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问·大奇论 第四十八注解

 yinweiming77 2022-10-02 发布于上海

大奇是指什么?就是指很多奇怪的病。本篇重点解读和就是各种奇怪病的脉相,以及产生的原因和死期。)(48.素问·大奇论 新解析1/1-----1/2--

大奇论  第四十八——1---2---3----4---5-

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肝经、肾经、肺经胀满者,其脉搏必实,当即发为浮肿。

肺之雍,喘而两胠满;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骨行)大跛,易偏枯。(喘而两胠满:胠[qū],肋下。  ②髀胻大跛:胻[héng](骨行),足胫)——(肺脉壅滞,则喘息而两胁胀满。肝脉壅滞,则两胁胀满,睡卧时惊惕不安,小便不利。肾脉壅滞,则胁下至少腹部胀满,两侧胫部粗细大小不同,患侧足胫肿大,活动受限,日久易发生偏枯病。)(【原文】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肺之雍1,喘而两胠2满;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34大跛,易偏枯。

【译文】肝经、肾经、肺经胀满者,其脉搏必实,当即发为浮肿。肺脉壅滞,则喘息而两腋胀满。肝脉壅滞,则两胁胀满,睡卧时惊惕不安,小便不利。肾脉壅滞,则胁下至少腹部胀满,两侧胫部粗细大小不同,患侧小腿肿大,活动受限,日久且易发生偏枯病。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肝肺肾胀满的问题,夫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实,如满而皆实,是为太过,当即为肿。雍者,谓脏气满而外雍于经络也。盖满在气,则肿在肌肉,雍在经,则随经络所循之处而为病也。肺主呼吸,其脉从肺系横出腋下,故喘而腋满。肝脉环阴器,抵小腹,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故两胁满而不得小便。脏气雍满,卧则神魂不安,故发惊也。肾脉起于足下,循内踝上腨内,属肾络膀胱,故自脚下至少腹满。肾主骨而寒水主气,故足胫有大小,髀胻大而跛,变易为偏枯。此论脏气雍于经脉,而为此诸病,与邪在三焦之不得小便,虚邪偏客于形身,而发为偏枯之因证不同也。——1.肝肺肾胀满的问题

——————————————————

【注释】1.雍:(yōng拥)古通“壅、雝”。《诗·邶风·匏有苦叶》:“雝雝鸣雁,旭日始旦。”《诗·小雅·无将大车》:“维尘雍兮。”《诗·大雅·灵台》:“於论鼓钟,於乐辟雍。”《诗·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管子·轻重丁》:“阴雍长城之地,其于齐国三分之一。”《谷梁传·僖公九年》:“毋雍泉。”这里用为水被壅塞而成的池沼之意。

2.胠:(qu曲)腋下。《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腹满(月真)胀,支鬲胠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黄帝内经·素问·咳论》:“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说文》:“胠,亦(腋)下也。”《广雅·释亲》:“胠,胁也。”

3.髀:(bì闭)股部、大腿。《晏子春秋卷七·外篇第七》:“晏子独搏其髀,仰天而大笑曰。”《淮南子·人间训》:“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4.胻:(héng衡)胫骨上部。《黄帝内经·素问·刺热》:“肾热病者,先腰痛胻痠,苦喝数饮,身热。”

  心脉满大,痫瘛筋挛;肝脉小急,痫瘛筋挛;肝脉骛,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瘖,不治自已。(癎瘈筋挛[xián],指的就是癫痫病;[chì],指痉挛状。  ④脉不至若瘖[yīn],同“喑”,指嗓子哑。)——(心脉满大,是心经热盛,耗劫肝阴,心神被伤,筋脉失养,故易发生癫痫、抽搐及筋脉拘挛等症。肝脉小急,是肝血虚而寒滞肝脉,血不养心,筋脉不利,也能出现癫痫、抽搐和筋脉拘挛。肝脉的搏动急疾而乱,是由于受了惊吓,如果按不到脉搏或突然出现失音的,这是因惊吓一时气逆而致脉气不通不需治疗,待其气通即可恢复。)(【原文】心脉满大,痫瘛1筋挛;肝脉小急,痫瘛筋挛;肝脉骛2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瘖3,不治自已。

【译文】心脉满大,是心经热盛,耗劫肝阴,心神被伤,筋脉失养,故发生癫痫、抽搐及筋脉拘挛等症。肝脉小急,是肝血虚而寒滞肝脉,血不养心,筋脉不利,也能出现癫痫、抽搐和筋脉拘挛。肝脉的搏动急疾而乱,是由于受了惊吓,如果按不到脉搏或突然出现失音的,这是因惊吓一时气逆而致脉气不通不需治疗,待其气通即可恢复。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癫痫、抽搐及筋脉拘挛等症的病源问题,心为火脏,火热太过,是以脉大而瘛瘈筋挛。肝主筋,心主血,小则为虚,急则为寒,此肝脏虚寒而不能荣养于筋,故为挛瘈之病。此论筋之为病,有因心气之有余,有因肝气之不足,与风伤筋脉,筋脉乃应之为病不同也。——2.癫痫、抽搐及筋脉拘挛等症的病源问题

