤,圆口平唇,修耳蹄足,耳饰斜方格云纹,腹饰蟠虺(huǐ)纹,犀首纹膝。神秘而繁缛复杂的鬼斧神工,气势与力量的凸显与组合。

潘承霖使用失蜡法修复好这尊大鼎时,已经是第二年的春天。

后母戊鼎命运坎坷还原鼎耳重新亮相

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的吴培文在野地里探宝,吴家祖辈有于地下挖宝的传统。探到地层深处时,探杆碰上了坚硬的东西。吴培文拔出探杆一看,带着铜锈。事不宜迟,他找了十七八个人,连挖三个晚上,抬上来一个铜锈斑斑的庞然大物。

器物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耳上饰一浮雕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下衬三周凹弦纹。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形体丰腴,显锋露芒。整个器体厚重磅礴。

这是震惊世人的青铜器国宝后母戊鼎,重达800余公斤,是华夏民族的第一大鼎。

安阳此时已被日本人占领。有人走漏消息,据点里的日军几次来搜索。留下去恐怕性命难保,一番商量后,他们找来北平大古董商肖寅卿,打算将这尊大鼎卖掉。肖寅卿开口出价20万大洋。因物体沉重庞大,肖寅卿要求将大鼎分割成几大块装箱。乡民们还真找来了钢锯和大铁锤。

吴培文落下了泪水,他不忍大鼎被肢解。掩藏好大鼎后,他花20大洋从古玩商处买了一尊赝品摆放在家中,之后便避祸远走他乡,直至抗战胜利才回到安阳。

也许就是在这次分割中,一只鼎耳不翼而飞。

蔡元培奔走呼号,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前身),收购、拨交、发掘,集中全国第一流珍品文物二三十万件,后母戊鼎来到了南京。此后,国民党政府仓皇逃往台湾,大鼎被落在南京机场上。再后来,后母戊鼎成了新中国的国宝重器。

“后母戊”如何由来?历史学家断定:这是商王武丁的两个儿子为祭祀母亲戊而铸的,由于这位戊母的非凡才能,两个儿子先后继承了王位。文学泰斗郭沫若首先断定,“后”就是后来汉字里的“司”,“司”有祭祀纪念之意,大鼎是用来纪念母亲的。古文字学家罗振玉也曾有过论述:“商称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后世学者另有探索,认为甲骨文正书反书同字,“司”为“后”字的反写。

受北京历史博物馆(后改称“中国历史博物馆”)之约,潘承霖要去修复大鼎上的另一只鼎耳。后母戊鼎还留在南京的博物馆中。终于,他把一只鼎耳原汁原味地还给了那位皇天后土般的母亲。

当后母戊鼎重新亮相时,潘承霖登上了回到家乡的火车,去跟故乡告别,他要远赴北京工作了,就要到中国历史博物馆报到。

两尊顶尖级国宝大鼎上都留下了潍坊人的手泽。在潍坊,潘承霖学艺八年,在城里大十字口经营过远近闻名的“邃古斋”仿古铜商号,与这座城市共同经历过不尽的世事沧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