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云阁:多次拾金不昧,坚守淳朴本心(随笔)

 家乡文汇 2022-10-03 发布于黑龙江

多次拾金不昧,

坚守淳朴本心

【黑龙江】范云阁

“我每次捡拾到财物的时候,从没有过'占为己有’的念头,不是自己的钱一分都不能要,而是换位思考,为那些丢失财物的人着急,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尽快归还失主!”刘海楼用极其朴实的语言展示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坚守着善良淳朴的本心,彰显满满的正能量
现年69岁的刘海楼是哈尔滨铁路局退休职工,与我是老文友,由《老年日报》“牵线” 相识,多年前就同是该报的“特约通讯员”。最近,我在“家乡文汇”公众号转载了《绛州文学》平台一篇微小说《拾到二十万》,他毫不犹豫的转发到朋友圈。在微信和我说,这篇文章他大有同感,并滔滔不绝地说起这些年,捡拾钱物及时归还失主的感人时刻。

刘海楼退休和老伴儿多数时间在北京照顾外孙,时而回哈尔滨,闲暇时间,多在外摄影、采访、逛商超、遛弯等。
20188月,一个炎热的中午,他和老伴儿在一家银行停车位检到一个黑色大钱包。里面有银行卡、贵宾卡等十多张,还有很厚一沓百元大钞。老伴说:“咱们在这等一会吧,实在找不到失主,就把钱包送派出所去。”大约半小时,一名30多岁男子匆忙而至,围着小车转了两圈,看似在找什么东西。经确认无误后,把钱包还给了男子。
2000年春节前夕,刘海楼在哈市一立交桥下捡到一紫色小挎包,内有一部旧手机、身份证和一些现金,通讯录等物。当时他分析可能是一位老年人丢的,一定很着急。按通讯录上的号码,连打四五个电话都未果,庆幸的是最后一个电话,找到了失主的儿子。两天后,按约地冒着大雪等了半个多小时,将包归还了失主。

去年的一个星期天,刘海楼到超市买菜,交款时捡到一张购物卡,当即交给了收银员。不一会儿,一位花白头发的老太太勿忙前来问收银员,看没看到一张购物卡,内存300多块钱,老人得知是他检到的后,连声道谢,感动不已。
还有一年冬天,中午去参加同事聚餐,他在途中捡到一个外地女孩的身份证,绕路送到派出所,民警很快帮助找到了失主。“我虽然聚餐迟到了,但同事们都夸我做了件好事,自己既高兴又安慰。”
他说:“像这样的事儿,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有的失主当场拿出厚厚一沓钱,有的带着物品来感谢,我都一一谢绝了。”
罗曼·罗兰说:“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善良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精神力量,刘海楼的大爱善举,正是市民们需要学习和弘扬的新时代雷锋精神,人人争做时代风尚的践行者,以崇高的道德风尚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将拾金不昧精神发扬光大,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2022年10月2日)

(范小溪 2022.10.1摄于北京 )

作者简介:
范云阁(老文童),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老年日报》特约通讯员、新媒体通讯员,辽宁老年报通讯员,绥化市作家协会会员、肇东市作家协会会员。有多篇散文和诗歌散见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多家新媒体及微信平台,有部分作品获奖、编入文学作品集。出版了《笔润人生》《品味人生》个人专著两部。

投稿须知

 《家乡文汇》公众号刊发内部作品,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涉及政治敏感话题,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原创首发,体裁不限。投稿前,请作者仔细校对、审核,如有漏字、错别字或病句现象,作者自负。作品发表后,作者要配合平台反复转发推广,阅读量在50以内的作者文章,将控制后续发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