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军事战争史-135》盛极转衰的军事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上)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2-10-03 发布于上海

盛极转衰的军事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上)

奥斯曼土耳其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帝国。从15世纪中叶开始,土耳其四处征伐,其强盛靠武力维持了150多年。这个庞大的军事帝国之走向顶峰,是从穆罕默德二世开始的。

1.土耳其的军事特色

1"征服者"的治军之道

1451年,后来得名"征服者"的穆罕默德二世继承了王位,不久,便开始了征战生涯。出于征服他国的军事需要,穆罕默德二世十分重视军队建设,军队成为他四处用兵的得力工具。

穆罕默德二世对外用兵常以数量取胜,不讲究以奇、以巧制敌。这种思想也直接影响到了后来土耳其的军事战略发展。尽管有人曾试图说服他改变以多取胜的思想,但总无济于事。与土耳其历史上的其他苏丹不同,他总是亲自率兵打仗,冲锋陷阵。战争成了他生活中的主要内容,也成为他的主要思想内容。他的作为影响到他的后人,其后诸代苏丹在对外战争中也曾多次带兵亲征。穆罕默德二世为人专横,不容他人干涉他的决定,因此,作为军事统帅,他对部下要求十分严格,要求部下有严格的纪律约束。他本人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经常微服混在官兵中间,探查其中有否"不轨"。他行踪诡秘,前后20多次到欧洲各省区,目的是让他的部下,特别是军队对他服服贴贴,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放心大胆地进行征服活动。一旦他发现士兵有"不轨"言行,即毫不留情立刻处死。

在治军方面,穆罕默德二世对炮兵尤为重视,他本人也精通炮兵技术。在攻打君士坦丁堡战斗中,他的炮兵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人称他是历史上一个真正伟大的炮手。他以独特的方式治军,使土耳其帝国的军队独具特色。

2)新军

奥斯曼土耳其的军队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新军,二是杂牌部队,三是地方部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新军。

新军是土耳其的常备军,人数在1.2—1.5万人之间,堪称15世纪最精锐的军队,欧洲国家军队无一可与之相匹敌。这支军队系穆罕默德一世时开始组建的。新军的士兵全部从被征服的基督教国家中征召,其办法是:采取"血税"方式,每一地区每年承担一定的名额,要交出7—12岁男童若干,而且体质和智力都要出色。这些男童要进行长达10年的严格军事训练,同时也都改宗伊斯兰教,至10年军训期满后,编入新军。这些青少年作战勇敢,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土耳其军队中的中坚力量。在新军中服役的士兵,终生不能结婚,不准过奢侈的生活,有严格的纪律约束,打仗是他们的终生职业。年迈体弱不能打仗时,可告老还乡,国家发给抚恤金。

新军以外的另两种军队则与之大相径庭。杂牌部队是由土耳其人和基督教叛逆者组成的一伙乌合之众,装备也很差。地方部队大部分是从安纳托利亚(小亚细亚的古代称谓)征召的,情况比杂牌部队稍好,但远远比不上新军。

3)步兵装备和战术

土耳其的步兵穿着锁子甲,一直到大腿上部,头上戴有白色尖顶帽,装饰着铁片。兵器主要有弓、剑、长矛等。军队里服从命令是绝对的,土耳其对外征服的成功,与它的军纪有直接关系。

土耳其军队刚发现敌军时,先监视敌军,不马上采取任何行动,然后找机会突然袭击。但这种战术并非固定不变,也依敌情的变化而变化。有时土军将大队人马分成若干分队,同时从几个方面攻击敌军,令敌军首尾难顾。

土军后退时也常常杀回马枪,且采取一种独特的方式。土军将领或指挥官当发现追兵队形混乱、阵形不整时,马上把一个小鼓敲三下,凡听到击鼓的人都照样敲三下,官兵们很快明白了,这是反击的信号,于是立即掉头反击,令追兵措手不及。在会战中,土军也采用了一些别的战术,如把火把、爆炸物投到敌军骑兵中,受到惊吓的马匹四处乱窜,从而使敌兵失去战斗力。土军为战争需要,还专门饲养了一批未经驯化的骆驼,在战争中,把这些骆驼赶到敌阵中,狂奔的骆驼不仅扰乱敌军的作战计划,而且也给敌军造成伤亡。

