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百练: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一中大语文 2022-10-02 发布于福建

中平元年,边章、韩遂作乱凉州。中郎将董卓拒讨无功。中平三年,(上)遣司空张温行车骑将军,西讨章等。温表请(孙)坚与参军事,屯长安。温以诏书召卓,卓良久乃诣温。温责让卓,卓应对不顺。坚时在坐,前耳语谓温曰:“卓不怖罪而鸱张大语,宜以召不时至,陈军法斩之。”温曰:“卓素著威名於陇蜀之间,今日杀之,西行无依。”坚曰:“明公亲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赖於卓?观卓所言,不假明公,轻上无礼,一罪也。章遂跋扈经年,当以时进讨,而卓云未可,沮军疑众,二罪也。卓受任无功,应召稽留,而轩昂自高,三罪也。古之名将,仗钺临众,未有不断斩以示威者也,是以穰苴斩庄贾,魏绛戮杨干。今明公垂意於卓,不即加诛,亏损威刑,於是在矣。”温不忍发举,乃曰:“君且还,卓将疑人。”坚因起出。章遂闻大兵向至党众离散皆乞降军还议者以军未临敌不断功赏。然闻坚数卓三罪,劝温斩之,无不叹息。拜坚议郎。

灵帝崩,卓擅朝政,横恣京城。诸州郡并兴义兵,欲以讨卓。坚亦举兵。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遂治兵於鲁阳城。当进军讨卓,卓遣步骑数万人逆坚,轻骑数十先到。坚方行酒谈笑,敕部曲整顿行陈,无得妄动。后骑渐益,坚徐罢坐,导引入城,乃谓左右曰:“向坚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籍,诸君不得入耳。”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

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今坚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许表用之。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复进军大谷,拒雒九十里。

坚乃前入至雒,脩诸陵,平塞卓所发掘。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於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

(节选自《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章遂闻大兵向至/党众离散/皆乞降军/还议者/以军未临敌/不断功赏

B.章遂闻大兵向至/党众离散/皆乞降/军还/议者以军未临敌/不断功赏

C.章遂闻大兵/向至党众离散/皆乞降/军还/议者以军未临敌/不断功赏

D.章遂闻大兵/向至党众/离散皆乞降/军还议者/以军未临敌/不断功赏

2.下列各项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未有不断斩以示威者也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B.卓良久乃诣温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合战于阳人                    为降虏于蛮夷

D.平塞卓所发掘                 皆为陛下所成就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指官缺来补暂由他官兼代,是遇有官缺而一时没有适当人选时所采用的一种临时任用方式。

B.“钺”是古代兵器,似斧而大,圆刃或平刃,持以砍斫;又有玉石制的,多为礼仪或殉葬所用。

C.“崩”,周朝指诸侯去世。又有“薨”指天子去世;唐代丧制,皇帝死曰“薨”,二品以上死曰“崩”。

D.“部曲”,古代军队编制。汉代领军皆有部曲,引申为军队组织或行列,后也作为军队或士兵的代称。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温虽然对董卓不听诏令感到不满。但慑于他在陇蜀之地的威名。担心董卓的军队会向西进军,不敢杀他。

B.董卓派遣军队攻打孙坚,孙坚为稳定军心,从容地喝酒谈笑,等董卓的军队越聚越多,才带领大家进城。

C.孙坚的军队与董卓的军队本各有胜负,后两军在阳人交战,孙坚大败董卓,斩杀了董卓的都督华雄等人。

D.孙坚早就看出董卓是个狂妄的人,后董卓把持朝政,果然在京城胡作非为,甚至将王室的陵墓都挖开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遂跋扈经年,当以时进讨,而卓云未可,沮军疑众,二罪也。

(2)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催等来求和亲,令坚列疏子弟任刺史、都守者,许表用之。

【参考答案】

1.B

2.C

3.C

4.A

5.(1)边章、韩遂长期胡作非为,应当及时讨伐,但董卓却说不可,使军心沮丧,让将士们疑惑,是第二条罪状。

(2)董卓害怕孙坚勇猛雄壮,于是派将军李傕等前来请求孙坚和亲,让孙坚列出要任刺史、郡守的子弟的名单,答应上表任用他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