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直肠息肉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幸运草wrh 2022-10-02 发布于黑龙江

直肠息肉预防

1.预防

1)及时治疗肛门内外痔、肛瘘、肛裂、肛窦炎及慢性肠炎等疾病。

2)保持肛周清洁卫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直肠息肉患者饮食上应注意:不宜吃酸、辣、辛等刺激性实物。少吃油腻食物,多吃含纤维素的水果

2.术前准备:

 1)术前准备:患者于术前30mtn给予肌注阿托品0.5mg,用2%利多卡因向咽喉部做喷雾麻醉共3次。

2)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介绍内镜介入治疗的方法,强调介入治疗的优点,并说明在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过度紧张和不合作患者,手术前30min用0.5cm×0.5cm胶布将王不留行子粘贴在耳穴中的“神门”、“皮质下”,在耳穴上按压3-5min,术中患者可白行按压。

3)肠道清洁准备:肠息肉患者于术前1天晚餐进流质饮食,临睡前将番泻叶10g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手术当天免早餐,上午8点口服硫酸镁30g。

3.其他注意事项:

1)儿童型直肠息肉主要发生于5-10岁儿童,多数小于1cm,单个,带蒂,会自行脱落,因炎症和腺体阻塞潴留所致,临床上除便血外并无其他大碍。

2)成人直肠息肉病理类型多,具癌变趋向,因而一经诊断,宜早行手术切除之。

3)可能发生恶变。

图片

    直肠息肉症状

  • 典型症状: 息肉增大后最常见的症状为直肠内出血,多发生在排便后,为鲜红血液,不与粪便相混。多为间歇性出血,且出血量较少,很少引起贫血。直肠下端的息肉可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呈鲜红色,樱桃状,便后自行缩回。直肠息肉并发感染时,可出现黏液脓血便,大便频繁,里急后重。有排便不尽感。

  • 相关症状: 便血 脓血便 息肉

一、症状:

小息肉很少引起症状,息肉增大后最常见的症状为直肠内出血,多发生在排便后,为鲜红血液,不与粪便相混。多为间歇性出血,且出血量较少,很少引起贫血。直肠下端的息肉可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呈鲜红色,樱桃状,便后自行缩回。直肠息肉并发感染时,可出现黏液脓血便,大便频繁,里急后重。有排便不尽感。炎性息肉主要表现原发疾病症状。

二、诊断标准:

诊断主要靠直肠指检和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见到直肠息肉后应进一步检查全部大肠,因息肉经常是多发性的。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下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是确定息肉.

直肠息肉一般治疗

图片

(一)治疗

1.电灼切除 息肉位置较高,无法自肛门切除者,通过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显露息肉,有蒂息肉用圈套器套住蒂部电灼切除。广基息肉电灼不安全。

2.经肛门切除 适用于直肠下段息肉。在骶麻下进行,扩张肛门后,用组织钳将息肉拉出,对带蒂的良性息肉,结扎蒂部,切除息肉;对广基息肉,应切除包括息肉四周的部分黏膜,缝合创面;若属绒毛状腺瘤,切线距肉眼所见腺瘤缘不少于1cm。

3.肛门镜下显微手术切除 适用于直肠上段的腺瘤和早期直肠癌的局部切除术。麻醉后,经肛插入显微手术用肛门镜,通过电视屏幕,放大手术野,镜下切除息肉。与电灼切除相比较,优点是切除后创面可以缝合,避免了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4.开腹手术 适用于内镜下难以彻底切除、位置较高的癌变息肉,或直径大于2cm的广基息肉。开腹作局部切除时,若发现腺瘤已癌变,应按直肠癌手术原则处理。家族性息肉病迟早将发展为癌,必须接受根治性手术,应根据直肠息肉的分布决定是否保留直肠;可行直肠切除或直肠黏膜剥除,经直肠肌鞘行回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术等。

5.其他 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病为主;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不需特殊治疗。

(二)预后

幼年性息肉,有自愈倾向,一般不发生恶变;腺瘤癌变率较低,仅约1%;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则具有很高的癌变倾向,绒毛状腺瘤癌变率约40%,早期发现,积极根治,愈后较好。

  • 直肠息肉辨证论治

1.中医疗方: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湿热下迫大肠,以致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西医认为与遗传有关,或因慢性刺激,如溃疡性结肠炎、痢疾和血吸虫病等感染所致。

治宜清热祛湿,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为主,适用于治疗肠道多发性息肉,可选用以下方法:

1)半枝莲30g,山豆根12g,诃子15g,苡仁15g,白花蛇舌草20g ,黄芪30g,白术15g,水煎服。  如腹痛加延胡索8g,橘核10g,茴香5g;腹泻加黄连5g,马齿苋30g;便血加地榆15g,槐角10g,炒荆芥10g;体虚脾弱加党参、当归、怀山药、麦芽、山楂??10g ,鸡内金(研末服)3g。

2)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半边莲30g,生地榆9g,白花蛇舌草 30 g,桃仁9g,石见穿12g,黄药子12g,炙甘草6g,干蟾皮粉(冲服)3g,水煎服。

3)乌梅25 0g (去核,炒成炭),僵蚕250g(微妙),蜂蜜500g,做成蜜丸,每丸重9g。每次9g,每日3次。

2.中医偏方:

1)【方药】党参、黄芪、赤芍、桃仁、白芍、莪术、黄药子、枳壳、甘草各9g,薏苡仁60g(先煎)。

【适应症】右下腹包块,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多,头晕目眩,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苔薄,舌体小色淡,脉细弱。证属脾虚气弱,秽浊瘀血互结,凝滞于肠壁。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方药】乌梅、党参各15g,黄连5g,僵蚕10g,当归、赤芍、地榆各12g,牡蛎24g,甘草6g。

【适应症】多发性肠息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