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便秘方剂汇总收集整理(211~240方)

 火帝养生_WSH 2022-10-03 发布于重庆

211、加减火府丸

  【处方】生干地黄(切,洗,焙)30克 木通45克 黄连(去须)22克 黄芩(去黑心)7.5克 赤茯苓(去黑心)15克

  【制法】上五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心泻火。治心经蕴热,头目壅赤,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7~10丸,食后温水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212、大黄丸

  【处方】大黄1斤,栝楼8两,土瓜根8两,杏仁5合(去皮尖双仁,熬)。

  【制法】上破大黄如棋子,冷水渍1宿,蒸晒干,捣筛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小便多,大便秘。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饮送下,1日3次。以知为度。

  【摘录】《千金翼》卷十九

213、大柴胡汤

  【处方】枳实(去瓤.炒)半两,柴胡(去芦)半斤,大黄二两,半夏(汤洗七次.切.焙)二两,赤芍药、黄芩,各三两。

  【炮制】上五味,为粗末,入半夏拌匀。

  【功能主治】伤寒十馀日,邪气结在里,寒热往来,大便秘涩,腹满胀痛,语言谵妄,心中痞硬,饮食不下;或不大便五、六日,绕脐刺痛,时发烦躁,及汗后如疟,日晚发热,兼脏腑实,脉有力者,可服。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钱,以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一中盏,滤去滓,温服,食后、临卧。

  【注意】此药治伤寒内热里实,若身体疼痛,是表证末解,不可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14、槟榔散

  【处方】槟榔(至大者)半枚,麦门冬(熟水磨)1钱。

  【功能主治】大小便不通;肠胃有湿,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重汤烫热服之。1方为末,每服2钱,蜜汤点服。1方用童子便、葱白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九

215、加味四圣散

  【处方】紫草、木通(去节)、枳壳(炒)、黄耆、桂枝、大黄(酒制)各等分。

  【功能主治】痘痒,便秘。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

216、黄连散

  【处方】黄连2两(去须),大黄(细锉,醋炒)2两,黄芩1两(去黑心),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攻除实热。主黄疸。身体面目皆黄,大小便秘涩,脏腑壅热。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后以温水调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

217、更衣丸

  【处方】真上好芦荟2两,麦冬1两(捣罗),朱砂1两(为衣)。

  【制法】上为丸,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燥火有余,津枯便闭之证。

  【用法用量】口服。

  【各家论述】芦荟,木之脂也,味苦性寒,阳明、厥阴药也,专能泄热降火,润燥通肠,而以麦冬之寒滑多脂者助之,其便有不立通者乎?用朱砂为衣者,镇其浮游之火,而复其离内之阴耳。

  【摘录】《成方便读》卷一

218、防风饮

  【处方】防风(去叉)1两,当归(切,焙)1两,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1两,白术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山茱萸1两,黄芩(去黑心)1两,人参3分,甘草(炙)3分,大黄(锉,炒)3分,熟干地黄(焙)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风发热,无汗,肢节烦疼,腹内急痛,大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破),生姜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温服,空心,日晚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二

219、当归散

  【处方】当归1钱,赤芍1钱,川芎5分,大黄3钱,甘草(生)5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口舌生疮,牙根毒发,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万

220、大黄通格丸

  【处方】黑牵牛子半两(取末),大黄半两(取末),木通半两(取末)。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便秘涩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水送下。未动加丸数。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九

221、除热清肺汤

  【处方】石膏9克 黑参 生地黄 赤芍 贝母 栝楼根各3克 麦门冬(去心)4.5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主麻疹尽透而壮热咳嗽,大便秘结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222、沉香和中丸

  【处方】陈皮(去白)半两,青皮半两,黄芩半两,槟榔半两,木香半两,枳壳半两,青礞石(消煅)半两,大黄1两1分,沉香2钱,滑石2两,黑牵牛末2两2钱。

  【制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气壅盛,中脘气滞,胸膈烦满,头目不清,痰涎不利,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50丸,临卧以茶清送下。

