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禾书摘第三年,我们推荐的23本书

 放牛归去来读书 2022-10-02 发布于河南
图片
一晃又一年,到了我们六禾书摘推荐第三年的总结。

2019年9月,“六禾书摘”正式扬帆起航,第一年我们推荐了33本书,第二年推荐了42本书,而第三年我们只推荐了23本书。

如果仅从数量上来评判,可以说第一年是亦步亦趋地探索,第二年是大开大合地飞奔,那第三年则“优哉游哉”地放慢了脚步。

之所以这么选择,第一个原因是能称得上优秀、卓越、乃至经典的书籍都是万里挑一,书籍越是推荐到后面,难度系数其实越高,而对经典著作的反复阅读,又能带来新的感悟,所以我们选了2本已经分享过的书籍再做推荐。

第二个原因,也是我们在公众号更鼓励原创文章,无论是对于投研思考还是一些读后感,这样的输出更能激发我们的智慧。而和“六禾书摘”同步启动的“六禾读书会”过去1年也开始邀请我们外部嘉宾参与,我们希望读书会也能贡献更多的原创思考,而非仅局限于书摘推荐的编者按部分。

第三,我们今年也开始适当转载我们非常欣赏认可的文章,其中不少思想也是我们想推荐书籍作者的精髓,以此借助外部的力量也加深我们的学习和认知。

同时我们也在第三年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变,六禾书摘的初衷是学习查理·芒格先生所倡导的多学科思维,因而我们前2年并没有推荐经济金融相关的书籍。但从今年开始,我们把行业相关的优秀书籍进行推荐,帮助我们学习,也让读者了解到他们的思想

当然,虽然量减了,我们的质依然保证。为了让读者对推荐书籍有着更深的认识,除了书作的中心思想之外,对作者的过往履历、时代环境、创作背景、其他权威的评价等多种因素都因纳入考量,因而我们每篇摘录前都会认真撰写600-1000字的“编者按”,将这些统统归入,并且在文中辅以一些原作中都可能没有的背景图片,力求给读者提供详实的背景材料。

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里,年轻的主人公唐戴斯含冤入狱后,被关在永无天日的海岛上,他和一位藏有宝藏的年长的意大利学者做了邻居,得以向其学习知识。长老重病,行将就木,越狱寻宝计划不得不搁浅时,他对长老说了一段话:

我的朋友,我真正的财富并不是基督山阴森的岩洞里等着我的珍宝,而是你,是我们每天躲开狱卒一起度过的五六个小时,是你输入我脑际的智慧之光,是植根于我记忆中的多种语言——它们已经长出了饱含哲理的分枝。你凭着对科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使分门别类的科学变得条理清晰、明白易懂,教我掌握了它们。这些才是我的财富,朋友,是你使我变得富有而幸福。


大仲马借着他笔下主人公说出来的话也是我们想要表达的:智慧之光是我们最为宝贵和重要的财富,这也是我们继续将栏目推行下去的动力。

这一期,我们就重温过去1年推荐过的23本书。


01 《战胜一切市场的人》

这是一位传奇并且低调的投资人——爱德华·索普的自传。

作为数学家出生的索普,年轻时研究了21点的算法取胜概率,发表了论文,在业内引起轰动,后决定去拉斯维加斯进行实战,大获全胜,在1962年出版《击败庄家》一书,成为赌场的眼中钉,甚至汽车刹车被动了手脚,险些命丧车祸。

因为他在《击败专家》一书中将约翰·凯利的研究成果延伸出去,应用到赌场,并将其命名为我们现在熟知的“凯利公式”。

而后,他又对华尔街产生了兴趣,他研读了所能读到的所有经济学及关于投资的数据,并亲身试验。他创造了评估期权价格的工具,进行低风险的期权套利,并使用计算机,将统计套利这一模式应用到更多金融工具上去,可谓“量化投资”的先驱。