——————————————————

【注释】1.瘛:(chì赤)中医指手脚痉挛,口歪眼斜的症状。亦称“抽风”。《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反折瘛疭,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2.鹜:(wù务)古通“鹜”。奔驰。《楚辞·离骚》:“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楚辞·九歌·湘君》:“鼂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庄子·外物》:“陷没而下,骛扬而奋鬐。”

3.瘖:(yīn音)古同“喑”。缄默不语、哑口无言。《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第二》:“下无言则吾谓之瘖,上无闻则吾谓之聋。”《吕氏春秋·孟春纪》:“口食之必慊已,食之则使人瘖。”

  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不鼓皆为瘕[jiǎ],人腹中的寄生虫团块 )——(肾、肝、心三脉细小而急疾,指下浮取鼓击不明显,是气血积聚在腹中,皆当发为瘕病。)(【原文】肾脉小急1,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2

肾、肝、心三脉细小而紧缩,指下浮取鼓击不明显,是气血积聚在腹中,皆当发为结块病。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腹中结块病的问题,小急,虚寒之脉。瘕者,聚合结块也。脏气有所留聚,故脉见紧缩而不鼓。——3.腹中结块病的问题

——————————————————

【注释】1.急:(jí吉)紧、紧缩。《吕氏春秋·士容论·任地》:“急者欲缓,缓者欲急。”《三国志·吕布传》:“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

2.瘕:(jiǎ假)腹中结块病。《关尹子·匕》:“瘕则龟鱼,瘘则鼠蚁,我可为万物。”《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

  肾肝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肝肾并沉为石水,石水,疝瘕类病证。《医门法律·水肿论》:“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以其水积胞中,坚满如石,不上大腹,适在厥阴所部,即少腹疝瘕之类也。”  ⑦并浮为风水,风水,风水作为水肿类疾病中一个独立的疾病,特指现代医学所讲的肾源性水肿并伴有:(1)新近由外感引起,病程短。(2)或有外感症状者。(3)或有肺系症状者。具备三项中任意一项的水肿均属风水。其他性质的水肿不在此范畴。 )——(肾脉和肝脉均见沉脉,为石水病;均见浮脉,为风水病;均见虚脉,为死症;均见小儿兼弦之脉,将要发生惊病。)(【原文】肾肝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

【译文】肾脉和肝脉均见沉脉,为石水病;均见浮脉,为风水病;均见虚脉,为死症;均见小儿兼弦之脉,将要发生惊病。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石水病、风水病的问题,肝乃东方春生之木,主透发冬令闭藏之气,如肝肾之脉并沉,是二脏之气皆闭逆于下,而为石水矣。石水者,肾水也。如石之沉,腹满而不喘。如肝肾之脉并浮,是二脏所主之气皆发于外,故名曰风水。如浮而并虚,是脏气不藏而外脱故死。此言肝肾之气过于闭藏,则沉而为水;过于发越,则浮而兼风,皆本脏所主之气,而自以为水为风,与其它论石水、风水不同也。——4.石水病、风水病的问题

  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肾脉沉大急疾,肝脉沉大急疾,均为疝病。心脉搏动急疾流利,为心疝;肺脉沉而搏击于指下,为肺疝。

  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心脉搏滑急为心疝,心疝[[shàn] ],心病名。诸疝分类中之一种。出《素问·脉要精微论》。多因心经为寒邪所袭而发。《诸病源候论》卷二十:“疝者痛也,。由阴气积于内,寒气不散,上冲于心,故使心痛,谓之心疝也。其痛也,或如锥刀所刺,或阴阳而痛,或四支逆冷,或唇口变青,皆其候也。”       ⑨肺脉沉搏为肺疝,肺疝(pulmonary hernia)是肺组织通过局部薄弱处突出到胸腔范围以外所形成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原因与先天性发育异常和后天性损伤有关。先天性肺疝常伴有肋骨或脊椎畸形腭裂、唇裂等先天性畸形,疝出部位包括颈部、纵隔、胸壁和膈肌,其中以颈部和胸壁最常见,症状多不明显,常误诊为寒性脓肿皮下气肿及颈静脉瘤等。  )——(【原文】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1。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

【译文】肾脉沉大急疾,肝脉沉大急疾,均为疝病。心脉搏动急疾流利,为心疝;肺脉沉而搏击于指下,为肺疝。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疝瘕病的问题,大则为虚,急则为寒,沉为在下在里,故皆为疝瘕。瘕者,假也,假物而成有形。疝者,从山,有艮止高起之象。故病在三阳之气者,为瘕;病在三阴之气者,为疝。心疝之有形在少腹,其气上搏于心,故心脉搏而滑急也。肺脉当浮而反沉搏,是肺气逆聚于内而为肺疝也。——5.疝瘕病的问题

