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用14幅假画,骗了5个亿,要不是因为偷懒,一辈子都不会被发现......

 skysun000001 2022-10-02 发布于北京

对艺术收藏感兴趣的人,应该都对“赝品”两个字恨得牙痒痒。

而在2008年,一场史上最惊人的“打假现场”堪称是艺术界的一场地震。

将整个艺术界玩弄于鼓掌之中的,不是什么分工明确的团伙,而是一男一女普通又不普通的夫妻俩。

图片

1951年2月4日,沃尔夫冈出生在德国一个名叫赫尔斯特小镇的地方。

因为出生在乡下,家里的条件并不说多好,父亲在一个小教堂工作,收入也就刚好顾得住家里的开支。

当然,这些都是外人对这家人的印象。

图片

其实,沃尔夫冈的父亲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艺术品爱好者,有时候也钻研点仿造。

比如,壁画修复被他无师自通,建筑修复他能用不同的材料给你修复的完全看不出哪里有缺损。

大概是遗传了父亲的艺术敏锐度,再加上从小就看着父亲东搞西搞,小小年纪的沃尔夫冈虽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美术,但也表现出惊人的天赋。

和很多喜欢画画的孩子一样,他自己摸索着临摹大师的画作。

在12岁那年,就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幅伪造作品,来自毕加索的《母与子》。

图片


本就是干这行的父亲,看见自己儿子的作品,整个人都热血沸腾了。

忍不住夸赞:“你小子,可以啊!”

这也是他第一次发现,自己竟然能把大师的作品模仿得如此相似。

既然这样,父亲便送他进入一所艺术学校系统的学习。

图片

奈何,那时的他,青春期的叛逆要比其他孩子更严重。

他经常逃学,外表也打扮得更加另类,长发遮住半张脸,跟社会上的混混玩到一起还沾上了对身体有害的东西......

图片

就这样,过于叛逆的沃尔夫冈被学校退了学。

自此之后,他过上了四处流浪,四海为家的生活。

摩洛哥、巴塞罗那、巴黎、伦敦......而支撑他得以生活下去的技能,正是伪造能力。

他把自己这么多年仿造过的画拿出来,竟然有号称自己是资深收藏家的人要掏高价买来,显然,这人把这画当真了呀。

图片

他心中一阵窃喜,但当时还没有走上职业“骗子”的路。

30多岁的时候,他和朋友开了一家画廊,能自己动手的设计,决不花冤枉钱请其他人来做,就这样,他虽然没有再卖假画,但是画画的手感不仅没丢,反而日渐高超。

时间一直到1992年,沃尔夫冈认识了同样喜欢艺术的妻子,他带着妻子来自己的画廊。

妻子立马被这些作品惊艳了,反复追问:“这真的不是真迹吗?”

就怕空气突然安静,这俩人一拍即合,干脆就开启新事业呗。

图片

这跟之前随便画画的玩闹不同,既然要做大做强,从选画到创作都需要下足心思。

为此,俩人先是学习了欧洲的艺术史,钻研每一位画家、每一幅作品的风格,笔触,特点。

“我会读艺术家们所有的资料,去他住的地方,试图去想象他怎么生活,把自己当成一个演员。要知道画家会为了什么而感动,他会花多少时间来完成工作。”

图片

再来,为了仿造的更真实,他开始搜寻当年的颜料。

俩人经常跑到跳蚤市场,淘一些跟原作年代差不多的便宜老画,把上面的颜料刮下来收集起来。

图片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创作。

沃尔夫冈用收来的老画的画布、画框,作为伪造的底子。

图片

刮掉画上原有的原料,再根据画作的年代和背后印章的来源,选择一个合适的画家,代入那个画家的灵魂开始作画。

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年代不同,使用的颜料也不同,所以他画画的颜料,要不是收集来的,要不就是经过自己的妙手加工过的。

图片

画完之后,再模仿他们的笔记,签上他们的大名,这时候作品算是完成了80%。

剩下20%可以说是点睛之笔,由于新画和老画的质感不同,他会再用烤箱来加速画面老化,形成自然的裂痕。

图片

被熨平的画被放在一个密闭的盒子里,然后在盒子里点上香烟,让画面吸饱了烟熏味道。

最后,再撒上从老画上收集的灰尘,这才算完成了一副“赝品”。

用沃尔夫冈的话说:“什么达芬奇、毕加索...你能叫上名字的画家,他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来。”

图片

当然了,咱们不能只看自夸的话。

首先,先仔细欣赏一下他的作品。

无论是人尽皆知的《蒙娜丽莎》

图片

还是《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你能看出一丁点蹊跷吗?

图片

骗得了外行不算什么?那我们再看看内行人的反应。

妻子夫妻推销,她带着这些假画,谎称是爷爷从纳粹手里抢救下来的艺术品,甚至还为了打消别人的顾虑,她还亲自上阵,伪造了一张自己祖母的照片。

图片

操作猛如虎,找不出一丁点破绽,让他们在各大拍卖行中,都能挺直了腰板。
 
有一年,他模仿的画家Max Ernst的作品,顺利通过了顶尖鉴定团队复杂的鉴定,最终以约合人民币4966万元的价格拍卖。

当时,媒体报道这是Max从未面世的作品。

图片

这让在家中坐的夫妻俩简直笑得肚子疼。

沃尔夫冈说:“当我的妻子把画拿到那些行家的面前,我就会忍不住兴奋,偷着乐。”

几十年间,他创作的伪作都被当做真品,在世界各地拍出一次次天价,夫妇俩总共牟利4500万美元。

别墅买了,游艇也有了,四处流浪彻底成了过去式。

图片

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呢?

2006年,佳士得拍卖会上他伪造的画家坎本东克的《红马肖像》,以288万欧元的天价拍卖,是当年的德国价格最高的拍品。

这幅画也被艺术界公认为是坎本东克最好的作品

就连画家的儿子都站出来说,这幅画就是真的。

两年后,这幅画被送到了英国科学家绘画颜料专家伊斯托博士手中作分析,终于发现了破绽。

原来,那幅画沃尔夫冈偷懒了,他懒得自制颜料,而是直接用了颜料管里的“钛白”。

图片

要知道,钛白是在1916年才发明的颜料,而这幅作品是1914年的作品。

他不是不知道,只是心怀侥幸:

“两年的误差,应该没有人能发现。”

这一次偷懒,让他被判入狱6年,妻子被判入狱4年。

图片

也正是这一年,艺术圈才知道原来大家都被这个非专科出身的老头给骗了,并且已经好几十年了!
艺术鉴赏圈开始研究他50多幅作品。

即便是知道是假的,也还是会看得人一头雾水,他们甚至开始自我怀疑:

“以后如果你想知道手里的画是真的还是沃尔夫冈画的,只能撬墓去问问死去的艺术家了。”
 
图片
图片

六年后,俩人都出狱了,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办了一场画展。

为了庆祝自己出狱,也为了庆祝自己新生:

“我可以自由地画画,不用再模仿他人了。”

图片

当被问到,对于过去的行为,他知道错了吗?

沃尔夫冈诚恳地回答:

“当然,我错了,我不该偷懒用钛白~”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