1967年他出版了《击败市场》,将他的投资方法分享了出来。当时的一个青年费雪·布莱克,对索普的定价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数学证明,后来此方法命名为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因而获得诺贝尔奖。

2017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自传,将一生无论是在赌场,还是在市场投资的经历,以及更为重要的感悟及智慧都写了下来,获得好评。

芒格在同年的Daily Jounrnal上就强烈推荐索普的自传,他说索普是一位高智商并且懂得感恩的人,因而不仅拥有工作上的成就,还有着幸福的婚姻和家庭。

扩展阅读:
《战胜一切市场的人》


02 《从0到1》


“PayPal黑帮教父”彼得·蒂尔的名字可能不那么熟知,他更被人称为“马斯克的合作伙伴”。

斯坦福学习哲学的他,毕业之后从事过律师、衍生品交易等跨行业工作,后来时值互联网热潮,他在1999年创立了电子支付公司PayPal。PayPal发展迅速,2002年上市,同年以15亿美元的价格被eBay收购。

蒂尔因此也获得了巨额财富,但他并没有停止,而是更多元化地发展:2003年,他成立了一家宏观对冲基金Clarium Capital,以及应对欺诈和恐怖主义的大数据公司Palantir;2004年,他以第一个外部投资人的身份投资Facebook,当时的估值仅为490万美元。而后,他又创立了多家风投资本,投资了超过百家企业。

他认为,进步可以呈两种形式。第一,水平进步,也称广泛进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直接从1跨越到n。水平进步很容易想象,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它是什么样。第二,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从0到1的进步。

他喜欢的企业就是能够实现“垂直进步”,从0到1。因而,他也非常喜欢投资那些曾经在科幻小说才能见到的科技,如太空探索、永生科技等。

作为一名成功的连续创业家,风险投资人,对冲基金经理,他在2012年斯坦福的授课中把他的思考和心得系统地传授了出来,经一位学生的整理,于2014年出版成书。

这本旨在针对创业家和投资人的“讲义”也迅速破圈,荣登当年商业类畅销书榜首,中文版也被《人民日报》推荐。

扩展阅读:
《从0到1:后来者居上》
《从0到1》:建立垄断的7个秘密


03 《冒险与直觉》


在经济学中,我们已经接受了非理性人的假设,作为经济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行为经济学也是我们书摘推荐栏目中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冒险与直觉:金融市场起落的生理学之谜》则在此基础上又推进了一步,挖掘人类非理性行为背后的生理学原因。

作者约翰·科茨,获得过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后在华尔街先后为高盛、美林、德意志银行作为交易员工作了12年。

在交易大厅里,他观察到了交易员们情绪波动对市场的影响,出于兴趣,他在2004年又回到剑桥,开始研究内分泌系统对金融冒险行为的印象,所述论文被多家期刊引用。

于是,2012年,他更进一步,出版了这本大众传播书籍。他在书中采取了两条主线交错的方式,一条线描述交易行为,另一条线描述了行为背后的生理学(涉及类固醇、肾上腺素、皮质素等)。

他指出,睾丸素是非理性繁荣的肇事者,而皮质醇就是非理性悲观的罪魁祸首之一。借助最新的神经科学分析,他也得为凯恩斯提“动物精神”理论提出生理学支持。

他的书也收到了业内的诸多好评,也没有人比科茨更适合写这本书了,他是神经学家,也是经济学家,在华尔街顶级投行当过交易员,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作家。

扩展阅读:
《非理性繁荣背后的生理学秘密》


04 《对赌》


在投资领域中,许多大师同样在一些需要“对赌”的游戏中表现优异:巴菲特是桥牌高手,爱德华·索普曾在21点和百家乐中大杀四方。

因为两者都有一些相同的点:需要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做出决策,需要计算概率。

而《对赌》一书的作者,正是德州扑克的职业玩家安妮·杜克,她在20年的职业扑克生涯中,赢取超过400万美元的奖金,她的父母都曾是扑克的业余玩家,她的哥哥获得的奖金比她更多。