——————————————————

【注释】1.疝:(shàn膳)疝瘕。病名,腹中气郁积结块所致。《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病名心疝,少腹当有形也。”

  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二阴急为痫厥,二阳急为惊。(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二阴急为癎厥,二阳急为惊  三阳,指太阳经  三阴,指太阴经  二阴,指少阴经  二阳,指阳明经 )——(太阳之脉急疾,是受寒血凝为瘕;太阴之脉急疾,是受寒气聚为疝;少阴之脉急疾,是邪乘心肾,发为痫厥;阳明之脉急疾,是木邪乘胃,发为惊骇。)(【原文】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二阴急为痫厥,二阳急为惊。

【译文】太阳之脉急疾,是受寒血凝为瘕;太阴之脉急疾,是受寒气聚为疝;少阴之脉急疾,是邪乘心肾,发为痫厥;阳明之脉急疾,是木邪乘胃,发为惊骇。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疝瘕病见于脉象,瘕者,假也,假物而成有形。疝字从山,有艮山高起之象。故病在三阳之气者,为瘕;三阴之气者,为疝。二阴者,少阴也。痫厥者,昏迷仆扑,猝不知人。此水气乘心,是以二阴脉急。二阳者,阳明也。阳明者,土也,土气虚寒,则阳明脉病,故发惊也。——6.疝瘕病见于脉象)(读《黄帝内经》素问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1——产生奇病的原因

  脾脉外鼓,沉为肠澼,久自已。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肾脉小搏沉,为肠澼下血,血温身热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濇为肠澼,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11脾脉外鼓沉为肠澼,肠[pì],中医古病证名,大便脓血之病证,可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痔漏等肠道疾病。 )——(脾脉见沉而又有向外鼓动之象,是痢疾,为里邪出表的脉象日久必然自愈。肝脉小而缓慢的,为痢疾邪气较轻,容易治愈。肾脉沉小而动,是痢疾,或大便下血,若血热身热,是邪热有余,真阴伤败,为预后不良的死症。心肝二脏所发生的痢疾,亦见下血,如果是两脏同病的,可以治疗,若其脉都出现小沉而涩滞的痢疾,兼有身热的,预后多不良,如连续身热七天以上,多属死症。)(【原文】脾脉外鼓,沉为肠澼1,久自已。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肾脉小搏沉,为肠澼下血,血温身热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濇为肠澼,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

【译文】脾脉见沉而又有向外鼓动之象,是痢疾,为里邪出表的脉象,日久必然自愈。肝脉小而缓慢的,为痢疾,邪气较轻,容易治愈。肾脉沉小而动,是痢疾,或大便下血,若血热身热,是邪热有余,真阴伤败,为预后不良的死症。心肝二脏所发生的痢疾,亦见下血,如果是两脏同病的,可以治疗,若其脉都出现小沉而涩滞的痢疾,兼有身热的,预后多不良,如连续身热七天以上,多属死症。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各种痢疾便血的诊断,脾为阴脏,位居中央,受三阳阳盛之气迫而上行,则其脉外鼓;搏而下沉,则为肠澼下痢,盖言阳气上下之无常也。脾为阴中之至阴,故虽受阳热之气,其病久而自愈。肝主藏血,故虽受阳邪,尚为易治。肾主藏精,为精血之原,阳热之气下搏于肾,故为肠澼下血。阴血伤,故脉小。热邪干肾,故沉而搏也。夫阴阳相和则生,偏害则死。三阳为阳,三阴为阴,气为阳,血为阴,三阳之热搏于肾阴血,血受热伤,故血温也。身热者,三阳盛而三阴之气绝也。若阴血盛者,虽受阳搏,尚为可治,盖重阴血以待阳也。夫心主生血,肝主藏血,是以心肝二脏,受阳盛之气,而为肠澼者,亦下血。如二脏同病,则阴血盛而可以对待阳邪,故尚为可治之证。脉小沉滞者,三阴之气为阳迫所伤也。阳盛而阴绝,六脏之阴气终也。按此系奇恒之病缘于阴阳不和,非关外淫之气,医者大宜体析。——7.各种痢疾便血的诊断

——————————————————

【注释】1.澼:(pì屁)古通“僻”,邪僻,指邪气入肠,引起便血。《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肠澼便血何如?”

