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9年,考古队闯入古堡,意外发现一个延续725年的神秘家族

 weimiao 2022-10-03 发布于安徽

在我国贵州遵义市,有一处旅游景区叫做“海龙囤”,乍一听这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城堡,事实上,这座城堡几乎影响了全球历史进程。

2015年,海龙囤荣获全球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同时还是我国五十多个世界遗产名录中,排名仅次于长城的军事遗址。

然而,就是这样一处雄奇秀美的景观,却在群山之中隐藏了四百多年。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它才浮出水面,向世人展示了它的遗容。同时,也向世人讲述了埋藏于这座古堡之中的斑驳历史。

海龙囤的建筑与历史,随着杨氏一族的鲜血与灵魂一同化为灰烬,飘散在时间长河之中...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故事要从改革开放时期讲起。

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期间,遵义县文管所的所长葛镇亚带领一支考古队,在县境内展开了古迹发掘并修订地方志的任务。

经过长时间的风餐露宿和艰苦奋斗,他们发现了尚嵇陈公祠、茶山关、毛石老街、金鼎山寺庙等大批古迹和文物。

但葛镇亚从没有丝毫满足,因为他曾在书中看到过,在遵义这个地方,曾经存在过一个神秘的古堡,以及建设并经营这座古堡的杨氏家族。

古堡不大,杨氏家族也没有多大的名声,这段历史也只是滚滚历史长河中的一滴小水珠,考古队员们并没有很在意,一部分人选择了退出。

但葛镇亚凭借敏锐的直觉和渊博的学识,坚持认为这座古堡中一定会有惊人的发现。

杨家统治海龙囤的七百多年时间里,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自治,与外界联系不多,所以即便是在古代,了解这片土地的人也很少。

葛振亚深知寻找海龙囤的任务很大几率会失败,但他不想轻易放弃任何一丝可能。

1979年冬天,葛振亚率领的一行人来到了一个叫做“海龙坝”的地方,位于遵义市的北边,这是最接近海龙囤的名字了。

连绵不绝的群山之中,考古队员们顶着凛冽刺骨的寒风,仔细寻找每一处有可能的地点。

几天下来,大伙儿都累得够呛,却一无所获。队伍中抱怨的人越来越多,工作到了最艰难的时刻。

这天晚上,葛镇亚决定在当时所在的玉龙村借宿一夜,稍作休整再走下一步。也正是这个夜晚,故事脉络发生了转折...

晚饭过后,一个叫刘远光的村民听说这些人是考古人员,瞬间来了兴致,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大半辈子的所见所闻,各种天马行空的奇幻故事从头讲到尾,纵然是阅历丰富的考古队员也听得津津有味,毫无睡意。

刘远光还说,他们这个村子以前可不叫玉龙村。

传说在很久以前,这个村子的首领就叫杨玉龙,大家都说他是真龙,因为他临死的时候,忽然化成了一条巨龙,潜入了村口的溪谷之中。后人为了纪念他,才改了名字。

大伙儿听完议论纷纷,不少人说这就是个故事,还是别信以为真的好。

“你说他叫什么来着?杨...玉龙?”

人群之中,葛镇亚突然发出一句疑问。

“是啊,杨玉龙,没错,我爷爷讲给我的咯。”

刘远光说到。

“杨玉龙,杨应龙,莫非这就是我们要找的那个人?”

葛镇亚欣喜若狂地向队友们说着,近日来的阴霾和灰心一扫而空,他突然有种直觉,答案马上就会揭晓。

一夜无眠,第二天一早,葛镇亚就叫醒队员们:“准备出发了!”

推门,恍然发现一个白雪皑皑的世界,队员们大感振奋,精神抖擞地踏上了村里这座龙岩山。这座山不高,却险,就算是村民们也不会经常来。

考古队员们踩着厚厚的积雪,小心翼翼地向上爬,没多久就在山林之中发现了很多非天然的碎石。

葛镇亚隐隐觉得,传说中的海龙囤近在眼前了,他让队员们提高警惕,注意一切有可能是建筑物的线索。

果然,沿着碎石往上走了一小段路,就出现了一道长长的石阶,石阶上是城楼,城楼周围就是斑驳的石墙...