  【摘录】《袖珍》卷一

223、冰糖炖香蕉

  【处方】香蕉2只 冰糖适量

  【制法】将香蕉去皮,加冰糖适量,隔水蒸。

  【功能主治】清热润燥,解毒滑肠,补中和胃。适用于虚弱病人的便秘。

  【用法用量】每日服2次,连服数日。

  【摘录】《广东民间验方》

224、鳖甲散

  【处方】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赤芍药1两,当归1两(锉,微炒),大青1两,知母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牵牛子1两(微炒),天灵盖1个(涂酥炙令黄,为末)。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间日疟。身体壮热,时发憎寒,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鳖甲汤”。

  【摘录】《圣惠》卷五十二

225、半夏生姜大黄汤

  【处方】半夏2两,生姜1两半,大黄2两。

  【功能主治】反胃,邪实呕吐,便秘可下者。

  【用法用量】水5升,煮取3升,分2次温服。

  【摘录】《准绳·类方》卷三

226、百祥丸

  【别名】南阳丸

  【处方】红芽大戟不拘多少(阴干)。

  【制法】浆水煮极软,去骨晒干,复纳汁中煮,汁尽倍干为末,水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痘疮初发用之,可预防毒气上迫咽喉。主痘疮倒压黑陷,寒颤噤牙戛齿,身黄紫肿,热毒便秘里实。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研),赤脂麻汤送下,不拘时候。

  【注意】不发寒者,不黑者,慎勿下。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227、巴豆丸

  【处方】巴豆仁20枚(熬,去心皮),杏仁100颗(去皮尖两仁,熬),牵牛子5合(熬),葶苈子6合(熬),大枣60个(擘,去核)。

  【制法】上药合捣令如膏可为丸,如硬,加蜜为丸。

  【功能主治】饮气嗽,经久不已,渐成水病,大小便秘涩,头面身体浮肿,服大干枣三味丸,虽觉气暂歇,然病根深固者。

  【用法用量】每服3-4丸,还以桑白皮饮送下,1日2次。如利即减,秘即加,常以大便调为候。病甚,时时取鸭塘亦佳。

  【注意】忌芦笋、野猪肉。

  【摘录】《外台秘要》卷九引《许仁则方》

228、紫雪

  【处方】石膏144g 寒水石144g 滑石144g 磁石144g 玄参48g 木香15g 沉香15g 升麻48g 甘草24g 丁香3g 芒硝(制)480g 硝石(精制)96g 水牛角浓缩粉9g 羚羊角4.5g 麝香3.6g 朱砂9g

  【性状】为棕红色至灰棕色的粉末;气芳香,味咸、微苦。

  【炮制】上十六味,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砸成小块,加水煎煮三次。玄参、木香、沉香、升麻、甘草、丁香用石膏等煎液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芒硝、硝石粉碎,兑入膏中,混匀,干燥,粉碎成中粉或细粉;羚羊角锉研成细粉;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将水牛角浓缩粉、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痉开窍。用于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尿赤便秘。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3g,一日2次;周岁小儿一次0.3g,五岁以内小儿每增一岁,递增0.3g,一日1次;五岁以上小儿酌情服用。

  【注意】孕妇禁用。

  【规格】每瓶装1.5g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229、猪膏发煎

  【别名】膏发煎(《伤寒总病论)卷五)。

  【处方】猪膏250克 乱发如鸡子大3枚

  【功能主治】润肠消瘀。治黄疸,少腹急,大便秘结者。

  【用法用量】上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作二服。病从小便出。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230、枳实汤

  【处方】枳实(去瓤,麸炒)15克 厚朴(姜制,炒)30克 大黄(酒蒸)甘草(炙)各9克 桂心(不见火)7.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腹胀发热,大便秘结,脉洪数。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呕者,加半夏30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231、禹功散

  【处方】黑牵牛头末120克 茴香30克(炒)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行气消肿,逐水通便。治阳水、阳黄,便秘脉实,元气未虚者。

