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以为你是国家主席的亲戚就可以搞特殊”,亲属要“办点事”,他这样回应

 新用户61391524 2022-10-03 发布于广东

刘少奇在延安时与家人的合影,左起:刘允斌(刘少奇长子)、刘云庭(刘少奇胞兄)、刘少奇、刘爱琴(刘少奇长女)、刘云庭之子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刘少奇优良醇厚的家风一直为人称颂,他在生活上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

一家十几口人的生活开销及接济亲戚等费用支出,全靠刘少奇和王光美每月的工资,经常捉襟见肘。他平时很注意节省,一日三餐都很简单,就是粗茶淡饭,有时热热剩菜剩饭就算一顿。他的衣着也十分朴素,在家里穿的普通布衣和布鞋,有的都洗褪了颜色,衬衣总是穿到无法再补了才肯换新的。有一次,他的一件衬衣破了一道很长的口子,警卫员劝他做件新的,他说:“不要紧,再缝一缝,还能穿些时候。”他的床单一用就是十几年,一条围巾用了整整16年。他的上海牌手表,总是坏了就修,一直坚持用到逝世。他每天就是一壶茶,没茶味了,就再续上点茶叶。

1948年8月21日,刘少奇与王光美在河北省建屏县(今平山县)西柏坡村结婚

刘少奇还十分注重培养子女艰苦朴素的作风,避免他们滋生享乐主义。有一次,女儿刘平平跟随阿姨上街购置衣服,看中了一件40元的虎皮领子大衣并买回家。刘少奇知道这件事后,找到阿姨很严肃地谈起此事,嘱咐阿姨一定要把这件大衣退掉,并认真地说:“今后要培养孩子朴素的生活作风,不要娇惯他们。”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是刘少奇一生的准则,也是他家风中最鲜明的特点。他总是要求家人多从人民的角度考虑问题,把自身的选择同人民的需求结合起来。

刘少奇穿过的衣服(刘少奇同志纪念馆藏)

刘允斌是刘少奇的长子,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业一直非常好。1951年,刘允斌被莫斯科大学录取为化学系的研究生,并在四年后获得了副博士学位。作为长子,刘允斌深受父亲的影响,他时刻不忘家风,在面临人生抉择时,总是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

刘允斌先是舍弃多年研究积累,从化学研究转为国家急需的原子能研究。后来,他又收到刘少奇的家书:“祖国和人民等待着你的归来。在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相信你一定能无条件地牺牲个人的利益而服从党和国家利益。”在父亲的鼓励下,刘允斌背着简单的行装,毅然踏上了返回祖国的列车。

“要肯于为大家的事情吃一点亏”

刘少奇不仅严以律己,还在生活、思想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严格要求子女,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

他十分重视子女世界观的改造,经常要求子女,“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要首先考虑集体的利益,把集体利益摆在前面,把个人愿望、个人利益摆在服从的地位;当个人愿望和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敢于为了集体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他在1955年5月写给儿子刘允若的信中就指出:“不要怕自己吃了一点亏,不要去占别人的便宜”,“要肯于为大家的事情吃一点亏”。

刘少奇写给儿子刘允若的信(中央档案馆藏)

1960年1月,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刘少奇对子女和亲属再次指出:“人活一辈子总要对社会有所贡献,要贡献多一些才好。在我们社会里,只要有贡献,大家都会看到。占小便宜,吃大亏;吃点小亏,占大便宜,这是合乎马列主义、无产阶级世界观的。”

刘爱琴是刘少奇的大女儿,她在谈到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时说:“不少人以为我们是国家主席的子女,肯定处处受照顾享福。殊不知父亲对我们都是从严管教,有时甚至严厉到接受不了的程度。”

刘少奇对子女爱而有教,遇事商量,大事晓之以理,小事循循善诱。他对自己的孩子从不娇惯,而是让他们在社会上得到历练,在实践中锻炼成才。刘允若在莫斯科航空学院留学期间,因与同学关系不睦,想要转系甚至调换学校。他连续给刘少奇写了几封信,希望得到父亲的帮助和支持。针对儿子的思想问题,刘少奇即刻回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并出殷切希望,通过耐心的劝诫,指导儿子正确对待批评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使刘允若纠正了错误思想,树立起立志成才、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1960年8月,刘少奇与家人在北戴河的合影

