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写国庆最好的一部

 夏日windy 2022-10-02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写在前面

还是应大家之前的要求,重要档期,我们尽量从最好的开始写,这样有去影院需求的朋友,可以比较精准的买票。

当然,也还是强调,我们不是标准,这一部只是我们综合认为这个档期里最好的,值得票价的,大家可以根据影评自己判断。

《万里归途》

图片

因为今年这个档期的某些特殊性,我们对所有片子的预期,其实都带着一种给高考命题作文评分的阅卷状态,我们自己都非常迷糊和陌生。

像这部《万里归途》,我可能在去看之前,我就能猜到一些和导演编剧本身可能没啥关系的问题,这些问题也都在看完之后,得到了印证——

比如撤侨题材之下,我方受困的同胞队伍,是没有多少阴暗面激发的,明明大家在一个随时会失去性命的极端环境里,生存物资有限,是一个类似“釜山行”的求生行程,但大家都太团结有序了,人性的讨论空间在这里是被抹去的,反派也是。

图片

但你抛开这几个“不看片都能知道的缺点”,这片又被饶晓志弄得是有好看的地方的,导演真的是尽最大的努力在拍了,还想了很多办法去弥补上面的问题,最后弄出来,确实能算得上是这个档期最好的一部了。

反英雄的设定

第一个方式,就是把更多的点,放到张译这个角色身上,用完全反英雄的方式去塑造英雄。

整个故事的视点一直都在张译饰演的外交官宗大伟身上,这是一个参与过多次撤侨行动,出生入死,救过不少同胞性命的英雄外交官。

但导演一开始回避了这个角色身上的英雄属性,全部用的都是职场戏的拍法。

开会时和大使馆领导的小小拌嘴,对自己下属年轻人的保护,因为有老婆即将生产,所以选择跟大部队回国而不是再次上前线撤侨,私下回宿舍吃火锅直接开玩笑问另一个同事章宁,是不是“想要争功,顶替上司职位”。

图片

这种反英雄的刻画,不但奠定了一个不是那么死板的但依旧保持正面的基调,还直接承担起了上面我们说的,这个片子“天生”缺少的人性讨论空间。

因为人在成为英雄的时刻,是一定伴随着强烈的挣扎的。

所以,随后章宁在努米亚街头被子弹误杀,他选择接任他去参与撤侨,才有了“人性”这一角度的最大动机,而非使命。

图片

正是因为前面反英雄的铺垫,整个所有英雄式的决定都不再是只属于“外交官宗大伟”的,更是属于“宗大伟”这个人本身的。

他会有很多时候的害怕,有自己的软肋,会顾及家庭和没出生的孩子。

提到孩子,这里还涉及到第二个优点,它是没有那么强调民族主义的。

大概因为题材类似,《万里归途》一直被拿来和《战狼2》比较,但我恰恰认为这两个片子在同一个题材里走了完全相反的两条路。

图片

《战狼2》在撤侨中强调国籍身份的作用,强调国家和民族性,但《万里归途》不是,它强调的是身份“不一定”有用,理论和国际法上的有效,是无法避免突然的子弹和饥饿的。

通俗来讲,如果前者在说,不管世界坏成什么样,都与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关系,因为我们是安全的。

那么后者是在说,世界坏成什么样,都与我们有关,因为一切都是复杂且不可控的。

图片

这一个点在一开始就被埋入了这个故事里,用宗大伟和妻子的那通电话———

宗大伟出发去努米亚参与撤侨之前,妻子预产期将近,到达努米亚之后二人打了一通电话。

聊到一半的时候妻子问他,你想好了吗?

没有明说,但上下的台词很明确就是在暗示,妻子是担心他一次次这么出生入死,所以问他有没有想好,要不要为了这个孩子辞职?

图片

这个时候,宗大伟接了一句我认为全片最好的一句台词。

“等孩子出生,没准世界就变好了呢?”

这里没有选择放进关于使命,责任,家国的回答,而是选择了去谈及世界和生命。

孩子就是生命,在出生那一刻,没有被任何后天的种族,民族,国家这些社会性的教育所定义,它就是一个带着希望意味的人类生命,而世界永远都需要希望,不管是银幕内还是银幕外。

图片

也是从这里开始,电影围绕的最大母题,转向了那一句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在叩问的言语“这个世界会变好吗?”