但安妮·杜克其实是半路出家,她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语言和心理学,而后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拿到国家科学基金会奖学金,继续学习认知心理/认知语言硕士及博士学位。

杜克认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决策,无论是关于商业、储蓄、消费、健康、生活方式、养育子女,还是人际关系的决策,都涉及不确定性、风险和偶尔的欺诈,这些都是扑克游戏的主要元素。

退役后,杜克结合自己在职业扑克赛中的实践决策技能,继续从事认知和决策心理学方向的研究,成为决策和风险领域广受欢迎的专业演讲家和决策战略家。并在2018年出版了《对赌:信息不足时如何做出高明决策》一书。

扩展阅读:
《人生是一场扑克比赛》

图片



05 《股市长线法宝》


这可能是被中文译名耽误的一本好书。

作者沃顿商学院教授杰里米·西格尔是我们公众号里经常出现的一个名字,大部分人对他的名字感到陌生,但对他统计的一个数据图表,应该会似曾相识。他统计了美国自1802年以来,各个大类资产的表现情况,揭示出股票投资的威力,这一结果也被业界所广泛采纳引用。

西格尔1945年出生,本科于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数学和经济学,后又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决心从事学术道路,在芝加哥大学教了4年书,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一直任教至今。他是一位杰出的老师,在1994年被评为全世界最佳商学院教授。

我们对股票投资中的“长期主义”早已不陌生,这其中就有西格尔教授的功劳。他于1994年出版的《股市长线法宝》(Stocks for the long run),除了普及一些基本的投资常识,纠正一些错误投资观念外,更是给读者浇筑了“长期投资”的理念。

他也在一生中不遗余力地宣传他的“长期主义”:持有一个多样化的股票组合是普通人们最佳的投资方式。此书受到了广泛好评,满满干货。

扩展阅读:
《股票的长期投资风险为何小于债券》


06 《离经叛道》


这本2016年出版的《离经叛道:不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改变世界》就对创新精神的研究做了详细探讨。作者亚当·格兰特2011-2017连续7年被评为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教授。他在书中想揭露一个错误观念,即创新需要冒风险。

他指出,创新者事实上比我们意识到的与我们更类似。那些用创新性想法改变世界的人很少是充满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的模范人物。由于他们质疑传统,挑战现状,他们也许表面上显得勇敢和自信。

但当你层层剥开外表,会发现他们同样也存在恐惧,会犹豫不决,并产生自我怀疑。他们被视为积极主动的人,但他们的动力往往是由别人所激发的,有些时候甚至是受外力影响被迫去做的。尽管他们看起来渴望风险,但他们实际上更希望能够规避风险。

经过他的研究发现,创新者往往会在其本职工作和生活中采取保守的战略,以便在创新领域承担一定的风险。比如,《荒原》的作者艾略特一直是一个普通的银行职员。

无独有偶的是,这与《反脆弱》作者塔勒布提出的杠铃策略如出一辙,塔勒布在书中写道:从事闲职兼写作则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模式,甚至比享有经济上的独立性更强。例如,伟大的法国诗人保罗·克洛岱尔、圣琼·佩斯和小说家司汤达都是外交官;许多英国作家都是公务员,卡夫卡受雇于保险公司。

我们所熟知的《三体》作者刘慈欣,也是一个典型案例,一直在偏僻的山西娘子关电厂任工程师,没有换过单位,利用闲暇写出了诸多科幻佳作。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心理学 | 创新者的杠铃策略》


07 《竞争优势:透视企业护城河》


布鲁斯·格林沃尔德,对国内读者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是却被纽约时报誉为“华尔街大师中的大师(a guru to Wall Street's gurus)”,是价值投资领域中的权威。

但格林沃尔德其实并不是一个投资人,被这样称呼,是因为他身为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明星老师,自1991年在哥伦比亚任教至今的30年,培养了一批投资人学生。每年会有650名学生,学习他关于价值投资的课程。

巴菲特对他也是赞赏有加:“我遇到过很多人,他们把自己投资的成功归功于你的课程。我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两位投资经理中就有一位是你的高徒——托德·库姆斯。我也多次出席过课程,每当看到年轻人有机会向你学习投资时,我就倍感高兴!”

