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韵味人生(102)人物春秋:勤俭孙老伯

 钟奋生 2022-10-03 发布于湖南

韵味人生

拾起岁月的珍珠,捕捉人生的韵味

捧起生活的浪花,品尝智慧的美味

2022年9月24日 星期六 农历八月二十九

人物春秋

笔者的大姐夫李金生,是苏州人。苏州市轻工研究所退休,高级工程师。微生物学会会员,原苏州市政协委员。

1968年,他从江西农学院毕业,这年12月在部队农场锻炼一年,1970年1月分配到江西修水县工作。他在这里好多单位干过,如农科所、化肥厂等,最后在修水县粮食部门工作。1987年调离修水到苏州工作。

我姐夫虽是一个外乡人,但他毕竟在修水工作、生活了整整17年,与这里的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换句话说,修水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在读大学时,是班里品学兼优的学习委员,现在虽然退休了,仍跳动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他关注国家大家,参加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最近又花费很大的心血与精力,从他特有察觉生活的视觉,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他曾在异乡修水工作与生活的所见所闻,风土人情,随手捧起朵朵精彩的生活浪花!

下面,不妨欣赏这位六十年代老牌大学生的体会文章——

勤俭孙老伯

文/李金生

李金生近照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位八十岁的老者架着一付老花眼镜在家门口一针一线补袜子的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这位长者姓孙,我们都叫他孙老伯。孙老伯年届耄耋,这么大年纪还自己补袜子,而且还高调亮相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如此张扬自己,这给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是缺人?缺钱?缺关怀?然而,非也!孙老伯家大业大,儿孙满堂,个个都是孝子贤孙。那孙老伯补袜究竟为哪般。说来或许你不会相信,那是孙老伯接的活,真是石破天惊,语惊四座,孙老伯替别人补一双袜子可赚得几分几毛钱。这点蝇头小利理论上可行,可实际上孙老伯毕竟是有岁数的人,还在赚钱养家在情感上是难接受的。而解开这个结必须从孙老伯的祖籍说起。

孙老伯是浙江绍兴人,是出才子佳人的地方,有人把浙江人比作东方的犹太人。二战期间有大批犹太人逃难来上海,他们有的身无分文,衣食无着,就凭借着他们的智慧和勤勉生存下来。而浙江人与生俱来的性格是脑袋灵活,吃苦又勤俭,酷似犹大。这种只有浙江人才有的优秀特质深深地烙印在孙老伯的身上。前几年我因事去杭州,在车上有几位八十多岁的老者正大谈生意经,其中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翁,说他在农贸市场里设摊卖白果,起先我还以为是他家自产的白果吃不完才拿来卖的,后来才知他是买进卖出,赚差价。由此可知,作为同是浙江人的孙老伯年老替人补袜子也不足为奇了。正是他骨子里的勤俭迸发的光芒品质。

孙老伯与老伴万妈妈 笔者摄于2008年4月4日修水孙老伯老屋

话说孙老伯补袜子还真是个绝技绝活,这不免有点哗众取宠夸大其词之谦,別人补袜就剪一块布缝上去就是,然孙老伯不用布缝,而是选用与原袜质地弹力颜色都相同的线依据袜子的经纬走向缝制而成,不同的袜子不同的部位都有不同的针法手工,同时还要用到木楦子木楦头模板等一些专用工具,一针一线决不是一蹴而成的,它是一门很有讲究的技术活。补好的袜子可和原物一模一样别有二致,根本看不出有破绽的地方。可见孙老伯的水平几何!以后孙老伯又把这一技法推介到裤子衣服帽子上,特别是一套名牌服装破了用布缝上有失风范,弃之可惜,穿上又不雅观,而用孙老伯的技法缝制则可还原原物的华丽容貌。好事成双,众人闻之,皆趋之若骛。

我们和孙老伯是门对户当地老邻居,隔街相望,他家住硕大的大宅门,庭院深深,而我们只是小家碧玉式的顾家家,虽然相形见望,而友情则年深月久,但凡有事,两家都会倾力相帮。而我深切感受走进孙老伯则是从他的染织业开始,其实孙老伯的主业是染布。他在县城衙前上班,那里有他的染坊车间。染布虽在一个边远小县城是个稀有行业,独此一家,但也不乏需求之人,每日里生意不断,忙忙碌碌。

染布这行头粗看很简单粗放,然也是个精细复杂的技术活,一般人还真掌握不了。光是工艺流程便有十多道,染料配方数十付。一次我竟误打误撞地撞进了他的工作场地,但见灶台锅勺炉火正旺,大缸小缸排了好几行,缸里赤橙黄绿青蓝紫,眼花缭乱满目色,空间的场地上已经染了色的帐布高高挂起,迎风招展,置身其中,仿佛倘佯在万国旗的海洋中,而孙老伯正忙碌穿梭其中,终于不忍打扰他。二次看到孙老伯染布竟是在大街上,此时的他挑着一担染布要去修河漂洗。到修河要经过一段沙石地,这深一脚浅一脚的,即使是空手徒步也费力,而孙老伯是挑着重坦偶偶前行,践行着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行,可敬可叹可贵!

再次看到孙老伯挑担前行时,他担子的一头起了变化,原来的染布换成了一个小孩,这小孩是孙老伯的孙女,是孙家第一个孙辈,喜欢得了不得,抱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孙老伯把她一直带在身边,寸步不离,就这样孙老伯一头担着染布,一头担着小孩堂而皇之,招遙过市的走在大街上,引得众人啧啧称奇!看这爷孙俩!

孙老伯就是这样一个永不知疲倦,永不停息的勤劳之人,他不喝酒不抽烟,更不会打牌,可以说没有任何嗜好,在他生活的字典里唯一的两个字便是劳动,勤劳是他的第一需要。每天下班回家,就急匆匆地赶去菜地劳作了。不到天黑他是不回家的,他去时一担肥回时一筐菜,当别人还在为菜篮子发愁时,他家的菜已盈盈有余,勤俭真是富余之本。

书山有路勤作径,学海无涯苦后舟。孙老伯虽囿于那个时代的局限,无缘书山学海,但勤俭的原理是相通的,俭者,德之共也!孙老伯一共育有六个子女,他把勤俭的懿德也传给了下一代,子女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勉工作,颇有建树。家德家风薪火相传,光耀门楣,隆盛可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