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今日秋分,秋分习俗与养生要点
2022-10-03 | 阅:  转:  |  分享 
  
今日秋分,秋分习俗与养生要点节气说——秋分,时长02:13秋分习俗与养生要点今日秋分,秋分习俗与养生要点音频:00:0013:11?今日秋分
2022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廿八?星期五?今天09:03秋分。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的第4个节气。每年的9
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分,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
故谓之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秋分”的意思有
二:一是日夜时间均等;二是气候由热转凉。这是一年里最宜人的季节,天高云淡,金风送爽,菊黄蟹儿肥、丹桂正飘香。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声
秋分之日“雷始收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入地收声。阳光随之衰微。前半秋,秋云逶迤,秋霞烂漫已成告别。后半秋,阴风四起,秋雨缠
绵,该秋虫残鸣、红叶伤心了。二候:蛰虫坯户秋分时节,寒凉来袭,蛰虫们也开始给自己的洞穴“添砖加瓦”,把洞穴垒得再结实些,洞口开得再
小些,以抵御寒气入侵。三候:水始涸秋季降水减少,夏雨遗存的积水逐渐干涸,故而河流舒缓了,流水不再湍急。秋气之美,常在于水之静美,而
水之静美,又常给人岁月悠悠时光不老之感。秋分习俗◆秋祭月◆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
最初祭月节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大煞风景,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粘雀嘴◆秋分这一天
,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有煮汤圆吃的习俗,除了自己食用,还要煮二、三十个不用包心的汤圆,插上细竹签,放在田边地头,名曰粘雀子嘴,寓意是
让雀子不要来破坏庄稼。◆?吃秋菜?◆岭南地区,昔日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一种野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
“秋汤”。在南京,则流行吃“桂花鸭”,用普通的盐水鸭,以桂花卤入味。“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上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品秋蟹?
◆秋分时节,蟹肉肥美。螃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含量比猪肉、鱼肉都要高出好几倍,而且含有丰富的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等营养元
素。但螃蟹性寒,切勿大量食用。◆?立蛋?◆“秋分到,蛋儿俏”,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不少人做起“立蛋”试验。其实每天都可以
玩,只不过据说秋分这天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竖起鸡蛋的游戏更容易成功。秋分养生秋分是由热到冷转换的节气分水岭,是秋
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此时节养生要特别注重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养收、养肺。运动以身上舒适,不出汗为宜,建议在室
内学习太极拳,八段锦,瑜伽,从身体内部改善体质,实在没时间,早上凝神深呼吸三分钟,也大有助益。若在室外运动,则要注意防御秋风,选择
防风、透气、带帽、不厚重的功能性外套。01秋分“四防”防悲秋“自古逢秋悲寂寥”,远离“秋悲”,首先要加强日照和光照。在晴朗的日子里
,应多做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沐浴,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防秋乏秋分后应该多运动,尤其是做伸展运动,加强血液循环,舒展身体、收敛心
神,防止劳累疲乏。但早晚天冷,尽量选择在室内运动。闲暇时,上下牙齿有针对性地多活动,相互嗑一嗑,保持牙齿健康,不仅有固齿的作用,还
能祛除疲劳。防秋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开始天气转凉。夜越深,寒气越重,也更易侵入体内,一定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防止寒
气入体,埋下健康隐患。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需及时添衣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感冒。俗话说“寒从脚下起”,尤其要注意脚部不要受冻,同
时腰部、背部也需注意别受凉。防秋燥秋季,天气转凉,雨水稀少,空气干燥,易出现口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干咳少痰、皮肤干裂等现象,
此即医学上所说的“秋燥症”。但需要注意的是,同样是秋燥症,却有温燥和凉燥之分。温燥:多发生于初秋天气尚热之时,除上述干燥症状外,还
