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萧仿、萧廪、萧顷:不怕顶撞皇帝和权贵的祖孙三代

 巴西太守 2022-10-02 发布于浙江

现在有职场顺口溜,专门说不懂看领导眼色的人:

领导夹菜你转桌,领导喝水你刹车,领导敬酒你不喝,领导开门你上车,领导走路你坐车,领导K歌你切歌,领导打牌你自摸,领导私事你乱说,领导讲话你唠嗑,领导年轻你当哥。

历朝历代,靠拍马屁得到领导欢心从而得到舞台的自然不在少数,但在古代,还真有人靠和领导对着干引起领导的赏识。

比如晚唐五代的萧顷。

唐昭宗年间,萧顷中进士,历任度支巡官、太常博士右补阙,也就是做了言官。当时,强势军阀们多奏请在自己的节镇为祖先设立家庙。当时,皇权早已被藩镇压倒,本来这种浮云一样的福利或许还能拉拢一下藩镇,但萧顷都立场鲜明地拒绝了。

后来,萧顷任吏部员外郎。老宰相张濬复出拜为仆射也就是尚书省长官,管吏部。大军阀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派判官高劭来请求给自己的一个儿子荫补出身官,相关部门认为没有先例,拒绝了,但张濬为了讨好朱全忠,坚持要同意,甚至亲自去指挥,官吏惶恐。

萧顷仍然据理力争:“仆射不聚集郎官,就亲自赴省上指挥公事,不符合南宫(官员工作场所)旧仪。”张濬听了,惭悚道歉,萧顷因此知名,连吃了亏的朱全忠知道了,也赞赏他。

后来,朱全忠图谋篡唐,张濬因为想反对,被朱全忠派人杀了。朱全忠建立后梁,史称梁太祖,萧顷却不受影响,顺利入职,历任给事中谏议大夫御史中丞

开平三年(909年),郓州百姓刘郁于驾前状告金吾大将军石彦辞卖宅不肯交割,经御史台审理,未能追查到底,于是萧顷与侍御史卢庥各罚两月俸。

梁太祖诏萧顷与太常卿李燕中书舍人张兖户部侍郎崔沂大理卿王鄯、刑部郎中崔诰一同删定律令格式。开平四年(910年)底,宰相薛贻矩奏称李燕等重刊定律令三十卷,式二十卷,格一十卷,目录一十三卷,律疏三十卷,凡五部一十帙,共一百三卷,敕令中书舍人李仁俭由阁门奉进,请求取名为《大梁新定格式律令》并颁下施行,获准。

萧顷请孔子家族继承人孔邈为御史。后萧顷又任礼部侍郎、主管科举,都以能力闻名。

后梁末帝朱瑱贞明四年(918年),萧顷以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兰陵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受任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拜为宰相,进封开国伯,加食邑四百户。末帝召刑部郎中、充史馆修撰窦专入翰林院,遣崇政使李振问宰相:“窦专是宰臣萧顷女婿,令中书商量可否?”中书省奏:“宰相的亲戚不居清显官职是避嫌之道,虽是旧规定,若蒙特恩,也有近例,不碍事。”末帝于是任窦专为翰林学士。

贞明六年(920年),萧顷被任为集贤殿大学士、判户部事,同时尚书右丞李琪因与朱瑱近臣姐夫赵岩、国舅张汉杰交好而得以拜相,二人很快起了冲突。因李琪结连赵岩、张汉杰,萧顷所言多不被采纳。

萧顷谨慎细密,秘密观察李琪的过失,发现李琪性情粗疏,收受贿赂,经常把行贿的摄官任为正职,便奏报末帝。末帝大怒,要流放李琪到远方,虽然因赵岩、张汉杰介入得免,仍被罢相。

龙德三年(923年),后唐庄宗突袭后梁都城大梁,末帝自杀,梁亡。

庄宗认为萧顷及其同僚宰相郑珏等大量梁高官祖上世代为唐朝官员,本人却不忠于唐,应被惩罚,流放了他们,贬萧顷为登州司户,后升濮州司马,后召回都城洛阳,迁太子宾客。不只是当时,整个五代都没有皇太子,所谓的太子属官都只是荣衔。

天成元年(926年),庄宗死于兵变,军界拥戴的新君后唐明宗任萧顷为礼部尚书。作为庄宗的养兄,他自有一套亲生祖宗。中书舍人马缟奏称明宗系旁系承统,应该如汉、晋以来惯例另立亲庙,追尊亲生祖先。诏下尚书省,集百官定议,萧顷等商议后依马缟所议。

次年(927年),萧顷任太常卿,又任吏部尚书。太常礼院奏:“庄宗神主祔庙,七室之内应该有所迁(移出主殿、改于偏殿祭祀)。”后唐自称继承唐朝,当然也祭祀唐朝先帝。中书门下两省奏议,唐朝老祖宗唐懿祖于偏殿,百官共议,萧顷等奏请从中书省所奏,获准。

天成三年(928年),萧顷改任太子少保,如前所述,为荣衔,后致仕。长兴元年(930年),卒于太子少傅任上,当然还是荣衔,明宗为之废朝。

虽然在唐梁易代的时候,萧顷似乎只是随波逐流,也受到了惩罚,但《旧五代史》史臣曰:如数君子者,皆互有所长,亦近代之良相也。对萧顷的长处,仍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萧顷的家风怕是家传的。他的祖父萧仿,唐文宗太和元年(827年)中进士,唐宣宗大中年间(847年 - 860年),历任谏议大夫、给事中。