  胃脉沉鼓濇,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鬲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瘖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瘖,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12不喑舌转可治,,指嗓子不哑,意指说话正常;  13其从者暗三岁起从者,随从,这是和前面那个主相对应的,本文是指“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为主,而“男子发右、女子发左”即为从。)——(胃脉沉而应指涩滞,或者浮而应指甚大,以及心脉细小坚硬急疾的,都属气血隔塞不通,当病偏枯半身不遂。若男子发病在左侧,女子发病在右侧,说话正常,舌体转动灵活的,可以治疗,经过三十天可以痊愈。如果男病在右,女病在左,说话发不出声音的,需要三年才能痊愈。如果患者年龄不满二十岁,此为禀赋不足,不出三年就要死亡。 )(【原文】胃脉沉鼓濇1,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鬲2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瘖3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瘖,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

【译文】胃脉沉而应指涩滞,或者浮而应指甚大,以及心脉细小坚硬急疾的,都属气血隔塞不通,当病偏枯半身不遂。若男子发病在左侧,女子发病在右侧,说话正常,舌体转动灵活,可以治疗,经过三十天可以痊愈。如果男病在右,女病在左,说话发不出声音的,需要三年才能痊愈。如果患者年龄不满二十岁,此为禀赋不足,不出三年就要死亡。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偏瘫病的问题,夫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荣阴阳,濡筋骨以利关节。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是故营卫调,则筋骨强健,肌肉致密。如血气虚逆,则皮肤筋骨失其荣养,而成偏枯之患矣。营卫之气由阳明之所生,血脉乃心脏之所主,阳明气血皆多,其脉当浮大,今脉沉而鼓动带涩,是血气虚于内也。推而外之,胃外以候形身之中,其脉鼓大,大则为虚,此血气于外矣,是以成膈偏枯。膈者,里之膈肉,前连于胸,旁连于胁,后连于脊之十一椎。盖营卫血气皆从此内膈,而外达于形身,营卫不足则膈气虚矣;膈气虚,是以胸胁脊背之间,而成麻痹不仁之证,故名曰膈偏枯也。夫心主血脉之气,小则血气皆少,坚急为寒,心气虚则血脉不行,筋骨无所荣养,而亦成膈外之偏枯。夫邪之偏中于身,及风之伤人而成偏枯者,乃外受之邪,当主半身不遂,此由在内所生之血气虚逆,故主于膈偏枯。膈偏枯者,只病在胸胁腰脊之间,而不及于周身之上下也。男左女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男子血气从左而转,女子气血从右而旋,是以男子之病发于左,而女子之病发于右也。——8.偏瘫病的问题

——————————————————

【注释】1.濇:(sè涩)古同“涩”。不滑溜,凝滞。《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胃脉沉鼓濇,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

2.鬲:(gé革)古通“隔”。《管子·八观》:“州里不鬲,闾闬不设。”《文子·上德》:“水火相憎,鼎鬲在其间。”《列子·天瑞》:“望其圹,皋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荀子·大略》:“望其圹,皋如也,巅如也,鬲如也。”《汉书·五行志中》:“鬲闭门户,毋得擅上。”这里用为阻隔之意。

3.瘖:(yīn音)古同“喑”。缄默不语、哑口无言。《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第二》:“下无言则吾谓之瘖,上无闻则吾谓之聋。”《吕氏春秋·孟春纪》:“口食之必慊已,食之则使人瘖。”)(  肝经、肾经、肺经胀满的患者,脉象皆实,都会产生浮肿症状。如果是肺脏经脉壅滞,就会导致喘息和两胁胀满。如果是肝脏经脉壅滞,就会导致两胁胀满,睡眠时常做噩梦,小便不畅。如果是肾脏经脉壅滞,就会导致胁下至小腹胀满,两侧小腿出现粗细不同变化,臀部至小腿变形,容易引发半身不遂的偏瘫病症。

  患者心脏脉象满而大,表明心经热盛,耗劫肝阴,心神被伤,筋脉失养。因此,就会产生癫痫、抽搐和筋脉拘挛等症状。肝脏脉象小而急,表明肝血虚而寒滞肝脉,血不养心,筋脉不利。因此,也会产生癫痫、抽搐和筋脉拘挛等症状。如果患者肝脏脉象急疾而暴乱,则是受到突然惊吓所致。如果出现按不到脉搏,或是突然失音的脉象,这只是一时脉气不通所致,不需治疗,等到气通后就可自行恢复。如果肾脏、肝脏和心脏的脉象,均表现为小、急、沉,患者都会有腹中气血积聚结块的“瘕”症。

  如果肾和肝的脉象,均见沉脉就是“石水”症状,均见浮脉就是“风水”症状,均见虚脉就是死症,均见小弦脉就会产生惊厥病症。肾和肝的脉象,均表现为大、急、沉,皆是患有“疝”病。心脏脉象表现为滑而急,就是“心疝”症状。肺脏的脉象表现为沉而搏击于指下,就是“肺疝”症状。

  太阳经的脉象急疾,是受寒血凝的“瘕”病症状。太阴经的脉象急疾,是受寒气聚的“疝”病症状。少阴经的脉象急疾,是风邪侵害心肾导致的“痫厥”症状,阳明经的脉象急疾,是风邪侵害胃脏的“惊厥”症状。

