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祝福祖国----读《节日观礼与联欢》有感

 jkjkjk55 2022-10-02 发布于河北

作者:杞人

反复阅读了胡西林君国庆前日的《节日观礼、游行和联欢》,感同身受。紧接着微信上就铺天盖地地涌来了节庆喜辞,我也是身不由己地被欢乐大潮吞没了……

节日里的各种致辞,千言万语,其实离不开:人民生活幸福,祖国强盛伟大!

按捺不住,我也有感而发:

鸟瞰神州大地,我们的祖先又是遍布又是聚拢,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生生不息五千年。黄河是一个铺天盖地的汉文“几”字、长江是一个开放的英文字母“V”,母亲河如同大动脉,温热和活络了祖国健硕俊朗的形体。

母亲河的走势和她的众多支流的布局,支撑起祖国的版图。

母亲河从发源到入海,只在我中华一国之内;纵使是九十九道弯,她的整体流向,有着明确、坚定的指向:向东!向东!更可贵的是,她的总体流向大体保持在同一纬度,即上下游大体一致的四季温度带上,这就便于流域人群生存的稳定、相仿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同种文化的传播;

鼎鼎珍贵的是,两大河的流向大致相同:自西向东;而且,两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都相距不远,这大大方便和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稳定、统一和整体性!

两河的自西向东,当然是依据了祖国地形的基础,尤其是天山和秦岭、尤其是大兴安岭和喜马拉雅作为铮铮骨架,成就了活脱脱的健美的雄鸡!

然而新中国的开国大典,敌对势力就阴谋制造大典现场的爆炸;

第一个国庆节,1950年的“十一”,敌人曾预谋炮击天安门。

那两年的“十一”,首都远郊的群山里,都布防了我高射炮群,城内的专业队伍更是明察暗访、洞察细微……内紧外松,而斗争却是实实在在的!

最惊心动魄的一次,要算是1969年的“十一”……

胡君的节日抒怀,是写到1965年。我斗胆来加一个续吧。

1969年的初春,冰雪未化,苏军在我珍宝岛挑事,中苏一战。

从那以后,箭就搭在弦上了。尼克松变着法儿地暗示:苏欲对华动“核刀手术”!。

九月初,总理在机场会见了从越回国途经的柯西金。下旬,我国又连做二次地下核爆。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69年的“十一”到来了!

这年可是建国20周年啊,形势这么紧张,要不要、能不能搞庆祝活动?

毛主席宣布:照庆不误!

那天我们是下午4时前后就进入场地了。人太多了。

时间一到,礼花绽放了!

主席、总理,稳坐天安门城楼!

当时,我的心七上八下,来回地捋着当年的股股风、片片云……

多少年之后,逐年地、逐层地剥开了我心中的谜团。其实,斗争从未止熄,年年都有新情况!

当下世界,新冠疫情时淡时浓,第聂伯河上炮声隆隆……

一场动荡变革正在酝酿,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是一场百年不遇的大变局,旧世界必将退去、不会带走一片云;新世界正轰然而至,呈现美好未来。风暴就在眼前,云卷云舒!

节日文化的深刻内涵,增加了国家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隆重祭奠,这一纪念活动寓意深远!

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传统文化,是通过重大节日传承延续的。过一个重大节日,不只是消费和消磨,更是一次次精神的洗礼!营养的注入!

万岁!我们的民族魂!

万岁!我们的大中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