海龙囤,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钓鱼城

如果不是葛镇亚他们发现了海龙囤遗迹,那么有关钓鱼城的历史疑虑也许还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开,人们也不会知道杨氏一族是如何影响世界历史的...

十三世纪中叶,蒙古军队的铁蹄几乎踏遍了亚欧大陆,当时的大汗正是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

在他的领导下,除了亚洲的大部分版图外,蒙古军队已势如破竹地越过波斯湾,逼近地中海。

由于版图面积实在太大了,所以当时的蒙古帝国实际上是分给四个首领来统治的。

其中,蒙哥作为大汗,在长江流域率领主力部队与宋王朝开战;

旭烈兀排行老六,主要领导欧洲战场;

老七叫阿里不哥,他坐镇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管理家族事务以及北方地区;

而后来一手建立元朝的忽必烈,此时仅仅作为蒙哥的跟班,在湖北地区作战。

公元1260年,旭烈兀集结大军,盘踞在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地区,准备与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开战。

此时的马木留克王朝军队羸弱不堪,只有两万余奴隶组成的乌合之众。

面对秋风扫落叶的蒙古铁骑,马木留克王朝所有人都做好了举国覆灭的准备。

旭烈兀也是一位善战的勇士,他的眼光其实不止于此,占领埃及后,就可以掀开地中海西岸的伊斯兰世界的帷幕,只要打败伊斯兰,踏上非洲便如入无人之境了。

如此一来,他就是征服半个世界的雄主,大汗的位置必有他一席之地。

可事情就在此时变得扑朔迷离,当马木留克王朝集结好军队准备做最后的决战时,却发现蒙古军竟在一夜之间从人间蒸发了!

面对萧瑟的营帐和余温尚存的篝火堆,马木留克军队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就这样取得了莫名其妙的胜利。

整个欧洲淹没在不知所以的欢呼声中,却没有一个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葛镇亚拿着放大镜仔细研究着一块石碑,上面密密麻麻记述着的,正是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

原来在1259年秋天,大汗蒙哥在攻打钓鱼城时,战败身亡了!

那时候的消息传递速度有限,当传到旭烈兀这里的时候,已经到了第二年春天,也就是他正准备一举拿下马木留克的时候。

大汗突然战死,紧接着的肯定是争权夺位,旭烈兀自知距离中原最远,生怕错过了最佳时机。于是他果断放弃了马木留克,连夜带上自己的人马回去抢夺帝位了。

总之,埃及和伊斯兰国家就这样奇迹般地获救了,那么问题来了,骁勇善战的蒙哥怎么会在一座小小的钓鱼城战死呢?

没错,这正是杨氏家族的“杰作”。

早在1235年,蒙古军队就翻越了秦岭,黑压压地聚集在四川以北了。

宋军主力几十万人,被夹在秦岭和蜀道之间的山谷中,进退两难。

此时的办法只有两个:

  1. 等待四川来的援军打开突破口以后汇合;
  2. 从蜀道突围。

世人皆知蜀道难,诗云:“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所以,第二条计策实际上是下下策。

宋军躲在山谷间苦苦等了几日后,非但没有等来援军的好消息,反而等来了必经之路——阳平关被蒙军切断的坏消息。

将士们欲哭无泪,只能硬着头皮准备登蜀道了。

正当此时,蜀道上冲下来一支未曾听闻的军队,全副武装、手持强弩和苗刀朝着宋军的方向杀来。

宋军将士各个呼天喊地,以为宋国就要在灭国了。

没想到的是,这支神兵一般的军队径直越过了他们,朝着蒙古骑兵的大营头也不回地就冲杀过去了。配合着精准的弩箭远程袭击,和奇特的刀法,竟硬生生地从密不透风的敌军中间杀出一条血路。