  脾脏脉象外鼓而沉,就是患有痢疾病症,过一段时间便会自行痊愈。肝脏脉象脉象小而缓,也是痢疾病症,很容易治愈。肾脏脉象表现为小、搏、沉,则是痢疾伴有便血。如果患者血温身热,便是不可治愈的死症。如果心脏和肝脏的脉象,都显现出痢疾伴有便血,两脏病症相从就可以治疗。如果脉象都表现为小、沉、涩,这样的痢疾患者,身体发热就是死症,连续发热七天便会死亡、

  胃脏脉象表现为沉而应指涩、外鼓而应指大,心脏脉象表现为小、坚、急,这都是气血隔塞不通的偏瘫症状。如果患者是男子,就会出现左侧半身不遂。如果患者是女子,则会出现右侧半身不遂。如果患者说话声音正常,舌体转动灵活,就可以治疗,经过三十天就能治愈。如果男子发病在右侧,女子发病在左侧,而且说话发不出声音,则需要三年才能治愈。如果患者年龄还不满二十岁,便是先天禀赋不足,发病不到三年就会死亡。

点评本段重点解读病态的脉相形成的原因 

  脉至而搏,血衄身热者死,脉来悬钩浮为常脉。  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脉至如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脉来搏指有力,病见衄血而身发热,为真阴脱败的死证。若是脉来浮钩如悬的,则是失血的常见之脉。脉来喘急,突然昏厥,不能言语的,名叫暴厥。脉来如热盛之数,得之暴受惊吓,经过三四天就会自行恢复。)(【原文】脉至而搏,血衄1身热者死,脉来悬钩浮为常脉。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脉至如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

【译文】脉来搏指有力,病见衄血而身发热,为真阴脱败的死证。若是脉来浮钩如悬的,则是失血的常见之脉。脉来喘急,突然昏厥,不能言语的,名叫暴厥。突然昏厥者,一时昏厥不能与人言。脉来如热盛之数,得之暴受惊吓,经过三四天就会自行恢复。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血衄病的问题,脉搏击而血衄者,经热盛而迫血妄行,血脱故身热也。脉来悬钩者,心之脉也。浮者,肺之脉也。心主血脉,肺主皮肤,而开窍在鼻,心脉来盛,上乘于肺,而致衄者,此血衄之常脉也。夫因外感风寒,表阳盛而迫于经络之衄者自愈。——9.血衄病的问题

——————————————————

【注释】1.衄:(nǜ恧)《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韩非子·说林上》:“始死而血,已血而衄。”《晋书》:“未战而退,先自摧衄,亦古之所忌。”这里用为萎缩之意。)(读《黄帝内经》素问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2——产生奇病的原因2

  脉至浮合,浮合如数,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予不足也,微见九十日死;(微见九十日死,微见,始见也 )——(脉来如浮波之合,象热盛时的数脉一样急疾,一呼一吸跳动十次以上,这是经脉之气均已不足的现象,从开始见到这种脉象起,经过九十天就要死亡。

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脉来如新燃之火,临势很盛,这是心脏的精气已经虚失,至秋末冬初野草干枯的时候就要死亡。

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脉来如散落的树叶,浮泛无根,这是肝脏精气虚极,至深秋树木落叶时就要死亡。

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塞而鼓,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华而死;(脉至如省客,省客,脉学名词。指脉象。初来脉搏充盈。旋即鼓动而去,时有时无。《素问·大奇论》:“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塞而鼓,是肾气不足也。”张景岳注:“省客,如省问之客,或去或来也。塞者,或无或止;鼓者,或有而搏。是肾原不固,而无所主持也。”  ③悬去枣华而死,悬者,华之开。去者,华之落。枣华,指枣树开花季节。泛指初夏。指枣华开落之时,火旺而水败,肾虚者死也 )——( 脉来如访问之客,或来或去,或停止不动,或搏动鼓指,这是肾脏的精气不足,在初夏枣花开落的时候,火旺水败,就会死亡。

脉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而死;(脉来如泥丸,坚强短涩,这是胃腑精气不足,在春末夏初榆荚枯落的时候就要死亡。

脉至如横格,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脉来如有横木在指下,长而坚硬,这是胆的精气不足,到秋后谷类成熟的时候,金旺木败,就要死亡。

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脉来紧急如弦,细小如缕是胞脉的精气不足,若患者反多言语,是真阴亏损而虚阳外现,在下霜时,阳气虚败,就会死亡;若患者静而不言,则可以治疗;

脉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见三十日死;(脉来如交漆,缠绵不清,左右旁至,为阴阳偏败,从开始见到这种脉象起三十日就会死亡。)(读《黄帝内经》素问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3——各种奇脉的诊断

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韭英而死;(脉来如泉水上涌,浮而有力,鼓动于肌肉中,这是足太阳膀胱的精气不足,症状是呼吸气短,到春天尝到新韭菜的时候就要死亡。

