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氏之祖与朱熹祖瑰同迁婺源源口

 打虎将 2022-10-02 发布于福建

20201128日和今年215日(正月初四),笔者曾两次同友人到现属秋口镇的源口村考察婺源姓氏文化,重要的是发现两块牌坊残碑刻,正面是“俞氏始迁”,反面是“昌公墓道”,听村民说此残刻原来是石牌坊构件,立于牌坊正上方,牌坊倒后,因年数久远,所有构件失踪了,前几年村民挖基脚下时发到,现已得到保护。在县城经营广告业务的村人郑华松由此断定,俞氏最早迁婺源的地方就是长田(源口),长田是个广泛的村名,包涵着多个村子,源口村就是其中之一。

图片

图片

查阅《婺源地名志》,源口:邑内济溪游姓和西坑俞姓相继迁此,建村在源出山坞内的两坑(源)合口处,到80年代初已34代。后来又查看了《泗水俞氏支谱》,发现果然俞氏姓始迁婺源长田,谱载:·日生,承父命卜迁,与表弟朱瑰(即文公祖按瑰当作瑰)同自黄墩迁婺源长田,迎父就养家业大振,墓符竹西坑口水莽硋月形庚山甲向,妻配洪氏”。

按谱序,沅生植,植公生三子,长子俞昱公为御史大夫,迁浙江之萧山西陵,次子晃公业儒不仕迁休宁之草市汉洞,转迁郡城东北五里黄荆渡,今名登第桥,三子俞昌迁婺源长田。

图片

 昌公生二子,奈和懋,俞奈,字汝珍,迁鄱阳。俞懋:字汝茂,唐天祐元年甲子五月生,享年72岁,居住婺源长田,生四子:长子俞祉,次子俞祐、三子俞福,四子俞禄,孙枝繁盛,各行转徙形成俞氏十八派。

谱志对婺源长田地名也作了详细说明:“长田地在东万安乡千秋里四都,离城十二里。唐广明庚子(880)年,黄巢起义攻入长安,稍息黄墩,因黄墩地狭不足容众,昌公(俞昌)上承父命卜迁,遂与表弟紫阳之祖朱公瑰天祐三年(906)同自黄墩迁婺源长田。俞懋五世后裔俞文明于唐末自长田迁丰乐(今婺源秋口镇沙城)。俞懋后裔有十八房,素有俞姓十八派之说。

俞氏十八派分别是:长田派、县市派、石枧派、山斗派、建康派、詹才源派、大源口派、亭子岭派、新渡派、詹才墩上派、黄家塘派、园坞派、张文坑派、古坑派、鹄溪派、源口派、丰乐派、赤朱岭派。

除山斗派(休宁南乡)、建康派(江宁府,今南京)在外地,其它各派均在婺源繁衍生息。婺源俞氏主要村落有汪口、古坑、丰田、鹄溪、潋溪、思溪村、龙腾村、长滩村、新源、西冲等等村落。

图片

西载公迁丰乐,其七世孙俞瓘,于宋开泰九年(1020)自丰乐迁渡东平坞,杲公迁汪口扁墅曰永川。思溪系十五世祖若圣公由张文坑派转迁而来,时间为南宋庆元五年(1199)。西冲俞氏即属积之长子文远一脉,原居婺源城南,称县市派。新源始祖为俞景公,字云先,号东山居士,县内长田俞氏十一世于北宋成平三年(1000年)迁入建村,称丰乐派,还有其它村落就不赘述了。

《婺源县志》·武职也载:“朱瑰字舜臣,居歙之黄墩,天佑三年(906),汪武既卒,歙州刺史陶雅遣领兵三千来戍婺源,为制置,巡辖婺源、浮梁、德兴、祁门等县,因家焉,朱氏世谱谓官制置茶院,称为一世茶院。”由此在婺源定居下来。

图片

距俞氏、朱氏从歙县黄墩迁来婺源长田(今源口村)一带,到今天,已有1100余年过去了。曾经有“俞氏永源大宗祠”、“四柱石牌坊”、朱氏祠堂、牌坊等,“俞氏始迁”牌坊石刻就是见证。时过境迁,苍海桑田,早已经没有什么重要历史遗存物件了。在源口村,一条新建公路从村中而过。在村子的另一端,我看到一座矮小的古桥,名“万福桥”,建桥年代不详,村口有古樟树,听人说,此处是一条重要的古驿道。在溪埠边发现一块清道光十四年的墓碑,上写“紫阳三十世考朝奉讳世汲朱公之墓”,由此可见,清代道光年之前,都有紫阳朱氏在此居住。听向导郑华松说:附近山上的朱公山,用于朱氏老者百年墓葬地。而俞氏男女是分开丧葬的,男的葬枫林头。源口村的莫家坞册顶还有天然的石棺材,非常逼真。此外村中清代有神木庙,神木庙的来历是由一位出名的老中医化身,传说老中医过世后,隐藏于一株大树内,村民伐倒大树,找到了形似于老中医的人形,后来放入庙内祭拜,称为神木老爷。从源口村一直往里走是四都(长田)地界,到尽头,就是谱上说的西坑口(今潋溪)。可以看到俞氏之祖俞昌墓,与“墓符竹西坑口水莽硋月形庚山甲向”相吻合。

图片

源口村边的野外还有一株要有56人才能抱得过来的樟树,枝繁叶茂,枝干左右似人的手,树身像人脸,被称为门神樟,守护着村人的平安。相传是朱熹后人为纪念开基始祖朱瑰所栽,前方是朱公山,是朱氏家族亡故墓地,风水特好。

图片

婺源茶院世家,一世朱瑰,二世朱廷隽、三世朱昭元、四世朱惟甫、五世朱振、六世朱绚、七世朱森都居住在婺源,到八世朱松时,北宋政和八年重和元年(1118),朱松中进士,授福建政和县尉,朱森将家中百亩地产抵押于人,携妻子儿女离开故土婺源迁福建。九世朱熹生于福建尤溪。再到十四世朱勋,朱椿子,元朝至元二(1336),奉朝命携次子朱域、三子朱境回婺源掌管祠事,为回婺源始祖,死后葬婺源。朱域:称东房,子孙世居婺源,朱境:称西房,其子后迁婺西石头㠑、朱庄等地。此后朱氏又开始在婺源繁衍生息发展开来。

作者简介:

    汪稳生:婺源县紫阳镇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婺源县徽州学研究会会长。曾在国家级、省、市、县报刊发表作品200余万字。出版书籍《婺源故事》、神奇婺源》、《神韵婺源》、神话婺源》、《婺源“三雕”鉴赏》等,婺源县九届、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县非遗民间故事代表性传承人。

   婺源县徽州学研究会    2021年8月5日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