宋军一看有了希望,马上整顿好队伍,跟在这只神兵后面成功突围,抢回了阳平关,进入四川腹地。

这支神兵便是海龙囤主人在历史上最关键的一次登场,当时的家主叫杨价(jiè),是第十四任。

虽然暂时脱困了,但国家的危机还没解除,接下来要着手策划如何阻止蒙古帝国渡过长江继续南下。

从地图上看,此时的蒙古军队在长江最大支流——汉水北岸严阵以待,向东一直铺到淮河。

南宋版图被压缩到只剩下川湘、云贵、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南越地区。

从当时的地理条件考虑,蒙古人想要继续南下,共有三条最有可能的路线:

第一,跨越淮河,通过华东平原直逼南宋都城临安。

不过这条路的缺点是,淮河与长江距离很近,蒙古人的骑兵数量庞大,连续两次渡河恐怕又很大的变数。

第二,走襄阳城,渡过汉水后可以稍作休整,紧接着便能顺长江而下,这样一来就能辐射到长江中下游的大片区域。

但是,走这条路也会冒一定的风险,因为襄阳离重庆太近,而重庆驻扎着宋军近百万人马,在这片水网密布的地盘上,习惯了草原生活的蒙古军每走一步都必须小心谨慎。

第三,这条路最远、最难,但也是最有希望的,那就是向西南前进,先取汉中,进而控制住长江与汗水的源头。

如此一来,便能与华东平原的军队形成合围,对蒙古来说,这是收益最大的一种方案。

果然,蒙哥率领着他的铁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了汉中,并顺带占领了成都与乐山,算是基本掌握了长江和汉水流域的主导权。

只要再趁势拿下重庆,便是坐稳了蒙古帝国在中国南方的根基。

南宋王朝岌岌可危,蒙古的铁蹄似乎马上就要踏遍中国的版图了。

然而,此时却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大事,大汗蒙哥在攻打重庆的过程中,非但战败,甚至丢掉了性命!小小的重庆,究竟藏了什么龙,卧了什么虎?能收下令全世界胆寒的蒙哥的项上人头。

这便是杨氏一族的丰功伟绩了。

当年的家主杨价率领着5000精兵,在蒙古人手中救下宋军主力后,宋军驻扎在四川和重庆一带,杨家则驻扎在遵义的龙岩山上。

在杨价的建议下,宋军如火如荼地开展了防御工事的修筑和武器装备的整改,虽然一切都步入了正轨,但蒙古骑兵依然像悬在南宋头上的一根利剑,让人没有片刻松懈的机会。

大宋总督彭大雅夙夜忧叹,废寝忘食地计划着如何度过难关,却始终没有好办法。

这时,杨价向总督推荐了一个年轻人,正是这个年轻人,凭借自己超乎常人的远见,和令人赞叹的军事才能,日后打败了蒙哥。

其人名叫杨文,乃是杨价的儿子,也正是杨氏一族第十五代家主。

在父亲的影响和教诲下,杨文从小饱读诗书、熟知兵法、阵仗工事,甚至在谋略和领导才能方面要高出父亲许多。

所以杨价放心地把杨文交给总督,让他帮助总督策划出一条能够阻挡蒙军攻势的计策。

杨文派出了自己的两位智囊,唤作“冉氏兄弟”。

他们俩奉命常驻重庆,却不能献上任何计策,甚至不能说话。

兄弟俩每次开会都在场,每次都是坐在椅子上听大家讨论,大吃大喝一顿,听完拍屁股就走,到重庆的市井、郊区、山野游玩了。

刚开始的时候,众位将领权当他们俩不熟悉军中情况,还在分析形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可是人家就这样快活了大半年,硬是没有人听他们俩开过口,像个哑巴一样。

