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节积液好像抽不完!扎这几个穴位让积液3~5天就消失!

 踏遍青山的中医 2022-10-02 发布于湖南
图片

这个时候医生可能会告诉你,回家静养吧,以后不要再运动了!

然后你被吓了一跳,如果你的膝盖积液过多,可能还要被建议抽积液。然而,其实的你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今天,就来带大家走进我们的膝关节,看看膝盖积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教大家如何使用针灸搞定关节积液。

膝关节积液的患者,髌骨盖摸着会有明显发热,这也是判断是否有积液的一个经验之一。

治疗膝关节积液,也就是西医所谓的膝关节滑膜炎

图片

膝关节腔积液多属于中医“鹤膝风”、“膝痹”的范畴 , 临床以膝关节肿胀、疼痛 , 甚则肿大变形 。

膝关节形如鹤膝之状为特征 , 是由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机体 , 痹阻于经络、关节 , 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 , 或年老体弱 , 肝肾不足 , 筋骨失养致肌肉日瘦 , 筋脉挛急 , 久则膝大而腿细。

《黄帝内经》早载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的说法 , 因此,膝关节腔积液的发病特点主要与风、寒、湿、热等致病因素及机体正气息息相关。因此,在治疗膝关节腔积液时应对症治疗。

多年来,我经历了多种方法和治疗过程,如外用药物、内服药物、火针刺、刺血拔罐、按摩和挤压技术、针管液体提取、注射透明质酸酶和压力绷带等。


图片

都是极少数治好了,大多数患者总是反复不愈,无法找到更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是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


调理脾胃治疗膝关节积液

前段时间,当我读到一本书时,书中谈到古人治理大自然的经验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突然醒悟,这不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吗?

为什么我们不能用这个原理治疗疾病?道理如此简单,我们却视而不见,正如《周易》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

在中医脏腑中,脾胃五行属土,五行里也惟土主湿。很显然,按照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来分析,通过调节脾胃治疗膝关节积液应该是有效的

图片

水来土掩,很有道理,但如果洪水浩荡,就会形成堰塞湖,这就是积液很重的现象,这时候仅仅用土掩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泄洪才可以。

以前曾经遇到过一个急性膝关节滑膜炎的患者,膝关节肿大如球,当时还采用的是用抽水的方法,抽出来的积液居然达到150毫升这么多,这种状况就类似大自然发生灾难之后形成的堰塞湖了,水满为患,必须及时治理。

图片

抽水是抽不完的,因为上游源源不断还有水来,而这个水源我们又不可能截断,最明智的方法就是泄洪了。

积液泄泻疏导——梁丘、血海

泄洪怎么泄呢?膝关节附近,足阳明胃经有郄穴梁丘,足太阴脾经有血海穴,血海又叫血郄。这两个穴位太重要了。

郄,在古汉语里,是孔隙的意思,中医针灸里,郄穴的特点,是善于调治各种急性病。

图片

而梁丘穴,顾名思义,梁丘是一个山梁状的土丘,那么用粗针刺梁丘,在土堆里打个洞,就可以起到开闸放水的作用

血不利则为水——刺血

张仲景曾提出一个观点:血不利则为水。曾经采用刺血的方法治疗过一些膝关节积液的患者,有的也确实能见到明显效果,可见此说法有理,只是我们运用还不得要领而已。

图片

那么,脾经的血海,顾名思义,也就是主管血的聚集,在针灸观念里,穴位只是一个开关而已,所以,采用针刺血海,来起到调利血水的作用

活动膝关节——犊鼻穴

那么引流积液后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即让膝关节活动,以利于关节局部气血的运行和组织修复。

手法是一方面的作用,效果是其次的,针灸里面,与膝关节相关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穴位,叫犊鼻穴。

图片

古人为什么把这个穴位叫犊鼻呢?

我认为一方面是膝眼这个地方的外形如同牛的鼻子,最重要的一点,很多人并不明白,其实这个穴位,是能够让膝关节活动自如的,因为我们只要牵着牛鼻子,牛就会乖乖跟着我们走。
所以,现在我们就明白了,古人治疗膝关节积液,只须取针灸针,扎梁丘、血海、犊鼻这三个穴位,就可以了。

扎针要点:

血海和梁丘,伸直腿取穴。犊鼻,屈膝取穴。

取穴来源:

《针灸甲乙经》∶“若血闭不通,逆气胀,血海主之”。

《针灸甲乙经》:“膝不能屈伸,不可以行,梁丘主之”。

《灵枢·杂病第二十六》:“膝中痛,取犊鼻,以员利针,发而间之,针大如氂,刺膝无疑”。

《灵枢·本输》:“刺犊鼻者,屈不能伸”。

总结:

本法无疼痛、无切割、无撕裂、无损伤、无灼伤、无注射、无敷料,不会产生任何后遗症和毒副作用。是一种简单、立竿见影的优秀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