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十)

 金色年华554 2022-10-04 发布于上海

本篇为第三章《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金灭北宋之战)的第三篇。讲述了北宋崇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和荒唐的备战情况。本篇有6070字,阅读约需15分钟。

第三章 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金灭北宋战争)

(三)、北宋崇文的风气和备战的失误

1、崇文轻武,积贫积弱

有宋一代,国家以文治武已成积弊。宋太祖虽起于军旅,却轻视武夫,见重文士。自太宗以降,北宋形成文人政府,国家奉行士大夫精英治国。北宋官僚阶层是一个典型的文化精英集团。从宋真宗至宋徽宗的七位皇帝,文化素养成攀升之势,其中尤以宋徽宗赵佶的艺术造诣更为登峰造极,现在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这个宋道君都可以称为“大师”级的人物,不愧被后世誉为“风流天子”。

文章图片1

宋徽宗《芙蓉锦鸡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上有其好,下必顺焉”赵宋统治者崇文劝学与士大夫治天下,无疑对社会上流行以久的重文轻武的习气,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受这种风气的影响,一流的人才从事科举仕途,以科举进仕不仅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更可平步青云,光耀门楣。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簇簇。”真宗皇帝“劝学诗”中描绘的美景实在吸引眼球,这个赵官家也真够无聊的,居然用“颜如玉”“黄金屋”来诱导年轻学子发奋图强,不过又有谁能抵挡得住“香车美人”的巨大杀伤力呢?一想到堆满黄金的屋子与女孩子美玉般的漂亮脸蛋,读书人自然就平添了无穷的力量。学子们“十年寒窗苦”换得个“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什麽也值!又怎能不拼得一身憔悴待春归?又怎能不守得云开见月圆?

文章图片2

受这种风气的影响,宋代社会的价值观自然同汉唐有了很大的不同。宋人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宋人建功立业全在书本里。学而优则仕,读书求功名,这是摆在宋代普通家庭面前一条光明的康庄大道,要想“出人头地”没有其他的路可供选择。按咱们现在的话来讲,那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念博士!对宋人而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跨过提干准入门槛,先成为“高知”才能成为“高官”。

“进士及第” ,“进士出身”, “同进士出身”,这三个“高学历”犹如“金堂折桂”让多少年轻人“莫等闲,读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对读书人而言,北宋一百五十年是一个注定不会有人“投笔从戎”的时代。

于是乎,北宋军队自然也就成了有臂力而无才华之人的最好去处,对市井小民而言“当兵”与“发配”没什麽两样,“入伍”也等同于“流放”,于是乎“老军头”与“贼配军”便成了骂人的话。连后来身居枢密使要职的狄大将军,当年的出身也不过就是刺配军中一囚徒而已。宋代武人社会地位低下,“好男不当兵”宋军兵士多为充军刑徒,贫苦农民与无业游民,疏于教练,素质低下,对于一个崇尚文化而又注重功利的文明社会而言,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赳赳武夫”是注定要被漠视的。

虽然宋代良家子弟不愿当兵,但是宋军的规模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发膨胀。可笑的是宋太宗“宅心仁厚”以经营福利的方法经营军队,一遇灾年就秉承“人道主义精神”扩募新兵,这之后又经过几代皇帝“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终于将宋军建设为最大规模的“福利院”。在这个福利院里干部战士齐努力,又工作又养老,吃着皇粮,其乐融融!北宋驻京部队每年腊月领军粮,驻西城的部队到东城去领,驻东城的部队到西城去领,你看这不是“没事找事”折腾人吗?用《东京梦华录》的作者孟元老的话来讲,这是我朝祖宗立下的规矩,既然“宪法”都规定了,驻京部队广大官兵自然要恪守祖制,拿着折腾当健身,硬把搬粮当训练了!