李录在哥伦比亚大学上学时,也正是通过他的课程接触到了价值投资,了解到了巴菲特。

格林沃尔德在2001年的时候,出版了第一本书《价值投资: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的头号投资法则》,2005年的时候出版了《竞争优势:透视企业护城河》,均在业内收到了极高的赞誉。

在《竞争优势》这本书中,他运用了十几个经典案例,抽丝剥茧地帮助读者参透领悟竞争中最核心的要素——进入壁垒(即巴菲特所说的护城河)。包括成本优势、客户锁定、规模经济效益、政府保护、信息优势和局部市场垄断等,都是竞争优势的来源。

与波特的《竞争战略》相比,本书的分析框架更简洁和实用。

扩展阅读:
《什么才是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


08 《超越金融》


如果提到投资哲学,有一位投资大师肯定是绕不过去的——乔治·索罗斯。这位比巴菲特出生只早1个月的“交易员”,更愿意别人将他视为一名哲学家,只是碰巧以他的理念正确而富有,他也以与巴菲特不同的投资哲学影响着世人。

他17岁时,他来到伦敦,一边打工,一边在伦敦政经学院上学,并提前1年完成了所有考试。于是,最后1年,他可以自由选择导师,他也因此遇到了出生于维也纳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

多年后,他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才回到哲学研究上,并在1987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金融炼金术》,解释自己看待金融市场的内在哲学基础。

索罗斯说:“对冲基金行业的很多人都读过此书,商学院也将其作为教材,但是其中的哲学论述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这些论点被忽视,读者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成功商人的自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哲学家而已。”

2009年10月,他在自己创立的中欧大学(位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发表了一系列讲座,将其一生的经历和反思都做了梳理,分为五节课,并于2010年集结出版成为The Soros Lectures(中文翻译为《超越金融:索罗斯的哲学》)。

你也许可以不认同他的投资策略,但是他对于构建自我哲学观的举措及尝试,相信对每一个人都有帮助意义。

扩展阅读:
《超越金融:索罗斯的哲学》

图片



09 《迷人的温度》


在我们的公众号中,熵减是一个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汇,为什么一个物理学名词,却在生物学、心理学、管理学、文学、乃至哲学中有这么高的认同及应用。

我们今天推荐的一本书《迷人的温度》(A Matter of Degrees),可能会给读者带来一些帮助。作者吉诺·塞格雷在序言中就写道:

大多数人每天醒来时都会考虑几个问题:今天要去哪里?现在是什么时候?外面有多冷?每天临睡,我们同样会预想这几个问题在明天的答案。有意无意之间,对长度、时间和温度的衡量确定了我们生活的节律。

这三个度量中,我对最微妙的那个温度最着迷。虽然新的观念不断开拓我们的视野,但是过去几千年里,人类对长度和时间的日常理解并没有太大变化,尺子和钟表也很早就问世了。

温度就不同了。虽然人人都知道就连一个婴儿都能分辨冷热,但是我们学会度量温度却只有几百年而已。对温度的研究更是如此,即使是一团气体的温度,我们对于它的科学理解也比温度计的出现要晚得多。

有意思的是,作者出生于一个物理学的世家,他的叔叔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兄弟、一些堂表亲也都是物理学家,就连他的岳父也是一名物理学家。

然而这本书并不只关于物理。一般来说,写给大众的科学书籍都会描述某个特定的领域或者专门的问题。塞格雷的写法则有所不同:他将对温度的度量作为引子,用来牵出科学的诸多方面。我们也得以看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

