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管中窥豹

 高家大杂院 2022-10-03 发布于辽宁

去过几次上海,有短期旅游也有长期居住。

上海是国际大都市、魔都、冒险家的乐园,但这些都与我无关。

因为我是旅游,一走一过,走马观花,有很多东西只能浮于表面,不能深入了解。即使是长期住在上海,交了几个上海户口的朋友,但也由于腰包的丰满程度别说是上海了,就是距离全国平均水平也还有没填满的缝隙,加之生活习惯、经历不同,社会认知各异而不被天生优越、自信的上海人认可,所以始终无法融入上海的社会和生活。

有一些感触,只能是管中窥豹。

从熟悉的四线城市初到陌生的上海,眼睛不够用,真正领会到世界第一大城市的大:上海的一条街的体量,都比我生活的城市大。与在网上有关上海的介绍和图片对比,形状、大小、颜色、距离等时空感觉完全是两码事,实景令人惊悸、震撼。

觉得什么都贵。不光是房价,房租、衣食住行、工资样样贵得离谱。相同的距离,出租车费绝不低于磁悬浮。

在上海逛街,虽然到处是在其他城市也能看到的景象,但能够吸引人的,不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不是鳞次栉比的、造型奇特的高楼,不是令人晕头转向找不到北的立交桥,不是大街小巷的车水马龙,也不是铺天盖地的商铺,而是随处可见的、在钢筋混凝土夹缝中顽强生存的一块块的绿地和精致的公园。

上海的公园我几乎走个遍,大部分公园不收门票。在世纪公园漫步,享受夕阳下的园林风光;去人民公园浏览相亲角,不为找对象,而是好奇那些条件异常优秀的社会精英,为何没被月下老人看上眼而沦落到相亲角;去鲁迅公园瞻仰鲁迅墓;去鲁迅纪念馆复习鲁迅的著作、事迹和生平,顺便蹭蹭空调;花2块钱乘坐轮渡船来来回回渡过黄浦江,全方位欣赏两岸风光;去滴水湖支帐篷自带饮食野餐再来个环湖游;去静安寺礼佛,在城市的喧嚣中寻找心灵的安宁;去美兰湖泛舟,欣赏落日余晖下笼罩在火烧云中的城市倒影;去顾村公园,穿越到恐龙世界;去崇明东滩湿地公园,长枪短炮齐上阵打野鸟;去豫园欣赏元宵节灯会,品尝天价包子、炸小鸟;去大宁郁金香公园看郁金香、与付费垂钓者一起紧盯浮漂。

  

  

  

  

  

  

  

  

  

  

  

  

  

  

  

  

  

  

不爽的是停车费太贵,最低10元/1小时,每次都要几十元。停车场附近的居民找个地方让你停车不计时,30元/次,不给票。

在上海大街旁,我没遇到不收费的公共洗手间,就连拿纳税人的钱建设起来的人民公园的洗手间也是收费的(纳税人不除外)。收费标准1-10元不等,不管你拉不拉肚子必须先交钱后方便,而且有的还有倒计时。在我生活的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超市旅店凡是有卫生间的单位,门口都立着一块牌子,上写“卫生间对外开放”。

在地铁换乘是对人的意志的考验。你要通过长长的通道,不知多少个拐弯,一会上楼梯一会下楼梯的折腾,最后到入口拐弯的时候却找不到标志,失去了目标,而且方向标志写“去往××号线”,而××号线是去往哪里的却不知道,既没地图也没提示。但地铁的站名倒是很人性化的,比如人民广场站、世纪公园站、豫园站...。

公汽站名可就让人晕菜了。明明是人民公园,可是周围的十几个站点没有一个是叫人民公园的,而是叫什么“西藏中路福州路”、“南京西路黄河路”、“黄陂北路武胜路”等等,与大家都知道的著名的人们公园风马牛不相及。其他汽车站也是如此,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为什么不用如豫园、上海博物馆、东方明珠等标志性建筑或单位命名公交车站,是没拿到赞助费吗?