脉至如颓土之状,按之不得,是肌气予不足也,五色先见,黑白壘发死;(白垒发死,垒与蘽同,即蓬蘽[[lěi]也。蓬蘽是一种蔷薇科植物,小灌木,湖北东南部(崇阳),广东,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朝鲜,日本有分布。全株及根入药,能消炎解毒、清热镇惊、活血及祛风湿。白垒发于春中。 )——(脉来如倾颓的腐士,虚大无力,重按则无,这是脾脏精气不足,若面部五色之中先见黑色,是土败水侮的现象,到春天发生的时候,木旺土衰,就要死亡。

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脉来如悬雍之上大下小,浮取揣摩则愈觉其大,按之益大,与筋骨相离,这是十二俞的精气不足,十二俞均属太阳膀胱经,故在冬季结冰的时候,阴盛阳绝,就要死亡。

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坚大急,五藏菀熟,寒热独并于肾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脉来如仰卧的刀口,浮取小而急疾,重按坚大而急疾,这是五脏郁热形成的寒热交并于肾脏,这样的病人只能睡卧,不能坐起,至立春阳盛阴衰时就要死亡。

脉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肠气予不足也,枣叶生而死;(脉来如弹丸,短小而滑,按之无根,这是大肠的精气不足,在初夏枣草树生叶的时候,火旺金衰,就要死亡。

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脉来如草木之花,轻浮柔弱,其人易发惊恐,坐卧不宁,内心多疑,所以不论行走或站立时,经常偷听别人的谈话,这是小肠的精气不足,到秋末阴盛阳衰的季节就要死亡。)(【原文】脉至浮合,浮合如数,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予不足也,微见九十日死;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塞而鼓,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华而死;脉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而死;脉至如横格,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脉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见三十日死;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韭英而死;脉至如颓土之状,按之不得,是肌气予不足也,五色先见,黑白壘发死;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

脉至如偃1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坚大急,五藏菀2熟,寒热独并于肾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脉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肠气予不足也,枣叶生而死;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译文】脉来如浮波之合,象热盛时的数脉一样急疾,一呼一吸跳动十次以上,这是经脉之气均已不足的现象,从开始见到这种脉象起,经过九十天就要死亡。脉来如新燃之火,临势很盛,这是心脏的精气已经虚失,至秋末冬初野草干枯的时候就要死亡。脉来如散落的树叶,浮泛无根,这是肝脏精气虚极,至深秋树木落叶时就要死亡。脉来如访问之客,或来或去,或停止不动,或搏动鼓指,这是肾脏的精气不足,在初夏枣花开落的时候,火旺水败,就会死亡。脉来如泥丸,坚强短涩,这是胃腑精气不足,在春末夏初榆荚枯落的时候就要死亡。脉来如有横木在指下,长而坚硬,这是胆的精气不足,到秋后谷类成熟的时候,金旺木败,就要死亡。脉来紧急如弦,细小如缕,是胞脉的精气不足,若患者反多言语,是真阴亏损而虚阳外现,在下霜时,阳气虚败,就会死亡;若患者静而不言,则可以治疗;脉来如交漆,缠绵不清,左右旁至,为阴阳偏败,从开始见到这种脉象起三十日就会死亡。脉来如泉水上涌,浮而有力,鼓动于肌肉中,这是足太阳膀胱的精气不足,症状是呼吸气短,到春天尝到新韭菜的时候就要死亡。脉来如倾颓的腐士,虚大无力,重按则无,这是脾脏精气不足,若面部先见到五色中的黑色,是土败水侮的现象,到春天发生的时候,木旺土衰,就要死亡。如悬雍之上大下小,浮取揣摩则愈觉其大,按之益大,与筋骨相离,这是十二俞的精气不足,十二俞均属太阳膀胱经,故在冬季结冰的时候,阴盛阳绝,就要死亡。

脉来如仰卧的刀口,浮取小而急疾,重按坚大而急疾,这是五脏郁热形成的寒热交并于肾脏,这样的病人尽能睡卧,不能坐起,至立春阳盛阴衰时就要死亡。脉来如弹丸,短小而滑,按之无根,这是大肠的精气不足,在初夏枣树生叶的时候,火旺金衰,就要死亡。脉来如草木之花,轻浮柔弱,其人易发惊恐,坐卧不宁,内心多疑,所以不论行走或站立时,经常偷听别人的谈话,这是小肠的精气不足,到秋末阴盛阳衰的季节就要死亡。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各种奇怪脉象的生死问题,《下经》曰:“诊合微之事,通阴阳之变,彰五中之情,定五度之事,如些乃足以诊。”夫五中之情,决奇恒之病也。五度之事,度奇恒之脉也。——10.各种奇怪脉象的生死问题

——————————————————

【注释】1.偃:(yǎn眼)《书·金鰧》:“天大雷电以风,木尽偃。”《管子·势》:“一偃一侧,不然不得。”《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楚辞·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仪礼·乡射礼》:“东面偃旌。”这里用为倒下,倒伏,睡卧之意。