  【用法用量】以生姜汁调3~6克,临卧服。

  或加木香30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232、阳毒内消散

  【别名】阳消药(《经验方》卷上)。

  【处方】麝香6克 冰片6克 白及12克 姜黄12克 南星12克 甲片12克,樟冰1.2克 轻粉9克 胆矾9克 铜绿12克 漂青黛6克

  【制法】上药各研极细末,分别称准,共研极匀。瓷瓶收贮,勿令泄气。

  【功能主治】活血解毒,消肿止痛。治阳证肿疡,疮形高肿,根脚紧束,皮红痛剧,发热恶寒,头痛口渴,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用时掺膏药上贴患处。

  【摘录】许订《外科正宗》卷二

233、泻青丸

  【处方】当归(去芦头,切,焙)龙胆草(焙)川芎 山栀子仁 川大黄(湿纸裹,煨)羌活 防风(去芦头,切,焙)各等分

  【制法】上件药,为末,炼蜜和丸,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清泻肝火。治肝热搐搦。因肝火郁结,目赤肿痛,易惊易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脉洪实者。

  【用法用量】每服半丸至1丸,煎竹叶汤同砂糖温水化下。

  【备注】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直泻肝火为主药;配大黄、栀子、竹叶引导肝经实火从二便下行;肝火炽盛每易耗伤阴血,故用当归、川芎养血;肝有郁火,单持清肝泻火一法,其火难平,故配羌活、防风升散之品,以疏肝经郁火。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234、小承气汤

  【处方】大黄12克(酒洗)厚朴6克(炙,去皮)枳实9克(大者,炙)

  【功能主治】轻下热结,除满消痞。治伤寒阳明腑实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 腹痞满,舌苔黄,脉滑数,痢疾初起,腹中疠痛,或脘腹 胀满,里急后重者。

  【用法用量】上药三味,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备注】方中大黄泻热通便,厚朴行气散满,枳实破气消痞,诸药合用,可以轻下热结,除满消痞。

  【摘录】《伤寒论》

235、温脾汤

  【处方】大黄12克 人参 甘草 干姜各6克 附子9克

  【制法】上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温补脾阳,攻下冷积。治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

  【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先煎后四味,临熟将大黄加入,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备注】方中附子、干姜温阳祛寒,人参、甘草益气补脾,大黄荡涤积滞。诸药相配,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则诸证可愈。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236、葶苈丸

  【处方】葶苈(隔纸炒)1两1分,大黄(锉,炒)1两半,芒消(研细)1两半,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1两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肠胃受热,瘕聚沉伏,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水1盏,煎取6分,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237、苏子粥

  【处方】苏子10克 南粳米50~100克 红糖适量

  【制法】将苏子捣成泥,与南粳米、红糖同入砂锅内,加水煮至粥稠即成。

  【功能主治】降气消痰,止咳平喘,养胃润肠。适用于中老年人急慢性支气管炎及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每日早晚温热服,5天为一疗程。

  【摘录】《本草纲目》

238、四顺清凉饮

  【处方】连翘 赤芍 羌活 防风 当归 山栀 甘草各3克 大黄(炒)6克

  【功能主治】治汤泼火烧,热极逼毒入里,或外被凉水所汲,火毒内攻,致生烦躁,内热口干,大便秘实。

  【用法用量】上用水400毫升,加灯心20根,煎至24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239、神仙夺命丹

  【别名】二豆回生丹(《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乌梅13个(水浸,去核)硇砂6克 雄黄6克 乳香3克 百草霜15克 绿豆 黑豆各49粒

  【制法】将乌梅杵烂,前药并豆为末,入梅再捣和匀,丸如弹子大,以乳香少加朱砂为衣,阴干。

  【功能主治】治噎食不通,大便秘结,粪如羊屎;及七情气郁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腹时噙化。待药尽烙热饼1个,擘碎人热茶泡食之,无碍为效。过三五日依法再服1丸即愈。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九

240、山楂化滞丸

  【处方】山楂500g 麦芽100g 六神曲100g 槟榔50g 莱菔子50g 牵牛子50g

  【性状】为棕色的大蜜丸;味酸、甜。

  【炮制】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红糖25g 及炼蜜90~10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消食导滞。用于停食停滞,食少纳呆,大便秘结,脘腹胀满。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1~2次。

  【注意】孕妇忌服。

  【规格】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