文章图片3

一个世纪以来北宋王朝政府亢员,军队亢兵的现象越发严重。宋初全国军队三十七万有余,六七十来年没打大仗,军队数量却急剧膨胀,战斗力直线下降,军队数量与兵员素质成了反比。宋仁宗时期全国禁厢军总数突破了一百二十五万,这个数字尚不包括各地的治安弓手。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宋军兵员数额增长三倍,中央财政收支十成有七成用来养兵。十一世纪以来,宋朝迎来了经济增长高峰,政局稳定,社会富庶繁荣,而历代北宋政府却背着亢兵亢员的沉重的财政包袱,举步维艰,甚至于到了“入不敷出”地步。国家财富消耗无形,是为“积贫”,养兵百万不堪一战,是为“积弱”。这也就是后世所言的“积贫积弱”了。宋朝“积贫”当然是相对的,但是“积弱”确是实实在在的。

文章图片4

金兵铁浮屠形象

宋仁宗庆历二年(1104)年五月,大臣欧阳修上疏皇帝,不无忧虑地指出“如今沿边之兵不下七八十万,可谓多矣!然训练未精,又老弱虚数,十人不当一人用,是七八十万之兵,不得七八万之用,加之军中统制支离,兵法所忌,故战而常败。”

“十人不当一人用!”欧阳修的这句话,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去理解,宋军兵士十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能打仗,剩下九个就是吃闲饭的?当然这样说肯定是不对了,但最起码也证明了宋军兵多而寡,不能一战!

文章图片5

北宋仁宗皇帝倒真是“仁厚”是“老好人”一个,典型的守成之主,继承了“寒号鸟”的性格,得过且过型,今日有米下锅,管他明日挨饿,再说朝廷还远没到“揭不开锅”的地步。自己少吃几顿烤羊腿,也不能亏待了军民万姓,什麽“庆历新政”也就不了了之吧。

2、拗公变法,功败垂成

北宋也有过试图自我革新的举措,他的“皇孙”宋神宗就很有魄力,倒真当得起一个“神”字,最起码搞改革,称得上“神速”。一上台就猛烧三把火,重用王江宁,大刀阔斧的搞变法。其本意是为了“富国强兵”,富国暂且不论了,就说说强兵吧。

朝廷养马法、保甲法纷纷出台,紧接着在熙宁八年(1075年)又在边境驻泊禁军中推行“将兵法”,在河北置“三十七将”,在河东“团成十二将”,宋哲宗时在河东又增设了“第十三将” 。驻泊禁军每“将”设正将、副将各一名作为部队首长,兵力从数千到一万不等。其编制相当于现在的“独立师”或“独立旅”,平时作为“快速反应部队”分别隶属朝廷,战时把数“将”合并,并增设“总管”领兵,按战区任务组建起“方面军”。这样估算下来,河东十三“将”总兵力十万左右,河北三十七“将”总兵力二十五万左右。

通过熙宁年间的军队改革,百万宋军实现了大裁军,淘汰老弱虚数,北宋在总兵力数量上降了下来,并简化了指挥架构,部队得到了“精炼”,亢兵的局面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缓解,宋军“消了肿”快反能力有所增强。但“将兵法”只是在军制、军训上作了调整,

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涉及,其改革力度不是很深,宋军虽实现了“轻便化”但还远未达到“精锐化”王安石所期望的“强兵”的目的没有达成。

于“将兵法”相配套的是“养马法”与“保甲法”。这两个法令的出台对北宋国防而言同样重要。这两个法令的目的是为了“寓兵于民”,“寓马于民”。国家平时募兵,战时征兵,如遇大战,可以从民间快速抽调兵马参战,补充消耗,弥补兵员不足,实际上这是很重要的战时动员体制。但是赵宋民间安逸以久,快乐“小资”们,“逍遥有理,快乐无罪”,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人们,毕竟缺乏危机意识,至于“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实在遥远,根本就不想知道。老百姓视兵役军训为苦差,磕头跄地,叫苦连天。由于两法涉及“地方”,宋政府内部关于两法实施,一直争论激烈,保守派大佬也趁机利用“民意”诋毁这两个法令为“扰民之举”。以至于“养马”、“保甲”两法时行时废,无法长久,根本得不到贯彻执行。

“养马”“保甲”两法背后所代表的“动员体制”其意义非常重大,它是农耕文明为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一次大胆尝试,虽然由于没法操作而归于失败,但王安石仍然超越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以至于其后的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也没能比他走得更远一些。从这层意义上讲,把自己放到“祭坛”上的真正纯粹的改革家,其内心深处永远是孤独的。

