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调传统,也强调个性,龚贤山水画欣赏

 欢 喜 2022-10-03 发布于上海


龚贤生活在明末清初,后人对他的画作赞赏有加,尊称他为“金陵八家”之首。可以成为一个艺术流派的领袖,必然要有深厚的造诣。他借鉴古人积墨的方法,画出苍润厚重的山水。生于乱世,四处飘零,明明才华出众,偏偏清贫度日。他写过一首诗调侃自己的生活状态,结尾一句是“到老尚谋生”。已经鬓发斑白,还要为了生存发愁,这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生活中有太多的苦,他只能在创作中寻找快乐。龚贤从小学习绘画,十几岁的时候就能完成作品。到了二十出头的时候,在江南一带已经小有名气。他的绘画基本功相当扎实,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学过董巨、北宋三大家、元四家的绘画技法。

广博的见识,让他在作品立意上已经高人一等了。他在创作中强调,心穷造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变。这句话的意思,观察生活,了解事物的本质与变化,才能画出好作品。他反对闭门造车式的创作,喜欢外出写生,寻找适合入画的景色。他觉得古人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弃,但不能被古人的创作模式束缚。临摹古人佳作,效仿古人技法,只是一种学习方法。掌握方法,是为了画出自己的风格。

他把自己的创作方法总结为八个字,“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是不是听上去很像石涛的艺术主张“我自用我法”,两者都在强调画家的个性与创作上的独立性。龚贤提出这一主张和时代背景有关,明末董其昌强调摹古,并按照他的理解,提出“画坛南北宗”理论,告诉大家应该模仿哪些画家。当这种创作风气蔓延开来,就导致了千人一面、作品雷同。

龚贤研究积墨法,就是为了打破明末画坛的保守与局限,告诉同时代的画家,摹古的目的是为了突破古法。从这个角度看,龚贤是一位改革家,试图改变明末清初的画坛风气。他久居金陵,身边聚集了一批和他有同样理想的画家,组成的绘画流派名为“金陵画派”。

他在金陵画派中画得最好,但他从不骄傲自满。他反复强调,突破创新不是瞎画、乱画,应该根据已有技法进行创新。他用积墨法,展示出一条改革之路。他用作品,证明了他的改革是成功的。

看画中荒莽景色,气势不凡,让人心生敬意。看画中用笔用墨,苍润浑郁,充满天然野趣。画中既有不食人间烟火的高贵,也有可居可游的韵致。他把宋画山水的崇高峻秀与元人山水的悠然惬意进行融合,画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龚贤在运笔的时候,特别强调中锋的用法。一般画家用中锋,喜欢表现遒劲波折的感觉。龚贤用中锋,喜欢藏而不露。线条是山水画的基本构成要素,线条要有变化之美,不能只有一种味道。他笔下的线条,可以看出疏密、可以看出薄厚、可以看出方圆。他把线条的表现力用到极致,各种不同的线条,只为营造出沉稳厚重的质感。

龚贤的作品要细品,看一遍有一次心得,再看还会有收获。从他的创作意图开始慢慢感受,再分析他构图经营的方法,进而研究他的用笔用墨。学习龚贤的风格无法速成,但可以学到不保守、不固执的创作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