扩展阅读:
《迷人的温度》,一本迷住芒格的书


10 《这才是心理学》


目前的心理学在大众心目中被万能化了,心理学研究对象和功能的边界被无限地夸大了。许多人认为心理学无所不包,星座、属相、血型、玄学、人生哲理及各种心灵鸡汤都被认为是心理学的范畴。

而我们今天推荐的这本《这才是心理学》(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正是为了打破这种误解。

我们曾推荐过该书作者基思·斯坦诺维奇的其他著作。这本书是他写给大学心理学的教材,但它却很薄,因为它写的不是心理学有哪些内容(what),而是心理学是如何做研究的(how),已经出版到了11版,深受欢迎。

他指出,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于两点。其一,心理学研究采用科学方法来探究人类及动物的所有行为;其二,从这些知识中发展而来的实际应用是以科学为基础的。

本书讲的就是人们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两个目标。

任何人想要理解心理学,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认识到心理学的首要特征——它是基于数据的科学的行为研究。

因而书中讨论了定义科学的三个重要且相互关联的特征:(1)系统实证主义的运用;(2)公共知识的产生;(3)对可解决问题的细查。

基于此,他也否定了可能是最有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学术成果。也是因为这些特征,心理学的问题逐渐脱离哲学,一门独立的实证科学逐渐形成了。

扩展阅读:
《究竟什么才是心理学?》


11 《活法》


刚刚过世的稻盛和夫已经无需多言,我们也刚刚写了一篇原创《孜孜以求的力量》纪念他。

他曾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听过一位修建神社的木匠师傅的话,很受感动。

木匠师傅说:“树木里宿着生命。工作时必须倾听这生命发出的呼声——在使用千年树龄的木料时,我们工作的精湛必须经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验。”

这种动人心魄的语言,只有终身努力、埋头工作的人才说得出来。木匠工作的意义在哪里?不仅在于使用工具修筑漂亮的房屋,不仅在于提高木工技能,更在于磨炼人的心志,塑造人的灵魂——稻盛和夫在这位师傅的肺腑之言中听出了这样的意蕴。

稻盛和夫的伟大在于他立德、立功,更立言。他将人生感悟都写了出来,著书良多。而打动我们最深刻的话则是——每一天都极度认真。

在稻盛和夫看来,每一天都极度认真,孜孜以求并不是一种人生方程式或是策略,帮助我们获得某种世俗的成功,从而实现人生的意义。

极度认真、孜孜以求本身就是人生的意义,是我们存活于世的力量。 

扩展阅读:

《活法》:每一天都极度认真

《孜孜以求的力量》

12 《长期投资》

这本书的作者叫弗朗西斯科·帕拉梅斯,是欧洲的顶尖基金经理之一,被誉为“西班牙巴菲特”或“西班牙彼得·林奇”。

在1993年至2002年的10年间,他在西班牙投资回报率为570.65%,而西班牙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的回报率为289.39%。他只在1999年出现一年的亏损,而且波动性也明显小于市场。在1998年至2002年的5年国际市场投资中,公开的回报率为28.03%,而MSCI指数下跌了10.2%。

算上他之前的个人投资,从1989-2014年,他25年的投资回报达到30倍,可谓非常优异,管理规模也达到了65亿欧元。要知道,西班牙的GDP和股票市场总市值只有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

他也向世人证明了价值投资理念同样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市场。

他的投资哲学除了遵循美国投资大师的足迹以外,也将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观念融入其中。他几乎通读了所有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著作。他认为,成为一名经济学专家并不是做好日常投资决策的必要先决条件,但如果有一个健全的理论框架作为决策的依据,那么这是绝对有用的。

2014年,他将他的投资框架整理出来。于是,就有了《长期投资》一书。

除了投资本身外,他在书中也反复告诫读者:“知名大学甚至大学教育的重要性未免被夸大了。一个人在二十几岁学到的东西不如终身学习重要,当然我说的是终身自学。”

他就是一个靠着自学成才的投资大家,他在书最后“令人发指”地推荐了91本需要精读的书、95本泛读的书,合计近200本。

扩展阅读:

《西班牙股神的投资秘笈》

图片

13 《公正》

这本书源于一门课程,一门可以称得上全世界传播最广的课——《公正》。

这门课程由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授课,是一门针对本科生的通识课程。课程中,他让学生们了解一些关于公正的哲学著作,并参与讨论一些当代法律上的及政治上的争论,这些争论引发了各种哲学问题。

桑德尔说:政治哲学是一门论辩性的科目,“公正”这一课程的部分乐趣就在于,学生们开始反驳——反驳那些哲学家们,反驳其他同学,甚至反驳我的观点。

因而,他也采取了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他的课堂讨论。渐渐地,这门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同学的欢迎,在2007年的秋季学期,选修的学生达到了1115位,创造了哈佛参与学生最多的课程的纪录。

2005年秋季,学校便将其课程录播了下来,后适当缩减,放在网上作为公开课,成为了哈佛第一个免费对外的课程。这些视频也迅速席卷网络,上千万名“学生网友”观看了该课程视频,引发积极讨论。

2009年,他又将这门课程总结为《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一书出版,大受好评。他希望他的书能够给大家带来一次思辨的过程,一次道德的反思。

扩展阅读:

《公正》:全世界传播最广的课

14 《现代医学的偶然发现》

Serendipity在英语中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词,最简洁的字面意思是“意外的幸运发现”。

它本意是指获得或发现了一种并非特意寻找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一种意外观察到的现象,它被有准备的头脑抓住并加以利用。但通俗的解释中失去了“聪慧”这一重要因素,偶然性本身并不能带来发现,偶然的机会加上正确的判断才可能有所发现。

许多商品的开发源于意外观察到的现象,包括香槟、糖精、尼龙、微波炉等。

而在医学界,类似的案例就更多了,许多重大的医学突破都源于偶然:伟哥、抗抑郁剂、化疗药物、青霉素等抗生素,它们都不是某个医学工作者刻意去发现能够起特定作用药物的结果,而是在寻找别种东西时偶然发现的。

美国放射学科的权威默顿·迈耶斯于2007年以Serendipity一词作为主线,出版了一本面向大众的通俗书籍《现代医学的偶然发现》。

他在书中,揭示了过去一个世纪Serendipity在传染病、癌症、心脏病、脑科病这四个主要医学领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他对美国医药界现有的把“创造”作为目的的体系进行抨击。

重大的医学发现并不是先有某个人提出了一个猜想,然后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它是正确的。

他指出,关于发现,有三件事是确定的:1)发现是不可预测的;2)发现需要偶然的幸运;3)发现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幸运并不能带来创造,它还需要智慧。

扩展阅读:

《Serendipity:给偶然以机会》

15 《苏东坡传》

苏轼是千年难遇的旷世奇才、全才、天才,诗、词、散文、字、画皆登峰造极。

但如果仅有才华,苏轼并不会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他有庄子的洒脱、佛家的慈悲,更有孔孟仁爱治世的底色,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忘为老百姓做事:杭州、徐州、黄州、惠州都留下了他的美迹。

他更是一个诙谐幽默、乐观豁达的人,这并非只有他人生得意时才有的好心态,而是哪怕身处不测之渊,依旧不改的本色和情怀。

余光中先生说,如果他要出去旅行,不会找李白一起,李白不负责任。也不会找杜甫,杜甫太苦。他会找苏东坡,他会是一个好朋友,也是个能让一切变得有趣的人。

苏轼人生最后被贬海南,遇赦北还时,留下了一句诗,其中最后两句写道: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我也不遗憾,因为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这正是我们喜欢苏轼的原因。

林语堂先生也是苏轼的大迷弟,他称苏轼为“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物”,他赴美后特意用英文写就了《苏东坡传》。

扩展阅读:

《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物》

16 《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

达里奥在2018年出版了《债务危机》,对几个典型的债务危机做出了充分探讨,提出了他的债务大周期模型。我们六禾读书会对此也做个细致分享。

2021年底,他将他的大周期模型进一步扩展,出版了《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一书,谈到出版这本书的原因。