文章图片6

拗相公王安石所希望的“国防动员体制”最终没有建立起来,而失去了全民动员体制的北宋国防就像是一只跛腿鸭,一瘸一拐,歪歪扭扭的往前走,终于步入了十二世纪。

3、药师经商,童宦扯皮

公元十二世纪,对中国而言这是一个充满了兵戈之相的多事之秋,对赵宋王朝的五千万酷爱和平,珍惜生命,享受生活的良善子民来说,战争的脚步悄悄逼近了,这一回“狼”突然来了,而一切的一切都还没有准备好。

宣和七年(1126年)冬季到来之前,宋军在东线(华北)总共有二十五万人,其中燕山府驻军十一万(包括郭药师常胜军一万人)。河北路驻军十三四万,设四“总管”编为四个“军团”成“品”字形分布。辛兴宗驻中山,王元驻真定,杨维中驻瀛洲,王育驻大名。在广袤的华北大平原上,宋军十几万兵马,分在四处,据点而守。

宋军在河北的防御体系,是“守三镇不守黄河”没有建立防御纵深,漏洞很大。从河北三镇往南直至黄河各渡口,宋军兵力空虚,几乎毫不设防。由于山后诸州此时尚在金人手中,宋军驻燕部队位于整个宋金边境的突出部。燕山以东的榆关掌握在金军手中,燕山以北的长城各口隘也守备薄弱。鉴于宋金关系趋于紧张,作为抵御金人入侵的一线部队,赵宋理应派出得力可靠的将领。而此时的燕山府军政长官,从知府蔡靖到转运使吕颐浩多为文官出身,对军事一窍不通。整个燕山的警备大权,实际掌握在降将郭药师的手中。

文章图片7

郭药师形象

燕山宋军以常胜军为中坚,而常胜军多为奚族士兵,再加上将领郭药师反复无常,是个“墙头草,哪边风硬那边倒”。郭药师与辽将萧干虽同为奚族,但性格却大不相同。郭药师比萧干要“机灵”多了,他为人又很会钻营。赵宋“商品经济发达”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社会。宋朝军事小国,经济大国,宋人打仗不行,做买卖“门清儿”。郭药师沾染了“宋风”也很有“经济头脑”很会“理财”他盘桓于辽宋金三方势力中,贼鼠三端,不会真正为哪一方效力,而他手下的八千常胜军,确是他军事上的资本,政治上的凭借,同时还是他经济上敛财的工具。他纵容部下占人邸舍,抢人钱财,毫无纪律,恣意胡为,到后来居然指挥部队,经商牟利,做起“生意”来了。

燕京物产丰富,富庶冠于北方,尤其是煮盐制铁两业尤为发达。药师的心思根本就没有放在戍守燕山上。在军不“言武”而“言商”的郭药师,他的“生意经”果然厉害,将这两个暴利行业作为市场切入点,垄断经营,大发横财。药师是典型的“军倒儿” ,部队做生意,倒买倒卖,立足河北,放眼中原,开发全国市场,常胜军行商的舟车遍及天下诸路。发家致富,日进斗金的郭药师自然明白“朝里有人好做官”“有钱还须大家分”的浅浅道理。为了在朝庭里拉关系,找后台,他聚集工匠大造玉器宝玩,贿赂宋朝权贵。上至太师、宰相、枢密使,下至皇帝身边的黄门小内侍,全有馈赠。

文章图片8

这样一来,这个“歪门邪道”“心术不正”的郭药师虽为贰臣降将,却在中央里混了个“好人缘”。虽然燕山府蔡靖,中山府詹度等一大批地方官员都曾多次上疏参劾郭药师,各地的举报信也多达一百七十余章。中山府密报,更说郭药师“凭宠恃功,逆节以萌,凶横日甚,与金交结,背负朝廷,恐兴祸不远。”提醒朝廷早作防范。但蔡太师,童太尉一致认为药师忠信无比,可放心大胆使用,将边事托付于这个降将,而内陆不做守御。直到宋朝沿边巡检杨雍截获了郭药师私通金人的信件,宋徽宗才派员彻查此事,但早已是为时过晚了。

这一年,北宋王朝在西线(河东)的防御,也是非常脆弱的。河东一路以太原为重镇,原本驻军十余万。后宋廷又在河东地区收编山后健儿组建了义胜军。这样一来,原本就军粮供应紧张的河东又平添了十几万张吃饭的嘴。时间一长,粮米不继。义胜军无粮可领,口出怨言。宋军自己所食之粮,也多陈腐不堪,他们认为是义胜军夺了他们的口粮,扬言要攻杀义胜军。这两支队伍,顺看谁都不顺眼,为了抢粮,差点火并。还没等敌人打过来呢,自己就先“窝里反”了。

