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作||碗中有米,心中有你

 冬歌文苑 2022-10-04 发布于北京

碗中有米,心中有你

金秋九月,又到一季水稻成熟期,人们又想念我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已经死了,但他还是活着。”那位让我们饱肚子的老人走了,他带着种子的梦去了远方。

记得他走那天,长沙下着倾盆大雨,好似上天对他的悼念与不舍。灵堂前菊花如海,民众自发送别,现场学生给他写了书信,他们脸上已分不清是雨滴还是泪滴,我隔着屏幕,也哭成了泪人,网上也是无尽的哀思语。

小时候,妈妈经常说,外公外婆的那代人,小时候根本吃不饱饭。每一顿都是有什么吃什么,他们吃过米糠、烂南瓜、有虫地瓜,上世纪经常连一粒米都没有见过,常常挨饿。现在想想50,60年代前,粮食是多么紧缺,人们生活是多苦,多穷,一日三餐都吃不饱。妈妈说,是袁隆平爷爷成功研究出杂交水稻后,中国就再也不缺粮食。可是90后,00后,10后们,都生在幸福年代,特别是00后的我们更不会知道什么叫饥饿。孩提时背《悯农》,只是理解诗的大意,直到慢慢长大,知识多,见识多,才明白“挨饿”的可怕。

我们认识袁隆平爷爷先是在教科书上,在饭桌上,在稻田里……渐渐地,在网络发达的当今,我们对他的了解越来越多,知道他是杂交水稻之父,是他撑起了人民的脊梁,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对我们来说,他是民族的英雄,是教科书上的伟人,是中国人乃至全人类吃饱饭的恩人,更是我们华夏儿女共同的亲人。

他就像神明,可却躬耕于地,他心系粮食,心系人民一生。他伟大的一生,用一颗种子改变了世界,解决我们饱腹之食。今后,每一季水稻丰收,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我们对他最深的思念。

国有粮,民安居,国强大。活在当下的中国,有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满足感。却从没想过,那些保护我们的人,也是凡人,他们也有老去,也有消逝……

我想,纪念袁隆平爷爷最好方式莫过于,从今天起,我们好好吃饭,用功读书,继续奋进,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发展好杂交水稻,让天上的他看到“禾下乘凉”,“稻香十里飘香。”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邓诗蓉,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梅溪中学七年级学生,生活上是个自律的女孩,性格积极活泼,爱阅读,乐于交际。曾写《我和我的祖国》发表于统一之声平台,单元习作常获得《开心作文》奖励和证书。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