可见烦渴、咳嗽、喉痛、失音、眼赤肿痛等症。凉燥:多开始于秋分之后,通常伴有恶寒无汗、鼻塞、干咳痰清等症。梨对热燥所引起的各种秋燥症
状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功效。梨生吃可清六腑之热;熟食又可滋五脏之阴。李时珍说,梨能“润肺凉心,清痰降火,解疮毒、酒毒”。初秋时节,
如能每日坚持吃2个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秋燥。由于梨性寒凉,秋分之后用梨不宜过多,否则伤阳太过冬易生病。对于凉燥,建议食用白萝卜。中
医认为,白萝卜温性,微辣,多汁,可行气润燥。所以,秋分后白萝卜是克制深秋“凉燥”的有效蔬果之一。除了白萝卜外,菠菜、山药在防治“凉
燥”上,同样具有卓著的功效。02饮食养生1多食水果防干燥秋分时节天气干燥,要多吃水果。水果中以梨、甘蔗为首选,其次,像荸荠、香蕉等
也是良好的润燥之物。2白色蔬菜养阴生津夏天津液损耗严重,入秋后,要多吃些养阴生津的蔬菜。而白色蔬菜一般津液比较浓。有萝卜、花菜、百
合、山药等。3多喝汤滋润肺腑秋季干燥气候容易使人的水分蒸发加快,从而使人有不同程度“干燥感”,中医认为燥易伤肺,津亏液少。因此,秋
天适当喝些保健汤水,既滋阴润肺,又可及时补充水分。藕、土豆、山药都是煲汤佳品。4养肺防燥小心吃蟹秋分时节正是蟹肥膏黄的时候。但蟹类
富含蛋白质,还有很高的胆固醇,一旦进食过量便容易引发疾病。建议节制食用,浅尝即可。另外,隔夜的剩蟹中组氨酸在某些维生素的作用下,会
分解为组胺,回锅加热虽可杀灭病原微生物,却不能破坏毒素,从而导致组氨酸中毒。因此,蟹最好现蒸现吃,一般不要超过4小时。5吃鸭肉去秋
燥鸭肉可以滋阴养血,有利消肿,益胃生津的效果,也有益于咳嗽水肿,小便不利,大便干燥,食欲不佳的人。因此,燥热季节最适合吃鸭。6早晨
喝粥最养胃秋天应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滋补食物,让身体机能能够顺利适应从夏热至秋凉的过程,粥就具备了这个功能。每天早上空腹胃虚,喝上一
大碗热粥,不但让肠胃得到滋养,减少消化系统的负担,还能补充营养,为一天的工作养精蓄锐。7去火去燥多喝茶秋季天气凉爽,风霜高洁,气候
干燥,余热未消,人体津液未完全恢复平衡,容易让人产生秋燥及秋乏。此时,饮用乌龙茶一类的青茶为好。此茶性味介于红、绿之间,不寒不热,
既能消除余热又能恢复津液。秋分后小心六大疾病1.呼吸疾病秋分后天气转凉,若下雨,则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因着凉而
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寒邪,容易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肺炎等问题。2.皮肤干燥秋风降温的同时
,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此时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瘙痒、干裂、流鼻血等症
状。3.肠胃疾病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秋分以后,天气变冷,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
,还可能使原来的胃病加重。4.心血管病早晚温差越来越大,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来说,太冷太热都是诱发因素
。因此,在秋分之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别注意。5.过敏性鼻炎秋季风大,花粉、尘埃都弥散在空气中,易引起过敏。另外,秋季温度、湿
度适宜螨虫繁殖,易引起过敏。6.抑郁烦躁秋分开始阳光照射少,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很
容易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不稳定。“伤春悲秋”也就是这个道理。早睡早起防秋乏起居上,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好子午觉。所谓子觉,就是要在
晚上11点-凌晨1点进入睡眠状态,因此建议9点-11点准备休息。午觉就是指中午要适当午睡,有研究表明,午睡能帮助降低心脑血管等疾病
的发病率,子午觉充足的起居习惯,可以防止秋乏。??饮食与行为方式上,少食油腻,多伸懒腰。工作、学习的时间长了,伸个懒腰,我们常常会
觉得神清气爽。有研究表明,伸懒腰能适当地增加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泵血,增加对大脑供血。因此,伸懒腰后人们自然会感到清醒和舒适。
“春捂秋冻”适量运动中医养生有句话叫“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实际上就是指一般情况下,秋天的天气偏向于“凉而不寒”,过早穿厚衣服,
可能会使身体与“凉气”接触太少,不利于适应寒冷的冬季。所以适当“冻”一下,会增加皮肤和黏膜对寒冷的耐受力,秋天有“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有利于人体的抗寒、抗病、防病。但是也要适度,体质虚弱的老人、儿童,夜间入睡后要盖好被子,以防腹部、腿脚受凉,诱发各种疾病。保持乐观的情绪和愉悦的心情,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到劳逸结合,适当地增加户外活动,可以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放松心情,防悲秋。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