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京的战略边界何在?他最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不是乌克兰

 嘟嘟135 2022-10-03 发布于北京

乌克兰第一夫人叶莲娜·泽连斯卡娅在接受采访时说,在2月24日得知战事爆发时,感觉自己身处两个在平行空间之中。

俄乌冲突持续至今,双方似乎完全忘记了有一种达成妥协的方式叫做谈判。这并不奇怪,因为在各自的空间中,两国追逐的目标远不止那块被称作“顿巴斯”的土地及其承载人群的归属。

乌克兰的断舍离

戈尔巴乔夫故去了,苏联时期所形成的民族关系仍在发挥作用。关于这位老人的历史功过众说纷纭。苏联的存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进程试验。苏联是一个如今被相当部分原成员国定义为基于殖民关系而形成的“兄弟联盟”。不过,回到历史场景,俄罗斯“老大哥”的称呼并非自封,而是1930年代阿塞拜疆等国因崇尚苏俄模式奉上的尊号。

苏联解体后,原成员国间关系的发展史就是将长幼有序的兄弟情转化成基于平等、独立、互利的正常国际关系的过程。从兄弟到伙伴,这条路不是用一个30年就能走完的。乌克兰经历的正是而立之痛。

不可否认,乌克兰如同中亚和南高加索国家一样,并未完全被视为独立的国际关系主体,更多的是“俄罗斯世界”的一部分。乌克兰之地在历史上是斯拉夫民族实现精神皈依的家园,但乌克兰人并未因此占据精神高地,反而是在俄罗斯和欧洲间徘徊与挣扎。徘徊与挣扎就意味着自我定位的摇摆和自我冲突。笔者一位年届花甲的俄罗斯朋友说,他年轻时去乌克兰西部只有受气的份儿,当地人拒绝跟他说俄语。

如今,乌克兰正在断绝与俄罗斯的历史、文化联系,舍弃顿巴斯,离开俄罗斯世界,更坚定的目标是转向欧洲,重新参与国际分工。这种分工并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还有政治分工和军事分工。

这里顺便提一下俄方所谓的“去军事化”。乌克兰不是战犯国,有理由拒绝任何方面提出的限制国家军备的要求。况且,仍在鏖战的基辅当局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理解军事化的重要性。当武力失去了止戈的作用后,没有谁不追求自己的矛更锋利、盾更坚固。如此一来,俄罗斯能采取的手段就是釜底抽薪,摧毁乌克兰的国家动员能力和对抗意志。

一系列政治操作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扎波罗热等地的归属问题不会再有反复。但四地公投将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西方国家继续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

早在6月,基辅当局曾表示,预计8月开始的反攻将改变战局,进而获得谈判筹码。此后,泽连斯基又表示,如果能够及时获取西方国家提供的武器装备,战事有望在年底前结束。

除了武器装备、兵员等军事因素外,影响战局走向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基辅政权的稳定性。从媒体报道可以看出,乌克兰各界有心呼吁全世界禁止莫斯科推出的“Z”标识,但支持一个Z(elensky)字头的、与寡头政治切割的新的执政团队的意愿能够维持多久仍未可知。对乌克兰而言,泽连斯基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与民众的共同体将是国家重建和发展的基础。

俄罗斯——剑指未来

普京早已不是一个政治个体,而是一个体制、一种世界观的代言人,代表着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之一。

俄罗斯国际关系学院2020年出版的《21世纪的俄罗斯与美国》一书指出,曾担任过美国驻俄罗斯大使的迈克尔·麦克福尔炮制出来的“人民主权”高于“国家主权”的理论为众多地区冲突埋下了祸根,其中就包括乌克兰问题。在乌克兰问题中,西方并不认同为科索沃量身定制的这套理论。这正是西方国家和北约在国际事务中搞双重标准的明证,如同他们面对苏联解体平心静气(如果不是狂欢的话),对任何恢复联盟的想法和举动却歇斯底里。