这么一来大家都沉不住气了,议事堂内开始有了不同的声音。

话传到总督彭大雅耳朵里,他也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差人盯着这两个人,看看他们每天到底去干了什么,关键要看看他俩会不会说话。

几天后,眼线禀报,冉氏兄弟每天逛街、爬山、下水,身上带着很多纸笔,边看、边记、边画。

回到住处后,就搬来一筐小石头,摆弄上半天,也不怎么说话,不清楚在干什么。

听完这番话,总督本来就好奇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他等不及了,一定要问问这两兄弟藏着什么猫腻。

正想着呢,冉氏兄弟求见总督了。

这一次,他们俩开口了。

说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在观察重庆的各个街道、山川、水文和建材储备情况,现在已经完全摸清了。

他们的计划是将重庆建设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超级防御城堡,之所以一直没有说话,也是家主杨文的意思,建设布防是一件极其机密的计划,绝对不能走漏任何风声。

说话间还呈上一张设计精巧、栩栩如生的布防图,里面的军事、政务、城墙、哨所、工业、农业、商业、医馆、武备面面俱到、井然有序,依靠河流与山地而建,这就是后来的钓鱼城。

彭大雅盯着这张布防图,仔细端详了几个时辰,直到雄鸡高啼。

总督大感振奋,几年来的焦虑一扫而光,看到这张图,就仿佛看到了一个铜墙铁壁、刀枪不入的绝世碉堡。他设身处地地做出了好几条攻城方法,最终的结果都一样:毫无胜算。

总督如获至宝,马上上奏朝堂,严格按照图纸开始修建钓鱼城。

重庆外部三面环水,且内部有众多山地,被称为“山城”,自古以来就是易守难攻的军事重镇。

所以,纵然蒙古军队以四川为根基多次向重庆开战,也始终没有成功。

不过,再具优势的城池,也抵不过年复一年的进攻与隔绝,所以杨文才提出了这样的方法,几乎推倒了重庆所有的土墙和建设不合理的区域,全部重来。

几年后,钓鱼城修筑完毕,也马上就迎来了蒙古军的进攻。

具体的战争过程我们无从知晓,但只要知道最终的结局,便可以想象出这座焕然一新的钓鱼城究竟有多大的威力。

蒙古大汗蒙哥,霸占了亚欧大陆绝大部分土地,整个世界几乎都要被他收入囊中,就这样的一位悍将,在小小的钓鱼城,战死了。

于是,旭烈兀争先恐后的回到中原,阿里不哥也放松了对北方的控制,忽必烈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上位计划,整个世界的阴云被钓鱼城吹起的一股狂风而产生了消散的可能。

重庆的基本城市格局就这样奠基并延续下来,忽必烈当上大汗以后,依然对其久攻不下,只能转战云南、贵州,再北上湖南,而重庆就稳坐在中间,俨然是一座盛气凌人的孤岛。

直到多年以后,元、明、清、近代,重庆一直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无数次战乱中,要么偏安一隅免受战火,要么就是彻头彻尾地洗礼和毁灭。

播州杨氏的兴衰史

葛镇亚在海龙囤发现的石碑上,记载着杨家军送蜀道下来拯救宋军以后,去到重庆修建钓鱼城的经过,这破解了他多年来对这件历史事件的疑虑。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日思夜想的海龙囤城堡,看完石碑后迫不及待地给队员们讲述了这个故事。

队员们听得聚精会神,也开始对这个神秘的家族产生了兴趣,纷纷向葛镇亚询问他们的具体情况。

葛镇亚说到:“海龙囤所在的这块土地,也就是杨家统治了725年的地方,以前的名字叫播州...”