蓝田尉直弘文馆柳珪迁右拾遗,萧仿和同僚郑裔绰认为柳珪对其父柳仲郢不孝,不可能对君尽忠,封还诏书。这是给事中的职责,没有他们的同意,皇帝的诏书都能无效。

大中十二年(858年),宣宗任右金吾大将军李燧为岭南节度使,已经派出宦官到李燧的官邸宣诏了,但萧仿得知后,利用给事中职权封还了宣宗的诏书。为什么?史书没记载。

当时,宣宗正在看戏,得知诏书被封还。不知是觉得言之有理,还是觉得至少要表示尊重,他决定派人去把宣诏的宦官追回来,然而他看戏的时候可能没带人,仓促之间竟然派了演员去收回成命,改任泾原节度使李承勋为岭南节度使,后者也成功平定了岭南的叛乱。

后来,萧仿还是因封还诏书(应该是后来的其他事)遭到弹劾,眼看要依法受罚了。但翰林侍讲学士孔温裕为他辩解,认为他驳回诏书是为朝廷论得失,与有司奏事不一样,不应受罚,因而逃过一劫。

权相令狐綯推荐李涿任安南节度使,当李涿因严酷被免职后,令狐綯又想起用他为寿州团练使、宣歙观察使。萧仿不怕得罪令狐綯,上表反对,得到交口称赞。随后,萧仿在集贤学士任上也被任为岭南节度使。其子萧廪咸通三年(862年)中进士第,为尚书郎,也辞官侍行。

广州多有谷纸(一种名纸),萧仿想到任以后,让子弟善用资源,缮写缺落文书。

萧廪劝道:“缺落的家书当然应该补葺。但是广州距京师将近万里,即使写成了文书,也肯定要用箱子装,到时候别人看到了,以为里面装的是我们家贪污腐败来的财货,怎么办?”萧仿说:“我的确没有想到。”于是中止。

正因为此,萧仿的清名得以保全,因为岭南商业发达,出镇岭南的确有很多敛财的机会,瓜田李下,不可不防。一次,萧仿家人患病,医生要用乌梅入药,萧仿的随从便从官府府库中取出乌梅,萧仿察觉后,下令归还。

唐懿宗咸通(860年 - 874年)初年,萧仿被召回长安左散骑常侍。他认为懿宗过于热衷佛教,于咸通二年(862年)上表劝止。懿宗十分感动,予以表扬,然后拒绝了他。

萧仿在吏部侍郎任上与同僚郑处诲、吏部员外郎杨俨、户部员外郎崔彦昭等试宏词选人,又以本官权知礼部贡举,曾有过失。又历任礼部侍郎户部侍郎咸通六年(865年)在吏部侍郎任上为检校礼部尚书、滑州刺史、御史大夫,充义成军节度、判滑颍观察等使。

滑州地处黄河上,常遭水患。萧仿实施大工程,移河四里,将黄河恢复了先前较为平稳流向,两个月即完工,并画图献给懿宗,得到懿宗的嘉许,因而于咸通七年(866年)加刑部尚书、检校兵部尚书。他任义成军节度使四年后被召回,任兵部尚书判度支,又转吏部尚书,负责选官工作。他公平、能干。

咸通末年,萧仿再任兵部尚书、判度支;咸通十四年(873年),在吏部侍郎任上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累迁中书侍郎,兼户部、兵部尚书。

唐懿宗驾崩、唐僖宗继位后,萧仿由尚书左仆射改任门下侍郎,授宰相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咸通十五年(874年)兼右仆射、兼司空弘文馆大学士、太清宫使,封兰陵郡侯,在相位期间,在同僚宰相崔彦昭协助下改革弊政,颇有成效,并用司封郎中王凝协助自己判版籍(户口册)。

当时天下盗贼蜂起,宦官掌兵权,萧仿因正直,被权臣近臣所忌恨。乾符二年(875年),萧仿因病辞官,罢为太子太傅(没有太子,纯粹荣衔),并很快去世。

而其子也是萧顷的父亲萧廪的故事则还在继续。

广明初年,萧廪以谏议大夫知制诰,请求禁止夜行防备贼谍,卖太仓粟米来救济贫民。中和年间,征为中书舍人,转任京兆尹。大宦官田令孜养子有罪逃亡,殴打捕吏,被下狱后,很多人请求赦免,萧廪坚持将他杖杀。

黄巢农民军作乱,田令孜命萧廪为粮料使,萧廪以病推辞,被贬为贺州司户参军事。贺州在今广西,从后来的发展看,萧廪大概并未赴任。

黄巢之乱平定后,田令孜又和大军阀并州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也就是后唐庄宗的父亲起了冲突,打了败仗,挟持唐僖宗出奔。萧廪因病不能跟随,田令孜的盟友邠州静难军节度使朱玫见田令孜不得人心,划清界限,回到京城长安,扶持同样因病不能跟随的宗室李煴为帝,并对不愿跟随田令孜的百官软硬兼施。萧廪不知是病好了还是带病操作,带着家族逃奔河朔,投靠镇州成德军节度使王镕,住在深州。

唐昭宗光化年间,任命萧廪为给事中,召入朝,他没有就任,光化三年(900年)去世。

萧仿的祖上也还有其他的一些牛人,如曾祖父萧嵩、祖父萧华、堂叔萧复、堂兄萧俛,都是宰相,当然如果一个个都详细展开讲,那都是另外的好几个故事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