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丨成熟的人,学会“藏”住这3样东西

 HNYZL 2022-10-02 发布于江苏

文/民生周刊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厉害的人,从来都是韬光韫玉,不炫耀自己。只有平庸的人,才爱显山露水,锋芒毕露。

当一个人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就会明白,炫耀不如谦卑,张扬不如克制。


藏住锋芒:低调处世是智慧

唐代书法家徐浩在《论书》中说道:“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做人如同写字,藏巧于拙,用晦而明,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

“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这是《史记》对于子贡的评价。

子贡是孔门十哲之一,他颇有才华,善于经商,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他经常资助孔子开展游历和讲学活动,成为了孔子的“代言人”。但不管个人成就如何,子贡处世总是很低调。

一次,鲁国大夫在别人面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听说后心中不悦,他当即回应:“老师的围墙高几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能看得到的;而我不过是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

孔子去世后,子贡悲痛万分,和其他孔门弟子在孔子墓旁住下,守墓三年。三年后,子贡仍旧无法放下,又在孔子墓旁住了三年。

生活中我们总能见到一些貌似平平无奇的人,却有着出人意料的成绩。他们不张扬不卖弄,却志存高远,坚韧不拔。厉害的人,不管本事多大,总会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

生活中的低调与谦逊,不是自我贬低,也不是刻意讨好,而是一种气度和格局,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礼待。

一个人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智慧。

藏住姿态:不炫耀是修养

作家冯骥才写过这样一句话:“低调,是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是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让一个人高贵的,不是出身,不是样貌,也不是金钱财富,而是谦逊的风度和低调的姿态。

前些天,朋友诗宇说她的母校近期收到了一笔两百万元的捐款,用于学生体育运动用品的改善。捐款人是一对年过半载的夫妻,曾在此读过书。

诗宇说:“要不是后期学校校刊主动报道,大家都不知道这件事。而且这对捐款两百万的夫妻,当时是骑着旧自行车来的,他们穿得也挺朴素,安排好后,就又骑车子走了。”

作家亦舒曾说:“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会告诉别人自己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生活中总有人沉迷于自我优越感,翻来覆去炫耀自己“当年”的辉煌,以此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人处事,要有脚踏实地的劲头“求实效”。遇事不能从实际出发,对成绩恣意放大,对问题尽量缩小,热衷于弄虚作假、沉湎于徒有的虚名,这种滥竽充数的行为是经不起检验的,必须戒除。

生活的勇者,不会大肆宣扬昨天的成绩。一个人真正的富足和强大,不需要通过炫耀来彰显,对他们来说,最值得过的是今天,更好的,永远在明天。

脚踏实地地将日子过好,胜过一切外在的浮华装点。

藏住脸色:不怒是格局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愤怒对别人有害,但愤怒时受害最深者乃是本人。”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令人情绪激动的事,但如果任由情绪去发泄,后果必然伤人伤己。

楚庄王有一次胜仗归来,他设宴款待众将士,爱妾许姬陪同一起。突然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有位醉酒的将士趁黑拉了下许姬的手。许姬察觉后十分恼怒,顺手扯下那人帽子上的缨带,随即向楚庄王告状。

可楚庄王并未动怒,不想因此而辱没部下,立即大声对群臣说,今晚难得高兴,君臣之间也不必拘束那么多礼节,大家把帽子及帽缨都摘下来,痛痛快快一醉方休。大臣们都莫名其妙地照其吩咐把帽子摘了下来。

七年后,楚庄王伐郑遇险,一名将领主动率领部下开路,反败为胜。战后楚庄王论功行赏,这位战将却辞不受赏。他说七年前宴会上的无礼之人就是自己,今日此举全为报当时的不究之恩。

生活中难免遇到让人愤怒的事,生气只是本能,但是控制情绪是真正的格局。

《菜根谭》里有一句话:“人不轻喜怒,物不重爱憎。”

真正成熟的人,喜怒从不显山露水。因为胸襟大了,情绪就稳定了;格局大了,心态就好了。他们想得更通透,站得更远,他们藏得住脾气,也掌控得了人生。

做人懂得“藏”,是一种成熟,更是一种自我成长的方式。愿我们都能懂得“藏”的艺术,低调处事,充实自己,用一颗善意而勇敢的心去拥抱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