土耳其步兵多以冷兵器为主。在后来的战争中,他们与手持火器的欧洲人交战,损失是对方的3倍,有鉴于此,土耳其军队也改变了兵器装备,开始使用火器。

4)炮兵

炮兵是土耳其军队中最重要的兵种之一,甚至比新军更重要。

穆罕默德二世重视炮兵,但他的炮兵都不是伊斯兰教徒,而主要是基督徒。他手下共有120—130"大炮"连和14"小炮"连,每个连有火炮4门。

穆罕默德专门雇用一位匈牙利工匠为他造炮,其中最大的火炮外径2.44米,可发射重达660公斤的石弹。这个庞然大物要用60头牛来拉拖,200人为它铺路,每装一次弹药费时2小时,一天只能发射6—8次。可是这门巨炮没使用几次就爆炸了,连那位造炮的工匠也被炸死。

土耳其军队也装备了火枪,时间比装备火炮稍晚一些。鉴于火炮在战争中的威力和作用,不仅穆罕默德二世本人重视炮兵,土耳其军队也十分重视炮兵。

5)工兵

土耳其对工兵也很重视。战争中,工兵能为军队修筑比较坚固的野战工事,同时也和攻城部队一起,挖掘地下坑道以配合部队攻城略地。

在攻城战中,工兵不仅以挖掘坑道为进攻手段,还常常在敌方城墙下埋设地雷,进行爆破。进攻君士坦丁堡时,土耳其工兵配合攻城部队,采用了坑道爆破。进攻罗德岛时,土耳其从巴尔干调来工兵,先后埋雷54次,有力地配合了攻城部队的行动。在人类军事史上,土耳其人第一次把火药用于坑道爆破。

6)海军

土耳其地处欧亚两大洲之间,地中海、爱琴海对土耳其尤为重要,而且沿海国家多为海上强国,如威尼斯、热那亚、西班牙等国,都拥有强大的海军舰队。土耳其如果不重视海军,就等于放弃了海上霸权。因此,土耳其人十分重视对海军的经营,并因此确立了在地中海的霸主地位。土耳其海军与西班牙、威尼斯等国海军多次交锋,胜多负少,土耳其夺取了爱琴海上一些岛屿,占领了意大利、北非、希腊等地的部分重要港口。

土耳其海军舰船与欧洲各国舰船有所不同。欧洲各国在大西洋航行,多采用大帆船,而地中海风平浪静,所以土耳其仍保留着古老的划桨军舰。土耳其人的海军战术比较独特,他们使用一种18—24桨座的快船,船上只有200人,比别国舰船小一半,但速度快,便于操纵。土耳其人驾着这种小船,"打了就跑",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颇令一些欧洲国家海军头痛,直到利班多海战土耳其失利,这一局面才告终。

7)独特的兵役法

人称土耳其兵役法为"军事殖民计划"。该计划不仅把战利品分给出征者,还把被征服的土地分配给出征将士。每一位接受了被征服土地分封的人必须向国家提供一名骑兵,为帝国打仗。这一计划与中世纪欧洲采邑制有相似之处。但土耳其的"军事殖民计划"要求受封者长期服役,而欧洲采邑的封建主只承担部分军事义务,且封地不能传给后代。"军事殖民计划"是土耳其军事特色之一,保证了国家的兵源,调动了军队外侵的积极性。

2.攻陷君士坦丁堡

1)攻城准备

早在青年时代,穆罕默德二世就把攻克君士坦丁堡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继承王位后,他便着手把这一奋斗目标变成现实。他"征服者"的生涯就是从攻克君士坦丁堡开始的。1452年,他令一支部队和5000工匠在君士坦丁堡附近登陆,建造了一座名曰罗米里亚.西萨尔的要塞。要塞异常坚固,布满炮台,易守难攻。要塞的重要之处还在于,它切断了君士坦丁堡与黑海诸港口间的所有联系,君士坦丁堡亦无法从乌克兰引进粮食。

同时,土耳其人开始在君士坦丁堡城下集结重兵(一说为15万人,另一说为8万人),其中起举足轻重作用的是炮兵。穆罕默德二世准备了100多门重炮,其中特大型重炮12门。为了从海上封锁君士坦丁堡,穆罕默德二世还准备了上百艘军舰。这些舰船大小不一,以小船居多。

穆罕默德二世作了充分准备,加之土耳其军事实力雄厚,攻克君士坦丁堡势在必得。

2)严密设防的君士坦丁堡

面对来势汹汹的土耳其人,君士坦丁堡全城总动员,尽最大可能层层设防。重要的港口金角湾南北两边设有海墙保护,出口处用大铁链拦隔,以阻止敌舰进入金角湾,并加上若干大木桩进行加固。

君士坦丁堡拥有战舰26艘,其中希腊10艘,威尼斯和热那亚16艘。君士坦丁堡适合服兵役的男子计25万多人,但末代君主君士坦丁十一世所能召集的士兵不足5000人,加上部分外国雇佣兵,总数不过8000人。14531月,热那亚又派来700援兵,由名将吉斯提尼带领。日耳曼炮兵专家兼军事工程师格兰特亦同时到达。吉斯提尼是一位机智勇敢的名将,君士坦丁十一世任命他为城防总指挥。