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刘少奇还把三个孩子送到学校寄宿。在经济困难时期,粮食紧张,食品短缺,学校的伙食比较差,细粮少,粗粮多,还要搭配吃些白薯,有时还吃不饱。看到孩子们的脸色越来越不好,同志们都很心疼,有同志便对王光美说:“本来孩子们的身体就不好,再时常吃不饱,这怎么行?还是把他们接回家住吧。”但是,刘少奇和王光美都不同意接回孩子。

一直以来,刘少奇廉洁自律,以良好的家风严格要求子女的言行,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了表率,树立了学习榜样。

坚决反对搞特殊照顾

1959年国庆节期间,刘少奇专门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那时,有些亲戚看到刘少奇当了国家主席,就跑到北京来找他为自己办点事,有的不想当农民想当工人,有的不安心农村,要进城市,有的想要点东西等等。刘少奇不给他们办理,他们便有了一种埋怨的情绪。刘少奇认为有必要做些思想工作,纠正他们的错误观点。

1961年4月,刘少奇到湖南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图为4月8日刘少奇和王光美在韶山(中央档案馆藏)

“今天,请你们来开个会。这个会议室是我曾经主持政治局同志开会的地方,可见我是很认真地对待这个会议的。”在会上,刘少奇说道:“现在解放了,在农村也好,当工人也好,生活都比过去好多了。当然马上消灭城乡差别现在还做不到。你们想请我这个国家主席帮忙,以改变自己目前的状况,甚至改变自己的前途。说实话,我要是硬着头皮给你们办这些事,也不是办不成。可是不行啊!我是国家主席不假,但我首先是个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个人小家庭服务。我手中有点权也是真的,但这权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只能用于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

刘少奇与女儿刘潇潇在一起

随后,刘少奇语重心长地说:“不要以为你是国家主席的亲戚就可以搞特殊,靠沾我的光,提高不了你的觉悟。”他还说:“正因为你是国家主席的亲戚,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更应该艰苦朴素、谦虚谨慎,更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志气。不要打着我的旗号到处吹牛。”刘少奇在家庭会议上的谈话,使在场的每个人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大家表示赞成刘少奇的意见。从那以后,本家和亲戚再也没有找刘少奇走过后门。

在工作和生活上,刘少奇十分注重“公私分明”,对子女的教育中尤其注意这一点,坚决反对搞特殊照顾。他曾经对女儿刘平平和刘源就读的北京实验二小的校长和老师们说:“不要因是我的孩子,就迁就他们,照顾他们,那样对他们没有好处,我们也不高兴。”

刘少奇与女儿刘爱琴(左一)、儿子刘允斌(右一)及朱德女儿朱敏(右二)合影(图源:刘少奇同志纪念馆)

1960年,刘爱琴从内蒙古回北京探望父母,反映自己的房子被水淹了,向有关部门多次提出调换请求都没有回应,希望父亲能够打个招呼,解决她的住房问题。

刘少奇虽然心疼女儿,但还是明确回答:“群众能住的房子,我们也应该能住。不能因为你是国家主席的女儿,你就可以与众不同,不能有这种思想。现在搞了一点特殊,多得了一些物质上的享受,看起来是占了点便宜,但这是危险的,长期下去,思想就要变,也会站到人民的反面去,成为无益于社会的人。”

此外,他还坚持要求家人积极参加劳动。在中南海里,他让家人种植果树,帮厨房煮饭做菜,甚至修建房屋时他还让王光美带领孩子们去工地参加劳动。1958年,刘少奇觉得孩子们长大了,只在院子里劳动还不够,又要求孩子们暑假时半天时间复习功课,半天时间去公社同农民一起劳动,并且要像农民一样“不怕热,不怕累,不怕吃苦”。

刘少奇与农民一起劳动(图源:刘少奇同志纪念馆)

刘少奇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建立了卓著功勋,他既是伟人,也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是一家之主,是子女的慈父,更是他们的严师,通过言传身教,让优良的家风代代传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