2.菀:(wǎn挽)古同“蕴”。《诗·桧风·素冠》:“我心蕴结兮。”《诗·小雅·都人士》:“我不见兮,我心菀结。”《管子·中匡》:“有司宽而不凌,菀浊困滞者。”《管子·水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楚辞·九章·思美人》:“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沉菀而莫达。”这里用为郁结,积滞之意。)(患者脉象脉搏动有力,出现血衄症状,身体发热,就是医治无效的死症。如果脉来悬、钩、浮,则是失血的常见脉象。

 如果患者脉来喘急,突然昏厥,就是“暴厥”病症,发病时不能跟人说话。脉来如数的脉象,是突然受到惊吓所致,经过三四天后就会自行恢复。

  脉来浮而合就像数脉一样急疾,一呼一吸可跳动十次以上,这是十二经脉经气皆衰的脉象。从出现这种脉象开始,到了第九天至第十天,患者就会死亡。

  脉来如薪火燃烧一样盛大,这是心脏的精气即将耗竭的脉象。到了野草干枯的秋冬时节,患者就会死亡。脉来如飘散的树叶,这是肝脏精气虚极的脉象。到了树木落叶的深秋时节,患者就会死亡。脉来如访客的脉象,就是初来时脉搏充盈,又迅速鼓动而去。这是肾脏精气不足的脉象,患者会在枣树开花的初夏时节死亡。

  脉来如泥丸,坚强短涩,这是胃脏精气不足的脉象。到了榆荚枯落的春末夏初时节,患者就会死亡。脉来如有横木在指下,长而坚硬,这是胆气不足的脉象。到了稻谷成熟的秋季,患者就会死亡。脉来紧急如弦、细小如缕,这是胞脉精气不足的脉象。如果患者言语偏多,就会在下霜的初秋时节死亡。如果患者沉默不语,则可以治愈。

    脉来如交漆的脉象,就如胶漆左右旁流。从出现这种脉象开始,患者到了第三十天就会死亡。

    脉来如泉水上涌,浮而有力,鼓动于肌肉中,这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经气不足脉象。如果患者呼吸气短,到了品尝韭菜花的长夏时节就会死亡。

    脉来如倾颓的虚土,重按则无,这是脾脏精气不足的脉象。从五色来观察,先看到患者面色发黑。到了白色花开的初春时节,患者就会死亡。

  脉至如悬雍的脉象,就是是浮短孤悬、有上无下、浮取揣摩切按愈觉其大、似与筋骨相离。这是十二俞经气不足的脉象,患者到了结冰的冬季就会死亡。脉来如偃刀的脉象,就是浮取小而急,重按则坚、大、急。这是五脏郁热而寒热交并于肾脏的脉象。如果患者已经坐不起来,到了立春时节就会死亡。

    脉来如弹丸滑利而不直手脉象,就是重按不可得,这是大肠精气不足的症状。到了枣树发叶的时节,患者就会死亡。脉来如花轻浮柔弱的脉象,患者易发惊恐,坐卧不宁,不论行走或站立时都要细听周围动静,这是小肠精气不足的症状。到了晚秋时节,患者就会死亡。)( 肝经、肾经、肺经胀满的患者,脉象皆实,都会出现身体浮肿症状。肺脏经脉壅滞的患者,会出现喘息和两胁胀满症状。肝脏经脉壅滞的患者,会出现两胁胀满、睡眠时常做噩梦、小便不畅等症状。肾脏经脉壅滞的患者,会出现腿脚至小腹胀满、小腿粗细异常、臀部至小腿变形等症状,极易形成半身不遂的偏瘫病症。

  心脏经脉胀满膨大的患者,会出现癫痫、抽搐和筋脉拘挛等症状。肝脏脉象小而急,也会出现癫痫、抽搐和筋脉拘挛等症状。如果患者肝脏脉象急暴,则是受到突然惊吓所致。如果按不到脉搏,或是突然失音,这只是患者一时脉气不通所致。不需治疗,等到气通后就可自行恢复。如果肾脏、肝脏和心脏的脉象皆小急而沉,都是体内有血气积聚结块的瘕症。

  患者肾脏和肝脏脉象皆见沉脉,就是石水病症。如果皆见浮脉,就是风水病症。如果皆见虚脉,就是不可救治的死症。如果皆见小弦脉,则是惊厥病症。如果肾脏和肝脏脉象皆见大急而沉,均为疝气病症。如果心脏脉象滑而急,就是心疝病症。如果肺脏脉象深沉而搏动激烈,就是肺疝病症。

  患者太阳经的脉象急疾,就是体内有血气积聚结块的瘕症。患者太阴经的脉象急疾,就是疝气病症。患者少阴经的脉象急疾,就是痫厥病症。患者阳明经的脉象急疾,就会出现惊厥症状。

  患者脾脏脉象外鼓而沉,就是痢疾病症,过一段时间便会自行痊愈。肝脏脉象小而缓,也是痢疾病症,很容易治愈。肾脏脉象小搏而沉,则是伴有便血的痢疾病症。如果患者血温身热,就是不可救治的死症。心脏和肝脏脉象皆见小搏而沉,都有便血的痢疾症状,两脏精气五行不相克可以治愈。心脏和肝脏脉象皆见小沉而涩,这样的痢疾患者,身体发热就是不可救治的死症,连续发热七天便会死亡。

