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里归途》火爆上映:看到那位流泪的外国人,我终于听懂了国歌!

 稻香居人 2022-10-03 发布于河南

“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胞。

我们一定,带大家回家!”

这是最近口碑炸裂的电影,《万里归途》中的台词。

短短一句话,李雪健老师念得沙哑缓慢,却掷地有声。

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主要讲述了手无寸铁的外交官宗大伟,在枪林弹雨的极端险境中,穿越战火,带领同胞回家的故事。

仅仅上映2天,票房便破亿,让无数人为之泪目!

125位同胞、15天极限救援、32万余步长途跋涉……

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一条危机四伏的回家之路。

对于国人而言,在外遇到危险,最振奋人心的话莫过于:

“祖国带你回家”!

电影伊始,恍如人间炼狱。

努米亚发生战乱,一时间,战火纷飞,尸横遍野。

当得知有一批同胞被困时,宗大伟和其他外交官临危受命。

他曾试图找过当地政府的帮助,但得到的只有闭门羹。

无奈之下,他只能冒着枪林弹雨,进入战区。

这个举动是非常冒险的。

因为一旦进入战区,就意味着很大可能和外界失去联系,没有物资,还要时刻面临着生命威胁。

可宗大伟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不归路”。

一路上,他恐惧过。

当他被叛军逼着玩轮盘游戏,用枪指着脑袋时。

他只能闭上眼睛,满头冷汗,嘴角忍不住颤抖。

他怀疑过。

当和大使馆失联时,面对同事的质疑,和老弱病残的同胞。

他也曾自我否定“很多事我都做不到”。

他脆弱过。

当他好不容易联系上将要临盆的妻子时,才知道自己已经错过了女儿的出生。

那一刻,他只能强忍着泪意,说了一句“等我回家”。

直到挂掉电话,才失声痛哭。

这和我们印象中的“撤侨”很不一样。

提起撤侨,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字眼可能是“热血澎湃、威风凛凛”。

比如2011年利比亚暴乱,2015年也门内战,以及2022年俄乌战争……

每当危难关头,中国总是会第一个站出来,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撤侨。

可实际上,看似简单的回家之路,背后是数不尽的艰难险阻。

《万里归途》的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这个故事比较接近的一个原型人物。


在好多次采访中,告诉我们当时的一些真实感受。


当你深入去了解的时候,才知道外交官撤侨实际情况,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困难和复杂得多。”

中国驻乌克兰大使,曾这样描绘过撤侨的惊险时刻:

大巴出发后,遭遇了三次炸弹爆炸。

年轻的外交官,在查看场地时被人用枪指头。

还有的外交官,在执行任务时会提前写好遗书。

如果遇到危险,首选要把脸护住。

因为一旦意外丧生,这将是识别身份的唯一凭证。

其实,剥去外交官的身份,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是父亲、是丈夫、是儿子。

前面是危险重重的撤侨路,身后是彼此牵挂的家人。

但当危险出现,他们还是会选择站在同胞身前,迎着战火开路。

手无寸铁,一往无前。

蓝色的幕布前,是一张张同胞的面孔。

这是《万里归途》中外交官在现场拍照,为同胞们补办“出国证明”。

哪怕异国他乡,颠沛流离,每个人都面带微笑,目光坚定。

因为他们知道,即便归途坎坷,但总有人在背后默默守护。

祖国的方向,就是回家的归途。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每逢危难之际,总有最勇敢的人挺身而出,将我们保护得很好。

但其实,我们有最好的国家,也有最好的人民。

电影中有这样一幕:

漫天的黄沙中,一行人艰难前行。

生死时刻,绝大多数人都听从指挥,顾全大局。

他们头戴安全帽,扛着必需品,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回家的方向。

每个人都尽自己所能,不拖后腿,不添麻烦。

当年利比亚撤侨时,多少人经历过命悬一线。

面对回家的航班,大家没有推搡,也没有拥挤,而是自发地排起了长队:

“妇女儿童先走,一线工人随后,公司领导最后。”

见证这一幕的美国记者,这样写道:

“秩序,平静,友好。


没有人讨论航班,反对顺序,也没有人把包和大袋子弄出声响。


仅仅就是一条沉默的人流,耐心的等待着政府告诉他们要做什么,要去哪里……


无论他们在哪,他们的政府都在保护着。”

还有的同胞,护照被抢走,无法证明身份。

短暂的沉寂后,嘹亮的国歌,在人群中响起。

最让人泪目的,是一位同胞在死里逃生后,终于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

下飞机后的他,难掩内心的激动。

第一件做的事,便是跪在地上,亲吻脚下的土地。

艾青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所以,我们能看到:

四川地震,全国救援力量,第一时间涌到灾区;

重庆山火,无数民众逆向而行,运送物资;

郑州暴雨,各地同胞慷慨解囊,守望相助。

中国的老百姓,就是最好的老百姓!

坚韧,感恩,隐忍,团结……

这背后隐藏着的,是中国人如海一般深沉的爱。

爱这片土地,更爱这片土地上的人!

“我们只想和亲人慢慢老去,不想要战争使我们天人永隔。”

这是《万里归途》中的一位外籍演员,在入戏后,崩溃落泪说的一句话。

原来,他的祖国正处于战火纷飞中。

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只是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中国。

远方的硝烟和哭声,离我们并不遥远。

一个强大的祖国,有多么重要?

还记得这张全网刷屏的照片吗?

一位外国外交官的落寞和无助,却刺痛了很多中国人。

因为他正在遭遇的,中国人都经历过。

因为懂得,所以感同身受。

当日之中国,最让人惦念的不过就是一句:

“百年之后,山河犹在?国人安好?”

幸运的是,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以前的中国。

我们用短短几十年,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路:

截至2020年,中国是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总量达到101.6万亿人民币,占到全球17.4%,为美国的70.3%。

我们的铁路,跨隧道,过千山。

遇山劈山,遇水架桥。

总里程达3.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我们的医保,安民生,保健康。

不放弃每一个小群体。

让原价70万元的救命药,最终以3.3万元的价格纳入医保。

我们的治安,有力度,措施严。

扫黑除恶,伸张正义。

不用出门就胆战心惊,可以在深夜无所顾忌的和三两好友,把酒言欢。

除此之外,我们有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核聚变实验装置“人造太阳”……

这就是中国人的底气所在!

《历史的温度》中有句话说得好:

“每每看到五星红旗升起、听到国歌响起就泪流满面的同胞,看到他们激动地唱着国歌,挥舞着五星红旗,热泪盈眶。


我知道,在那一刻,他们的心就是和祖国相通的。”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国家永远是我们的底气。

爱国从来不是一种潮流,它是奠定在骨子里的责任。

国家强大,才有小民尊严;

国力强盛,才能岁月静好。

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来自灵魂的呐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