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见到友人的妻子漂亮,羡慕之余写下一首词,感动世人近千年

 尤里蒙提 2022-10-02 发布于山西

每到中秋佳节,人们都会不禁想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妙诗句。

这几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佳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反映了诗人对中秋佳节亲人不能团聚的遗憾和惆怅,同时也反映出了一代大文豪苏东坡多愁善感的文人性格。

他的这种性格如果仅仅用在文学界,可以为他收获一众的粉丝,但是当他的这种性格被用在北宋的朝廷当中,就很容易成为别人攻击的标靶。

他的朋友受他牵连,被发配到了偏远的边疆,等他再次见到他们夫妇二人的时候,他看到朋友漂亮的妻子,羡慕之余写下了一首诗,竟然感动世人近千年。

苏东坡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文豪,他的文学造诣很高,跟自己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时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同那个时代的所有文人一样,苏轼年纪轻轻就踏上了学而优则仕的道路。

由于他才华横溢,很快就在科举中崭露头角,进入了宋神宗的眼界。

宋神宗欣赏他的学问,就把他下放到地方上锻炼,以期望在未来能够有更大的作为。

苏东坡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和湖州等地任职,在这期间他充分发挥了他自身善于研究美食和诗词创作的特长。

他不但发明了流传于世的东坡肉,更是在山水之间获得写诗的灵感。

这段时间,他文思泉涌,写出了许多好的作品。

可是这些略显夸张和虚幻的写作手法一旦用在了给宋神宗的奏报中就逐渐暴露出了他的弊端。

宋神宗欣赏苏东坡的文采,对这些奏报中的稍显夸大的部分并不在意,相反还会鼓励他。

皇上都出言鼓励,苏东坡更是无所顾忌,渐渐地他就与正常官员的轨迹越走越远。

当时大宋朝廷正面临着“新旧两党”的党争。

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力主改革,通过推行青苗法等借贷措施来提高农民耕田的积极性。

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极力阻止变法改革,一来这样的改革触动了旧贵族阶级的利益,二来当时的社会风气,腐化堕落,好的政策一旦到了地方就会变味,从而给农民带来更大的负担。

宋神宗这个时候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因此他一直在幕后冷静地观察着。

苏东坡在地方巡视的过程中逐渐地发现了新法推行中的问题,然后他就按照以往的写作方式给宋神宗写了奏报。

奏报的内容充分展现了新法改革的弊端,由于他身上太多文人那种放荡不羁的毛病,所以在用词方面也不乏有言过其实的成分。

宋神宗看完脸就耷拉下来了。

在他的默许下,当朝的御史们展开了对苏东坡的口诛笔伐。

最后他把苏东坡贬为了黄州的团练副使,而他周围的朋友和亲戚们也有一些受到了他的牵连。

其中他的好朋友王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受苏东坡的影响,王巩也被卷入了他的弹劾案中,他被贬斥到了南方荒无人烟的地方充任地方小官。

当时北宋的经济中心在中原一带,南部边陲条件恶劣,充满瘴气,当地百姓也疏于教化,难以管理。

到那里去做官,其实也是体面一些的流放,拿着俸禄的囚徒。

在以往的先例中,绝大多数人都死在了当地,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故土。

由于古代交通条件的落后,城与城之间距离还远,中途补给不畅,出门远行困难重重,很多人甚至在去往当地的半道上就一命呜呼了。

听闻王巩被贬斥的消息,王巩的亲戚朋友对他避之不及,生怕跟着受到牵连。

一时间门可罗雀,不但没有人来看望他,甚至连家里的仆人都走了。

王巩这个时候算是充分体会到了树倒猢狲散,人未走茶已凉的感觉。

他心灰意冷,独自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等候着最后启程的日子。

在他发配要走的时候,阖家上下只有一名叫作“柔奴”的年轻女仆愿意相随。

这名女仆非常年轻,异常漂亮,而且懂得音律,有她相伴,王巩一路不再寂寞。

此后几年,王巩在南方一直杳无音讯,生死未卜。

一晃几年过去了,北宋朝堂上又起了变化,宋神宗回心转意,就想起了被贬斥的那些官员。

他下令把他们重新的调回朝廷,重新重用。

王巩和苏东坡先后赶回汴京,等候朝廷的分配。

在两人相聚的宴席上,苏东坡看到王巩器宇轩昂,完全没有刚从荒蛮之地回来的那种沧桑感。

相反,他自己经历了这些年的波折,心态确实是老了。

他问起来王巩这些年的遭遇,王巩一一道来,苏东坡听到后,感慨万分。

同样是流放,苏东坡到了目的地之后,虽然谈不上一蹶不振,但是心情压抑郁闷,整日里喝酒写诗,流连山水,完全是一副落魄文人的做派。

在他流传后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能看到他惆怅的心情。

这样的行为,无论在哪个时代都算不上不堪,但是也绝对称不上高人。

毕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然后……

人生只有充满着起起伏伏,才有意义,能够在处于低谷的时候沉下心来,学习总结,积蓄力量,然后看准时机,把握机会,一跃而起,厚积薄发。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在长相,而在思想和心态。

当然能把握好心态和思想,也有其外在的因素,那就是陪伴他的人和他所处的环境。

王巩此次回京,依旧是“柔奴”相伴。

几年不见,“柔奴”显得更加漂亮了,而且逐渐褪去了少女的青涩,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成熟女人的美。

她目不转睛地看着王巩,仿佛这个世界之中只有王巩。

苏东坡看到这两口子的气质,感慨万千,同样是贬斥到偏远之地,这两口子就像是去度假一般。

王巩让“柔奴”为大家舞上一曲,苏东坡一时之间竟然看得入迷了。

他也从这一刻知道了,在南方的荒蛮之地,王巩是在“柔奴”的陪伴下,扛过了人生中最难熬的低谷期,始终燃烧着旺盛的人生火焰。

面对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苏东坡大为感动,怀着羡慕的心情奋笔疾书写下了《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的佳作。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诗流传千年,被后世广为传颂,其中“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一句更是见证了无数两情相悦的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