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面了解艾滋病之四:性状

 茂林之家 2022-10-04 发布于湖南

前面三篇文章已经给大家介绍了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从今天我们开始了解HIV病毒特点和HIV的致病原因,免疫和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治疗方法。

病毒是一种具有比较原始的生命形态和生命特征的非细胞生物。虽然病毒对外来刺激不敏感,也不进行新陈代谢,但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可以进行复制和增殖,这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在病毒复制和增殖过程中,有的病毒可以利用自身携带的酶,有的病毒需要利用宿主和其他相关病毒所提供的酶或功能性物质。病毒都没有自己的能量系统,只能依赖宿主细胞提供。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病毒都不能离开宿主细胞而独立进行自我复制和增殖。

目前已知的病毒约有4000多种,分为3个目,62个科,215个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单链RNA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

HIV为直径100到120纳米的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核心部分是病毒的遗传物质,包括两条相同的单正链RNA,病毒复制所需的酶类,主要有反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和病毒蛋白R等。病毒的最外层为类脂包膜,厚约7.2nm,在包膜表面有72个突起,这些突起由HIV的外膜糖蛋白和跨膜糖蛋白构成,除此之外,包膜还包括多种宿主蛋白,其中MHCII类抗原和跨膜糖蛋白与HIV感染宿主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

HIV基因组RNA有9749个核苷酸构成,它与其他逆转录病毒基因组相似,含有gag、env、pol三个基本基因,HIV变异性很强,尤以env基因的变异率最高; 还最少包括6个附加基因,其中有2个为功能肯定的调节基因。

HIV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包括反转录酶无校正功能而导致的随机变异,宿主的免疫选择压力,不同病毒之间或病毒与宿主之间的基因重组以及药物选择的压力等,其中不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是导致耐药变异的重要原因。HIV变异株在细胞亲和性、复制效率、免疫逃逸、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明显变化。

HIV病毒外膜的基本组成是脂质,取自它所感染的宿主外膜。因为脂质外膜不是病毒的产物,一旦受损病毒自己不能修补,脂质外膜极为脆弱,一旦被种种环境因素破坏,由于病毒不能修补它损坏的膜,所以破坏外膜导致HIV灭活,因此,HIV在体外极难生存。虽然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和分泌物中,包括血液、泪液、唾液、尿、乳汁、脑脊液等,但它非常容易因热、干燥、洗涤剂和普通消毒剂灭活,如果加热到摄氏56度,30分钟即失去感染性,100摄氏度20分钟可将HIV完全灭活;用70%的酒精仅1分钟,用0.1%的家用漂白粉或30%酒精5分钟既能将之杀灭;一般消毒剂如碘酊、过氧乙酸、戊二醛、次氯酸钠等对HIV都是有效的。需特别指出的是:0.1%甲醛、紫外线、r射线均不能灭活HIV。

(明日更新:全面了解艾滋病之五:致病)

(写文章不易,如果喜欢,请关注+点赞,谢谢支持;如果不喜欢,请关注+评论,慢慢改进。尽量每日更新一篇,在此给各位叩首拜谢!您的态度就是我的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