电影其实最后没有给出答案,只有结尾,在宗大伟对着妻子电话里的痛哭中,给了一个呼应“我以前觉得只要我去做,世界就是会变好的,但现在发现,很多事情我没有办法。“

图片

听上去是悲观的,但我反倒又觉得,电影的某些时刻,是给这个世界留了些希望的。

比如章宁和白婳这对夫妇视为己出的孩子,是一个努米亚遗孤,在寻找救援的迁徙过程里,这个孩子也一直被人们关注和保护。

图片

比如有一场暴乱后,宗大伟看着旁边一个发抖躲闪的努米亚小女孩,把她拉了过去,送到母亲手里。

这个女孩之后其实没有就再出现了,就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细节,但恰恰传递了战时关怀。

还有宗大伟被努米亚策反分子拉去谈条件的时候,白婳在外面差点被手下拉去凌辱,那个努米亚司机上去以身相挡。

他和白婳只是上级和同事的关系,根本谈不上交情,仅仅就是出于对弱者的怜悯心。

那一刻,作为努米亚本土族裔的他,和宗大伟他们站在了一边。

图片

这些不分肤色种族,唯有人性在闪光的刻写,或许便是在传递灰色终将退去,世界终将回暖的希望之火。


战场危险性的素描感

另外,这片在战时氛围上的描写也很到位。

要知道这种主旋律片,最怕的就是把参战者的牺牲给真空化处理,先设定一个注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后用毫无意外的群体献身来凸显悲壮,显得相当乏味和符号。

这片的处理是反过来的,虽然也是营救设定在前,也有不停歇的轰炸,但你根本不可能预计这里面谁会死,或者什么时候死。

图片

它某种意义上是混合着恐怖悬疑感的,唯一恒定的只有危险,穿插在一切人物互动里面,随时爆炸,不可预估。

这部分保证了电影的好看,也时刻调动着观众的情绪。

图片

一个方法是先给观众假的预期,再不经意打破。

最显然的就是章宁那个角色,前期所有铺垫都是一个带着小算盘的幽默形象,在外交官之间插科打诨,消解肃穆,和宗大伟亦友亦伴,又偶尔带有争端,关系非常微妙。

图片

包括短期激战结束后,硝烟暂时平息,他们是一起躲到车后,镜头特别拉开了一个远景,宗大伟玩笑地打了一下章宁耷拉的半截手,好像一切都恢复了宁静。

当他再去注意章宁的时候,镜头也随着他的视角转回,然后我们会发现,章宁已经中弹濒死,没有了生还可能。

所有预期都是误解性的常规铺垫,最后猛地打破,大大强化了个体死亡的突然,战争的残酷也就不言而表。

图片

还有那个努米亚的边境官,片子花了很多笔墨铺垫他和宗大伟的关系,他敌对,刁难宗大伟的出境办理流程。

图片

宗大伟为了尽快打通这层关系,带大家出境,还利用了边境官突然上门的一支队伍做了骗局,假装掩护他先逃,来博取好感,并在救回失联队伍后,打动了他,握手言和。

没想到刚握的手,热度还没散,骗局成真局,努米亚政变,边境官转瞬被吊上了城门之上。

图片

没人能反应过来,而战争便是容不得任何人有所反应。

另一个手法,是放大战时氛围层面的惊险,让每个人都笼罩在无法自保的疑影里。

开头便有一段,外交官的车里,宗大伟在闭眼小憩,章宁还在调笑,气氛和平。

窗外突然骚乱,努米亚平民被拉出去殴打,头颅直接磕到他们的车上,流血,而且是通过侧写,让大家只从车内看到。

图片

这时大家还属于旁观的局外人。

但下一秒,就是成朗因为悄悄偷拍被发现,马上被努米亚士兵注意到,被拦车、用枪指着额头、拉入了对峙的战局,身份便应时切换成了局内者。

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旁观,也没有人可以彻底置身其外。

图片

这样的不分国别、不分时间地点、不分身份年龄、毫无预估地受伤和死亡,便是在最大程度地呈现战争伤损之普遍化,全体化。

这也才是尽管没有拉横幅,却实际表明了的,渴望和平的意义。

音乐/
配图/《万里归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