地铁站旁边少有公交车站,地铁换乘公交车要走很远或去另一条街寻找公交车站,反之亦然,非常不方便。公交车和地铁绝对是两家,井水不犯河水。公交车站去程和回程不在同一条街是常有的事。

在超市买菜,对买一个土豆、一个茄子、四分之一棵白菜已经不觉得新奇了。碰到一位男老者买豆角,为了减少分量,在那里一根一根的掐好筋,再去称重量。聊起来,老者的退休金8千多。还遇到一位女老者买包菜,把叶子剥去很多,只剩拳头大的菜头和一个大菜根。还遇到一位中年妇女买香菇,不买已经去根的精品香菇,而是买便宜一点的带根的。挑好后,从包包里拿出剪刀,把香菇根一个一个剪去,再去称秤,然后在包包里掏出一个弹簧秤,自己再称一下。还遇到。非常佩服上海人的精打细算,这与我们当地的掏尽最后一个钢板不管明天如何也要下馆子喝一顿小酒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

在浦东新区唐镇租房住。房东拥有本单元6套房的产权,是动迁给的。房东自住1套,卖1套,其余4套出租。房东买1辆比亚迪F3跑黑车,去唐镇地铁站10元1次,比出租车便宜,生意不断。他把车停在小区入口道旁,摆个小桌,慢慢喝茶等顾客,有时还哼上几句沪剧。男的负责赚钱养家糊口,女的负责貌美如花和研究麻将如何促进脑功能开发。

上海的道路有的单向8车道,一路绿灯,确实有大城市的气派。路上车非常多,但秩序井然。没见到闯红灯的,很少见到其他地方司空见惯的随意变道、变道不打方向灯、左转弯抢直行的,可见上海的司机不缺少素质。

有的路虽然长长的,但却窄的可怜,虽然只有双向2车道,却蜿蜿蜒蜒有几公里长,路上人车混流、险象环生,象受气的小男人。

在南京东路×牌专卖店买衬衫,女老板说可以试穿。试穿完后觉得不合适,想不买。女老板说不买不行,你试了就得买。我说你不是允许试穿吗?女老板说是的呀,但我没说试穿了可以不买,试了就得买。肯定的,不买就得吵架,而且旁边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围过来几个彪形大汉。我们需要时间,没办法买了这件衬衫,等于买了时间,想想也值。后来竟糊涂起来:不清楚究竟是买了衬衫还是买了时间。

在街上向一老者问路,非常热情的告诉我怎么走。我听不懂上海话,过程中慢慢聚集起好几个老者,争先恐后、比比划划的讲路的走法并且有人适当补充。但他们说的是吴越软语普通话,弄了半天我还是听不懂。半小时后我像演员似的假装听懂了,连连感谢后秒离,然后查找手机地图,导航不到5分钟就走到了目的地。

接近南京东路与中山东一路路口的时候,听到一阵金属性的鞭炮响,以为又有新开张的商家,感慨在经济衰退的今天,上海的商业仍然是这么繁荣。走到路口,才知道那不是鞭炮声,而是路口路面破烂,上面铺着钢板,汽车一过压得钢板跳起来,劈里啪啦乱响,好像过年放鞭炮。旁边路杆上悬挂着“外环线内禁止鸣号”的告示牌。

X家快捷酒店在网上预订房间比在服务台订房间要便宜许多,但在酒店服务台却不能按网上的价格定房间,于是只好在服务台前上网定房间,然后再按照网上价格交钱办理入住手续。

去药店买消炎药,店员乜斜着眼睛机警地说没有。富有经验的店员根据颜值服饰口音气质判断我是外地人而不是药监局工作人员后,在我离去走到门口时被叫回问要买什么消炎药,然后从药店角落的柜台底部的角落拿出一个纸箱子,在里面翻出我要买的消炎药,只收现金不能刷医保卡,也没有购物小票和发票。

黄浦江两岸的夜晚非常漂亮,整个城市笼罩在变幻莫测、扑朔迷离的彩色灯光中。掩映在景观灯中的上海外滩,比起白天看起来的灰溜溜的、破破烂烂的、老旧的、颓败的、喧闹的外滩,要好看多了。面子全在夜晚,黑暗和灯光掩盖了一切瑕疵和丑陋,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只看到颤颤巍巍的老人上车,没看到有谁让座的。在老弱病残孕专座上坐的是和这几个字毫不相干的人。可能与外地的给老人让座是美德的习惯不一样,在上海给老人让座会引起老人不快:老人认为让座人觉得自己身体不行了才让座,“阿拉基康得很!娘开滴!”。但在离开上海那天出现了奇迹:在去往火车南站的地铁车上,一位年轻女孩和一个用扁担挑着两只旅行包的打工族分别给老人让座,让人感到冬天里也有春天。不知道她(他)们是不是有上海户籍的上海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