而播州的建制要从唐代说起。

公元639年,也就是唐贞观十三年,第一次设立了播州府,位于遵义北部,大娄山脉东支中段与乌江中段北岸之间。

设立播州的本意,是为了控制南诏国,即的云南到缅甸边境地区。

然而,到了公元876年,朝廷动乱,南诏国趁机北上劫掠土地,一度占领了播州,对中原虎视眈眈。

外忧内患之下,唐朝无暇顾及南诏国,事实上也根本无法支出多余的兵力去管这块地方。

可不管又不行,于是皇帝下令,谁能收复播州,谁就是播州之主。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太原的杨家族长站了出来,此人便是杨氏一族的第一代家主。

杨端带领着自己的武装力量,竟然真的打跑了南诏国,当上了播州土司。

从此,便在播州的土地上扎下了根。杨氏一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慢慢壮大起来。

经过十几代人的潜心经营,杨家的生活越来越富足,播州地区的百姓也在杨家的管理下过的有滋有味。他们在龙岩山上建起了海龙囤,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与世无争。

无论是安史之乱还是五代十国乱世,杨家都安然无恙。

几百年后,当大宋被外来的蒙古人打得节节败退,眼看就要覆灭之时,第十四代家主杨价再一次降世,就宋朝于水火之中。

于是,大宋皇帝赐予杨氏一族“雄威军”的光荣称号。

杨家人似乎天生就是建设堡垒的奇才,钓鱼城的辉煌战绩已经不必再说,海龙囤比之有过而无不及。

海龙囤建设在龙岩山上,从山脚下开始向上走,首先就要经过六道巍峨险峻的关口,分别名为: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和飞凤关。

这六道关口,两两互为犄角,可以在最快时间内形成互相支撑的防御体系。

因山势陡峭,要通往山顶的土司指挥中心,必须依次经过这六道关口。

如果我们前去游玩,很容易就会发现,海龙囤最特殊的地方就是它的台阶,每一级台阶的高度都在半米左右,阶长足有1.5米。

哪怕是平时走动,都要身体好的士兵才能顺利同行。

如果敌军来袭,这些台阶将会是他们面对的最大鸿沟,通过这些石阶,就会被堡垒里的守军杀的七零八落了,更别提上山后的深入进攻。

纵观古今的大多数堡垒,没有一座会有这样的设计,可见杨家人在建设军事城堡方面的脑洞之大。

登上山顶后,就是平时族人生活、娱乐和管理者处理政事的地方了。

像钓鱼城一样,这里的生活区、娱乐区、种植区以及各种资源都规划的清清楚楚,即使从刚发现时的破败情况去看,依然会惊叹这种城堡的建设是多么科学、严谨。

所以,忽必烈征服了南宋,建立元朝后的很长时间里,钓鱼城和海龙囤依然是毫无攻克可能的存在。

被逼无奈的忽必烈只能亲口保证,播州和钓鱼城归顺后,以前的事一笔勾销,这两个地方依然有权保持自治。

一直到明朝万历年间,北方少数开始不断侵扰,日本倭寇也屡屡进犯,明朝皇帝恐怕西南地区再出动乱,决定先下手为强,征集了二十万兵力,讨伐播州。

经过一年多的镇压、内部分化、围而不攻的消耗策略下,播州终于陷落了。

即便如此,最后一段登山之战也打了将近一个月,明军才终于登上了海龙囤。

值得注意的是,海龙囤的垂直高度不到400米,总共36级台阶竟让二十多万人打了一个月,可见这座堡垒的防御性有多高。

杨家第三十代家主杨应龙失去了最后的翻身机会,与24万官兵经历了前后114天的血战后,于万历二十八年农历六月初六一把火烧了海龙囤,自己也投身于熊熊大火之中。

杨氏一族能够突破朝代的更迭,统治一片辖地长达725年之久,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结语

海龙囤的第一次发掘清理和修复工作持续了200多天,第二阶段发掘、研究工作现在还在继续。

海龙囤作为军事堡垒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的设计之精密,建筑之精致,堪与同时代的马丘比丘相媲美。

如今,海龙囤作为贵州名气最盛的旅游景区,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人前来参观、游览,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众多人文、历史爱好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