  患者胃脏脉象沉而鼓动滞涩,胃部外鼓胀大,心脏脉象小而坚急,这都是血气隔塞不通的偏瘫症状。如果患者是男子,就会出现左侧半身不遂。如果患者是女子,则会出现右侧半身不遂。如果患者说话声音正常,舌体转动灵活,经过三十天疗程就可以治愈。如果男子发病在左侧,女子发病在右侧,说话已经发不出声音,则需要三年才能治愈。如果患者年龄还不满二十岁,便是先天禀赋不足,发病不到三年就会死亡。

  患者脉象搏动有力,出现流鼻血和身体发热症状,就是不可救治的死症。如果脉象为悬而钩浮的常脉,出现呼吸喘急症状,就是暴厥病症。患者突然发病时,不能跟人进行正常说话交谈。脉动激烈,则是突然受到惊吓所致,三四天后就会自行恢复健康。患者脉动浮合激烈,一呼一吸可跳动十次以上,这是经脉血气衰竭的征候。从出现这种脉象开始,到了第九天或第十天,患者就会死亡。

  患者脉动如薪火燃烧一样激烈,就是心脏精气即将耗竭的征候。到了青草干枯的秋冬时节,患者就会死亡。患者脉动如飘散的树叶,就是肝脏精气虚弱衰竭的征候。到了树木落叶的深秋时节,患者就会死亡。患者脉动如访客来去匆匆,经脉阻塞胀大外鼓,就是肾脏精气衰竭的征候。到了枣树开花的初夏时节,患者就会死亡。

  患者脉动如泥丸滚涌,就是胃脏精气衰竭的征候。到了榆荚枯落的春末夏初时节,患者就会死亡。患者脉动如有横木阻隔,就是胆气衰竭的征候。到了稻谷成熟的秋季,患者就会死亡。患者脉动急如弦细如缕,就是胞络精气衰竭的征候。如果患者言语偏多,就会在下霜的初秋时节死亡。如果患者沉默不语,则可以治愈。患者脉动如胶似漆,血气左右旁流。从出现这种脉象开始,患者到了第三十天就会死亡。

    患者脉动如泉涌,上浮鼓动于肌肉中,就是足太阳膀胱经精气衰竭的征候。如果患者呼吸气短,闻不到气味,到了韭菜开花的长夏时节就会死亡。患者脉象如虚土倾颓,重按也感觉不到脉动,就是脾脏精气衰竭的征候。如果从五色来观察,先看到患者面色发黑。到了白色花开的初春时节,患者就会死亡。患者脉动如悬雍,浮短孤悬,有上无下,揣摩切按愈觉虚浮,似与筋骨相离,就是十二经脉腧穴精气衰竭的征候。到了结冰的冬季,患者就会死亡。

    患者脉动如偃刀,浮动小而急,重按则坚大而急,就是五脏有内热而寒热交并于肾脏的征候。如果患者已经坐不起来,到了立春时节就会死亡。患者脉动如弹丸滑利不直手,重按也不可得,就是大肠精气衰竭的征候。到了枣树发叶的春季,患者就会死亡。患者如花轻浮,出现易发惊恐、坐卧不宁、不论行走或站立时都要细听周围动静等症状,就是小肠精气衰竭的征候。到了晚秋时节,患者就会死亡。)——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

点评】本段重点解读各种非正常的脉像的死亡时间。 )(读《黄帝内经》素问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4——各种奇脉的诊断2

总结

本篇主要说的是脉相,对脉相的描述,说实在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就好比天书一般。和西医的所见即所得的诊断比起来,中医的脉诊来的似乎比较“弦”。

  在古代,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对病人的医疗干预能力,远比现在的社会来的要低的多,因而就会出现,到......时候死的判断,这也是历史的局限性造成的。因此,我们在阅读《黄帝内经》时,要把握好这一点。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脉相,大多数形成的原因就是经络堵的结果,正如“肝满、肾满、肺满......”;“肺雍、肝雍、肾雍......”,而解决经络堵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刮痧、按摩。由于这两种诊疗手段完全是采用纯物理的方法,直接作用于经络上,因此,见效快而无副作用。但是,因对按摩师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同时对按摩师的体力也有要求,只能是一对一的治疗,而无法像针、灸、药那样可以一对多,再加上医疗行业的商业化,刮痧按摩逐渐退出了医院,而进入到了民间。但几千年来,它还能在民间延续,说明了其功效是其他的疗法不能替代的。

  中医讲究上医治未病,不要等着“......死”时再去通经络,而是在身体处于亚健康时,就及时处理,就不会有那么多奇怪的病了。 

归纳:本篇《大奇论》,主要论述的是论奇恒之病,及奇恒之脉,与经常之脉证大不相同,故曰《大奇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