此外,君士坦丁堡还加高加固了城墙,以期抵挡住土耳其军队的进攻。君士坦丁堡多次抵抗过东西方军队的攻击,然而,此次双方实力悬殊,即使倾其全力,也难保城池不失。

3)攻城战

14534月,穆罕默德二世来到君士坦丁堡城下准备攻城。他将10多万大军分成4个军,从4个地点攻城。他的金红两色营帐也设在了攻城前线。

412日,土耳其军舰炮击君士坦丁堡,土军的大炮也推到护城河边,开始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有组织的炮击。土军巨型火炮响声震天动地,炮击持续了几天,但效果并不理想,418日,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全线电击攻城。

君士坦丁堡守军已有准备,弓箭、火器一齐向土军射击,土军成片死伤,第一次攻城失败。两天后,热那亚支援君士坦丁堡的船只突破土军包围,给君士坦丁堡运来了粮食和弹药。

第一次攻击失败后,穆罕默德二世发现,如能绕过金角湾大铁链的封锁,从背后攻击君士坦丁堡,效果会更好,既可分散守军兵力,又可两面夹击。

为使舰船进入大铁链封锁的金角湾,穆罕默德二世动用几千人,把70余舰船拖到陆上,在陆地上修了一条木制轨道,上面涂上黄油,"旱地行舟"的战争奇观出现了。在炮兵掩护下,70多艘舰船从陆地进入了金角湾。土耳其人又在金角湾架设了一座浮桥,供土军通过。君士坦丁堡处在土耳其人的两面夹击之中。

君士坦丁十一世虽未弃城而逃,但形势的严峻他心中十分清楚。土耳其人攻城日甚一日,外面接济中断,即使能抵挡住土军攻势,饥饿也会使城里人不战自亡。土军每天炮击不止,城内伤亡人数与日俱增。57日、512日,土军两次大规模进攻又被击退。城池久攻不破,形势对土军越来越不利。土军兵力增多,补给发生困难,难以长期坚持下去,可能会被迫自动解围。为打破僵局,穆罕默德二世绞尽脑汁。他令手下人制造了一个高大的"攻城楼",以此为掩护,推到城墙边,从上面向城内开炮射击。但攻城楼很快被守军摧毁,没有达到目的。

强攻、攻城楼都遭失败,穆罕默德二世又采取了第三种特殊的战术——工兵挖坑道爆破攻击。但守军另一将领格兰特不愧为军事工程师,成功地阻止了土军的坑道战术,土军工兵不是被炸死,就是闷死在坑道里,或被水淹死;格兰特有时也派人到坑道中,用刀、斧将土军杀死。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坑道战中使用了火药。

穆罕默德招术用尽,仍无法攻克城池。他决定在529日对君士坦丁堡实行大规模海陆两栖进攻。这也是一次海陆两军的联合行动,海军吸引海墙上的守军火力,陆军则大规模强行攻城。

土耳其军队此次攻击不分昼夜,一刻也不中断,直到城破为止。穆罕默德二世把主力军队陆续投入攻击,最大限度地消耗守军实力。此外,他还进行了大量的物力准备:2000架云梯、铁钩及大量的柴草(用来充填守城的壕沟)。穆罕默德二世孤注一掷,把这次攻击视为最后一次进攻。

与斗志高昂的土军相比,君士坦丁堡内人心惶惶。许多人涌向索菲娅教堂,作最后一次宗教祈祷。人们预感到末日来临,君士坦丁十一世对城防作了最后的部署,守军也准备作最后一搏。

529日上午,土军全面进攻开始,在重点攻击地段,土军分成三个梯队,杂牌军在最前面,安纳托里亚民兵在中间,最后才是主力部队新军。穆罕默德二世这样安排是想让前两个梯队消耗守军的兵力和弹药,最后由新军解决战斗。守军用沸油、希腊火及其它武器击溃了前两个梯队。这时,大约1万名新军发起了强大的攻势。新军中多数人身经百战,受过专门训练,不顾一切向前冲。攻城战变成了肉搏战,但仍不分胜负。一支新军经过5次浴血冲击,突破了城防。土耳其军队历尽艰辛,终于攻克了古城君士坦丁堡。

土耳其人在城内大肆烧杀抢掠。一场浩劫之后,君士坦丁堡变成了土耳其人的首都——伊斯坦布尔。穆罕默德二世在欧洲大陆上建立了"土耳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