他说:我注意到一些重大势态发展,在我的有生之年里,这些事件从未发生过,但在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我意识到,除非研究类似的历史时期,否则我无法真正理解当前的势态,也无法应对即将发生的情况。于是,我开始研究各国及其储备货币和市场的兴衰。

他研究的所有帝国和王朝都是在典型的大周期中崛起和衰落的,这一大周期存在清晰的标记,可以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这个大周期在以下两个时期之间产生更迭:

(1)和平与繁荣时期,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萧条、革命与战争时期,财富和权力斗争此起彼伏,大量财富、生命和其他珍品被毁灭。

他把自1500年以来,曾经作为储备货币的大国:荷兰、英国、美国,以及正在崛起的中国,做了仔细剖析。在影响大周期的众多因素中,他又认为以下三大因素是最终重要的:长期债务和资本市场周期、内部秩序和混乱周期、外部秩序和混乱周期。

古往今来,研究为什么国家会兴盛和衰落的学者和书籍并不少,但达里奥独特的一点在于:政治历史学家对货币和信贷如何运作缺乏足够的切实理解。几位专家告诉他,以这种方式理解货币和信贷是他们在探究历史教训过程中所缺少的最重要的部分。

扩展阅读:

《世界秩序解析:大国战争与财富分配》

《没有一个国家不会衰落》

图片

17 《贝多芬传》

由法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撰写,法语翻译大家傅雷先生翻译的名篇《贝多芬传》。

推荐的理由都浓缩在傅雷先生短短的“译者序”里,饱含了他对于《贝多芬传》和罗曼·罗兰的强烈感情,我们的编者按因而也不画蛇添足,直接援引原序:

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这是我十五年前初次读到本书时所得的教训。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这是我十五年来与日俱增的信念。而这一切都由于贝多芬的启示。

我不敢把这样的启示自秘,所以十年前就迻译了本书。现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我们比任何时都更需要精神的支持,比任何时都更需要坚忍、奋斗、敢于向神明挑战的大勇主义。

现在,当初生的音乐界只知训练手的技巧,而忘记了培养心灵的神圣工作的时候,这部《贝多芬传》对读者该有更深刻的意义。——由于这个动机,我重译了本书。

此外,我还有个人的理由。疗治我青年时世纪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贝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大影响的是贝多芬,多少次的颠扑曾由他搀扶,多少的创伤曾由他抚慰,——且不说引我进音乐王国的这件次要的恩泽。

除了把我所受的恩泽转赠给比我年轻的一代之外,我不知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偿还我对贝多芬,和对他伟大的传记家罗曼·罗兰所负的债务。表示感激的最好的方式,是施予。

傅雷

一九四二年三月

扩展阅读:

《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

18 《资本的秩序》

这是一本我们已经推荐过的书籍,之所以再做摘录,还是因为觉得其经典。他虽然是一本投资/经济学著作,但我们认为它讨论的本质是哲学,更为宏大。

作者马克·斯皮茨纳格尔是一名基金经理,塔勒布的合伙人,构建的组合在2020年3-4月的市场大跌中获得了超过40倍的回报,一下震惊整个市场。

他每个月会花基金一定的成本,去购买1个月的看跌期权,滚动操作,作为对其尾部风险的对冲,周而复始。

在市场大部分时候,它并不能带来显著的超额收益。

但是一旦市场发生向下的巨大波动,就进入了他的获利时间,2008年金融危机,2011年美债评级下降,2015年的中国股灾,他都获得了巨大盈利。

他称此类投资哲学为迂回式投资,从《道德经》、《孙子兵法》、《战争论》,和奥地利经济学派著作中提炼,终而形成自己的投资框架。迂回式投资,即适当牺牲短期优势利益,以换取长期的优势,以退为进,通过时间,以迂回策略达到最终目的。