不管怎样评价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进程,目前看莫斯科的战略规划是合理的。很明确的一点是,战端一开,俄罗斯将彻底失去乌克兰。但普京在战略上的下注重点并非乌克兰。

对掌握俄罗斯最高权力20余年且进入执政晚期的普京而言,最大的问题是权力交接。没有哪个问题的重要性出于其右。基于这一判断,乌克兰冲突可以被视为一揽子问题的解决方案。

必须承认,普京的强力领导致使外界严重低估了俄罗斯国内问题的复杂性。

在执政集团内部,长期以来是一虎御群狼且诸狼不和之局面。在普京的团队中,梅德韦杰夫曾与谢尔盖·伊万诺夫有过接班人之争,梅氏同时与谢钦水火不容,纳雷什金和索比亚宁一度形同陌路。绍伊古在2021年8月建议将首都迁往西伯利亚,有哪个国家的国防部长曾如此放言?!

在社会层面,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存在已久的社会矛盾和认知差异明显外化。自2008年以来,民族主义思潮和追逐变革的情绪共同困扰着俄罗斯社会。2014年以来,激进的民族主义言论甚至开始波及普京本人,出现了如果普京拒绝为顿巴斯居民提供武力庇护将等同于叛国的言论。民族主义就是这么个东西,本来想种瓜,收获的可能是豆。

在外部安全上,西方国家以北约军事推进和制裁战结合的方式,企图使俄罗斯发生内乱。2024年是最适合引爆的时间节点。

上述各方面的问题并非突然出现的,而是俄罗斯和普京面对的长期局面,其中某些局面甚至是克里姆林宫巩固权力的工具。但目前的问题是,普京到了必须一蹴而就解决所有问题的时候,2024年之前的时间段是权力仍牢固的普京的最后机会。

如果将乌克兰冲突视为解决冲突的工具,那么,我们先看看,它给俄罗斯带来了什么。

在经济方面,西方国家的制裁手段已经黔驴技穷,即制裁战不再是干涉俄2024大选的有效手段。况且,俄罗斯对目前的制裁等并非没有准备。2014年,西方国家借马航空难升级对俄罗斯的制裁,将制裁作为限制俄罗斯发展的常规手段,尤其是涉及在能源和军事领域禁止向俄提供“敏感”技术,不向俄罗斯提供开采页岩石油以及在极地、深海开采能源的设备和技术。

欧美制裁的重要对象是俄罗斯的政治人士、金融行业管理人员、高级军官、科研机构负责人等。媒体报道称,按照西方的经验,向这部分人施压最易造成“颜色革命”。

而俄罗斯防范任何形式“革命”的手段是将“第六纵队”的规模限制至最小。“第五纵队”虽然隐蔽,但并非没有蛛丝马迹可循。《俄罗斯的阴谋论文化》一书中写道,第六纵队就是那些摇摆的普通民众。最近一段时间,部分动员令就是一个有效的过滤器。

对普京而言,乌克兰战事激化出来的社会情绪和执政团队内部的纷争越多,就越有利于利用行政、司法、选举等手段重整执政团队和筛选新生政治力量,为后普京时代作长远布局。仅这一项就要求俄乌冲突要维持必要长的时间。

出路何在?

苏联解体后,欧亚地区的政治进程并没结束。承载“第三罗马”精神的俄罗斯一直在开辟第三条道路,但此间却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通往美好的道路上总有人另辟蹊径,在坠入深渊中却总是殊途同归。当冲突双方在自己的空间、按自己的逻辑狂奔时,最易被忽略的便是“人的价值”。双方可能出于各自目的会纵容、策划一些针对平民的暴力事件,甚至是核事故,借此强化既有立场,争取更多的国际认同。

在西方看来,俄罗斯发生变化的边界是这个国家继续变得虚弱。奥巴马曾说过,俄罗斯是一个地区强国,该国对邻国的直接威胁并非来自其强大,而是虚弱。2014年,普京在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后表示,“一切事物均有自己的边界”。俄乌冲突的何时结束,这只能取决于普京的战略边界了。

(作者:宫卓识,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聘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