文章图片9

说来也算荒唐,掌管北方军事大权的童贯坐镇太原,而肩负的主要使命仅仅是同金人斡旋,要回武、尉两州。他除了在外交上没完没了的同金人“扯皮”之外,没做多少正经事。处于北方战略枢纽部的河东与西夏、女真分别接壤,俯视关中,凭护河洛,辖控河北,其战略地位尤为重要。而此时整个河东宋军疏于战备,粮草匮乏,军心浮动,内部矛盾重重,这些眼皮子低下的头等大事,童宦官却不闻不问。

宣和七年,持续了一个半世纪的和平,随着漫天风雪的到来而接近尾声了。

4、婉约填词,不抵铁骑

一部《全宋词》纪录了这个时代里数不清的爱情故事,有的热烈缠绵、有的温馨甜蜜、有的凄婉苦悲,就像是一部《大宋情史》。这个爱情国度里的社会精英动不动就“惆怅”、就“和泪”、就“断肠”、就“憔悴”,连那个“胸中有几万甲兵“的范老爷子都能“酒未到,先成泪。”而如今东坡的豪放,柳七的不羁,美成的缠绵,小晏的多情,都被即将来临的这场风暴撕成了碎片,而后又被雨打风吹去。

此时,《清明上河图》早已完成,繁华的东京御街经过绿化改造,各设栅栏,遍植水木荷花。在南宋词人吕本中的记忆中,此时的汴梁已经进入了全胜期。“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玉云飞”

而《东京梦华录》的作者,也正用他生动文笔记录着京城的春夏秋冬:“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园。”这个水生花香的汴梁城中,“成长在阳光下,沐浴在皇恩里”的快乐小资们的幸福生活,就如同夏日那最后一抹火烧云,霞彩缤纷,绚烂至极,只可惜转眼而逝,而后便成了无穷无尽的黑暗。

文章图片10

很小时候,就听过刘兰芳播讲的长篇评书《岳飞传》。“上回书咱说到,岳元帅与金兀术大战牛头山”,每到中午十二点,这位女艺人便用她高亢尖锐的声音,把这段历史演义得天花乱坠。在记忆中,评书中的女真侵略军从四郎主金兀术到“没鼻子军师”哈密赤,都是一群可笑的人物。“女真”这个族名,更是显得非常怪异。上小学一年级,始终没闹明白,这个骁勇善战的民族尽是血气方刚的大男人,却为何起了这麽一个“女气”的名字,长大后才知道,此“女真”比那“女人”可厉害多了。

套用一句宋词分类,粗犷的金朝男子可没有细腻的宋朝男子那麽“婉约”,他们都是“豪放”派。女真是被长白山与兴安岭锤炼过的最优秀的渔猎民族。女真战士“与天斗”“与地斗”“与兽斗”“与人斗”,他们野性未驯,不避风霜雨雪,坚韧耐战,且服从纪律,令下则九死不回。金军精骑射,善长驱直入连续作战,千里追袭,疾似流星,迅如闪电。

文章图片11

女真骑兵中的王牌,便是铁浮图与拐子马了。铁浮图军一万五千人,人戴铁盔,马披重甲,以三马为一组,用皮带相连,后置拒马(阻止战马后退的装置)。在野战中,铁浮图军(铁塔兵)负责正面突击敌阵,所过犹如一面铁墙,绝地扬尘,铺天盖地。更有拐子马军(轻骑兵)一万人,由精骑射,善格斗的女真骑士组成,在两翼奔射驰杀。自金朝“海上兴兵”以来,依靠铁浮图(重骑兵)与拐子马(轻骑兵)所组成的重甲骑兵集群所向无敌,其机动性,突击力都发挥到极致,所遇者无不一触皆溃,连契丹精骑都不敢触其兵锋,闻风丧胆。

文章图片12

十多年后,岳飞将军在他的《满江红》一词中感慨道“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民间也有传言:“金兵有狼牙棒,我们有天灵盖。”

可以想见,在宋金战争初期,在金军优势铁骑的冲击之下,两宋军民承受了多麽巨大的损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