这是一种反直觉的方法,但按照塔勒布的标准来说,是反脆弱的。具体的秘密都浓缩在他这本《资本的秩序》(The Dao of Capital)中。

扩展阅读:

《时间的主观性》

《2020年最赚钱基金经理的秘笈:迂回式投资》

19 《群体的智慧》

心理学的著作《乌合之众》影响范围如此之广,以至于给社会大众留下了深刻的概念:

群体缺乏理性,依赖于信仰与权威的引导,用想象来判断,模仿他人行为,简而言之,民众是盲从的。

历史上持此观点的专家也不在少数,但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不断向前,群体的智慧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力量。《群体的智慧:如何做出最聪明的决策》一书,正是对此的讨论。

群体并不是盲从的,“乌合之众”是可以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但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

作者索罗斯基指出最重要的两个条件是群体需要具备多样性和独立性,即团队成员有着不一样的背景和见解,同时在做决策时保持一定独立性,而不要沟通交流。

这可能违反了我们的常识,我们通常认为团体成员之间会从交谈和相互学习而受益,但自相矛盾的是,过多的交流实际上会使作为一个整体的团体不够聪明。

甚至,团队之间有着一定的分歧和矛盾反而最终能得出最佳决定。其他诸如去中心化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索罗斯基也并非否定专家的作用,而是指出希望两者在不同的情况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因而最终他完成了《群体的智慧》一书,于2004年出版,供人们讨论。

扩展阅读:

《群体的智慧》

图片

20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这是对我们团队影响非常深的一本书,也是我们曾经推荐过的一本书。

《孙子兵法》作为轴心时代的中国经典思想,是对西方世界影响最深的一本书,超过《道德经》与《论语》,被视为军事战略圣经而仔细研究,或是被商学院用来做管理案例来讨论。

英国著名军事战略家利德尔·哈特曾经评论说:“世上只有两部军事战略书籍,超越所有其他兵书战策,就是《孙子兵法》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出版于1832年),而《战争论》比起《孙子兵法》来,还是过时了。”

但如果你仅把它当做兵书或是商战指导,那可就大大低估、狭隘化了《孙子兵法》。

当你耐心阅读《孙子兵法》,会发觉它讲的都是关于等待、关于忍耐、关于认识自己、关于接受失败的道理,质朴而简单。

它宣扬的是尽量避免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它认为“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因此做好自己是关键;它讲究以多胜少才是常态,而不要想着以弱胜强的力挽狂澜。

它只有6075个字,但是是一本引导正确价值观、教导智慧、开导思维的大作,值得我们不断品读。

扩展阅读:

《先胜后战》

《以正合,以奇胜》 

《被神化、被误读的《孙子兵法》究竟说了什么?》

21 《活出生命的意义》

是一本在全球范围内销量超过千万,鼓舞激励了无数人,但作者却只花了9天时间写完的一本书。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1903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1923年他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主攻神经学与精神病学。1930年毕业后,他就开始了他的医生生涯,针对那些抑郁的人群发展意义诊疗法。

但纳粹的阴影也开始伸向维也纳,他不可避免地被压往集中营,他的父亲在集中营因饥饿和肺炎而去世,母亲和哥哥死于毒气室,刚刚结婚了9个月的妻子死于伤寒,他在3年的时间里转战了4个集中营,包括了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的经历可以说是一场不能再糟糕的噩梦了,身为精神病医生的弗兰克也在观察:

在集中营里显然并不是拥有强烈求生欲望的人就一定能够活下来,有人由于身染恶疾,有人由于焚烧炉的吞噬,最终都难逃死亡厄运。但相当一部分人死亡的原因不是因为食物或药品的匮乏,而是因为缺失对未来的渴望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

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反而强化了弗兰克尔的核心理念: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

弗兰克尔发现可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苦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于是,他释放后的1945年,花了9天的时间写下了他的这段经历和他的思考。因而虽然只花了9天,但这是他把全部生命倾注的一本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