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动脉疾病的超声诊断...

 海浪晨曦 2022-10-03 发布于山东


来源:九河超声

编辑:女超人

1. 颈动脉硬化

病理变化主要是动脉内膜类脂质的沉积,进一步发展有斑块形成,导致内腔狭窄。血管内膜破坏,血小板聚集,继而血栓形成,血栓脱落,栓子可进入颅内血管引起脑栓塞。内膜斑块内可有出血,溃疡形成,严重者管腔完全阻塞。

超声表现:颈动脉内膜面粗糙,回声间断或内膜局限性增厚, IMT增厚>1.0 mmImageImage

2.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多发在颈动脉分叉部,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

超声表现:内中膜局限增厚大于1.5mm定义为斑块。

Image

Image

3. 颈动脉狭窄

采用二维超声测量病变血管残余及原始管径及面积,计算狭窄率。

采用血流速度评估狭窄程度。

4. 颈动脉闭塞

二维超声显示管腔内充满实性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无彩色血流信号。

5. 颈动脉瘤

病因:由于动脉硬化、感染、创伤及先天性等原因引起,较少见,占周围动脉病的2%。假性动脉瘤多由外伤或手术引起。

临床表现:一侧颈部出现膨胀性搏动性肿块。

超声表现:颈动脉局部扩张,大于临近动脉的1.5倍。

6. 颈动脉夹层

病因:颈动脉夹层多见于颈动脉硬化、高血压的患者,由于颈动脉内膜或中层撕裂,在血流冲击下,内中膜分离,内膜及部分中膜被推向管腔侧,其余的中膜及外膜被推向外周,形成真假两个腔,二者通过破裂口相沟通,真腔血流经破裂口流入假腔,假腔内可形成血栓。

临床表现:头颈部疼痛、Horner征、脑及视网膜缺血是颈动脉夹层的三联症。

超声表现:动脉壁内膜分离,管腔内可见细线样回声,随血管搏动而飘动,断端呈飘带样运动。纵断面显示双层管壁,外层为高回声,内层为细弱撕裂内膜回声,中间为剥离形成的假腔。横断面呈双环状。撕裂的内膜在收缩期短促向假腔侧移动,随即又向真腔侧移动,舒张期又朝向假腔移动。CDFI 显示血流信号从真腔经破裂口流入假腔内,收缩期真腔颜色鲜艳明亮,反之,则为假腔。PW收缩期真腔内为高速血流频谱,而假腔内流速缓慢

Image

Image

Image

7. 颈动脉扭曲

指颈动脉的过度伸长扭曲,经常呈S形或C形,少数情况下扭曲的动脉可成锐角。文献报道的发病率约在 10%~25%。病因可能与发育异常、肌纤维发育不良、高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解剖变异及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术后改变等有关。

临床表现:颈动脉扭曲多以搏动性肿块就诊,可伴有脑缺血症状。

超声表现:颈动脉呈横S状、C状,也可呈直角弯曲状。

Image

Image

8. 大动脉炎

大动脉炎好发于年轻女性,为慢性进行性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多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所累及的都是含弹性纤维的大中动脉,除多见于主动脉及其分支外,还可见于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

临床表现:早期可有低热、乏力、关节痛、肌肉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表现。数周或数月后出现血管狭窄或闭塞的临床表现。

超声表现:早期血管管壁正常三层结构模糊不清,管壁僵硬。后期管壁正常结构消失,增厚,回声强弱不等,内膜面较为平整,外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病程长者血管内外径均变细。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病变为弥漫型者彩色血流暗淡,频谱呈低速单相,病变局限者彩色血流混叠,血流速增高。

Image

Image

Image

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鉴别:后者多见于60岁以上男性,内膜不均匀性增厚,管腔内可见强弱不等的斑块,狭窄多为偏心性;大动脉炎多见于年轻女性,表现为管壁向心性增厚,内膜面较平整。

更多血管超声知识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