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王朝的契丹族名将4

 钟家台 2022-10-02 发布于湖北

宝应二年(763年)正月,史朝义走投无路,自杀身亡。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平息,李光弼自始至终参加指挥大军,一直是唐军平叛主将之一,发挥了出色的军事才能,指挥唐军歼灭叛军有生力量,为平息内乱立了头功,《新唐书》称赞李光弼在平息安史之乱中,“战功推为中兴第一”。

同年三月,官军再次击败袁晁义军。四月,经十余次交战,唐军最终击败义军,俘获袁晁。其弟袁瑛率军突围,不久后亦被困死于宁海紫溪洞中。此后,代宗下诏增李光弼实封食邑二千户,授其一个儿子为三品官,又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于凌烟阁。

李光弼在徐州,只决断军旅之事,其余一切事务,都委托由判官张傪处理。张傪为政精明,处理事务十分自如。诸将奏事,李光弼大多让张傪参与商议。诸将事奉张傪,如同事奉李光弼,因此军中整肃,东夏得以安宁。

愧恨长逝

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功劳盖世,但是却遭到宦官鱼朝恩、程元振的嫉妒和陷害。

宝应二年(763年)初,吐蕃在仆固怀恩的引诱下乘虚攻入关中,占领长安。代宗出逃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急诏李光弼奔赴陕州行在。李光弼害怕遭到鱼朝恩等陷害,拖延未去。其后,吐蕃被关内副元帅、中书令郭子仪打败。代宗返回长安后,任命李光弼为东都留守,李光弼再借故诏书未至推辞,率军回到徐州收租赋。代宗再诏李光弼入朝,李光弼害怕宦官鱼朝恩、程元振加害,仍不敢去长安见驾。七月,代宗改元“广德”,赐李光弼一子三品官,并加实封食邑三百户。

起初,李光弼治军严整,先谋后战,能以少胜多,与郭子仪齐名,名震天下。凡是他下的命令,诸将不敢不服。后来,李光弼在徐州不敢入朝,部将田神功等人对他的敬畏态度大有变化。李光弼因而很不得志,感到耻辱、惭愧,致使忧郁成疾,于广德二年(764年)七月十四日(815日)在徐州病逝,终年五十七岁。代宗为其辍朝三日,遣使吊恤其母,追赠太保,谥号“武穆”。出葬之日,命百官送葬至延平门外。

李光弼是中唐出色的统帅、军事家,为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帅,史称其“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新唐书·李光弼传》)他虽名气不如郭子仪大,但其军事才能不在郭子仪之下。李光弼足智多谋,在其戎马生涯中,善于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他治军威严而有方,代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后,营垒、士卒、麾帜无所更改,而当他号令后,军威更加威严。李光弼部下的李怀光、仆固怀恩、田神功、李抱玉、李忠臣、哥舒曜、韩游瑰、浑释之、辛京杲、荔非元礼、郝廷玉、李国臣、白孝德、张伯仪、白元光、陈利贞、侯仲庄、柏良器等大都著名当时 。被誉为“自艰难已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中第一”。《旧唐书·李光弼传》认为,即使是孙武、吴起、韩信、白起等比起李光弼,“或有愧德”。

唐王朝的历史上除了契丹族,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的著名将领,这也体现了大一统的唐王朝之下,各个民族进一步融合,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了更多的民族,越来越多其它民族的人加入到华夏大家庭来,中国历史也因此更加绚丽多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