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雅聚荟萃」汪日彪:江山不尽图青花山水包袱瓶

 雅聚玖藏 2022-10-02 发布于山东

青花之美,穷极国色。

从唐宋到现代,说到瓷器,一定要看到青花瓷。

古人口中,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

玩瓷多年,没有哪位瓷友不爱青花。

然而,青花瓷上的山水作品并不多见。

需要构图能力,绘制能力,需要成瓷烧制时的运气。

山水画有“三远法”之说。

"高远",是自山下而仰山巅,用来描摹崇山峻岭,气势尽在。

"深远",则自山前而窥山后,效果应该近似现在说的"鸟瞰"。

"平远",是自近山而望远山,表现一种俯视的境界,山随平视远。

创作这个包袱瓶的时候。

我们曾经想,作为立件,技法首选高远。

在不断磨合图片的过程中,汪日彪老师以高远为主的布局,又加了平远技法。

希望可以达到的效果,就是在整体是高远的表现手法下,还要延伸出去。

让风光展开在瓶体。是立体的画卷。

高远、深远、平远,三远法在山水画中,其实是基本的技法。

可以单独的用一种技法来表现。

比方说高远,从山底望山顶。

那么平远,由近山望远山。

那么深远,由山前望山后。

而我们在设计这款瓶子的时候,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三种技法结合。

于繁复中出浩荡。

其实包袱瓶的创作,不单只是有了三远法。

局部也运用了一些西洋画的技法。

焦点透视,或者叫散点透视,与中国画的技法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成图之后的包袱瓶,整体感觉十分立体,表现山势,或者是山景,有与众不同的样子。

比单纯的三远法要细腻太多。

瓷器上的山水绘制,有借鉴宋元,以三远法为出发点。

也有传承明清,融入西洋画技法和表现形式。

而融汇,是当下山水画师们不约而同的特点。

景德镇新一代画师,如汪日彪老师他们这一代。既有传统技法的传承。又接受了严格的西洋画法,如素描等的训练。

他们笔下的山水风光,经过多年磨炼之后,一定有先辈画师达不到的境界。

这组包袱瓶的设计是两款图片,互为呼应。各有千秋。

江山不尽图系列至今,已成全套。

我们从乍见古画的欣喜,到完成盖碗、四季杯子、三系竹节壶。

到如今,用我们自主制胎的包袱瓶去完成一个套系里的立件。

整个的过程,绵延近三年。

这个过程,是作为资深瓷友的我们,对于我们热爱的瓷器的致敬。

这款包袱瓶的系带部分,只用了简单的青花。

山水跌宕,风光旖旎,系带简约。

带子飘逸,简化,压一下整个瓶的气焰,让瓶变得优雅,内敛。

优雅、内敛,是青花的特质。

也是雅聚喜欢的瓷器的风格。

瓶子细节处,完美展现了汪日彪老师日见深厚的功力。

重工是什么?不是堆砌,不是拥挤。

是简繁得当,是布局清雅。

是隐约的人间忽晚。

是清晰的芳草流年。

我们为什么这样热爱重工作品?

无非是因为这些用尽技法的描绘,做到了我们想要器物的样子。

山水作品不多见,很大原因是画师难得有技法娴熟的。

而在技法娴熟画师里,又罕见画片布局完美的,

中国画的布局,繁复处繁复,留白处留白。

并不是密度到了,就可以吸引眼球。

我们也曾经放弃过很多款作品。

足够重工,不够优美。

或者,足够重工,不够有新意,有设计感。

做自己喜欢的瓷器,与众不同的瓷器。

是我们雅聚瓷友共同的念想。

汪日彪老师很年轻。

但是已经有足够的功力去驾驭作品。

他有足够的谦逊,听得进我们讲的图片修改建议。

他有足够的精力,一气呵成一件作品。

年光正好,青春年少,正是出优秀作品的年纪。

这一套《江山不尽图》系列,一定会是他的代表作,也会是雅聚玖藏收集作品的代表作。

扫码添加好友。加入雅聚玖藏,一起玩瓷,一起品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